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生性瘢痕(HS)是创伤后组织过度修复的表现,常常造成局部畸形或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形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瘢痕过度增生和持续存在,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关系密切,因此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CyclinD1基因表达,并观测干扰后产生的效果,为RNA干扰技术在病理性瘢痕的基因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确炎舒松对增生性瘢痕PCNA、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确炎舒松后增生性瘢痕(HS)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的表达水平变化,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瘢痕的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比较42例HS激素注射前后PCNA、bcl-2表达水平变化.结果HS中PCNA、bcl-2阳性细胞均较正常皮肤显著增多,注药组PCNA及bcl-2阳性细胞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成纤维细胞增殖过度、凋亡不足是HS形成的重要原因,激素可通过抑制PCNA基因的表达来抑制HS成纤维细胞增殖;激素可能通过抑制bcl-2基因的表达而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冯世海  刘群 《医学综述》2005,11(4):316-317
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FB)是创面愈合的主要修复细胞之一 ,它在创面修复过程中活化、增殖、合成胶原及分化的异常直接导致增生性瘢痕 (hypertrophicscar,HS)和瘢痕疙瘩 (ke loid ,K)的形成。增生性瘢痕一直是影响患者正常愈合的一个主要问题 ,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病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烧伤后创面成纤维细胞的转归规律及其与瘢痕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永林  陈璧  徐明达 《医学争鸣》1999,20(5):434-436
目的:研究烧伤后创面成纤维细胞的表型转化规律,探讨其与烧伤后瘢痕增生或挛缩的关系.方法:采用人皮肤烧伤后深Ⅱ°创面的系列组织标本,通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学、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手段,探讨了创面成纤维细胞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α1(Ⅰ)型前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规律以及创面组织中p53,c-myc等基因PCR扩增产物的差异分析.结果:提示烧伤后创面成纤维细胞受激活,在不同时期分别向增殖表型、合成表型或收缩表型转化;组织中p53/c-myc基因的差异表达和成纤维细胞的表型转化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结论:烧伤后创面成纤维细胞的表型转化规律揭示了创面愈合过程中瘢痕形成的部分规律性,为指导临床采用生物学方法有效地控制瘢痕过度增生或挛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皮肤瘢痕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洪  农晓琳 《广西医学》2006,28(8):1232-1235
皮肤瘢痕是创伤皮肤愈合后的产物,病理性瘢痕的病理特征是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皮肤瘢痕中的成纤维细胞,是创面愈合、瘢痕形成、增生和挛缩的功能性细胞,其增殖、活化、分化的异常直接导致皮肤病理性瘢痕的形成.皮肤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是常见而治疗非常棘手的疾病群.近几十年来,皮肤瘢痕的治疗方法已由简单的手术切除发展到激光、药物乃至生物基因治疗等多种方法,以下对皮肤瘢痕的治疗方法做一个叙述.  相似文献   

6.
正常瘢痕的形成是伤口愈合的结果,它包括炎症期、增殖期和重塑期三个时期。而异常瘢痕(即肥厚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伤口愈合过程中真皮组织对外伤产生的一种过度的反应,以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产生过量的胞外物质为特点。近年来对瘢痕(尤其是肥厚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在药物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促进了瘢痕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己酮可可碱(PTX):可抑制正常人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改变其某些生物活性,如抑制胶原、黏多糖和纤维结合素的产生,增加胶原酶的活性。他莫昔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积雪草苷对烫伤创面成纤维细胞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选取6只大鼠不予烫伤,其余进行烫伤建模,采用积雪草苷和凡士林对烫伤创面组织进行同体对照研究,HE染色评估成纤维细胞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TGF蛋白表达情况,并用透射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微观结构改变。结果积雪草苷治疗组大鼠伤后第14天创面CTGF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第21天创面CTGF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成纤维细胞HE染色的大体形态及电镜观察呈现双相动态变化。结论积雪草苷可能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CTGF表达存在双相调节作用,对促进创面少瘢痕愈合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勇  刘流 《医学综述》2004,10(6):326-328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其组织学特点为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中胶原、蛋白多糖、糖蛋白等过度沉积、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该病发病机制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它们调节成纤维细胞转化、增殖、代谢、凋亡。成纤维细胞是瘢痕形成的效应细胞。深入研究细胞因子与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可为临床了解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和生物学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培养及药物对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丹参和川芎嗪对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建立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并以此为模型研究丹参和川芎嗪对其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 (1)丹参和川芎嗪能使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细胞由梭形变为椭圆形。(2)丹参和川芎嗪均可抑制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当抑制率为50%时,药物浓度分别为2.5mg/ml和75μg/ml。其机制与药物抑制细胞分裂密切相关,而并非是使细胞产生坏死和降解。结论 丹参和川芎嗪可望成为有效的瘢痕抑制剂,在尿道瘢痕狭窄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瘢痕是人类创伤愈合的自然结局 ,在外科临床实践中 ,瘢痕的形成常被看成是临床愈合的标志。但是瘢痕过度增生肥大 ,或异常收缩 ,造成机体畸形瘢痕或功能障碍时 ,则是一种病理现象。增生性瘢痕 (HS)和瘢痕疙瘩 (K)是常见的病理性瘢痕 ,都是以细胞外基质—胶原和蛋白多糖的过度产生为特征。既往研究表明钙拮抗剂对病理性瘢痕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现将其机制综述如下。1 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在皮肤的创伤修复过程中 ,成纤维细胞是主要的修复细胞 ,也是瘢痕形成的主要细胞。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被认为是创伤愈合与瘢痕形成过程的决定性因素 ,…  相似文献   

11.
王勇  程基焱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954-2956
增生性瘢痕(hypertorphic scar,HS)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发生的瘢痕纤维化疾病,其发生、发展主要是由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细胞外基质(extracellar matrix,ECM)和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三者共同的作用导致.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抗纤维化的主要目标,生长因子在其中起到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三七总甙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作用 ,以寻找治疗人增生性瘢痕的有效药物。方法 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分别应用MTT比色法和3H 脯氨酸掺入法检测三七总甙作用后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变化。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 ,三七总甙能够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 (P <0 0 1)。结论 三七总甙具有体外抗纤维化作用 ,可能成为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卫华  李德水  刘洪琪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3,12(5):342-343,356,F004
目的:研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特性的差异。方法:应用消化法建立成纤维细胞系,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细胞计数方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生长速度。结果: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比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胞体大,形态不规则。前者细胞倍增时间约为6d,后者细胞倍增时间为3d。细胞融合后前者细胞数为后者的56%。结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是两种不同基因表现型的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periostin在人过度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氢化可的松作用的反应,探讨periostin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以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别检测24例人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periostin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氢化可的松(0.1g /L)的作用时间为96h.结果:periostin的mRNA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1.645±0.549)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1.084±0.396)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0.274±0.215;P<0.05),两者分别增加83%和75%.氢化可的松作用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periostin的mRNA表达量分别减少32%和47%,两者与氢化可的松作用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riostin蛋白主要分布在成纤维细胞核周围的胞浆中,它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91.815±0.961和70.166±2.250)高于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41.011±1.576,P<0.01),两者分别增加55%和42%.结果:periostin在过度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增高,氢化可的松可能抑制其基因的表达;periostin可能影响过度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它可能是一种瘢痕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5.
半边旗5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天然药物半边旗5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以期探寻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有效药物。方法以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流式细胞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半边旗5F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半边旗5F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采用流式细胞术和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P<0.05)。结论半边旗5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诱导其发生凋亡,为寻找有效治疗增生性瘢痕的药物进行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在瘢痕形成过程中对成纤维细胞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干扰素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应用了光镜和电镜的方法,观察了创面应用干扰素后对肉芽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创面局部应用干扰素后,光镜下可见新生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受到抑制,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内合成蛋白质和多糖的细胞器减少。并且应用干扰素后,创面面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结果提示,干扰素在创伤修复中可抑制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对瘢痕形成及其异常增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EGF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鼠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大鼠深Ⅱ度汤伤创面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透射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的形态,HE染色观察肉芽组织范围以了解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变化。结果:应用EGF组和对照组大鼠分别于用药后第3,6d有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增加,后又迅速恢复近正常水平,电镜下可见用药组大成纤维细胞明显增生迹象,两组大鼠在肉芽组织范围及肉眼观察创面愈合天数上无明显不同。结论:按临床常规用药方法,EGF可在一定时相内增加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但对创面愈合并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调节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纤维粘连蛋白(FN)和肌动蛋白(α—actin)表达的诱导作用,探讨TGF-β1与瘢痕挛缩的关系。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在不同含量TGF-β1的作用下,瘢痕成纤维细胞FN和α—actin的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含量的TGF-β1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FN和α—actin的作用不同,分别以25~100μg/L和10~50μg/L为有效;与正常瘢痕组织相比,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在表达FN和α—actin方面,对TGF-β1的反应更为敏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TGF-β1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FN和α—actin的表达增加可能与瘢痕挛缩有关。  相似文献   

19.
瘢痕疙瘩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认为是由成纤维细胞所致的胶原过量合成和沉积所产生,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凋亡减少和细胞外基质过度表达是其主要因素。瘢痕疙瘩不仅影响美观,而且还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就其治疗现状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外模型,为观察其生物学行为、研究病理性瘢痕发生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为标本,组织块培养法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经传2-3代后冻存、复苏细胞,观察细胞游出、增殖、复苏后活力情况等。结果7-12天左右,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游出,3周左右可以首次传代,收集2-3代细胞经冷冻、复苏后细胞活力佳,性状稳定,为合适的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模型。结论组织块培养法结合细胞冻存,可以成功建立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