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CD44V6、PCNA、CⅣ在宫颈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转移潜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4例宫颈浸润癌组织中的CD44V6、PCNA、CⅣ单克隆抗体表达情况。结果 下沉组织对CD44V6不表达;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对CD44V6呈过表达。阳性率为81.6%,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对CD44V6呈低表达,阳性率为36.4%;CD44V6阳性表达级伴有PCNA过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中粘附子分子CD44和癌基因cyclinD1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62例肺癌组织中CD44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62例肺癌组织中CD44和cyclinD1的阳性率分别为71.0%和50.0%。腺癌和鳞癌的CD4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小细胞癌(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D44的表达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γ=0.54)。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cy  相似文献   

3.
CD44V6,PC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细胞粘附分子在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其中CD44分子是较受关注的。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变异体单抗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宫颈浸润癌及转移癌中的表达,发现两者在宫颈癌发生及淋巴结转移中呈明显过表达,阳性率分别是78.95,84.25。结果 :CD44V6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原发癌组织同时伴有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CD44V6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经治疗后随访8年以上的乳腺癌病例,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及CD44V6表达。将其结果与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及生存状况比较。结果:肿瘤内微血管数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死亡组癌组织内微血管数明显高于存活组。 CD44V6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 80.4%,淋巴结阳性及组织学分级高的病例 CD44V6阳性表达率增加,死亡组CD44V6表达明显高于生存组。结论:微血管计数及CD44V6可做为估计乳腺癌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非小细胞肺癌CD44v6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褚晓源  陈龙邦  王靖华 《肿瘤》2000,20(1):63-65
目的 研究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 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染色测定64例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标本CD44v6的表达水 平,并分析其与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6.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7.7% ),且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但与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6.
细胞粘附分子CD44s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CD44s在胃癌原发灶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关系,并进行临床病理学评价。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观察了CD44s在70例非癌胃组织和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情况。对胃癌标本进行系统病理学检查。结果:CD44s在非癌胃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4.3%。在淋巴结转移娄工大于50%及转移至Ⅱ站以远,Ⅲ、Ⅳ期胃癌中CD44s表达增强,而与其它临床病  相似文献   

7.
粘附分子CD44v6在乳腺癌组织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D44v6基因在不同乳腺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13例不同乳腺组织进行CD44v6表达的研究。结果:CD44v6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织(96.7%)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50.0%)和正常乳腺组织(13.3%)(P〈0.05),但淋巴结转移灶(22.2%)明显低于原发癌灶(100%)(P〈0.05)。结论:CD44v6基因高表达可作为判断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细胞粘附分子在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其中CD44分子是较受关注的。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变异体单抗(CD44v6单抗)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抗)在宫颈浸润癌及转移癌中的表达。发现两者在宫颈癌发生及淋巴结转移中呈明显过表达,阳性率分别是789%、842%。结果:CD44v6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原发癌组织同时伴有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高。结论:两者的协同检测可做为肿瘤转移判定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CD15抗原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免疫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CD15抗原在大肠癌组织表达及分布特点,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微波LSAB免疫组化法,对90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粘膜组织进行CD15 抗原检测,并进一步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CD15抗原的分布特征进行观察。结果:90 例大肠癌中,75例呈CD15阳性表达,阳性率83.3% ,癌旁粘膜亦呈CD15 弱阳性表达。CD15 表达阳性率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中为94.1% ,显著高于无转移者(69.2% )(P< 0.005)。免疫电镜显示,CD15抗原主要分布于大肠癌细胞浆的界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及近细胞核膜处和癌旁粘膜上皮细胞浆的界膜处。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其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与CD15的表达相关,CD15可能是通过改变其糖基构型而参与肿瘤的形成或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0.
CD44V6表达与胰腺癌增殖,转移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CD44V6表达与胰腺癌增殖活性、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LSAB法检测47例胰腺癌组织中CD44V6和PCNA的表达。结果:予性率为57.4%(27/47),与胰吕组织学类型及分级无关,伴淋巴结转移者CD44V6阳性率(81.0%,17/2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8.5%,10/26),两者间有极显著性差性差异(X^2=8.58,P〈0.01),CD44V6阴  相似文献   

11.
S100A4蛋白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S100A4蛋白产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38例癌旁正常粘膜、23例淋巴结转移癌及胃癌纱MKN45、BGC823中S100A4蛋白表达,Boyden小室法检测胃癌细胞侵袭能力。结果:胃癌组织S100A4表达阳性率(70.59%)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粘膜(15.79%)(P〈0.01)。在弥温生长、低分化及未分化型、浸透浆膜、淋巴结转移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44的表达在宫颈癌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敏感的RT-PCR法检测62例行广泛根治术的宫颈癌组织及痛分组织CD44剪接变异体的表达情况,结合相应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与宫颈癌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62例宫颈癌CD44VmRNA总阳性率为90.3%,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CD44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并且癌旁组织表达高于癌组织本身的占54.8%结论:CD44剪接变异体可能赋予宫颈癌更强的侵袭转移潜能,并且痛分组织CD44VmRNA的表达可能较单纯癌组织的表达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44v6与胃癌某些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2例进展期胃癌进行标记分析。结果:CD44v6阳性表达率肠型胃癌(70.83%)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33.33%)(P〈0.05);淋巴结转移组(82.3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6.0%)(P〈0.01);CD44v6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CD44v6阳性表达的不同病理分型的胃癌中淋巴  相似文献   

14.
CD44V6基因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D4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例乳腺癌组织中CD44V6基因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乳腺癌CD44V6阳性率为59.3%(32/54),良性肿瘤的阳性率为27.3%(3/11),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CD44V6高表达者的阳性率为69.2%(18/26)。在无淋巴结转移者中,浸润性癌高表达生率为54.5%(12/22),低表达阳性率为1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探讨CD44V3和CD44V6 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 P法),对62 例有5 年随访资料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了CD44V3 和CD44V6 蛋白的检测。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的CD44V3 和CD44V6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1% 和67.7% ,皆与肿瘤病理分级及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性;CD44V3 和CD44V6阳性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CD44V3 和CD44V6 阳性表达在1 年、3 年术后生存率分别与5 年比较有显著意义;结果还表明CD44V3 和CD44V6 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有关,肿瘤直径> 3cm 者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cm 者(P< 0.005)。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CD44V3 和CD44V6阳性表达提示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多见于晚期肺癌,预后较差。CD44V3和CD44V6可作为临床评估非小细胞肺癌进展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CD44v6、MMP-2和nm23-H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ABC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 CD44v6、MMP-2、nm23-H1蛋白在 24例结直肠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2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 CD44v6、MMP-2的阳性单位(PU值)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P<0.05),而 nm23-H1的 PU值则低于癌旁和正常组织(P<0.05)。它们的异常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部位无相关性,而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CD44v6、MMP-2、nm23-H1与结直肠癌的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它们的异常表达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可能具有正、负协同作用,联合检测 CD44v6、MMP-2、nm23-H1蛋白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及客观评价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D44V6在乳腺癌中表达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0例有随访结果的女性乳腺癌组织进行CD44V6检测。结果:乳腺浸润性癌CD44V6阳性率(804%)显著高于非浸润性癌(25%),(P<005);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CD44V6阳性率(89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45%),(P<001);CD44V6阳性组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或10年生存率(565%,217%)显著低于CD44V6阴性组(100%,71%),(P<005);CD44V6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相关性。结论:CD44V6表达状况,可作为临床判断乳腺癌转移潜能及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胃癌p53,PKC及CD44V6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胃癌p35、PKC及CD44V6联合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中p53、PKC及CD44V6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p53、PKC及CD44V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0%、51.3%和57.5%。p53、PKC及CD44V6阳性表达者结转移率分别为79.5%、85.4%和80.0%,均高于阴性者(55.6%、51.3%和52.9%),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CD44的表达与人类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转移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Zhao J  Sun Y  Zhang L 《中国肺癌杂志》2000,3(2):115-117
目的 研究CD44蛋白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OP免疫组化染色法对4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0例癌旁肺组织染色,光镜观察,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胞浆光密度测量分析。结果 光镜观察:有淋巴结转移组的癌组织高表达率为75%(18/24),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癌组织高表达率为35%(7/20),癌旁肺组织高表达率为0(0/10),三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  相似文献   

20.
CD44V6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大肠癌中CD44V6蛋白的表达及其对大肠癌进展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收集大肠癌新鲜组织标本52例(其中包括无转移病例的原发灶29例及有转移的淋巴结23例)、腺瘤性息肉16例及正常大肠粘膜组织11例。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上述各种组织中CD44V6的表达。结果 无转移大肠癌癌灶中的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51.7%(15/29),转移灶中的CD44V6表达率为87.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