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在使用500μl加样器进行加样过程中发一,对每一标本加样完毕,均应更换滴头,否则会对PT、APTT、TT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少数医院工作人员,存在麻痹思想,为了省时节源,往往不及时更换滴头,用同一滴头进行加样,这样便存在滴头滞留标本问题,在此我们做了一些研究与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已使用一段时间的Beckman CX4生化分析仪测定时出现交叉污染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保养措施。方法通过使用双蒸水作为测定标本,了解Beckman CX4生化分析仪使用时交叉污染情况,通过观察吸光度变化.了解交叉污染的主要原因,确定采取有针对性的保养措施。结果通过观察,发现该生化分析仪在加样环节存在较大的交叉污染.及时更换加样侧搅拌棒,交叉污染情况明显好转。结论通过观察不同环节吸光度变化。可以了解比色杯、试剂加样、标本加样等环节存在的交叉污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保养措施,有效降低交叉污染。  相似文献   

3.
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加样中携带污染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ELISA实验中的HBsAg加样携带污染并探索解决方案。方法 利用分配HBsAg强阳性标本的加样针再分配阴性标本进行阳性携带污染评价,通过对不同洗针次数的洗涤效果比较选择阳性携带污染解决方法;利用洗涤后未干燥和已干燥的加样针分配0.5ng/ml HBsAg标本观察阴性携带污染(稀释效应)。结果 加样针在吸取强阳性标本进行分配后洗涤5次,再分配阴性标本,造成部分实验孔出现弱阳性结果,洗涤后未经干燥的加样针再分配低值弱阳性标本使部分实验孔出现阴性结果,造成弱阳性标本漏检。洗涤次数增加至10次和干燥后的加样针没有类似问题。结论 加过强阳性标本的加样针未经充分洗涤会对阴性标本造成携带污染,出现假阳性结果;洗涤后未经干燥的加样针存在稀释效应,造成弱阳性标夏漏检。通过增加洗涤次数和对加样针进行干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携带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4.
STAR全自动加样仪引起抗-HIV血样污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AR全自动加样器进行血液标本加样,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避免了手工加样的人为误差,提高了血液检测的质量和水平,但STAR在加抗-HIV强阳性标本时,出现了加样过程中污染后边的标本,国内已经报道了AT、RSP加样器在加样过程中引起血样污染现象,未见报道STAR引起加样污染的报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STAR全自动加样器双孔分配再检标本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一些实验室采用手工加样的方法补加再检标本,存在再检标本条码信息无法传输、操作不规范等缺点。我们采用STAR全自动加样器,在同一块微孔板上进行单孔和双孔分配,克服了以上缺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加样中携带污染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ELISA实验中的HBsAg加样携带污染并探索解决方案。方法 利用分配HBsAg强阳性标本的加样针再分配阴性标本进行阳性携带污染评价,通过对不同洗针次数的洗涤效果比较选择阳性携带污染解决方法;利用洗涤后未干燥和已干燥的加样针分配0.5ng/mL HBSAg标本观察阴性携带污染(稀释效应)。结果 加样针在吸取强阳性标本进行分配后洗涤5次,再分配阴性标本,造成部分实验孔出现弱阳性结果,洗涤后未经干燥的加样针再分配低值弱阳性标本使部分实验孔出现阴性结果,造成弱阳性标本漏检。洗涤次数增加至10次和干燥后的加样针没有类似问题。结论 加过强阳性标本的加样针未经充分洗涤会对阴性标本造成携带污染,出现假阳性结果;洗涤后未经干燥的加样针存在稀释效应,造成弱阳性标本漏检。通过增加洗涤次数和对加样针进行干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携带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7.
全自动加样器液体编辑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涛  方建华  刘玉振 《检验医学》2006,21(3):275-275
STAR IVD是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全自动加样系统,具有大容量、分配快的特点,但我们利用仪器原有的液体参数分配血浆(或血清)标本时,存在加样量不足,加样针尖挂珠,甚至漏滴等问题。我们对STAR IVD液体编辑参数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8.
加样时差对献血者HBsAg ELISA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加样时差对献血者HBsAgELISA结果的影响。方法 在同一块酶标板相邻位置上对同一份弱阳性或高值阴性标本分别双孔加样 ,保证同一份标本的加样时差为 8~ 10min ,进行检测。结果  71份标本在不同的加样时差所检测的结果不一致 ,加样时差对弱阳性标本的结果有影响。结论 常规操作中应将初试中的高值阴性标本做复试 ,且保证复试标本加样优先 ,以避免漏检弱阳性标本  相似文献   

9.
正采用加样针的全自动仪器,一般加完一份标本后,要对针进行清洗,然后再进行下一份标本的吸取加样,但还是会存在吸样针的携带污染。对于血细胞分析仪、生化分析仪等,只要携带污染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影响标本结果的分析。而对于高度敏感的免疫学分析仪,携带污染则可能导致假阳性的结果,所以最好采用一次性的Tip头以避免加样针的携带污染。但由于各种因素,目前国内加样针的免疫分析仪还普遍存在。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站自动化加样仪加高浓度抗-HBs标本拖带造成弱阳性HBsAg标本测定为阴性的概率,以采取防范措施。方法 通过采用不同的加样方式对弱阳性HBsAg进行测定,观测OD值的改变情况。结果 抗-HBs污染量越多,HBsAg的OD下降值越大。HBsAg含量越低(原始OD值小),OD下降值就越小,但占原始OD值的百分比越大。不同自动化加样洗针方式的OD值差异元显著性。结论 手工加样不换吸头很容易造成假阴性,但在目前血站自动化加样仪加样方式下,高滴度抗-HBs标本拖带造成弱阳性HBsAg标本阴性的概率不到万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EUSA检测中人工加样可能导致标本的漏加和错加造成错误结果.全自动加样器的普及为实验室解决了这个难题.但自动加样器也存在因加样针堵塞和部件磨损影响加液量的问题.虽然加样器自身的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现一些大的问题而报警.但对于一些小的凝块和细微磨损造成的轻微改变无法识别,凭肉眼也不能观察到这些加液量的变化,而且由仪器厂商或计量单位进行的计量校正每年只能保证一至二次,无法满足对加样器的实时监控要求。作者利用比色法基本原理.结合仪器每年的计量校正用简单的比色法对加样器加液量进行实时监控。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血站实验室.全自动加样系统解决了大量标本加样和数据传输的问题.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减少了人为误差。由于考虑检测成本问题.较多血站选择了永久性加样钢针.但永久性钢针存在的缺陷在使用过程中也渐渐显露出来.特别是存在加样拖带现象.成为工作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工作中就发现一例标本在加样时被HBsAg污染导致合格血液被报废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全自动酶免检测系统进行ELISA检测时产生阳性拖带的原因。方法初试阳性标本再次将样管血和血辫血进行双孔复检,阳性标本送省疾病控制中心进行确认。结果使用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时存在强阳性标本拖带现象。分析认为加样、洗板时的处理不当是造成拖带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发一种为智能化的加样方法,实现阳性再检标本的自动加样功能。方法利用编程工具VB6.0自动调取标本的化验信息并写入小型数据库Access文件、利用STAR的英文控制软件读取标本化验信息后,控制加样器进行加样。结果智能化的加样方法,能够自动读取后台数据的标本信息,扫描条目后,自动识别阳性复查标本的复查项目,将再捡标本加样到特定的项目。结论 STAR智能化的加样方法,实现了加样器和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库的对接,实现了再捡标本双孔复查的完全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杜绝了人为错误。  相似文献   

15.
在血站实验室,全自动加样系统解决了大量标本加样和数据传输的问题,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减少了人为误差.由于考虑检测成本问题,较多血站选择了永久性加样钢针,但永久性钢针存在的缺陷在使用过程中也渐渐显露出来,特别是存在加样拖带现象.成为工作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1-4].我们在工作中就发现一例标本在加样时被HBsAg污染导致合格血液被报废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不同因素对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K+、Na+、Cl-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暴露标本放置时间、样品杯加样时间、参比液放置时间对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K^+、Na^+、Cl^-结果的影响。方法于采血后立即、60、120、180、240min测定暴露标本K^+、Na^+、Cl^-的结果;测定加样品杯后于立即、10、20、30、60min的结果;测定参比液打开放入仪器不同天数质控值。结果(1)暴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显示120min Na^+、Cl^-结果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样品杯加样后放置时间的影响,20min后测定结果与立即测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min后测定结果与立即测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参比液放置不同时间对结果测定的影响,第4天Na’结果降低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5天K^+、Na^+、Cl^-结果降低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暴露标本放置时间、样品杯加样时间、参比液放置时间对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K^+、Na^+、Cl^-结果均有影响,且随时间的延长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暴露标本放置时间、样品杯加样时间、参比液放置时间对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K^+、Na^+、Cl^-结果的影响。方法于采血后立即、60、120、180、240min测定暴露标本K^+、Na^+、Cl^-的结果;测定加样品杯后于立即、10、20、30、60min的结果;测定参比液打开放入仪器不同天数质控值。结果(1)暴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显示120min Na^+、Cl^-结果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样品杯加样后放置时间的影响,20min后测定结果与立即测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min后测定结果与立即测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参比液放置不同时间对结果测定的影响,第4天Na’结果降低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5天K^+、Na^+、Cl^-结果降低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暴露标本放置时间、样品杯加样时间、参比液放置时间对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K^+、Na^+、Cl^-结果均有影响,且随时间的延长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全自动加样仪如今在血站系统被广泛应用,与人工加样相比,它具有自动、快速、精确的优点,不仅把检验人员从重复烦琐的加样操作中解放出来,又避免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大大提高了血站血液检测工作的效率。但工作中发现加样针头的重复使用可能会造成标本之间的相互污染,给我们的血液检测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类似的情况和相关的报道也在其他单位出现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比较在全自动加样仪应用一次性针头前后的血液检测质量,讨论一次性加样针头在血液检测工作中的必要性。力求减少标本之间的交叉污染.提高血液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19.
黄惠  王丽娜  詹诣 《检验医学》2010,25(3):161-163
目的对TECAN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的特异性进行评价。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12-A、EP7-A及有关文献,分别通过加样针的携带污染、加样和加酶间隔时间、溶血干扰等试验对仪器的RSP150/8前处理系统和BEPⅢ后处理系统检测HBsAg、抗-HBs的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标本HBsAg〉8 000 S/CO时,加样针仍未出现携带污染,而标本抗-HBs〉1 000 mIU/mL时加样针出现携带污染现象。已加样HBsAg、抗-HBs阴性及弱阳性标本的反应板室温放置30min内加酶以及标本中加入血红蛋白(浓度≤8 g/L),未出现假阳性结果。结论高浓度的抗-HBs对加样容易产生携带污染。血红蛋白对HBsAg、抗-HBs试验的干扰并不明显。HBsAg、抗-HBs酶标板在室温放置30 min内加酶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TECAN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的特异性进行评价。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12-A、EP7-A及有关文献,分别通过加样针的携带污染、加样和加酶间隔时间、溶血干扰等试验对仪器的RSP150/8前处理系统和BEPⅢ后处理系统检测HBsAg、抗-HBs的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标本HBsAg>8 000 S/CO时,加样针仍未出现携带污染,而标本抗-HBs>1 000 m IU/mL时加样针出现携带污染现象。已加样HBsAg、抗-HBs阴性及弱阳性标本的反应板室温放置30 min内加酶以及标本中加入血红蛋白(浓度≤8 g/L),未出现假阳性结果。结论高浓度的抗-HBs对加样容易产生携带污染。血红蛋白对HBsAg、抗-HBs试验的干扰并不明显。HBsAg、抗-HBs酶标板在室温放置30 min内加酶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