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翁伟  唐吉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672-3673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β-羟丁酸与血酮体定性分析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诊断中的应用及两者的比较意义。方法:对31例临床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进行β-羟丁酸酶法测定及应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进行血酮体定性分析,并对两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β-羟丁酸在31例患者血清中全部升高,而血酮体定性分析阳性为23例,8例为阴性,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β-羟丁酸有助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其敏感性高于传统的血酮体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β-羟丁酸测定在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速率法测定40例正常人、45例糖尿病人和 1 5例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中的β-羟丁酸含量 ,同时用酮体粉对血酮体定性检测。结果 :血清β-羟丁酸在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 ,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 ,酮症酸中毒患者高于无酮症糖尿病患者 ( t=9.81 ,P<0 .0 0 1 )。在无酮症糖尿病患者中 β-羟丁酸阳性率高于酮体定性阳性率。结论 :β-羟丁酸测定对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监测、酮症酸中毒的早期诊断及预防病情恶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测定血清D-3羟丁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速率法在日立7170A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D-3羟丁酸。结果表明,此法线性范围宽(0~4.0mmol/L),精密度好(批内CV值2.2%,批间CV值2.6%),回收率高(98%)。样本在4℃冰箱放置7d稳定。用此法测定了60例正常人、30例糖尿病人和8例酮症患者D-3羟丁酸含量,结果显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人血清D-3羟丁酸明显升高,本法可作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特异和快速的诊断试验,并对D-3羟丁酸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意义进行了初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β-羟丁酸测定在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速率法测定并比较非酮症糖尿病组(NDK)、糖尿病酮症组(DK)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DKA)血β-羟丁酸的浓度变化.结果:β-羟丁酸在非酮症糖尿病组、糖尿病酮症组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随血酮体的增加而上升,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β-羟丁酸测定对糖尿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酶法测定血清β-羟丁酸的方法学评价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标准化评价方案对酶法测定血清β-羟丁酸进行初步评价,并探讨β-羟丁酸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及治疗监测的意义。方法分析酶法测定血清β-羟丁酸的精密度、准确性、线性范围和干扰因素。测定60例正常人、50例糖尿病DM患者和3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血清β-羟丁酸浓度。结果酶法测定β-羟丁酸具有良好的精密度(批内、日间及总变异系数均小于5%)和准确度(回收率为98.5%~104.1%),检测线性范围为0~4.00mmol/L,基本不受溶血、黄疸和脂血干扰。DKA患者血清β-羟丁酸明显升高(P<0.01),血清β-羟丁酸测定阳性率高于尿酮体测定(P<0.05)。结论酶法测定血清β-羟丁酸快速、准确、精密度高,可用于DKA的早期特异、快速诊断及治疗监测。  相似文献   

6.
血β-羟丁酸测定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 β -羟丁酸测定在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诊断中的意义。②方法 采用酮体粉法及酶速率法测定并比较非酮症糖尿病组 (NDK)、糖尿病酮症组 (DK)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 (DKA)血 β -羟丁酸的浓度变化。③结果 β -羟丁酸在非酮症糖尿病组、糖尿病酮症组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随血酮体的增加而上升 ,且差异显著 (P <0 .0 5)。④结论 血 β -羟丁酸测定对糖尿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并酮症风险时需常规检测酮体浓度。微血管定量血酮检测比经典尿酮检测在技术含量、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中优势显著:操作简捷快速,结果更为客观,临床实用性强等。β-羟丁酸占血酮体的78%,定量检测β-羟丁酸为评估糖脂代谢紊乱重要检测指标之一。微血管β-羟丁酸检测为糖尿病患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的管理提供早期诊断的依据,并为其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评估提供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酶速率法测定血清 β 羟丁酸 ,并探讨 β 羟丁酸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速率法在日立 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 6 0例正常人、30例糖尿病人和 8例酮症患者血清中 β 羟丁酸含量。结果 :本方法测定 β 羟丁酸回收率 10 8% ,线性范围 0~ 4.0mmol.L 1,批内CV2 .2 % ,批间CV2 .6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β 羟丁酸明显升高。结论 :采用酶速率法测定血清 β 羟丁酸快速、准确、线性范围宽 ,可作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特异和快速的诊断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β-羟丁酸在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DK/DKA)中的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1 209例糖尿病无酮症患者(DM组),262例患者(DK/DKA组)和480例同时期行体检的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判断β-羟丁酸的诊断价值。结果 DK/DKA组患者血清β-羟丁酸水平高于DM组和正常对照组(P <0.01),DK/DKA组血清β-羟丁酸较尿酮体更早转阴(P <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β羟丁酸为DK/DKA的独立危险因素。β-羟丁酸诊断DK/DKA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5,取诊断临界值为1 mmol/L作为诊断切点,敏感度85.1%,特异度95.3%,阳性预测值80.36%,阴性预测值96.89%;以血清β羟丁酸0.66 mmol/L作为筛选切点,敏感度95%,特异性89.2%,阳性预测值66.41%,阴性预测值99.9%。结论 以血清β羟丁酸≥1 mmol/L诊断DK/DKA有较高诊断准确性,血清β羟丁酸≤0.66 mmol/L时可认为糖尿病患者未合并DK/DKA。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检测血清β羟丁酸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耀平  李皇 《海南医学》2004,15(10):108-108,106
目的 了解血清β羟丁酸 ( β -HB)检测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 )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 3 8例正常人、17例DKA患者和 40例无酮症糖尿病人血清中的β -HB ,空腹血糖 (FBG)、糖化血红蛋白 (HbAlc)和尿酮体进行检测。结果 DKA组血β -HB2 5 79.87± 2 413 .2 5 μmol/L ,FBG2 8.94± 17.86mmol/L ,HbAlc10 .98± 2 .85 % ,无酮症糖尿病组血β -HB2 79.60± 10 7.40 μmol/LaFBG9.83± 3 .67mmol/L .HbAlc6.88± 1.2 8% ;正常对照组 β -HB 168.87± 71.75 μmol/L ,FBG 5 .0 1± 0 .5 5mmol/L ,HbAlc4.5 6± 0 .5 2 %。DKA组血 β -HB、FBG、HbAlc与无酮症糖尿病组及正常组差异显著 :无酮症糖尿病组血β -HB、FBG、HbAlc与正常组差异亦显著。在DKA组中尿酮体阳性率为 82 .3 % ;无酮症糖尿病组尿酮体均为阴性 ,但仍有 14例血β羟丁酸高于正常。结论 检测血 β -HB有助于DKA的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 ,其敏感性高于尿酮体检测。  相似文献   

11.
我们采用酶法测定血糖、β-羟丁酸、乙酰乙酸、尿酮体,综合分析糖屡病酮症时血酮体、尿酮体变化规律,认为β-羟丁酸、乙酰乙酵可以较好的反应酮症酸中毒的程度,具有指导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血β-羟丁酸和尿酮在糖尿病酮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澄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糖尿病非酮症患者(NDK组),85例糖尿病酮症患者(DK组)以及10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各组受试人员血β-羟丁酸、尿酮以及血糖水平;对NDK组和DK组患者血β-羟丁酸、尿酮以及血糖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ROC曲线预测血β-羟丁酸对糖尿病酮症的最佳阈值.结果 DK组患者血β-羟丁酸水平、β-羟丁酸阳性率、尿酮体阳性率以及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NDK组和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β-羟丁酸水平与尿酮及血糖均呈正相关(r=0.552, P<0.000;r=0.405,P=0.010).以尿酮阳性为糖尿病酮症诊断的金标准,通过ROC分析得出血β-羟丁酸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39,最佳阈值为0.64 mmol/L,敏感性为81.6%,特异性为89.2%.结论 血β-羟丁酸及尿酮检测对糖尿病酮症的早期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血β-羟丁酸联合尿酮检测可减少糖尿病酮症的漏诊和误诊,血β-羟丁酸诊断糖尿病酮症的最佳阈值为≥0.64 mmol/L.  相似文献   

13.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7):2349-2352
目的:研究胰岛素泵与持续静脉应用胰岛素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酮体代谢、血气指标及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的A组和接受小剂量胰岛素静脉微泵注射治疗的B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酮体指标、血气指标及应激指标。结果:治疗后12、24小时,两组血清中β-羟丁酸、MDA、NE、ACTH、Cor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H值、HCO3-、剩余碱的水平以及血清中SOD、GSH-Px、CAT、TAC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A组血清中β-羟丁酸、MDA、NE、ACTH、Cor的含量显著低于B组,pH值、HCO3-、剩余碱的水平以及血清中SOD、GSH-Px、CAT、TAC的含量均显著高于B组。结论: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能够改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酮体代谢、酸中毒状态以及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糖、羟丁酸、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在糖尿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糖尿病患者病例资料,总结128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羟丁酸、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值.结果在128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羟丁酸、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值均高于其正常参考值,其中32例合并糖尿病肾病,26例合并酮症酸中毒症,70例糖尿病患者无并发症.结论定期测定血糖、羟丁酸、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临床治疗及预防并发症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糖尿病酮症的疗效。方法40例2型糖尿病酮症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CVH),2组均积极补液、补钾。观察血糖、血β-羟丁酸、尿酮体、胰岛素用量的变化。结果(1)2组患者的血糖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尿酮转阴时间,CSI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2组患者的β-羟丁酸治疗后均恢复正常,CSII组β-羟丁酸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4)胰岛素总用量,CSII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CSII治疗糖尿病酮症,能迅速纠正糖代谢紊乱,胰岛素用量少,酮体转阴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β-羟丁酸和尿酮在糖尿病酮症(DK)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在末梢血糖〉13.9 mmol/L的糖尿病患者中,同步检测末梢血β-羟丁酸和尿酮。结果 (1)在81例糖尿病血糖〉13.9 mmol/L的患者中,DK的发生率为13.5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生率为9.88%。(2)末梢血糖与末梢血β-羟丁酸呈正相关(r=0.330,P=0.003),与尿酮无相关性。(3)末梢血β-羟丁酸与尿酮呈正相关(r=0.516,P=0.000)。(4)在DK或DKA患者中,5.26%(1/19)的患者尿酮(-)或(+-),36.84%(7/19)的患者血β-羟丁酸〈1 mmol/L。(5)当以尿酮为标准诊断DK时,末梢血β-羟丁酸的切点值为0.35 mmol/L。结论 单用尿酮或血β-羟丁酸诊断酮症均可能发生漏诊,联合监测血β-羟丁酸和尿酮可以减少酮症的漏诊率。当血β-羟丁酸轻度升高(≥0.35 mmol/L)时可能已经存在尿酮症,此时应该检测尿酮以避免漏诊DK。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  16例患者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使用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和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常规胰岛素的用量为 0 .1IU(kg·h) ,观察血糖、β -羟丁酸、尿酮体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下降值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患者的血β -羟丁酸在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胰岛素泵组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 .0 1)。胰岛素泵组尿酮体转阴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胰岛素泵用于治疗妊娠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糖、羟丁酸、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48例重症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分别测定血糖、羟丁酸、糖化血红蛋白后,对测定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在48例重症糖尿病患者中,其血糖、羟丁酸、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值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值,其中有5例合并酮症酸中毒症,8例合并糖尿病肾病,4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论 定期测定血糖、羟丁酸、糖化血红蛋白,有利于糖尿病的早期发现、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病情发展,有利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在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血清D-3-羟基丁酸测定与传统血酮体定性检测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酶法测定血清D—3—羟基丁酸的一种新方法,并比较其与传统的血酮体测定方法在诊断糖尿病酮症中的意义。方法 对35例临床诊断糖尿病并发酮症的患者血清进行D—3—羟基丁酸测定及应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进行血酮体定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血清D—3—羟基丁酸全部升高,而定性分析阳性例为26例,有9例为假阴性,两组差别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D—3—羟基丁酸测定是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血酮体的指标,它对临床糖尿病酮症的早期诊断较传统的亚硝基铁氰化钠法更准确。  相似文献   

20.
安妥血糖血酮仪临床测试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石毅  吴松华  李鸣  项坤三 《上海医学》2004,27(9):652-655
目的 评估安妥血糖血酮仪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并对 β 羟丁酸测定在糖尿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①应用血糖血酮仪同时测定指尖毛细血管全血和静脉全血 ,并与实验室酶法进行比较 ,同时采用回收试验评价其准确性。②测定批内、日间重复性及不同机号、不同批号试纸间变异。③在 18例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同时监测血酮和尿酮。结果 安妥血糖血酮仪与实验室酶法测定结果成显著正相关 (r =0 .96 6~ 0 .982 ,P <0 .0 0 1) ,该测定仪检测血糖和血酮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3%和 10 1.0 %。除低浓度血酮检测外 ,其余水平血糖和血酮检测的批内、日间重复性均较好 ;不同机号仪器、不同批号试纸检测血糖和血酮结果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相关性好 (r >0 .99,P <0 .0 0 1)。在酮症及酮症酸中毒治疗监测尿酮体阴性时 ,17.86 %血酮≥ 0 .3mmol/L ;尿酮体阳性时 ,19.4 1%血酮 (<0 .3mmol/L)正常。结论 安妥血糖血酮仪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在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监测治疗中 ,血酮测定较尿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