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总结发热查因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238例发热查因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经过等资料。结果 238例患者中以感染性疾病居首位占73.8%;其中尤以病毒性感染最多,占总人数的41.2%,占感染人数的58.7%;恶性肿瘤占7.2%;结缔组织疾病占2.5%;其它疾病占14.8%;原因不明占1.7%。结论此类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和相应检查,大部分可确诊。病因仍以感染为主,但以病毒性感染居多,所以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应予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血细胞减少性急性白血病(PAL)和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AL)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83例原发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资料。结果 PAL38例(20.8%)、HAL42例(23.0%)。23.0%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LL)(尤其56.3%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16.9%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表现为PAL,髓外浸润较轻,全血细胞减少明显;73.7%的病例可在外周血发现数量不等的白血病细胞。早期病死率无明显增加,近期和远期疗效与一般类型AL无差别。23.8%的AML(尤其51.2%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18.6%的ALL表现为HAL,肿瘤负荷大,髓外浸润重,早期病死率高,不易获得完全缓解,预后恶劣。结论 全血细胞减少或高白细胞是AL患者常见血象表现。了解其特殊血象,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方法 对本院360例初诊时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 360例患者中,主要为造血系统疾病,共267例.非造血系统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共93例.结论 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主要为造血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构成。方法对10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病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全部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血常规测定Hb〈100g/L,WBC〈4.0×10^9/L,PLT〈100×10^9/L者。结果10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最多见者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占43.52%,其次为急性白血病,占12.96%,再依次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功能亢进、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纤维化、Evans综合征、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结论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较多。其中绝大多数系造血系统疾病所致,非造血系统疾病所致者较少。诊断时,应先考虑造血系统疾病,再考虑非造血系统疾病,并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常见的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使在诊治此病时降低误诊率。方法对24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体征、血象、骨髓象)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全血细胞减少最常见症状是贫血、发热、出血;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220例, 占91.7%;非造血系统疾病20例,占8.3%,分别为脾功能亢进(最常见为肝硬化)、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结论临床常见的全血细胞减少除造血系统疾病外,非造血系统疾病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方法对185例全血细胞减少疾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和细胞生理学分析。结果造血系统疾病137例,占74.05%;非造血系统疾病48例,占25.95%。结论全血细胞减少和细胞生理学密不可分。造血系统疾病占全血细胞减少病因的绝大部分,全血细胞减少也可由一些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需引起重视,应结合临床和细胞生理学指标并综合各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减少漏诊误诊,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症(PCP)的病因与临床鉴别.方法 对91例P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91例中查明病因90例,病因不明1例.病因以血液病为主,占70.3%,其中白血病占第一位,其次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也是常见病因.非血液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占28.6%,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占绝大多数,其次为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及某些感染性疾病.血液病与非血液病三系血细胞减少程度构成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通过病史、外周血象、骨髓象和辅以相关的特殊检查,绝大多数病例可明确诊断.对PCP病因不明的患者,可进行多次和多部位的骨髓象检查,长期随访也是诊断PCP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症(PCP)的病因与临床鉴别。方法 对91例P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91例中查明病因90例,病因不明1例。病因以血液病为主,占70.3%,其中自血病占第一位,其次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也是常见病因。非血液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占28.6%,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占绝大多数,其次为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及某些感染性疾病。血液病与非血液病三系血细胞减少程度构成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通过病史、外周血象、骨髓象和辅以相关的特殊检查,绝大多数病例可明确诊断。对PCP病因不明的患者,可进行多次和多部位的骨髓象检查,长期随访也是诊断PCP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全血细胞减少症定义为至少2次血常规检查发现WBC<4.0×109/L,Hb<110 g/L,Pt<100×109/L,所有患者均为初诊,未经治疗,排除肿瘤放化疗后引起全血减少等原因[1].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血象、骨髓象特点.方法:分析25例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性原发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血细胞减少性急性白血病临床症状以贫血、感染、出血较常见,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而骨髓象多呈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白血病细胞占39%~96%,平均73.2%.结论:全血细胞减少在急性白血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17.6%),了解其临床症状与特殊血象,及时作骨髓穿刺检查有利于正确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6岁。于1995年体检发现“血糖高”,确诊为2型糖尿病,服消渴丸治疗。于2004年改用阿卡波糖、格列喹酮,疗效欠佳。2005年5月体检血象正常,1月后又改服格列齐特240mg/d.因血糖控制欠佳,同年9月患者自行将药物加量至480mg/d。患者右髋关节退行性病变,间断服用吲哚美辛1年。  相似文献   

14.
例1女,33岁,因怕冷、乏力6年,头昏2d伴晕厥1次入院.患者6年前因产后大出血,行子宫全切手术.产后无乳,并逐渐出现怕冷、乏力、脱发、纳差、性欲下降、腋毛及阴毛脱落.多次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提示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曾间断服用泼尼松治疗.2个月前患者出现行动迟缓、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1周前就诊于华西医院,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HGB) 98 g/L,血小板计数(PLT) 57×109/L.凝血全套示:凝血酶原时间(PT) 14.5 s(9.6~12.8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46.5 s (20~40 s);凝血酶时间(TT)18.7 s(14~22 s);纤维蛋白原(FIB) 2.43 g/L(2~4 g/L);血块收缩试验示血块收缩完全.骨髓涂片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占63.0%,红系占28.5%,铁染色示铁粒幼红细胞下降.  相似文献   

15.
全血细胞减少是指周围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正常范围,它不是疾病的诊断,而是引起血液有形成分减少的某些疾病的共同临床现象。因此了解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诊断、对治疗措施的实施及预后评价十分重要。我院自1989~1998年共收治全血细胞减少病人49例,现结合这组病人就其病因分类、诊断步骤及鉴别要点作粗浅的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9例病人中,男23例,女26例,年龄13~69岁,平均年龄38岁。再生障碍性贫血(AA)25例,急性再障(AAA)2例,慢性再障(CAA)23例;急性白血病(AL)9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8例;脾功能亢进(脾亢)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例,伊  相似文献   

16.
宋越 《中国卫生产业》2012,(26):154-154
目的研究利福平引起的血液系统损害。方法对本院一例患者在使用利福平治疗3d后,前后血常规急剧变化,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用利福平抗结核药物治疗3d后,白细胞由4.1×109/L下降至1.9×109/L,红细胞由2.84×1012/L下降至2.05×1012/L,血红蛋白由86g/L下降至61g/L,血小板由150×109/L下降至75×109/L。经综合治疗血常规恢复正常后,未再用利福平抗结核治疗,患者未再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现象。结论 :利福平可引起急性全血细胞减少,故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要密切监测血常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收集我院自1987年1月~1998年6月间,124例资料较完整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临床及骨髓像分析,以了解全血细胞减少在血液和某些内科疾患中的发病率及规律,现报告如下。1资料分析11资料来源本文收集我院门诊住院病例共124例,所有病例均经血...  相似文献   

18.
19.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在临床上已用于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我们观察了191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NAP活性,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1)患者组本组191例患者均选用RBC<3.3×10~(12)/L、Hb<100g/L、WBC<4×10~9/L、BPC<100×10~9/L的患者,全组疾病均经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病理检查并结合临床确诊。其中再生障  相似文献   

20.
比较分析职业性苯接触后白细胞减少者、原发性白细胞减少者以及正常健康者的周围血象、骨髓象及淋巴微核形态学改变。结果苯作业白细胞减少患者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受抑,粒系成熟障碍,中毒颗粒与核棘突明显;微核率增加。提示苯作业者在白细胞减少的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骨髓功能抑制,应早期加强干预措施,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