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组102例;男性66例,女性36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6岁;病程最短者半天,最长者半个月。治疗方法:选主穴:“印堂”穴。该穴属经外奇穴,但位于督脉循行路线上,而且有经穴的特殊治疗作用。横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2~3次为一疗程,行捻转手法,待得气后留针20分钟,不超过半个小时。急性者,一般针刺1~2次即愈。针刺后,医者应协助患者做起蹲、弯腰、前后左右转侧腰部等多种姿势活动以使患部出汗为度。腰脊中痛者:以疏通督脉经气为主,针刺“印堂”穴,如腰痛在一侧或双侧者以疏通  相似文献   

2.
茲将53年至54年用针灸治疗对各种神经痛67例报告如下:67例都显示有良好效果,其中完全治癒者56例,进步者9例,无效者2例;最少针1次到3次,最多针20次到33次。选用的穴位针的穴位分为主穴配穴两类,肋间神经痛主治的穴位为“行间”、“乳根”穴,配穴为“曲池”、“膻中”、“周荣”等穴。坐骨神经痛主治穴位为“环跳”、“委中”、“昆仑”,配穴为“足三里”等穴。三叉神经痛主治的穴位为“童子”、“合谷”、“太阳”等穴,  相似文献   

3.
我们用针灸治疗痢疾是以“天枢”“合谷”“足三里”三穴为主(均双穴),如遇小腹堕痛者再配针“中极”一穴(痛而不堕者经针“天枢”穴已有感觉腹中气舒即可不配针此穴),如遇绕臍痛者除配针此穴外再加针下脘(或建里)穴,效果显著,经治愈三十余例痢疾患者,最多不超过二次即愈,当经初次针灸后泻痢次数由每小时一、二次或四、五次可减至三、四小时或一、二小时一次(轻者一次即可全愈),再经第二次针灸后即行全愈。在施行针治时,“天枢”双穴针八分再至一寸,以患者有痠或觉小腹部似气凝而渐舒散为度,症状较重者针后再用姜片、艾绒加灸此穴。“合谷”“足三里”二穴针时以痠(胀或麻)为度。小腹坠痛加针“中极”穴(针六至八分深),绕臍痛者加针下脘(或建里)一穴(针六至八分深)。如遇畏针之患者经初针后症状减轻而尚未全愈时,第二次可用姜片、艾绒灸“天枢”(双)穴与“神阙”  相似文献   

4.
一般资料:本组25例均为住院病人,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0至40岁者12例,40至59岁者8例,60岁以上者5例。均经鉴别否定中枢性面瘫,确诊为周围性面瘫者。病程最长者30天,最短者4天。治疗方法:采用“三点一圈”取穴法。即人中、承浆、合谷穴为三点;人中透地仓、地仓透颊车、攒竹透阳白和鱼腰、阳白透太阳、太阳透上关、下关透颊车穴为一圈。根据不同病例增加针刺迎香、承泣、四白、听宫、风池等穴。属“三点一圈”穴为必针穴位,每次留针10至15分钟,其它穴位为选针穴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1963年至1990年间,用针刺,“精灵”“威灵”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93例中,男性89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5岁。病程长者5天,最短1天。治疗方法:取“精灵”,“威灵”穴。属经外奇穴。位于手背、第4、5和2、3掌骨间隙后缘腕背横纹与掌骨小头联线之中点凹陷处是穴。第4、5掌骨之间名精灵穴。第2、3掌骨之间名威灵穴。左右计4穴。针法:缪刺。行强刺激泻法。直刺伸指肌腱下,针3至5分深。操  相似文献   

6.
《难经》载:“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古人将是否重视“左手”作为“知针者”的判断标准,文章重点探讨押手在取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笔者根据经典文献溯源、临床经验总结,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取穴可分为号穴、揣穴、扣穴3个过程,号穴:诊察穴象,指导选穴;揣穴:摸骨循筋,精准定穴;扣穴:固定穴位,协助导气。押手在穴位诊断、穴位选取以及穴位针刺等环节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提高针刺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平衡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科采用平衡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16岁;病程最短20min,最长7天。X线片检查排除骨折征象,下肢神经体征阴性。治疗方法患者全部采用平衡针进行治疗,取穴如下:1.主穴:腰痛穴。定位:位于前额正中,人为地划一个“十”字,十字交点即为此穴。操作方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取1.5~2寸毫针,持针快速向上星穴方向平刺进针1.5~2寸。具体操作以L2椎为基点,L2椎体以上疼痛者针尖向下平刺,L2椎体以下者针尖向上平刺;左…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70例中,男性45例,女性25例;7岁~10岁者20例,11岁~20岁者46例,21岁一26岁者4例。 2 治疗方法 取穴:关元、中极、肾俞、双侧三阴交。 针刺:用中,强刺激,对腹部穴位使针感传导到阴部,刺激角度宜直刺或微向下斜刺,双侧三阴交穴,针感向上方传导至膝盖以上为宜,每穴留针10分钟。艾灸:用艾条在以上各穴分别灸3分~5分钟,以皮肤微红为止。 3 治疗结果 在本组7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者67例,显效2  相似文献   

9.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的疼痛或麻木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变、梨状肌损伤等 ,属于中医“痹证”范畴。近几年来 ,笔者临床上用天宗穴点刺放血结合针刺灵骨、三间穴治疗本病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2 0例患者中 ,男性 5 2例 ,女性 6 8例 ;年龄最小者16岁 ,最大者 70岁 ;病程最长者 2年余 ,最短者 2天。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灵骨穴 ,在手背面 ,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 ;三间穴 ,即大肠经之穴。2 .2 操作方法 先让患者取俯卧位 ,患侧天宗穴常规消毒后 ,用三棱针点刺…  相似文献   

10.
腓总N麻痹属祖国医学“痿症”的范畴 ,其症状表现为下肢麻木 ,足踝关节下垂呈拖曳步态 ,本人于 1989~ 1997年间 ,选用“前元中”穴为主 ,治疗腓总N麻痹 60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将小结报导如下 :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性 4例 ,女性 56例 ,病程最短者 3天 ,最长者 5个月。年龄最小者 5岁 ,最大者 58岁。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前元中、足三里 ,阳陵泉 ,解溪。前元中穴定位 :解溪穴上三寸 ,胫骨旁开一横指处。在足阳明经经脉上。2 .2 操作 以上四穴均采用补法 ,其中前元中穴针感向足背放射 ,留针 30分钟 ,并加用艾…  相似文献   

11.
甩针挂钩针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资料顽固性面瘫指病程超过 3个月未治愈者。 36例患者全部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2 0例 ,女 1 6例 ;年龄最小 5岁 ,最大 76岁 ;病程最短 95天 ,最长 3年。所有病例均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无中枢性面瘫患者 )。治疗方法“甩针挂钩”针刺法 :由牵正穴 (耳垂前 0 .5~ 1寸 )或颊车穴进针 ,向地仓穴透刺 ,针刺由深渐浅 ,针尖到达地仓穴时 ,从皮肤表面可以看到针尖 (但不露出皮肤 ) ,然后向一个方向捻转针柄 ,使其滞针 ,从表面可以看到皮肤表面产生皱折 ,再猛地往上一甩针 ,迅速放开针柄 ,如此反复进行 2~ 3次 ,“甩针挂钩”针刺操作即告结…  相似文献   

12.
笔者采用针刺治疗阳萎 56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6例患者年龄 2 2岁~ 52岁 ;病程 <3个月者3例 ,3~ 6个月者 2 2例 ,6个月~ 1年者 2 5例 ,>1年者 6例。均曾经多方治疗无效。全部患者经泌尿生殖系检查均排除了器质性病变 ,其中 2例有中风病史。治疗方法取中极、阳陵泉为主穴 ,病程较长者配用足三里、太溪。患者仰卧位 ,穴位消毒后 ,中极穴直刺 0 .8~ 1 .2寸 ,捻转法运针 ,加中弱刺激量 ,使针感直达龟头部 ,留针 30 min,出针后揉按针孔。阳陵泉穴直刺 1~ 1 .5寸 ,中等刺激量 ,待觉针下沉紧后留针30 min,出针后揉按针孔。每日…  相似文献   

13.
白玉珣  周志杰 《陕西中医》2001,22(11):680-680
胃下垂是消化系统一种慢性疾病 ,笔者运用“烧山火”补法在中脘、足三里 (双 )穴施术 ,配合服用补中益气汤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86例 ,男性 32例 ,女性 5 4例 ,年龄最大者 64岁 ,最小者 1 9岁 ,平均年龄41 .5岁 ;本组 86例患者均经 X线钡餐透视检查 ,其中轻度下垂 37例 ,中度 43例 ,重度 6例。  治疗方法  86例患者全部针刺中脘、足三里(双 )穴。针中脘穴须直刺 ,得气后施用“烧山火”手法 ,使针下产生推拉上提的感觉 ,直至剑突下。针足三里穴须双侧同时下针 ,针尖向上微斜 ,得气后两手同时捻针运用 ,“烧…  相似文献   

14.
运用“第二掌骨桡侧微针系统”戒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27例自愿戒烟者为对象,其中男性22例,女性5例;年龄19~74岁,其中以31~45岁者居多;吸烟史3~50年,每日平均吸烟量4~60支。穴位选用第二掌骨桡侧微针系统的脏腑穴,即肺(心)、肝、胃、十二指肠、下腹等穴。不论左右手,以压痛最强的穴作为脏腑戒烟穴,并以与呼吸系统关系最为密切的右侧肺(心)穴作为理论戒烟穴,每次独取1穴,用30号的半寸毫针,进针  相似文献   

15.
淋巴管炎是因外伤化脓菌“链球菌、葡萄球菌”从破损的皮肤浸入淋巴管而引起的急性炎症。疖肿感染电常并发此症。中医称为“红丝疔”。我们在临床上遇到五例因对抗生素过敏,而单用针刺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男性5人,女性1人。26岁至50岁3人,50岁至70岁2人。发病部位均为上肢,经二次治疗,疗效达100%。治疗方法处方:灵台、内关、阿是穴“沿着红线两端刺”,伴有高烧者加大椎、合谷、内庭。针刺方法:先刺灵台穴、大椎穴(用园针不留针),然后针刺内关、合谷、内庭,最后沿着红线两端针尖相对,再横刺阿是穴,留针三十分钟。方解:灵台、大椎是督脉穴,灵台  相似文献   

16.
本组204例,男性84例,女性120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者60岁:病程最短者半小时,最长者两周;大部分眼部症状极为明显。治疗方法: 一、取主穴:耳尖。配穴:眼、肝、脾、胃、神门、皮质下。二、操作方法:①穴位放血法:患者坐位,常规消毒,先用消毒毫针尾在耳尖找到敏感点再用三棱针快速刺入3~5分。出针后挤出鲜红较稀的血液数滴,用于棉球按压针孔。隔日一次。若脾经热毒蕴结者,“耳尖”穴再加“脾、胃、肝、眼”等穴处放血数滴。中医认为这些耳穴均具有泻火解毒、活血散  相似文献   

17.
马良宵  朱江  张露芬 《针刺研究》2006,31(4):223-227
目的:对比先“合谷”后“三阴交”穴不同的电针刺激时间组合对大鼠怀孕后期子宫收缩的影响。方法:选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60只,应用2×2析因试验设计方法,分为4个电针组(以针“合谷”穴20 min或40 min与加针“三阴交”穴5 min或20 min组合)、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电针的同一对正负极连接双侧同名穴,簇形波,频率20 Hz,强度1~3.5 V。于子宫中段安放电极,通过肌肉张力换能器记录子宫收缩幅度、频率,作为判断宫缩变化的指标。结果:先针“合谷”穴、次针“三阴交”穴后,二穴共同留针时间的长短对子宫收缩的影响更为重要,留针5 min较20 min更能促进子宫收缩。而单独先针“合谷”穴期间留针20 min或40 min对子宫收缩影响不大。结论:针刺“合谷-三阴交”穴促分娩的最佳时间组合是先针刺“合谷”穴20 min,再加针“三阴交”穴5 min。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 ,我们对多种病症采用“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进行治疗 ,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就耳压法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 34例的结果 ,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34例患者年龄 1 5~ 55岁 ;其中 2 0岁以下者 1 1例 ,2 1~ 44岁者 9例 ,45~ 55岁者 1 4例。病程 6个月~ 1 5年 ;出血时间 <2周者 1 8例 ,2~ 3周者 1 4例 ,3~ 4周者 2例。治疗方法选穴 :主穴取子宫、内分泌、卵巢、脾。随症取穴 :经色鲜红 ,属血热者 ,配肝 ,加耳尖三棱针点刺放血 ;经色暗红有血块 ,属血瘀者 ,配皮质下、交感 ;经色淡红属气血虚者 ,配肾、脑点。以 75%酒精常规消毒穴…  相似文献   

19.
胸胁迸伤俗称“岔气”、“闪气”,本人根据古人:“病在脏腑者药之,病在经络者针之”,探索性用皮内针治疗124例,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胸肋迸伤者124例,男86例,女38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2岁。治疗方法在胸肋找出痛点埋皮内针(有几个痛点埋几个皮内针),在辨证的基础上,酌情选用内关、后溪、鱼际、悬钟穴,针刺得气后,令患者闭口咳嗽3声,以运周身之气血使之通畅。  相似文献   

20.
聂志华 《新中医》1997,29(11):26-27
肩周炎是针灸科常见的疾病,多见于五十岁左右患者,亦称五十肩。笔者在临床中用“上病下治”的方法,运用“肩痛穴”治疗肩周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8例,其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最大的69岁,最小的42岁;病程3个月至2年。早期以疼痛为主者30例,中后期以功能活动受限者18例。2 治疗方法取穴:肩痛穴位于足三里穴下二寸,胫骨前脊外一横指,单侧肩周炎取对侧,双侧则取双侧穴。操作:令患者坐位或立位,常规消毒穴位后,以2~3寸毫针直刺15~2寸,进针后施以提插捻转手法,直至针下有强烈的酸、麻、胀得气感后,嘱患者作主动患肩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