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兵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9):807-809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GT)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体内黄嘌呤氧化酶和维生素E水平,阐明患者体内氧化损伤的情况。方法:检测3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基因型、氧化损伤指标(黄嘌呤氧化酶和维生素E)、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并做出统计分析。结果:慢性乙肝患者基因型C型组与B型组比较:血清中ALT水平高,黄嘌呤氧化酶水平明显升高,维生素E水平明显降低。在基因型B型、C型及全部乙肝患者体内,黄嘌呤氧化酶浓度与ALT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维生素E浓度与ALT水平呈明显负相关;黄嘌呤氧化酶浓度与维生素E浓度与HBVDNA水平无明显相关。结论:基因型C型患者较基因型B型患者体内存在较严重的氧化损伤。氧化损伤是引起基因型C型患者出现较重临床表现的重要机制。HBVDNA的水平与患者的基因型及氧化损伤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性。方法检测39例不同基因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12、IFN-γ、IL-4)的表达,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乙肝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外周血IL-12、IFN-γ、IL-4表达明显升高(P〈0.01或P〈0.05)。基因型C型组与B型组比较,ALT、IL-12、Th1/Th2明显升高(P〈0.05),IL-4明显降低(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存在Th分化的不平衡,C基因型慢性乙肝患者体内Th1优势应答。  相似文献   

3.
福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分型试剂盒对福州地区慢性乙肝患者136例,包括慢性乙肝携带者(ASC)15例,慢性肝炎(CH)轻度21例、中度41例、重度18例,慢性重型肝炎(CSH)21例,活动性肝硬化(LC)20例进行HBV病毒基因型检测。结果B型76例(55.88%)、C型60例(44.12%),未发现其他基因型;CSH、LC中B基因型占绝对优势,分别为21.05%、19.74%,显著高于C基因型的8.33%、8.33%(P〈0.05);B、C基因型在ASC临床类型构成比及HBeAg阳性率、ALT水平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B临床类型构成比及年龄、性别、HBVDNA定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州地区慢性乙肝患者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B型在CSH、LC中占优势,且与肝脏疾病活动幛有姜.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效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DNA测序和寡核苷酸芯片技术,检测分析了41例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型与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变异情况,同时跟踪观察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9、12个月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结果41例HBV患者中B基因型21例(51.2%),C基因型20例(48.8%);拉米夫定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B基因型与C基因型两组间AL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过程中C基因型HBV DNA转阴率显著高于B基因型,B基因型HBVDNA反跳率显著高于C基因型(P<0.01).C基因型YMDD突变率与B基因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效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基因型对拉米夫定的治疗效应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HBeAg及ALT、AST的水平及相关性分析,为临床乙肝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化学发光法检测530例我院HBsAg阳性患者的HBeAg,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水平,速率法检测血清ALT和AST的水平。结果 HBeAg阳性组中患者体内HBV DNA水平、ALT异常率、AST异常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两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在HBeAg阳性组中,当HBV DNA水平大于103时HBeAg水平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HBV DNA水平与ALT及AST水平均没有相关性。结论同时检测HBeAg、HBV DNA和ALT水平,才能准确反映患者HBV感染、复制及肝功能损伤程度,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建宏  林心 《中国医药》2011,6(2):183-184
目的 了解珠海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HBV感染谱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基因型分型方法对62例HBV携带者及63例慢性乙型肝炎、7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5例肝硬化患者感染的HBV进行分型,并分析不间感染谱中HBV基因型的分布.结果 137例感染者HBV基因型B型72例(52.6%),C型65例(47.4%),慢性肝炎患者、重症肝炎、肝硬化患者的C基因型比例[45例(69.2%)、5例(7.7%)、4例(6.2%)]明显高于B基因型[18例(25.0%)、2例(2.8%)、1例(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V携带者B基因型比例[51例(70.8%)]明显高于C基因型[11例(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基因型慢性肝炎患者的HBV-DNA、平均ALT水平高于B基因型慢性肝炎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珠海地区HBV感染者以B型和C型为优势基因型,C基因型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genotypes in Zhuhai area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BV genotypes and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Methods 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analysis assay amplifying S-segment sequences of HBV-DNA were used for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of HBV genotypes among 62 HBV carriers (ASC group),63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group),7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hepatitis B (CSH group)and 5 cases liver cirrhosis (LC group).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HBV genotyjpes B and C was 52.6% and 47.4%.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indexes related to liver function damage (ALT) or serum HBV DNA levels between subtype B and subtype C infected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genotypes B and C are two predominant genotypes in Zhuhai area;genotype C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iti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组织HBV DNA在抗病毒治疗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71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分别接受序贯治疗、拉米夫定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总疗程为48周,随访24周。检测治疗前、后肝组织HBV DNA。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应答者肝组织HBV DNA基线值明显低于其它组患者(P=0.0013),治疗48周后其对数均值从5.9±1.0降至4.5±1.2,明显低于无应答或反跳患者(P=0.0073)。治疗48周肝组织HBV DNA对数浓度<5的患者,肝组织HBV DNA对数均值从5.8±1.0降至3.8±0.9,明显低于治疗48周肝组织HBV DNA对数浓度>5的患者(P=0);但停药24周后,两组患者血HBV DNA及ALT均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停药24周后出现反跳的患者,其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与持续应答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C基因型(61例)和B基因型(10例)慢乙肝患者肝组织HBV DNA含量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抑制肝组织HBV DNA的含量,肝组织HBV DNA低水平患者易获得较好的疗效。肝细胞内HBV DNA的消失可能是判断抗病毒治疗终点的理想指标。C、B基因型慢乙肝患者肝组织HBV DNA含量无明显差异,抗病毒治疗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8.
HBV基因型分布与慢性乙肝临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其亮  李旭 《安徽医药》2010,14(7):781-783
目的了解淮北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HBV基因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71例)和肝硬化(22例)患者血清93份,采用巢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本组患者HBV基因分型结果为C型57例(61.3%),B型16例(17.2%),B/C混合型20例(21.5%);C、B和B/C基因型HBV分布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两组中C型比例分别为66.2%,45.5%,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C、B和B/C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分别为79.0%(45/57),68.8%(11/16),65.0%(13/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基因型与B型和C型基因患者在HBV-DNA和ALT水平上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淮北地区HBV优势基因型以C型为主,B/C混合型次之,有少量的B基因型,B/C混合基因型HBV在病毒复制和肝脏损害方面较B型和C型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唐山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表现类型、HBV感染者的肝功能,乙型肝炎标志物及HBV DNA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使用毛细管电泳仪应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序技术对239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的检测,并对于乙型肝炎病毒不同基因型进行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和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唐山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的239例样本中未检出基因型5例(2.1%)。已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234例样本中共检出B、C、D 3种基因型,其中B基因型30例12.8%,C基因型203例86.8%,D基因型1例0.4%,C基因型为主要基因型。C基因型感染者与B基因型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基因型感染者血清中抗-HBe阳性率显著低于B基因型(χ2=13.093,P<0.01)。C基因型在肝硬化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中所占的比例均大于B基因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损伤严重程度与C基因型相关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 167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于治疗前进行HBV基因分型,并检测治疗前和治疗24、96周时乙肝两对半定量、HBV-DNA定量、肝功能,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抗病毒疗效。结果 167例患者HBV基因分型中B基因型有98例,占58.7%,C基因型69例,占41.3%,未检出其他基因型。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4周时和治疗96周时,B基因型与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DNA低于检测下限率(103 copies/ml)、乙肝e抗原(HBe Ag)转阴率、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HBe Ag分组后,两种基因型在治疗96周时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基因型B或C对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HBV感染谱的相关性。方法用S基因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基因型分型方法,对44例携带者、70例慢性乙型肝炎、34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29例肝硬化患者感染的HBV进行分型,并分析了不同感染谱中HBV基因型的分布。结果①177例感染者HBV基因型C型130例(73.5%)和B型43例(24.3%),偶见D型1例(0.6%),未定型3例(1.7%)。②各种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HBV携带者的基因型主要为B基因型。结论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以C型和B型为优势基因型,与我国北方地区HBV基因型分布相似,但亦有少数其他基因型存在。HBV基因型C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江门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4~12月本院收治的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20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一荧光探针法对HBV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生化学指标及肝功能损害差异进行分析。结果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142例B基因型,43例C基因型,15例BC混合型,不存在其他基因型;肝癌患者和重型肝炎患者中主要为B基因型,分别为90.0%和81.1%,明显高于HBsAg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C基因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低于B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江门地区HBV的基因型主要为B型、C型和BC混合型,其中B型基因主要存在于肝癌和严重肝病患者中。  相似文献   

13.
江苏地区HBV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艾敏  陶晨  赵红  张小玉  谭国蕾 《江苏医药》2007,33(3):241-242
目的 探讨江苏地区HBV基因分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75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江苏地区乙肝患者基因型以B型和 C型为主,分别为29.7%和65.1%.急性肝炎(AH),慢性肝炎(CH),活动性肝硬化(LC),重症肝炎(SH)和原发性肝癌(PHC)组的基因型构成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型中LC所占的百分比显著高于B型(P<0.01),而在CH组中B型所占的百分比显著高于 C型.基因C型患者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B型患者.结论 江苏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和B型为主,HBV基因B型常见于轻型肝病,C型和肝脏病情加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广东惠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基因型及HBVcccDNA含量水平及关系.方法 利用患者血清为材料,通过HBV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方法检测HBV-DNA阳性标本的基因型,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HBVcccD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123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HBV B型91例(73.98%)、C型28例(22.76%)、B、C混合型1例(0.81%),未能确定基因型3例;HBVcccDNA检测阳性为66例,阳性率为53.66%,57例无法检测到HBVcccDNA含量.结论 惠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多见,B、C混合型较少,基因型与HBVcccDNA含量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评价性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HBVDNA定量和乙肝病毒基因型对疗效的影响。结果HBV基因型为疗效影响因素,性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HBVDNA定量对疗效无影响。结论基因型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用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定量方法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乙肝病毒基因型,患者均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应用干扰素α-2b和苦参素联合抗病毒治疗,疗程6个月。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结束及随访6个月时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HBVDNA阴转率、HBVDNA降低2—5logL率为B基因型组分别为83.3%、83.3%、16.67%;66.67%、75.00%、25.00%;C基因型组分别为45.83%、47.92%、45.65%;35.42%、39.58%、41.67%。B基因型组与C基因型组比较.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HBVDNA阴转率、血清转氨酶及肝纤维化指标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随访观察疗效B基因型优于C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基因分型与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5例慢性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ASC)、急性肝炎(AH)、慢性肝炎(CHB)、肝硬化(LC)和重症肝炎(SH)的乙肝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分别为12.1%和86.7%。在基因型分布中ASC、AH、CHB、LC和SH的基因型构成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C型中CHB所占的百分比显著高于B型.而LC在B型和C型中所占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C型感染者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基因B型感染者,而基因C型感染者中HBeAb阳性率显著低于基因B型感染者。结论:C型HBV感染和乙肝病情加重有一定关系,而B型HBV感染者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西南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观察该地区HBV基因型对阿德福韦酯(ADV)治疗CHB24w病毒学应答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进行基因型检测,对其中58例ADV抗病毒治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5例HBV感染者,B型占58.9%(321例)、C型占40.9%(223例)。B+E型0.2%(1例)。ADV治疗12w时,B型组和C型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68.6%和73.9%;两组HBV DNA中位数较基线分别下降2.4log10拷贝/ml和3.1log10拷贝/m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w时,两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5.7%和91.3%;HBV DNA中位数较基线分别下降2.7log10拷贝/ml和4.4log10拷贝/m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南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C型为主。基因型对ADV治疗的CHB病毒学应答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