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全脑血管造影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等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在临床已广为应用~([1])。尿潴留是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后常见并发症,既往报道约有32.2%的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在脑血管介入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致尿潴留~([2])。心理因素、不习惯平卧位排尿是术后尿潴留的重要因素~([3,4])。那么如何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呢?本研究旨在探索苯巴比妥针联合术前排尿功能训练对减少DSA后并发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介入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心脏介入术已成为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冠状动脉造影术和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对冠心病的明确诊断与治疗以及对心肌梗死的直接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进行心脏介入术后特别是进行PTCA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平卧止动体位等因素,有不少患者因此而发生尿潴留。笔者通过对患者加强术前的床上大小便训练和相关的健康教育等,使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下降,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新对策防止痔瘘术后尿潴留发生。方法术前排空膀胱,术后立即鼓励患者尽量多饮水,及时排尿。结果138例病人均未发生尿潴留。结论采用术前排空膀胱,术后立即鼓励患者尽量多饮水,及时排尿的方法可有效防止痔瘘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饮水法治疗心脏介入术后造影剂相关性肾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心脏介入术患者3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9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水化治疗,观察组予以强化水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和尿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两组造影前血清肌酐水平和尿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第3天和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水化治疗对心脏介入术后造影剂相关性肾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联合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肛肠病患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80例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肌注新斯的明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频脉冲电联合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排尽尿液所用时间、尿潴留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 d,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 0%)显著高于对照组(75. 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排尽尿液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尿潴留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住院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中频脉冲电联合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肛肠病患者术后尿潴留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排尿,改善患者尿潴留症状,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肛肠科疾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自行排尿34例,自行排尿率为87.18%;对照组患者,自行排尿28例,自行排尿率为71.19%;两组自行排尿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于预防肛肠术后尿潴留的发生、促进自行排尿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八正散加减对经腰腧穴麻醉的肛肠疾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246例手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取随机序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3例,均采用腰腧穴麻醉,同一主刀医师手术,治疗组于术前半小时及术后服用八正散加减汤剂,对照组使用安慰剂,余治疗方案两组完全相同,两组分属两组住院医师,互不干预.观察统计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术后第一次排尿时间上有明显缩短,且排尿质量及体征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患者解便更流畅,一次性排尽感更佳;其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肠术后尿潴留可以通过八正散加减有效预防,减少发病率,减轻患者痛苦及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心脏冠脉介入手术记录交接单,达到简化心脏介入手术工作流程,加强手术安全交接管理目的,探讨其在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心脏冠脉介入手术住院患者,包括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支架术(PCI)86例,冠状动脉造影术(CAG)72例,射频消融术(RFCA)22例。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采用冠脉介入手术交接单进行床边交接;对照组采用常规冠心病介入手术路径进行交接。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平均手术时间、造影剂使用剂量、术后对比剂肾病及心力衰竭并发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造影剂剂量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观察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22.22‰,而对照组发生率为66.67‰(χ2=4.741,P0.05);观察组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为33.33‰,对照组为77.78‰(χ2=4.063,P0.05)。结论心脏介入手术交接单设计与应用,确保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交接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情况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均接受心脏介入术治疗和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尿潴留5例,心律失常2例,出血渗血1例,血管闭塞0例,总例数8例;对照组患者尿潴留1例,心律失常0例,出血渗血1例,血液闭塞0例,总计2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段越大,冠心病心脏介入治疗并发症风险越高,护理质量和生存质量越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规范口服水化方案对合并糖尿病的冠脉介入患者水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嘱患者在介入前后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实验组实施规范化的口服水化护理方案:介入前2 h开始饮水;介入后3 h定时、定量饮水;根据造影剂用量指导术后24 h饮水的总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 h尿量、CIN发生率及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的例数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化的口服水化方案符合造影剂排泄规律,有助于减少造影剂肾病(CIN)发生,也有益于减少胃肠道不良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减少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我科141例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观察对其中76例采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预防护理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效果.结果 76例患者,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4例,均未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结论 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减少了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预防了迷走神经反射所致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判断能力、观察力、理解力、科研能力以及工作技能,促使护士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度,使整体护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护理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尿潴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尿潴留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护理工作,减少尿潴留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5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对2006年冠心病介入术治疗病人进行预防性干预。结果2005年发生尿潴留25例,占31.25%。2006年发生尿潴留7例,占6.36%。2005年与2006年发生尿潴留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冠心病介入术后发生尿潴留,避免因留置导尿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缩短住院日,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等渗和低渗造影剂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对肾功能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糖尿病、年龄3项因素按"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对2006-05至2009-05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36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等渗造影剂组(η=161)与低渗造影剂组(η=205).入选患者术前给予充分的生理盐水水化治疗,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第1~5天、术后14天分别检查肾功能指标,并同时观测尿量.了解肾功能变化及造影剂相关性肾损害(CIN)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充分水化治疗的基础上,等渗造影剂组与低渗造影剂组患者在术后24~72 h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肌酐水平的升高,且这影响在术前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更为持久(达4~5天),但差异均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等渗造影剂组与低渗造影剂组之间在相应的时间段对肾功能影响和CIN发生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充分水化治疗的基础上,等渗造影剂和低渗造影剂对肾功能影响和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无明显区别.水化治疗仍是降低CIN发生的经济、有效、副作用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去势术后前列腺再度增生1例即墨市人民医院(266200)滕秋菊,王保山患者男。77岁,因排尿困难3年、尿潴留1天而来我院,初诊为前列腺增生并尿潴留,急症行去势术加膀胱造瘘术。术后12天患者恢复排尿,拔除造瘘管,痊愈出院。半年后,患者又出现排尿困难且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护理对策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系统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3例出现并发症,出血或血肿、尿潴留、迷走神经反射各1例,对照组13例出现并发症,出血或血肿3例,尿潴留、低血压各2例,低血糖、心律失常各1例,迷走神经反射4例,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要贯穿心脏介入手术全程,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减少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牛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我科141例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观察对其中76例采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预防护理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效果。结果76例患者,并发血管迷止神经反射的4例,均未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结论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减少了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预防了迷走神经反射所致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判断能力、观察力、理解力、科研能力以及工作技能,促使护士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度,使整体护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血管造影剂对肾功能影响;引起造影剂肾病(contrast media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易患因素及其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近2年多来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1 087例,造影后24~72h血肌酐较原来增高25%或者44 μmol/L(0.5 mg/dl)定义为CIN.结果 术前血肌酐正常1 069例,选用低渗造影剂碘普罗胺,CIN发生率为3%,CIN与造影剂量,术前补液量及糖尿病密切相关(P<0.05).住院期间心脏事件,总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日数明显高于非CIN组(P<0.05).术前血肌酐异常者18例用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未发生CIN,但例数过少,不具说服力.结论 造影剂可引起一过性肾功能改变,CIN与造影剂、补液量和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心脏介入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X射线剂量及外周血液细胞成分的变化。方法选择接受心脏起搏器安装、选择性冠脉造影和选择性冠脉造影加PTCA、支架植入治疗病人62例,检测患者接受辐射有关部位射线剂量,以及各类心脏介入患者接受射线剂量;观察心脏介入手术前和手术后3天外周血液白细胞总数、白细胞分类、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心脏介入患者以左胸部辐射剂量最大,下肢最少,心脏介入以冠脉造影加PTCA和支架术辐射剂量最大,单独安装心脏起搏器最少。心脏介入后3天血液白细胞总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和比例增加(P<0.05),术后淋巴细胞计数和比例、血红蛋白量较术前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心脏介入的患者,血液细胞成分受X辐射影响,血液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血红蛋白量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引起高度重视,心脏介入术中应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X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监测的经验。方法1996年11月至1999年7月在我科作冠状动脉介入术共413例患者,回顾性总结术中的压力及心电监测等结果。结果1例广泛心肌梗死反复发生室颤经多次除颤后未能抢救成功死亡,造影剂反应15例,严重心律失常(心脏停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17例,低血压6例,导管打折2例,经相应处理后好转。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有风险,但只要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注意压力及心电等监测指标的变化,及时找出原因,积极处理,就能保证手术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20.
术后患者留置尿管后容易出现尿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甚至需要再行导尿。2006年4月~12月,我们对20例术后留置尿管患者的拔管方法加以改进,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拔管方法与传统的拔管方法临床效果比较,前者首次排尿成功率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