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复发和治疗失败患者结核杆菌基因型并进行病原学探讨。方法以2000年1月—2007年12月在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次住院相邻时间间隔至少在6个月以上、有分离菌株的肺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方法对患者初次和第2次治疗的菌株进行分型并比较。结果24例结核病患者入选本研究。在完成初次治疗的5人中,其前后分离株的基因型均相同;在另19例患者(8例丢失、11例治疗失败)中,有2例(10.5%)患者其分离株的基因型与第1次不同;其余17例(89.5%)患者前后2次分离株的基因型相同。结论内源发病是复发的主要原因,失败和丢失病例中少数存在再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耐药是耐药结核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 研究原发性耐药在产生耐药结核病中的作用。方法对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保存的1996年至2004年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进行分析统计,计算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比例;并对16例复发耐药患者前后发病菌株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ycobacterial interspersed repetitive units,MIRU)基因型比较分析。结果在保存的初治患者的8120株结核分枝杆菌中,耐药菌株707株,耐药率为8.7%;复治患者的菌株610株,耐药菌株150株,耐药率为24.6%。初治和复治患者中耐药率均有上升趋势。以初治患者耐药代表原发性耐药,复治患者耐药代表获得性耐药,其原发性耐药占总耐药菌株的82.5%。在16例复发耐药患者中,13例患者在两次发病时分离的菌株基因型不一致,可能是由于重新感染了耐药菌株所致,属于原发性耐药。结论原发性耐药是目前耐药结核病产生的重要原因,该结果提示有效控制结核病的传染源是减少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多重感染的存在.方法 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参比实验室保存的菌株中,选择1999年至2004年在同一抗结核疗程中前后2次分离菌株的耐药表型改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挑选并活化入选病例的首次分离株,分离培养单菌落.利用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型(VNTR)方法,对每个分离株的30个单菌落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在22例入选病例中,2例患者的首次分离株中存在2种不同基因型的菌株.2种不同基因型菌株在单菌落中占的比例分别是24:6和29:1.其余20例患者分离株各自的30个单菌落的基因型相同.结论 上海地区结核病患者中存在结核分枝杆菌的多重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我国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分布以及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2008年4-12月从我国6个区域收集痰涂片阳性的结核病患者的临床分离株,每一患者的一份分离株经生化方法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菌株耐药谱和菌株来源资料。药物敏感性实验采用比例法。运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方法或基因dnaA—dnaN之间插入序列IS6110鉴定北京基因型菌株。结果在410份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中,67.1%(275N10)的分离株属于北京基因型菌株,东北部区域感染北京基因型菌株患者的比例高于中西部区域(x^2=20.50,P=0.000)。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治疗史与感染北京基因型菌株无关。在耐多药菌株和耐利福平菌株中,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比例显著高于非北京基因型(P=0.002,P=0.005)。结论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治疗史与感染北京基因型菌株无关,东北部区域北京基因型菌株分布比例显著高于中西部区域。北京基因型菌株与利福平耐药和耐多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LVA分型对于鉴别布鲁氏菌病复发与重复感染的意义。方法 对初次发病与二次发病的布病患者进行血培养,分离菌株,对分离菌株做布鲁氏菌种属鉴定与MLVA-16分型鉴定,分析两次发病分离到的菌株的分型结果及各位点的差异。结果 收集到4例二次发病的布病患者的血培养物,分离得到8株布鲁氏菌,经MLVA-16分型鉴定为7个基因型,1例两次发病时间间隔较短的患者的2株分离株的MLVA-16分型一致,没有差别,提示为复发。而另外3例两次发病时间间隔较长的患者的6株分离菌株,其MLVA-16分型的基因型不同,分别各有一个位点的差异,提示为重复感染。结论 MLVA分型对于布鲁氏菌病的复发与重复感染具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6.
背景:入选病例为来自卢旺达4个省市的肺结核(TB)病人。 目的:确定复发TB的原因。 方法:分离2002年1月-2005年9月复发TB的一系列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进行spoligotyping(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法)和MIRU-VNTR(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和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基因型分析。通过表型药敏检测和rpoB、katG、inhA、embB基因的测序来确定耐药状态。 结果:纳入研究的710例痰培养阳性的TB病人中,638例获得初次发病的药敏结果,其中69例为耐多药结核(MDR-TB),569例为非MDR-TB。在MDR-TB病人中,22例得到多株分离株,其中12例为治愈后复发,10例为迁延不愈。12例治愈后复发的病人中,4例病人前后分离株的DNA指纹型不同,说明为再感染,其余8例及10例慢性病人的前后分离株DNA指纹型相同,复发原因分别为复燃和治疗失败导致。非MDR-TB病人中,1例复发,复发原因为初发时混合克隆感染的单克隆复燃。 结论:上述结果说明MDR-TB的治疗失败率/复燃率均很高,依此推测2年以内的再感染并不是本地区复发TB的普遍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连续收集天津市海河医院2005年8月16日~11月25日就诊病人痰培养阳性的结核分枝杆菌100株,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和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两种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并运用软件对二者的结果进行分析。依据北京分化支的定义。运用多重和实时定量PCR方法将其区分为W菌/典型北京家族菌株和非典型北京菌株,x^2检验分析两种亚群与患者年龄和耐药性之间的联系。结果排除污染菌株,共对96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两种方法的基因分型,Spoligotyping结果为91.7%为北京基因型(含3株类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88/96)。VNTR分型可将北京基因型分为60种基因型。在北京分化支结核分枝杆菌中,W菌/典型北京家族菌株占93.2%(82/88)。两种北京分化支亚群与患者年龄和耐药性没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天津地区结核病患者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中,北京基因型呈现较为明显的优势。VNTR的分辨率明显高于Spoligotyping。北京分化支的两种亚群在天津地区临床结核病患者中均存在流行,但以W菌/典型北京家族菌株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临床分离株katG基因突变特点以及Spoligotyping分型和结核病流行关系。方法对123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有药敏结果的98株,(耐异烟肼菌株45株;异烟肼敏感株53株)的katG基因进行DNA片断扩增然后进行SSCP分析;同时对其中的121株菌株进行Spoligotyping分型。结果45株耐INH结核杆菌株中,27株(60%)第315位点突变,低耐药菌株(1mg/L)第315位点突变率显著高于高耐药菌株(10mg/L;53株敏感株中无KatG基因315位密码子突变。对121株临床株的Spoligotyping DNA指纹分析,1型,(北京型)103株占84%(103/121),其它基因型18株,分散在13种基因型中。结论本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与katG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北京型感染是北京地区结核病流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地点:哈萨克斯坦的9个州,2001年。 目的:分析哈萨克斯坦的耐药结核杆菌分离株的遗传学联系,确定北京基因型的频率。 设计:对2001年全国耐药监测中9个州的所有耐药涂阳病例进行IS6110指纹和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法(spoligotyping)分析。分离株来自150名病人(64名初治,86名复治病人)。 结果:8例(5.3%)为重复感染。其余142株,91株(64.1%)分布在18个簇,提示耐药结核病的近期传播率很高。这一结果通过分析成簇菌株相似的耐药谱及病人的来源得到更进一步的证实。而且,成簇菌株中1/3以上为新病例。其中,70%为北京基因型,而对照组40例敏感株中只有37.5%为北京基因型。 结论:耐药结核病的传播是此结核病高发区耐药菌株传播所致。可以看出,北京基因型是引起哈萨克斯坦耐药结核病的主要原因,北京基因型和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国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葡萄球菌染色体mec盒(SCCmec)基因型。方法来源于全国17家医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共计266株,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23种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利用多重PCR方法对MRSA菌株进行SCCmec、基因分型。结果26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MRSA160株,占临床分离菌株的60.2%,PCR方法分型获得SCCmecⅡ型1株,占0.6%、Ⅱ型的亚型4株,占2.5%、Ⅲ型20株,占12.5%、含有342bp(dcs)额外扩增条带的Ⅲ型菌株108株,占67.5%、ⅢA型11株,占6.9%、16株细菌未能分型,占10%,未发现Ⅰ型和Ⅳ型。结论我国l临床分离的MRSA以SCCmec,Ⅲ-dcs型为主,该类型为多重耐药菌株,基因组成与SCCmecⅢ型及ⅢA型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运用熔解曲线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melting curve spacer oligonucleotide typing, McSpoligotyping)方法对宜昌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基因分型,以评价其在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耐多药菌株77株作为实验组,并以异烟肼和利福平敏感菌株110株作为对照组,运用McSpoligotyping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将分型结果与SpolDB4.0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187株菌株中北京基因型116株(62.03%),非北京基因型71株(37.97%)。对照组110株中北京基因型60株(54.55%),其中数量最多的1组国际型别编码(spoligotype inter-national type, SIT)为1的北京基因型共44株(40.00%);非北京基因型50株(45.45%),以T族、Manu族常见。实验组77株中北京基因型56株(72.73%),其中数量最多的1组为 SIT为1的北京基因型共44株(57.14%),非北京基因型21株(27.27%),以T族、Manu2族常见。实验组北京基因型菌株所占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成簇率(79.22%)与对照组成簇率(7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北京基因型菌株是宜昌地区结核病的主要流行菌株,在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北京基因型菌株更为流行。耐多药结核菌株有一定的遗传多态性。McSpoligotyping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对于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肝衰竭并发多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衰竭并发多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衰竭并发多系统IFI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分析抗真菌疗效影响因素。结果发生2个系统以上IFI共73例。其中发生2个系统IFI54例(74.0%),3个系统16例(21.9%),4个系统3例(4.1%)。患者在发生真菌感染前均有使用抗生素史。以肺部感染最为多见(36.5%),其次为消化道(22.8%)、泌尿道(19.8%)、血液(11.4%)及腹腔(9.6%)。共分离菌株84株,其中酵母样菌62株(73.8%),为最常见菌株。60例(82.2%)在不同系统中分离出1种菌株,10例(13.7%)分离出2种菌株,2例(2.7%)分离出3种菌株,1例(1.4%)分离出4种菌株。抗真菌治疗有效率为35.6%,基础疾病治愈好转率为21.9%。抗真菌疗效与是否并发肝性脑病和抗真菌药物使用时间是否〉14d有关。结论对于肝衰竭患者,应注重多系统IFI的监测。对于肝衰竭并发多系统IFI,应在重视基础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并维持适当的疗程。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严重耐多药结核(XDR—TB)已成为结核病控制的新威胁,但对其流行病学尚不十分了解。目的:采用分子手段研究南非XDR—TB菌株基因型的人群结构组成,从而确定XDR—TB主要是获得性还是原发感染。方法:收集耐多药结核(MDR-TB)患者的痰菌分离株,送至国家参比实验室进行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药敏试验。对XDR—TB的分离株进行Spoligotyping分型,并与该分离株的地理来源相匹配。结果:自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共获得699例MDR—TB患者的分离株,其中101例(17%)菌株耐氧氟沙星(OFX)或卡那霉素(KAN),41例(6%)对二者均耐药(XDR—TB)。Spoligotyping法将XDR—TB分离株共分为17个基因型。结果表现为高度的基因型多样性和地理分布多样性,所以我们估计63%~75%的XDR—TB患者为获得性耐药。结论:获得性严重耐多药可能是导致南非XDR—TB流行的主要机制。因此结核病控制的迫切问题是必须致力于阻止这种潜在的不治之症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重庆市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研究不同基因型在重庆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1年1-12月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分离的113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比例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应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和PCR方法对113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 在113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可分为北京家族和非北京家族,分别占77株(68.1%,77/113)和36株(31.9%,36/113);北京家族菌株中现代型为48株(62.3%,48/77),古代型为29株(37.7%,29/77);非北京家族菌株中,T1型高达13株(36.1%,13/36),发现9种新基因型。北京家族菌株耐药率为24.7%(19/77),非北京家族菌株耐药率为38.9%(14/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0,P>0.05)。现代型北京家族菌株耐药率为27.1%(13/48),古代型北京家族菌株耐药率为20.7%(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P>0.05)。 结论 重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明显的基因多态性,其主要流行基因型为北京家族,其中北京家族中主要为现代型;北京家族菌株、非北京家族菌株均与耐药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rpoB基因突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北京基因型的rpoB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同时采用IS6110-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IS6110-RFLP),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方法对102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确定北京基因型。采用反相斑点杂交方法检测ropB基因突变。结果 73.5%(75/102)的临床分离株是北京基因型,62株(60.8%,62/102)利福平耐药株中有52株(83.9%,52/62)为北京基因型,10株为非北京基因型;40株利福平敏感株中北京基因型23株,非北京基因型17株。47株北京基因型和7株非北京基因型存在ropB基因突变,最普遍的点突变发生在526位点。结论尽管北京基因型与非北京基因型在ropB基因突变特征上无显著性差别,但北京基因型菌株利福平耐药率和rpoB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以PCR为基础的反相斑点杂交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适用于大批量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性的初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型构成,及该地区北京家族菌株的分布特征。 方法 从内蒙古自治区结核病防治研究所收集2011年全年临床分离的372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及其372例来源患者的背景资料,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方法和BioNumerics 5.0软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将372株临床菌株Spoligotyping分型结果与SpolDB 4.0数据库进行比对。另外,采用NTF及LSP 对北京家族菌株进行分析。来源患者中汉族和蒙古族分别为282例及84例,其他为回族4例,维吾尔族和满族各1例,例数过少,因此仅分析主要民族与北京家族的易感性。以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分析不同民族与北京家族易感性。 结果372株临床菌株共分为48种基因型,其中24种基因型为新的型别。85.48%(318/372)为北京家族,同时存在T家族(仅次于北京家族的主要流行基因型)占4.84% (18/372)、H家族(Haarlem)0.81%(3/372)、MANU家族(2004年最先于印度Delhi发现)0.27%(1/372)和LAM家族(Latin American and Mediterranean,拉丁美洲和地中海家族)0.27%(1/372)。汉族北京家族菌株占87.94%(248/282),非北京家族菌株占12.06% (34/282),蒙古族北京家族菌株79.76%(67/84),非北京家族菌株20.24% (1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12, P=0.057)。 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具有多态性,且北京基因型为该地区主要流行株,而北京家族菌株与民族易感性间无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ycobacterial interspersed repetitive units,MIRU)基因分型技术在山东省局部地区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2004年2月至2006年6月,对山东省12个县级结核病防治所实验室分离培养的826株结核分枝杆菌,应用MIRU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分型。结果826株结核分枝杆菌分为201种基因型,123个独特型,78个簇,最大簇基因型为223325173533。成簇的菌株中相对应的患者有流行病学接触史者18例。MIRU基因分型法分辨率为0.90,位点26显示相对较高多态性。该基因分型法的重复性为100%。完成1株菌株基因分型需要成本人民币约50元。结论MIRU基因分型技术的重复性好,快速、简单、经济,不需要昂贵的设备。不足之处是223325173533基因型菌株在山东是社会传播的优势菌群,占分离结核分枝杆菌的30.89%,需要通过二线分型方法IS6110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基因分型技术或增加新的多态性较高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位点进一步提高分辨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结核分枝杆菌流行株进行分型研究,并分析北京基因型与耐药性的相互关系。 方法 搜集宁夏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115株,应用Spoligotyping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研究,采用BioNumerics软件将分型结果进行基因聚类分析。应用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对115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最后将药敏结果结合基因型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结果的差异。 结果 在分离培养的115株菌株中,具有特异Spoligotyping指纹图谱的北京基因型菌株90株,占78.3%(90/115),25株为非北京基因型,占21.7%(25/115)。 90株北京基因型菌株中,41株为古代基因型(45.6%,41/90),任意耐药株为16株(17.8%,16/90);49株为现代基因型(54.4%,49/90),任意耐药株为33株(36.7%,33/90),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P>0.05)。 结论 宁夏结核分枝杆菌以北京基因型流行为主,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与耐药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导致结核性脑膜炎(TBM)的致病菌在基因型和耐药表型方面的特征。 方法 利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法(Spoligotyping)和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 (VNTR)分型法对25株TBM临床分离菌株进行基因分型;采用MGIT(mycobacteria growth indicator tube)960液体和比例法固体药敏试验分别对所选15种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吡嗪酰胺(PZA)、链霉素(S)、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卷曲霉素(Cm)、莫西沙星(Mfx)、氧氟沙星(Ofx)、左氧氟沙星(Lfx)、对氨基水杨酸(PAS)、乙硫异烟胺(Eto)、丙硫异烟胺(Pto)、环丝氨酸(Cs)进行药敏实验。 结果Spoligotyping分型法确定了在25株TBM临床分离株中有20株为北京基因型,占80.0%(20/25),2株为T1基因型,另外3株分别为T2型、LAM6型及未知型;VNTR有2株成一簇,基因型一样;25株TBM分离株中耐多药结核性脑膜炎(MDR-TBM)占12.0%(3/25),广泛耐药结核性脑膜炎(XDR-TBM)占4.0%(1/25),耐氟喹诺酮类的菌株占8.0%(2/25),都属于北京基因型;任意耐药的菌株占48.0%(12/25),其中83.3%(10/12)为北京基因型;全敏感者占52.0%(13/25),其中76.9%(10/13)为北京基因型。 结论北京基因型在耐药TBM中所占比例很高,尤其是MDR-TBM,较其他基因型更易引起脑脊液生化的改变;耐氟喹诺酮类的菌株所占比例最少,提示临床上氟喹诺酮类药物对治疗TBM会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背景:德国1995年至2001年。目的:确定在德国分离出的451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株问的基因相关性,以及鉴定北京基因型菌株。设计:所有菌株均行IS61l0指纹及簇型分析。成簇的分离菌株作为近期传播的尺度。结果:433株中有214株(49.4%)具有4个以上IS6110拷贝,构成了46个指纹簇型,包含2-32例病人。以经典的流行病学资料为基础,39例病人(18.2%)、在14个簇型(30.4%)间建立了传播联系,还包括3例MDR-TB(耐多药结核杆菌)的外源性再感染。有175株(38.8%)为北京基因型菌株,并呈逐年增长趋势,从1995年的19.2%增至2001年的58.3%。这些病例约70%在国外主要是前苏联出生。结论:MDR-TB菌株的传播看来是导致德国MDR-TB播散的原因。MDR-TB菌株的外源性再感染应考虑为治疗失败的可能原因。高比例的MDR-TB菌株很可能是由前苏联传入,北京基因型菌株说明了MDR-TB在德国增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