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彭书莉  王敏 《实用全科医学》2011,9(6):898-898,912
目的探讨斑贴试验在寻找皮肤科常见疾病病因方面的应用。方法对门诊2008年4月-2009年10月确诊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105例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对各组间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05例患者出现一项及以上阳性的87例,总阳性率82.86%;其中接触性皮炎阳性率27/33例(81.81%),过敏性皮炎阳性率18/25例(72%),湿疹阳性率18/24例(75%),面部复发性皮炎阳性率10/16例(62.5%),神经性皮炎阳性率2/4例(50%),脂溢性皮炎阳性率1/3例(33.33%);阳性率最高的物质为重铬酸钾为21/105(20%),其次为硫酸镍19/105(18.1%)、硫柳汞9/105(7.6%)。结论本研究证实在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接触性过敏原起着重要的作用,斑贴试验是目前多种皮肤病病因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斑贴试验91例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文海泉,戴若玲,周英关键词斑贴试验;皮炎,接触性;湿疹湿疹,接触性皮炎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疾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给患者带来痛苦。本科从1992年5月开始使用南京医学院附一院提供的斑贴试验盒检查湿疹、接触性皮炎患者,以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牡丹江地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常见变应原及斑贴试验的临床应用,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抗原系列对156例皮炎湿疹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 156例皮炎湿疹斑贴试验者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者113例,阳性率为72.4%。变应原阳性率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硫酸镍、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结论硫酸镍、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是牡丹江地区引起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主要变应原。  相似文献   

4.
李小刚 《重庆医学》2000,29(2):136-137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在临床上多见,由于病因不清或复杂,造成防治困难,经久不愈,给患者工作、身心带来一定痛苦。为了寻找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外源性致病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我科采用北京医科大学附一院皮肤科研制的斑贴试剂进行斑贴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近年来,我科门诊确诊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74例,多为经久不愈,要求寻找原因的患者。男40例,女34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2岁。20岁以下3例,20~39岁41例,40~59岁23例,60岁以上7例。病例类型;手湿疹26例,接触性皮炎2…  相似文献   

5.
57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接触性致敏原及其特点.方法 以标准筛选抗原斑对57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 57例患者中45例对20种标准筛选抗原中的18种出现1种或1种以上抗原阳性反应,总阳性反应率78.9%,其中以硫酸镍阳性率最高,达26.3%,其余依次为重铬酸钾、氯化钴、硫柳汞、芳香混合物.湿疹、脐周皮炎及汗疱疹之间抗原阳性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明显高于颜面再发皮炎的抗原阳性反应率(P<0.01).结论 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皮炎湿疹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及接触性致敏原及其性质,并有助于系统性接触性皮炎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160例变应性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发生和复发与外源性接触性致敏原有密切关系。斑贴试验(斑试)是检测接触性变应原最经典的方法。2003年10月~2004年6月,我院皮肤科门诊对确诊或疑为变应性皮肤病160例进行了斑贴试验检测,旨在探讨其致病因素及发病规律。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靳云霞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9,(24):3105-3105,3143
目的:研究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查找皮炎、湿疹的过敏原因。方法:应用北京元康医学实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皮肤过敏原试验诊断试剂盒斑贴器对360例皮炎、湿疹等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斑贴试验阳性反应312例,阳性率86.7%。接触性皮炎阳性率92.7%,湿疹90.8%,荨麻疹89.1%,神经性皮炎52.0%,特应性皮炎38.5%。抗原阳性率依次为芳香混合物、硫酸镍、硫汞、对苯二胺、重铬酸钾、松香、甲醛等。结论:清洁剂、染发剂、化妆品以及含汞的医用药品具有较高的致敏性,是主要的接触致敏物质。  相似文献   

8.
斑贴试验36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云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105-3105,3143
目的:研究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查找皮炎、湿疹的过敏原因。方法:应用北京元康医学实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皮肤过敏原试验诊断试剂盒斑贴器对360例皮炎、湿疹等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斑贴试验阳性反应312例,阳性率86.7%。接触性皮炎阳性率92.7%,湿疹90.8%,荨麻疹89.1%,神经性皮炎52.0%,特应性皮炎38.5%。抗原阳性率依次为芳香混合物、硫酸镍、硫汞、对苯二胺、重铬酸钾、松香、甲醛等。结论:清洁剂、染发剂、化妆品以及含汞的医用药品具有较高的致敏性,是主要的接触致敏物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讨斑贴试验在诊断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病因中的应用状况。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中抽取128例进行讨论,各患者均接受斑贴试验诊断,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引发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病因。结果此次共诊断128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为85.94%(110/128),110例斑贴试验阳性率患者中,34例1种变应原阳性(30.91%),24例2种变应原阳性(21.82%),24例3种变应原阳性(21.82%),28例4种及以上致敏原为阳性(25.45%)。阳性率最高的变应原为硫酸镍(17.41%)、卡巴混合物(12.29%)、重铬酸钾(9.56%)。结论经分析后得知,引发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主要原因包含卡巴混合物、硫酸镍、硫酸镍等,由此可见,斑贴试验可用来诊断湿疹类皮肤病,以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皮肤病接触变应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过敏性皮肤病病人接触变应原特点。方法采用瑞典进口斑贴试验试剂盒对40例过敏性皮肤病病人进行斑贴试验。结果40例病人中阳性者25例,阳性率为62.5%。阳性率较高的过敏原依次为:硫酸镍、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重铬酸钾、甲醛,斑贴阳性的病种有面部皮炎、湿疹、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瘙痒症。结论过敏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多种形态,过敏原主要为日常生活类物质,易于被医、患双方所忽视,临床医师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82-84,88
目的通过斑贴试验及问卷调查探讨面部复发性皮炎的可能致病因素及潜在规律。方法对138例面部复发性皮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斑贴试验,48 h和96 h后分别观察结果。结果 138例患者除2例患者因对所有试剂及试验材料过敏而剔除外,有99例斑贴试验阳性,占受试者的72.79%,其中对1种变应原阳性者24例(24.24%),对2种阳性者33例(33.33%),对3种阳性者22例(22.22%),对4种及4种以上阳性者20例(20.20%),阳性发生率较高的前6位过敏原依次为甲醛、硫酸镍、重铬酸钾、卡巴混合物、硫柳汞、对苯类。阳性率与年龄、性别相关,与化妆品的使用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面部复发性皮炎的发生与接触变应原关系密切,斑贴试验是指导面部复发性皮炎治疗的一个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接触性皮炎的常见致病因素。方法:采用北京医学实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瑞敏^TM变应原系列斑贴试验试剂盒进行斑贴试验。结果:50例可疑接触性皮炎患者中,41例对20种标准抗原中的19种出现了1种或1种以上抗原的阳性反应,阳性率为82.0%,其中以重铬酸钾阳性率最高,占32.0%;其余阳性率较高的抗原依次是硫酸镍、芳香混合物、甲醛、硫柳汞、对苯二胺、二盐酸乙二胺、替可的松新戊酸盐等。结论:重铬酸钾、硫酸镍、芳香混合物、甲醛、硫柳汞、对苯二胺是该地区接触性皮炎的重要原因,斑贴试验对拟诊为接触性皮炎患者查找变应原及其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235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常见致病因素。方法:采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免疫研究室提供的仿欧标准筛选抗原斑贴试剂盒进行斑贴试验。结果:235例对20种标准抗原中的17种出现了1种或1种以上抗原的阳性反应,阳性率为69.36%,其中以芳香混合物阳性率最高,占19.02%,其余阳性率较高的抗原依次是硫酸镍、对苯二胺、氯化钴、重铬酸钾、硫柳汞、甲醛、松香等。结论:芳香混合物、硫酸镍、对苯二胺是该地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致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广州番禺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常见的过敏原。方法:采用"瑞敏"斑贴试剂盒对104例接触性皮炎与湿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常见的变应原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重铬酸钾(40.38%)、氯化钴(29.8%)、硫酸镍(26.92%)、甲醛(23.07%)。斑贴试验阳性患者83例(79.8%),其中男16例,阳性率66.7%(16/24),女67例,阳性率83.8%(67/80),且经统计学分析,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1种抗原过敏者35例(42.17%),对2种及2种以上抗原过敏者48例(57.83%)。结论:重铬酸钾、氯化钴、硫酸镍、甲醛是广州番禺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重要致敏原;皮炎湿疹的发病与接触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和患者过敏体质有关,而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斑贴试验在特应性皮炎(AD)患儿食物过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52例有可疑食物过敏的AD患儿,同时进行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SIgE),皮肤点刺实验(SPT),斑贴试验(APT)。结果:52例AD患儿中,108人次实施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其中62人次验证为(+)。62人次中53人次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SIgE)验证为(+)(53/62,85%),50人次经皮肤点刺实验(SPT)验证为(+)(50/62,81%),32人次经斑贴试验(A胛)验证为(+)(32/62,52%)。斑贴试验与迟发临床反应有关(敏感性82%,特异性93%),点刺实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与速发临床反应有关。结论:斑贴试验(APT)对于诊断特应性皮炎患儿食物过敏是一个较好的辅助检查,尤其对于SIgE及SPT无法发现的迟发的食物过敏反应。APT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饮食限制。  相似文献   

16.
A two year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diagnosed as contact allergic dermatitis with positive patch test attending the Dermatology clinic was performed. Of the 346 patients with a positive patch test, 14% had occupational dermatitis. This condition affected mainly young and inexperienced workers.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was seen between age and prevalence of occupational allergic dermatitis. Allergic hand dermatitis was the commonest presentation in occupational allergic dermatitis. This was followed by dermatitis of the exposed skin (face, neck, hands and forearms). The common sensitising agents identified were rubber chemicals and nickel. The two main groups at risk were factory workers and medical personnel. The common allergens found in factory workers were epoxy resin, pewter, nickel and rubber chemicals. Exposure dermatitis occurred in patients working in the pewter industry. Two thirds of medical personnel with hand dermatitis were allergic to rubber gloves. One year follow up after patch testing showed that 19% of patients still suffered from chronic dermatitis. Dermatitis improved in 34% of patients. Forty-seven percent were cured and stopped attending the clinic after patch testing and adequate counselling.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崇明地区颜面再发性皮炎的病因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入选的174例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通过填写调查表,结合斑贴试验、血清总IgE浓度测定、过敏原筛查(酶联免疫印迹法)和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的检测结果,综合分析该病的发病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颜面再发性皮炎的发病原因依次为环境和季节、不明原因、化妆品护肤品、食物和药物因素。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和季节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IgE、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斑贴试验、过敏原筛查可呈阳性反应。结论崇明地区颜面再发性皮炎以中青年女性多见,春秋季节发病最多,斑贴试验、血清总IgE浓度测定、过敏原筛查和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检测对面部皮炎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皮炎湿疹患者接触性变应原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包头地区皮炎湿疹类疾病接触性变应原的特点。方法:对264例皮炎湿疹类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264例接受斑贴试验的患者阳性率为63.6%(168/264),其中34.5%只对其中一种物质过敏,18.2%对其中两种物质过敏,对三种及以下物质过敏者11.0%。最常见的接触变应原依次为硫酸镍24.6%(65/264)、硫柳汞16.7%(44/264)、芳香混合物14.0%(37/264)、甲醛11.4%(30/264)、重铬酸钾9.5%(25/264)和对苯二胺7.6%(20/264)。结论:包头地区最主要的接触性变应原为硫酸镍、硫柳汞、芳香混合物。29.2%(77/264)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变应原呈阳性反应,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同时也提醒人们长期接触金属类制品、化妆品、清洗消毒液、染色剂时要做好对其安全性的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