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体外模拟实验考察两种不同氧化钇含量的牙科氧化锆瓷与天然牙釉质的摩擦磨损性能。方法:选择两种不同氧化钇含量的牙科氧化锆瓷UpceraST(3mo1%Y2O3-ZrO2)与Upcera TT(3mo1%Y20-ZrO2+8mo1%Y2O3-ZrO2)在微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人工唾液润滑下与天然牙釉质进行摩擦磨损实验。两种氧化锆瓷表面分别采用抛光和打磨处理。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牙釉质磨斑宽度,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氧化锆瓷及牙釉质磨斑微观形貌。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釉质与氧化钇含量相对较低的UpceraST对磨的磨斑宽度:抛光组474.2±18.0μm,打磨组581.5±32.7Win;牙釉质与氧化钇含量相对较高的UpceraTT对磨的磨斑宽度:抛光组476.8±33.7μm,打磨组591.3±55.7μm。不同氧化钇含量的氧化锆瓷采用相同的表面处理方式对牙釉质的磨耗无统计学差异(P〉0.05)。牙釉质磨斑宽度在不同表面处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牙釉质与抛光氧化锆瓷对磨的磨斑宽度值小于打磨组。结论:两种不同氧化钇含量的氧化锆瓷摩擦磨损性能相似;氧化锆瓷表面抛光可避免牙釉质过度磨损。与抛光氧化锆瓷对磨,牙釉质的磨损类型主要是疲劳磨损;与打磨氧化锆瓷对磨,牙釉质的磨损类型主要是磨粒磨损。提示临床在对充填体或修复体调磨后应进行抛光处理,以避免造成对颌天然牙的过度磨损。  相似文献   

2.
6种不同修复材料与天然牙牙釉质摩擦、磨耗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体外摩擦、磨耗实验,比较临床常用的陶瓷材料、多种合金及天然牙釉质的摩擦、磨耗性能,为临床上选择与对颌牙磨耗性能相近的修复材料,更好地保护对颌牙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将陶瓷、纯钛、钛合金、镍铬合金、金钯合金、银汞合金和近期拔除的成人下颌第三磨牙的釉质平面,与滑石瓷磨头磨耗机上对磨。耐磨性能的评定采用称重法。用针一盘磨损试验仪测定各种材料的滑动摩擦系数。应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各试件、天然牙的质量损失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分析摩擦系数。结果:单位面积的磨损量以天然牙釉质最小,但与瓷块、银汞合金、金钯合金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纯钛最大,与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镍铬合金、金钯合金与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瓷块的摩擦系数稳定在0.68,银汞合金的摩擦系数为0.12,金钯合金的摩擦系数为0.11,镍铬合金为0.41,纯钛为0.38,钛合金为0.48,天然牙釉质为0.65。结论:6种修复材料的耐磨性均比天然牙釉质差.纯钛的耐磨性最小,钛合金及镍铬合金、金钯合金次之,陶瓷的耐磨性最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牙科氧化锆瓷的摩擦磨损性能以及与天然牙釉质摩擦磨损性能匹配情况。方法微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以滑石瓷为对磨物,人工唾液润滑下对Upcera ST和Zenostar Zr Translucent氧化锆瓷、牙釉质和饰面瓷进行摩擦磨损实验。实验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试件表面粗糙度Ra;实验结束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滑石瓷磨斑形貌、测量滑石瓷磨斑面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试件磨斑宽度;扫描电镜下观察试件磨斑的微观形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饰面瓷的磨斑宽度大于其它3种材料(P〈0.01),饰面瓷对磨物滑石瓷磨斑面积大于氧化锆瓷和牙釉质(P〈0.05)。结论与饰面瓷对比,氧化锆瓷具有更佳耐磨性及较低对磨物磨损,并且与天然牙釉质的磨擦学性能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材质铸造卡环作用于钴铬合金全冠时固位力变化规律,及对冠表面磨损的影响。方法:制作模拟天然牙外形的钴铬合金冠和钴铬合金卡环、纯钛卡环的标准试件,分2组进行1500次反复脱位和就位实验,测试比较脱位力峰值的衰减曲线,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冠表面的磨损情况。结果:(1)2组脱位力的峰值变化均呈现两段式,前段逐步衰减,后段则保持在较稳定的水平,且稳定后钴铬卡环组的力值〈纯钛卡环组。(2)实验前后在钴铬合金全冠定点处磨损程度,纯钛卡环组〈钴铬合金卡环组。结论:钴铬合金卡环、纯钛卡环在钴铬合金全冠上,均能提供足够的固位力,衰减剧烈程度纯钛卡环组〈钴铬卡环组;对于冠表面的磨损程度,纯钛卡环组〈钴铬卡环组。  相似文献   

5.
徐丹  项楠  魏斌 《上海口腔医学》2013,22(3):270-273
目的:采用标准化牙釉质试件与金属材料试件对磨的方式,评价常用的几种口腔修复材料在不同表面粗糙度下的磨耗性能。方法:以镍基铸造合金、镍基合金、钴铬钼合金和钛合金4种合金材料作为对磨材料样本,牙釉质为磨耗样本,进行磨耗实验,定量检测牙釉质样本的磨耗量,采用SAS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镍基铸造合金180目组和400目组对磨的牙釉质平均磨耗量无显著差异,而与400目组与1200目组对磨的牙釉质试件平均磨耗量差异显著。与3种不同粗糙度的钴铬钼合金、镍铬合金及不同处理组钛合金对磨的牙釉质试件平均磨耗量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镍铬合金、钴铬钼合金、钛合金的表面粗糙度对牙釉质的磨耗量会产生影响,粗糙程度大的金属,会显著增加牙釉质的磨耗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临床上精细抛光对二氧化锆及钴铬合金修复体材料与天然牙间磨耗的影响。方法 使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修复体材料抛光前后的粗糙度值(Ra)。在摩擦磨损测试机上,模拟口腔内的力学和化学环境,进行天然牙与不同处理的修复体材料间的摩擦磨损实验,测量两者间摩擦系数(μ)。测量实验前后各磨擦对象的自身质量损失(Δm),扫描电镜观察实验后天然牙表面。结果 各实验组中表面Ra,不烧结饰瓷抛光组(0.933±0.186)μm小于不抛光组(2.350±0.327)μm(P=0.000);烧结饰瓷组抛光组(2.300±0.189)μm小于不抛光组(4.200±0.871)μm(P=0.000);钴铬合金抛光组(0.250±0.083)μm小于不抛光组(1.200±0.894)μm(P=0.000),有统计学意义。对磨天然牙自身质量损失量(Δm),不烧结饰瓷抛光组(6.067±0.921)mg小于不抛光组(16.690±2.113)mg(P=0.001);烧结饰瓷抛光组(5.893±0.838)mg小于不抛光组(14.016±0.063)mg(P=0.000);钴铬合金抛光组(4.573±1.954)mg小于不抛光组(11.433±1.087)mg(P=0.008)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修复材料自身质量损失量(Δm)不烧结饰瓷抛光组(0.300±0.010)mg小于不抛光组(0.800±0.010)mg(P=0.001);烧结饰瓷抛光组(0.456±0.055)mg小于不抛光组(0.650±0.086)mg(P=0.031);钴铬合金抛光组(10.236±0.357)mg小于不抛光组(14.300±0.526)mg(P=0.000)有统计学意义。抛光组的摩擦系数:不烧结饰瓷氧化锆0.068,烧结饰瓷热氧化锆0.095,钴铬合金0.063明显小于不抛光组不烧结饰瓷二氧化锆0.096,烧结饰瓷二氧化锆0.119,钴铬合金0.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修复体表面精细抛光,可以有效降低其表面粗糙度,减小其与牙釉质间的摩擦系数,避免天然牙的过度磨耗。  相似文献   

7.
4种齿科金属材料与牙釉质耐磨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齿科金属材料耐磨损性能及与牙釉质耐磨损性能的匹配情况。方法:使用MMV-1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以天然牙釉质为对照,滑石瓷为对磨物,在人工唾液,37℃试验工况下,对口腔修复用金钯合金、银钯合金、纯钛,镍铬合金进行二体摩擦磨损试验。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磨损形貌,x线衍射能谱仪分析磨屑成分,显微硬度仪测试表面硬度,电子天平得出磨损量。结果:4种金属材料自身磨损量和对磨物磨损量与牙釉质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金钯合金及对磨物与牙釉质及对磨物最接近。金属试样使滑石瓷体积磨损量与其硬度值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5,P〈0.05)。金属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是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牙釉质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疲劳磨损。结论:金钯合金耐磨损性能与牙釉质最相匹配,作为固定修复材料比镍铬合金、纯钛、银钯合金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与钴铬合金-金属烤瓷结合力进行比较,对氧化锆底瓷-饰瓷结合力进行评估。方法:制作不同材料试件共5组,每组各10个试件。每个试件由长15mm,直径8mm的圆柱形底核与厚2mm,直径8mm的饰面构成。底核/饰面材料与分组如下:组1(对照组)钴铬合金/IPS d.SIGN烤瓷粉(Ivoclar);组2IPS e.maxZir-Cad氧化锆瓷块/IPS e.maxZirPress专业氧化锆饰瓷(Ivoclar);组3IPS e.maxZirCad氧化锆瓷块/IPS e.maxCeram牙本质磁粉(Ivoclar);组4Lava Frame氧化锆瓷块(3MESPE)/Lava Ceram磁粉(3MESPE);组5Lava Frame氧化锆瓷块(3MESPE)/IPS e.maxCeram牙本质磁粉(Ivoclar)。运用万能测试机对各试件进行剪切试验,剪切速度参数设定为0.50mm/min。实验所得结果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检验。结果:组1:13.87MPa,组2:13.10MPa,组3:10.97MPa,组4:12.72MPa,组5:4.77MPa。结论:氧化锆底瓷-饰瓷结合力可与钴铬合金-金属烤瓷结合力相近,热压铸塑较粉浆涂塑工艺制备的饰瓷与底瓷结合力更高,底瓷与饰瓷分别来源于不同产家时结合力最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钯银合金烤瓷与聚合瓷的表面耐磨性能。方法制作钯银烤瓷试件18个、聚合瓷试件18个、天然牙釉质块28个,测量磨损前试件表面的显微维氏硬度,然后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表面磨损处理,计算3种试件的体积损失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后3种试件的表面形貌。结果钯银烤瓷、聚合瓷、牙釉质试件的体积损失量分别为(0.26±0.07)×10^-12m3、(2.71±0.23)×10^-12m^3、(1.23±0.25)×10^-12m3;3种试件的维氏硬度分别为(640.00±19.37)kg/s、(128.00±4.05)kg/s、(286.00±7.13)kg/s。3种试件之间体积损失量和维氏硬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3种试件磨损后表面形态各异,都有不均匀的材料剥脱。结论聚合瓷耐磨性能低于牙釉质,聚合瓷和牙釉质的耐磨性能均低于钯银合金烤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种常用冠修复材料与滑石瓷对磨时的摩擦磨耗性能,为口腔常用冠修复材料的摩擦磨耗性能与牙釉质的匹配性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MMJ-5G微机控制高温端面磨损实验机,以滑石瓷为对磨物,以15颗因正畸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制作的10个试件为对照组,对纯钛(A组)、钴铬合金(B组)、Superporcelain Ti-22体瓷(C组)、喜美乐体瓷(D组)、松风饰瓷(E组)、e.max饰瓷(F组)(每组均为10个试件)与滑石瓷组成的摩擦副在37℃人工唾液润滑工况下进行摩擦磨耗实验.记录动态摩擦系数曲线、计算体积磨损百分比,扫描电镜观察表面磨损形貌.结果 试件体积磨损百分比由大至小为:对照组[(90.17×10-4)%]、A组[(79.23×10-4)%]、C组[(23.31 ×10-4)%]、D组[(20.41×10-4)%]、F组[(19.22 × 10-4)%]、E组[(8.53 × 10-4)%]、B组[(2.54×10-4)%].滑动摩擦系数由大到小依次是:D组(0.65)、C组(0.45)、E组(0.40)、A组(0.35)、B组和F组(0.30).扫描电镜观察显示,E组表面最光滑,以下依次是F组、D组、C组.结论 纯钛与天然牙磨耗性能相近,是理想的修复金属材料.4种瓷粉中Surperporcelain Ti-22体瓷磨损滑石瓷最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激光表面强化技术对牙科钴铬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临床上常用的钴铬合金作为实验对象,并制成检测试件,进行激光表面强化处理,扫描电镜观察合金表面金相结构及形貌的变化;并测试试件表面硬度及耐磨性的改变,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激光表面强化后,合金晶粒得到细化;表面硬度及耐磨性得到提高(P〈0.01)。结论:激光表面强化技术有明显改善牙科钴铬合金机械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两种常用树脂牙摩擦磨损性能及与牙釉质摩擦磨损性能的匹配情况。方法:采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通过体外模拟口腔环境,对牙釉质、松风牙,拜耳牙进行摩擦磨损试验,记录动态摩擦系数,采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表面磨损形貌,电子天平得出磨损量。结果:三者摩擦系数变化趋势相似,牙釉质稳态摩擦系数为0.90~1.00,松风牙为0.38,拜耳牙为0.47。磨损体积量:牙釉质〈松风牙〈拜耳牙(P〈0.05),而对磨物滑石瓷体积磨损量:拜耳牙〈松风牙〈牙釉质(P〈0.05)。树脂牙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牙釉质磨损机制主要为疲劳磨损。结论:两种树脂牙稳态摩擦系数显著低于牙釉质,耐磨性弱于牙釉质,松风牙耐磨性大于拜耳牙。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氟离子环境对经烤瓷工序处理后金属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制作金(Au)合金、纯钛(Ti)、钴铬(CoCr)合金、镍铬(NiCr)合金试件各6件,模拟临床烤瓷处理后分别置于人工唾液(A组),含有0.2% NaF的人工唾液中(B组),绘制极化曲线,获得并分析材料的自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结果:B组与A组比较,镍铬合金、钴铬合金、纯钛自腐蚀电位负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合金无差异。同种金属B组与A组相比腐蚀电流密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离子环境能使得烤瓷处理过金属的耐腐蚀性能下降,腐蚀速度加快。金合金与纯钛耐腐蚀性能较强,其次是CoCr合金,NiCr合金最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振荡培养条件下比较氧化锆陶瓷和钛合金抛光后表面粗糙度的差异及变形链球菌在其表面的黏附能力。方法:制作氧化锆陶瓷和钛合金样本各6个。A组氧化锆陶瓷用EVE专用抛光轮高度抛光,B组钛合金原始铸件依次用粗砂纸、水砂纸(依次为200目、600目、800目、1000目、1200目、1500目、2000目)逐级磨光,再用抛光轮抛光。用表面粗糙度检测仪测量各组样本的表面粗糙度。将两组样本置于变形链球菌悬浮液中,37℃振荡培养条件下培养1h。荧光显微镜下计数黏附变形链球茵的数量,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各样本的表面形貌。结果:A、B两组的表面粗糙度分别为(0.0548±0.027)μm、(0.0483±0.006)μm。变形链球菌在A、B两组样本表面的黏附数分别为4.2222±1.019、8.5417±2.208。经统计学分析,A、B两组表面粗糙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与B组样本变形链球菌黏附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扫描电镜显示,氧化锆陶瓷抛光组试件表面散在少量细小孔隙,而钛合金抛光组试件表面未见少量细小空隙,但有较多裂隙和凹陷。结论:氧化锆陶瓷和钛合金抛光后表面能达到同样光滑,但钛合金表面比氧化锆陶瓷表面更容易黏附变形链球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期高温、高压处理对Ceramage瓷聚体材料机械性能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用Ceramage瓷聚体体部材料分别制作20个抗压强度和直径拉伸强度测试试件,所有试件均在Solidilite光聚合器中常规聚合,然后随机分为等数的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聚合后用国产自控多用途牙用树脂聚合器进行二期热压处理,温度120℃,压力0.6MPa,时间7min;用Bose公司ElectroForce3520多功能材料实验机测得抗压强度和直径拉伸强度,对二期处理前后的测试值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另外用傅立叶变换红外色谱仪,分别测试常规固化的Ceramage瓷聚体体部材料和二次热压处理后的材料,在标准基线方法下得到各自的单体转化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二期热压处理后Ceramage瓷聚体体部材料的抗压强度和直径拉伸强度都有了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12.90%和10.84%(P<0.01).常规处理时Ceramage体部材料的单体转化率为72.7%12.2%,经二期热压处理后单体转化率为75.4%±1.5%,提高幅度为2.7%(P<0.01).结论:二期热压处理可以提高Ceramage瓷聚体材料的单体转化率,并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抛光处理方法对烤瓷表面粘结的托槽去除后,瓷表面抛光后粗糙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方法粘结托槽:A组(氢氟酸+陶瓷偶联剂+釉质粘结剂);B组(氢氟酸+釉质粘结剂);C组(陶瓷偶联剂+釉质粘结剂)。烤瓷片表面不同方法粘结托槽经剪切去除后,测定瓷面采用不同步骤抛光处理前后及对照组的瓷片表面粗糙度值。结果:抛光前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小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抛光过程中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抛光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抛光后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都达到了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机械打磨、氢氟酸、陶瓷偶联剂对瓷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依次递减,抛光套装依序抛光对降低表面粗糙度行之有效,抛光后能使托槽去除后瓷表面粗糙度达到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4种树脂嵌体的磨损性能和边缘微渗漏情况,为临床选择嵌体材料提供参考。方法磨损实验:将Ceramage(C)、Brilliant new line(B)、Z350(Z)、P60(P)制成树脂嵌体,应用UMT-2微摩擦磨损实验机,将试件与天然牙对磨,称重法计算磨损量,扫描电镜观察磨损表面形貌。微渗漏实验:将80颗上颌前磨牙随机分为8组,每组10颗,嵌体窝洞制备后,分别用C、B、Z、P间接法制成嵌体,每种材料2组,分别使用即刻牙本质封闭(immediate dentin sealing,IDS)和延时牙本质封闭(delayed dentin sealing,DDS)技术粘接,冷热循环品红染色后,沿嵌体长轴剖开,体视镜下观察微渗漏。结果 4种树脂摩擦18 000次后总磨损量从小到大依次是Z、P、B、C。C、B、Z随摩擦次数增加,一定摩擦次数间产生的磨损量呈减少趋势。相同材料的树脂嵌体,其IDS组与对应DDS组的微渗漏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龈壁微渗漏与对应轴壁微渗漏差异亦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种不同材料嵌体间的微渗漏情况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渗漏从小到大依次为C、Z、P、B。结论 Z350拥有优良的耐磨性能和较小的微渗漏;随摩擦次数增加,Ceramage一定摩擦次数间产生的磨损量呈减少趋势,且边缘微渗漏最小。Z350和Ceramage均为制作树脂嵌体的优良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