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2004年4月至2005年11月对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期实施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取得良好的近、中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至2019年19例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中位年龄69岁.手术均采取先CEA后CABG策略,使用传统剥脱法,颈动脉转流管快速建立体外转流.手术成功率10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大血管中心23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期或分期行CABG和CEA治疗,男16例,女7例.年龄53 ~ 82岁,平均(65.9±4.0)岁.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左主干病变3例,2支病变3例,3支病变17例.1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单侧颈动脉狭窄17例,双侧狭窄6例,直径狭窄≥70%.依据患者两处病变病情严重程度而采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同期或分期治疗,术后观察围手术期发生卒中、心肌梗死的及死亡情况,并随访.结果 7例患者同期行CEA和CABG,其中1例同时行二尖瓣置换;13例患者先期行CABG后行CEA;3例患者先行CEA后行CABG.围术期死亡1例(4.3%),无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卒中.随访6个月,随访期内患者未发生死亡、卒中、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结论 同期还是分期行CABG和CEA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个性化治疗是降低手术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是3% ~ 22%,颈动脉狭窄是造成围术期脑卒中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研究表明,颈动脉支架(CAS)术后行CABG可安全有效地治疗颈动脉狭窄,以防治CABG后的脑损伤[2~4].本院对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行CAS术后早期实施CABG,在围术期的麻醉管理以及抗凝药的给药方案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病例资料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CAS术后早期行CABG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51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11例,年龄50~80岁.合并高血压37例,合并高血脂33例,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COPD 4例,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既往6个月中无同侧脑血管事件发生即为无症状.根据文献[5]中美国心脏病协会指南的建议,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当颈动脉狭窄>70%或颈动脉狭窄>50%同时存在大的斑块溃疡时应接受CAS.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和单纯CABG两种术式治疗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随访资料,评估CAS-CABG联合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天坛医院行CABG治疗的700例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进行CAS处理,分为CAS-CABG组(116例)和单纯CABG组(584例)。CAS-CABG组平均(64.8±7.3)岁,均仅行单侧CAS手术;单纯CABG组平均(65.5±7.6)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天及中位24个月随访的主要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法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CAS-CABG组患者术后早期卒中发生率显著降低(2.6%对9.1%,P=0.02),CAS联合CABG手术并未增加随访期间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亚组分析发现,两种术式治疗无症状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房颤史和卒中史是无症状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CABG术后早期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S联合CABG治疗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可降低患者术后早期卒中发生率。应合理筛选合并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CABG患者,进行预防性CAS以降低此类患者术后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中通过单纯提高心肺转流流量对脑血流和预后改善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51例接受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A组患者15例(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50%),其中男性14例,女性1例,年龄(68.5±7.7)岁;B组36例(双侧颈动脉狭窄均<50%),其中男性34例,女性2例,年龄(62.4±10.2)岁.针对A组患者适当提高转机流量,并通过术中颈动脉超声监测观察脑血流改善效果,结合术后神经功能评分评价保护作用.结果 心肺转流中控制A组转流量高于B组,A组为(3.18±0.23)L·m-2·min-1,B组为(2.80±0.29)L·m-2·min-1(P=0.001).心肺转流过程中A组平均动脉压为(67.0±9.1)mm Hg(1 mm Hg=0.133kPa),高于B组的(59.0±7.1)mm Hg(P=0.009).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无明显差异(P=0.159).出院前患者神经心理学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ABG时,通过适当提高心肺转流灌注流量,可以明显改善病变侧脑血流,预防术后发生因术中脑缺血导致的神经心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背景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合并颈动脉狭窄者临床上并不少见.如何正确处理CABG患者并存颈动脉狭窄的问题应引起重视.目的 为了探索CABG患者并存颈动脉狭窄的最佳处理方法,此文将CABG患者并存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及麻醉处理进行了分析汇总.内窖对于合并颈动脉狭...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属全身性的病理改变.有一部分需手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同时存在严重的头臂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对于此类患者目前还没有获得一致认可的治疗方案.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我们对4例合并严重头臂动脉狭窄的冠心病病例同期进行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及主动脉至头臂血管人工血管转流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一站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联合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一站式”CEA+OPCABG治疗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常规行冠状动脉及颈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冠心病及颈动脉狭窄。所有患者术中均先行CEA,再同期行OPCABG。结果 共纳入12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58~69(63.7±3.4)岁。颈动脉狭窄均为单侧重度狭窄,狭窄程度为70%~90%,病变位置均位于颈动脉分叉或颈内动脉起始段。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一站式”CEA+OPCABG,术中移植桥血管2~4(2.8±0.6)支,CEA手术时间16~35(25.7±5.6)min。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无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40个月,随访期间动脉桥血...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合并颈动脉狭窄者临床上并不少见.如何正确处理CABG患者并存颈动脉狭窄的问题应引起重视.目的 为了探索CABG患者并存颈动脉狭窄的最佳处理方法,此文将CABG患者并存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及麻醉处理进行了分析汇总.内窖对于合并颈动脉狭窄的CABG患者,最佳治疗策略尚未达成共识.既往外科治疗多采用分期或同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但近年来随着经皮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可以采用分期或同期经皮颈动脉支架置人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CABG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术期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保证大脑的有效灌注压,避免脑缺血和栓塞.趋向 同日CAS-CABG"杂交"手术已显示出可行性,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常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同时,严重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需同期行瓣膜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同期联合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25例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并均实施了同期CEA与CABG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行CEA再行CABG者24例,先行CABG后行CEA1例。有5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完成CABG,其余2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在行CEA时,患者均使用颈动脉转流管并均采用人工血管补片加宽颈动脉切口。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围手术期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手术后1个月因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而行右下肢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术后平均随访(24.6±3.5)个月,患者无心绞痛、短暂性缺血性脑发作或脑中风发生。结论同期行CEA与CABG是治疗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疾病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手术安全,早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对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存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全麻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及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其中5例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CABG,3例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完成CABG术.结果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患者在术后7 d因脑部并发症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至1年复查未出现持续和短暂的神经系统症状,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提出术前物品准备充分;术中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严密监测心电活动及脑电图波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血压波动,注意保温,严格无菌操作,熟悉每一手术步骤,与麻醉师及手术医生配合默契,尽最大限度缩短颈动脉阻断时间,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动脉弹性功能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住院行冠状动脉旁路术的男性冠心病患者,搭桥血管狭窄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法,通过超声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动态观察颈动脉β(血管硬化值)、Ep(血管的弹性系数)、AC(血管的顺应性)的变化.结果 共有46例(46/97)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搭桥血管狭窄,搭桥血管狭窄患者颈动脉β(12.48±2.16)、Ep(140.41±32.46)高于搭桥血管通畅患者β(9.27±2.19)、Ep(109.72±31.27),搭桥血管狭窄患者AC(0.65±0.09)低于搭桥血管通畅患者AC(0.79±0.11),2组患者间颈动脉血管弹性参数β、Ep、AC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血管弹性功能测定可评价CABG术后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期颈动脉支架术(CAS)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07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5例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资料,其中11例同期行CAS和CABG(同期组),14例分期行CAS和CABG(分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与分期组比较,同期组中位手术时间(250minvs.280min)、中位住院时间(19dvs.24d)明显缩短(均P0.05),中位术中出血量(750m Lvs.600m L)、输血量(1000m Lvs.1200m L)、ICU时间(23hvs.24h)、呼吸机时间(19hvs.16.5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出现术后30d内小卒中1例,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1例,围手术期肺部感染1例,术后短暂低血压3例;分期组出现TIA2例,术后短暂低血压4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围手术期肺部感染1例,两组均无心肌梗死及死亡病例。结论:同期和分期行CAS和CABG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均安全有效,同期手术可以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应根据患者的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机器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使用da Vinci S机器人系统完成的微创机器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技术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4月至2008年12月,共有56例患者接受微创机器人非体外循环CABG.所有患者术前均有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严重的前降支病变,10例患者合并有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病变.其中25例患者有心肌梗死病史.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45例,Ⅲ级11例,平均射血分数为57%±11%.所有患者肺功能良好,无胸膜炎和左侧胸腔手术史.术前常规行64排CT检查双侧胸廓内动脉(ITA)的解剖情况.共采用三种术式:(1)机器人单侧或双侧ITA游离并同期小切口非体外循环CABG;(2)全机器人非体外循环CABG;(3)对合并有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局限性狭窄的患者,接受上述两种术式的一种后行分站式支架置入杂交术.行单支或多支CABG时于左侧胸壁第4肋间做长6 cm的小切121,直视、心脏跳动下行ITA和前降支的吻合;行全机器人非体外循环CABG时无需胸壁切口.术后以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CT评估桥血管的通畅性,并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成功接受了上述手术.术中平均ITA桥血流量为(23.2±16.7)mL/min,无中转开放手术和手术死亡.ITA移植到前降支53例,双支桥3例,其中10例患者旁路移植后接受了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的支架植入杂交术.术后复查未见桥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 微创机器人非体外循环CABG手术效果确实、可靠,不破坏胸腔骨性结构、创伤小,是微创CABG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同期联合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治疗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对15例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患者实施了同期CEA与CABG手术。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63~80岁,平均(70±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造影术明确诊断,其中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3例,2支血管病变2例,3支血管病变10例。手术先行CEA再行CABG 14例,1例患者先行CABG后行CEA,有5例患者在体外循环(CPB)下完成CABG,其余1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在行CEA时,所有患者均使用颈动脉转流管,所有患者均采用人工血管补片加宽颈动脉切口。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围手术期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手术后1个月因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而行右下肢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术后随访3~24个月,患者无心绞痛,短暂性缺血性脑发作(TIA)或脑中风发生。结论同期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疾病方法可行,早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导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ff-pumpCABG)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n-pump CABG)的临床的原因,为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5月期间546例冠心病患者行off-pumpCABG的临床资料,对术中需紧急转为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的患者(off-pump转on-pump组,24例)与同期顺利完成off-pump CABG患者(off-pump组,522例)进行对比分析,并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在行off-pump CABG中,24例患者因心室颤动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紧急改变术式。Off-pump转on-pump组患者中死亡4例,死亡率为16.7%(4/24),明显高于off-pump组[16.7%vs.2.7%(14/52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急性心肌梗死(OR=3.142,P=0.004)、急诊CABG(OR=1.571,P=0.011)和右冠状动脉狭窄≤90%(OR=1.922,P=0.024)为off-pump转为on-pump的危险因素。结论Off-pump紧急转为on-pump时死亡率明显增高,对同时合并有右冠状动脉狭窄≤90%、急性心肌梗死和急诊CABG等高危因素行off-pump CABG时,要做好体外循环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是否应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和体外循环手术,国内外存在着普遍争论[1].事实上,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也像恶性肿瘤一样,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2].这部分患者,极有可能同时失去心肌再血管化与切除肿瘤病灶的机会.近年来,随着CABG手术的开展,特别是微创手术(MICAB)和不停跳手术(off-pump CABG)的推广,该类患者在数量上不断增长.国内对此尚无详细报道.现将我科2年来4例相关病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例2术前曾行左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术(PTCA)及前降支支架(LAD)治疗,具体见表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小血管病(CSVD)与颈动脉低密度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2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性195例, 女性26例;年龄(70.0±8.4)岁(范围:48~88岁)。依据头颅 MRI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合并CSVD。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区域最低密度(CAPALD)。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χ2检验,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APALD等临床变量与CSVD的关系, 分别绘制CAPALD及CAPALD联合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预测颈动脉狭窄合并CSV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2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中, 169例合并CSVD, 52例无CSVD。CSVD组男性占88.8%(150/169), 女性占11.2%(19/169), 年龄(70.5±8.2)岁(范围:48~88岁);无CSVD组男性占86.5%(45/52), 女性占13.5%(7/52), 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