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常妊娠妇女血清瘦素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京芳 《中国综合临床》2001,17(11):880-880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妇女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9例正常妊娠妇女(研究组)和18例年龄、体重等指数相近的正常非孕妇女(对照组)的血清瘦素水平,并分析瘦素水平与孕妇的孕周、体重及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结果①研究组瘦素水平为(14.9±7.2)g/L,对照组瘦素水平为(7.88±4.32)μg/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孕妇血清瘦素水平与其孕周有相关性,随孕周增加,血清瘦素水平逐渐上升;②妊娠晚期妇女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及体重指数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33、0.35,P<0.05);③对照组妇女血清瘦素水平与其体重、体重指数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72、0.75,P<0.001).结论正常妊娠妇女除妊娠时胎盘能够分泌一定量瘦素外,妊娠时的激素变化也能刺激脂肪组织合成瘦素,可能与妊娠期间瘦素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与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IUGR)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放射法测定 30例IUGR孕妇 (IUGR组 )和 80例正常孕妇 (对照组 )的血清及脐血瘦素、IGF Ⅰ水平 ,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IUGR组血清瘦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IUGR组血清IGF 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②IUGR组脐血瘦素、IGF Ⅰ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③两组孕妇血清瘦素、IGF Ⅰ水平与脐血瘦素、IGF Ⅰ水平无相关性 (r =0 .185 ,r =0 .2 6 2 ,均P >0 .0 5 ) ;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 (r =0 .36 4 ,P <0 .0 5 )、与胎盘重量无相关性 (r =0 .194 ,P >0 .0 5 ) ;脐血IGF Ⅰ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胎盘重量呈正相关 (r =0 .4 75 ,r =0 .4 86 ,均P <0 .0 5 )。结论①IUGR孕妇脐血瘦素水平降低与胎儿脂肪沉积减少有关 ,脐血瘦素水平可作为预测胎儿体重的一项指标。②血清与脐血IGF Ⅰ的分泌相对独立 ,提示IGF Ⅰ不能通过胎盘屏障。③脐血IGF Ⅰ水平降低 ,可能是导致IUGR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 1~ 14岁正常小儿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 (BMI)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 138例 1~ 14岁正常小儿的血清瘦素水平 ,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的变化趋势 ,以及与BMI的相关性。结果 ①不同年龄组小儿血清瘦素水平测定值 ,1~ 5岁、>5~ 10岁、>10~ 14岁 3个年龄组男童分别为 (1.4 9± 0 .4 8) μg/L、(4.87± 3.5 1) μg/L、(3.34± 0 .85 ) μg/L ,女童分别为 (2 .12± 0 .4 7) μg/L、(7.6 9± 5 .84 ) μg/L、(12 .7± 5 .2 2 ) μg/L ,女童的血清瘦素水平随年龄增大而升高 ,男童 1~ 10岁 ,血清瘦素水平随年龄增大呈升高趋势 ,11~ 14岁 ,瘦素水平呈相反变化 ,即随年龄增大而降低 ;②相同年龄组女童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男童 (P <0 .0 1) ;③不论男童、女童 ,血清瘦素水平均与BMI呈显著正相关 (男r =0 .73,P <0 .0 0 1;女r =0 .81,P <0 .0 0 1)。结论 性别、年龄、BMI是影响小儿血清瘦素水平的 3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产前及产后血清瘦素水平,以探讨瘦素与ICP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30例ICP患者和40名正常妊娠妇女产前及产后1周血清瘦素水平及30名健康未孕妇女瘦素水平.结果 ICP组产前瘦素水平为(35.41±9.39)μg/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产前瘦素水平[(21.30±5.18)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CP组产后瘦素水平为(8.67±3.07)μg/L,与正常妊娠组产后瘦素水平[(7.56±2.76)μg/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分别与健康未孕组瘦素水平[(7.44±2.48)μg/L]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妊娠妇女瘦素水平的异常升高与ICP有关,且与胎盘来源的瘦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母血和脐血瘦素水平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在分娩前母血和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与各临床综合变量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y,RIA)测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32例、正常妊娠妇女33例分娩前母血及新生儿的脐血瘦素水平。结果:轻度子痫前期组母血瘦素水平为(17.65±6.00)μg/L、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组为(18.79±9.17)μg/L,高于正常组(13.16±6.61)μg/L,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组脐血瘦素水平为(7.70±3.52)μg/L,高于正常组(5.31±2.80)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与空腹葡萄糖及胰岛素水平相关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组;正常组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分娩前血清瘦素水平及脐血瘦素水平升高;母血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瘦素可能间接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 Ⅰ )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1(IGFBP 1)与胎儿生长受限 (FGR)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 30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 (FGR组 )和 10 8例正常孕妇 (对照组 )的血清及新生儿脐血IGF Ⅰ、IGFBP 1水平 ,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FGR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IGF Ⅰ水平低于正常孕妇 (p <0 .0 5 )、IGFBP 1水平高于正常孕妇 (P <0 .0 5 )。②两组孕妇血清IGF Ⅰ、IGFBP 1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脐血IGF Ⅰ、IGFBP 1水平 (P <0 .0 1)。③两组孕妇血清IGF Ⅰ水平与新生儿脐血IGF Ⅰ水平无关 (r =0 .2 6 2 ,P >0 .0 5 )。④两组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IGF Ⅰ水平与IGFBP 1水平呈负相关 (r =- 0 .386 ,r =- 0 .32 7,P <0 .0 5 )。⑤新生儿脐血IGF Ⅰ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 (r =0 .5 75 ,P <0 .0 1) ,新生儿脐血IGFBP 1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 (r =- 0 .4 18,P <0 .0 5 )。【结论】①胎儿血循环中低水平的IGF Ⅰ及高水平的IGFBP 1可能是导致FGR的重要病因之一。②两组孕妇血清IGF Ⅰ与新生儿脐血IGF Ⅰ的分泌相对独立 ,IGF Ⅰ不能通过胎盘屏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产前及产后血清瘦素水平,以探讨瘦素与ICP的关系。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30例ICP患者和40名正常妊娠妇女产前及产后1周血清瘦素水平及 30名健康未孕妇女瘦素水平。结果 ICP组产前瘦素水平为(35.41±9.39)μg/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产前瘦 素水平[(21.30±5.18)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CP组产后瘦素水平为(8.67±3.07)μg/L, 与正常妊娠组产后瘦素水平[(7.56±2.76)μg/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分别与健康未孕组瘦素 水平[(7.44±2.48)μg/L]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 妊娠妇女瘦素水平的异常升高与ICP有 关,且与胎盘来源的瘦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血浆瘦素、胰岛素浓度的关系及卡维地洛对其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病患者 4 8例 ,给予18周卡维地洛治疗 ,6 0例正常血压志愿者作为对照 ;以放免法分别进行血浆瘦素、胰岛素浓度测定 ;并将高血压病组治疗前的收缩压、舒张压与血浆瘦素、胰岛素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组血浆瘦素、胰岛素浓度分别为 (6 5 4± 3 71) μg/L和(2 2 31± 9 2 7) μg/L ,较正常血压对照组 [(2 91± 0 85 ) μg/L和 (10 6 4± 3 89) μg/L]明显升高 (P均 <0 0 1) ,高血压病组经卡维地洛治疗前后比较 ,收缩压、舒张压、瘦素水平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胰岛素水平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高血压病组经卡维地洛治疗前后比较收缩压、舒张压与血浆瘦素呈正相关 ,而与胰岛素无直线相关性。结论 血浆瘦素浓度升高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卡维地洛通过降低血浆瘦素浓度而降压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患者血浆胆红素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胆红素浓度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含量的变化以及它们在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 用钒酸盐氧化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分别测定 7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浆胆红素浓度和ox -LDL水平 ,并与 30例其他疾病对照组及 4 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脑梗死患者血浆胆红素浓度为 (11 8± 4 3) μmol L ,咀显低于其他疾病对照组 (14 9± 4 7) μmol L及正常对照组 (15 5± 5 5 ) μmol 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脑梗死患者血浆ox -LDL水平为 (6 2 5 3± 2 5 7 2 )μg L ,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对照组 (4 71 9± 195 0 ) μg L及正常对照组 (4 32 7± 184 4 ) μg L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2 )大梗死灶组血浆胆红素浓度 (9 5± 3 1)mol L明显低于中梗死灶组 (10 3± 4 4 ) μmol L和小梗死灶组 (12 7± 5 0 ) μmol/L ,P <0 0 1。而大梗死灶组血浆ox -LDL水平 (6 80 4± 2 4 7 1) μg L明显高于中梗死灶组 (5 81 5± 2 6 3 5 ) μg L和小梗死灶组 (5 0 4 2± 2 2 5 7) μg L ,P <0 0 1。 (3)胆红素降低程度和ox -LDL增高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 (4 )经相关分析 :脑梗死时总胆红素与血浆ox -LDL水平呈负相关 (r=- 0 5 93,P <0 0 1) ,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素依赖型血液透析患者 ,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减煎剂后血浆肾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将 32例肾素依赖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治疗组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减煎剂 ,对照组口服色素水液加心痛定 ,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血浆肾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浆肾素水平服药后为 (0 .30± 0 .0 8)nmol/L ,较服药前 (0 .5 6± 0 .2 3)nmol/L明显下降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对照组血浆肾素治疗后水平 (0 .4 4± 0 .12 )nmol/L与治疗前 (0 .5 4± 0 .17)nmol/L相比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减煎剂可有效地降低肾素依赖型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肾素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Leptin的清除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血 L eptin的清除效果。方法 :选 31例因慢性肾衰竭而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研究。于 31例患者单次普通血液透析前后 ,其中 1 2例于单次血液透析滤过前后、8例于单次血液吸附治疗前后分别采静脉血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 L eptin水平。结果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常规透析前后血 L eptin水平无显著差异〔(1 1 .82 0± 5 .5 0 7) μg/ L 比 (1 2 .2 5 5± 5 .1 72 ) μg/ L,P>0 .0 5〕。单次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吸附治疗可分别降低血 L eptin(2 9.0 7± 8.5 6 ) %和 (4 0 .2 9± 8.33) % ,两种治疗方法清除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结论 :常规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体内高 L eptin血症无影响 ;单次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吸附治疗均可降低血 L eptin水平 ;血液吸附治疗对血 L eptin的清除效果优于血液透析滤过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γ干扰素诱导的蛋白 10 (IP 10 )水平 ,与红斑狼疮 (SLE)疾病活动的关系及其在SLE肾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收集了 112例SLE患者及 4 0名正常健康人和 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患者血清。应用ELISA测定血清IP 10水平。结果 SLE活动组血清IP 10水平 (5 0 8 7± 2 5 2 4 ) μg/L较非活动组 (32 2 2± 95 9) μg/L和对照组 (12 4 9± 4 1 3) μg/L明显升高 (P<0 0 0 1)。活动性狼疮肾炎 (LN)组IP 10水平 (5 5 0 9± 2 0 6 1) μg/L与活动性无肾损伤组 (35 4 8±10 5 3) μg/L及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特别是Ⅲ型和Ⅳ型LN患者血清IP 10水平 (6 2 9 85± 16 4 ) μg/L升高最为显著 ,与Ⅱ型和Ⅴ型LN(30 2 9± 2 0 7 1) μg/L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另外 ,血清IP 10水平随着SLE疾病活动水平明显升高 ,与总的SLEDAI评分密切相关 (r=0 6 312 ,P <0 0 0 1) ,与SLEDAI肾评分亦密切相关 (r =0 6 880 ,P <0 0 0 1)。结论 以上结果表明IP 10可能在SLE肾损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血清IP 10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密切相关 ,可作为SLE疾病活动、尤其是监测狼疮肾损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生化诊断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 (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DEACMP)的生化诊断指标。方法 对 4 9例DEACMP患者均在急性期入院 3d内抽取血标本 ,进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MBP)、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测定 ,并与对照组比较 ;对其中 34例于治疗 30d后再次采取标本复查 ,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患者组急性期血清MBP、LDH和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MBP :(6 6 7± 2 90 ) μg/L对 (1 96± 0 90 ) μg/L ,P <0 0 1;LDH :(12 9± 5 6 )U/L对 (10 3± 4 3)U/L ,P <0 0 5 ;NSE :(15 6 8± 7 5 0 ) μg/L对 (10 5 9±5 0 2 ) μg/L ,P <0 0 1],治疗后显著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MBP :(3 93± 1 6 4 ) μg/L对(6 5 6± 3 0 1) μg/L ,P <0 0 1;LDH :(10 6± 4 8)U/L对 (131± 5 5 )U/L ,P <0 0 5 ;NSE :(11 95± 5 6 6 )μg/L对 (15 73± 6 6 5 ) μg/L ,P <0 0 1]。患者组与对照组及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AST和CK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清MBP和NSE水平可作为DEACMP诊断和病情判断的生化指标 ,常规血清酶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heavtfailure ,CHF)时血清中生长激素 (growthhormonea,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甲状腺激素 (T3、T4 )和胰岛素 (insulin)的水平及其变化的机制。方法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30例扩张型心肌病所致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GH、IGD -1、T3、T4 和Insulin水平。结果 CHF患者血清中GH (2 0± 1 1) μg/L ,处于正常值范围的低值 ,(P≥0 0 5 ) ;IGF 1(6 2 1± 10 9)nmol/L ,低于正常值 (P≥ 0 0 5 ) ;T3(1 6± 1 1)nmol/L ,高于正常值 (P≥0 0 5 ) ;T4 (14 2 8± 5 7 0 )nmol/L ,在正常值范围偏高 (P≥ 0 0 5 ) ;Insulin (12 8± 3 6 )mIU/L ,明显高于正常值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所致的CHF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 ,血清中GH、IGF 1分泌有减少的倾向、T3水平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30例尿毒症患者早八时抽空腹血,用酶标法测定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前及用药二周、四周、八周后的血清瘦素水平. 结果男(6.24±4.18)μg/L,女(9.86±5.86)μg/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前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的水平为男(21.18±7.42)μg/L,女(29.04±6.48)μg/L;应用二周后为男(16.24±5.88)μg/L,女(20.28±6.36)μg/L;四周后为男(13.76±4.24)μg/L,女(16.82±5.25)μg/L;八周后为(14.84±6.496)μg/L,女(18.47±5.34)μg/L.结论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增加食欲、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患者可溶性CD44v6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 (sCD) 4 4v6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检测 81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及术后第 1、5、10天共 4个时间点sCD44v6的变化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组sCD44v6的水平 [(2 0 0 .5±31.1) 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4 5 .6± 9.5 ) μg/L]和结肠炎组 [(4 8.3± 7.6 ) μg/L],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均 <0 .0 5 ) ;结直肠癌伴转移组sCD44v6水平 [(2 80 .1± 2 6 .9) μg/L],明显高于未转移组[(16 0 .9± 34 .4) μg/L],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后第 1、5、10天sCD44v6水平逐渐下降 ,至第 10天降至正常。结论 sCD44v6水平与结直肠癌及其转移有明显关联 ,其可作为结直肠癌的诊断、预后诊断的参考指标 ,及是否伴有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C反应蛋白及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红  崔永生  沈文捷 《临床荟萃》2004,19(9):493-495
目的 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P)和血尿酸 (UA)水平 ,以探讨其与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程度及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2 0 5例初诊为“冠心病”患者的CRP和血UA水平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按病变的狭窄程度分为 :冠脉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和完全闭塞组。按病变的稳定性分为不稳定病变组和稳定病变组。结果 各组间CRP水平 :冠脉正常组 (1.6± 1.3)mg/L ;轻度狭窄组 (2 .4± 1.9)mg/L ;中度狭窄组 (3.0± 2 .5 )mg/L ;重度狭窄组 (4 .3± 3.2 )mg/L ;完全闭塞组 (5 .4± 4 .1)mg/L。重度狭窄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完全闭塞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各组间血UA水平 :正常组(2 82± 5 2 ) μmol/L ;轻度狭窄组 (30 9± 5 0 ) μmol/L ;中度狭窄组 (335± 5 0 ) μmol/L ;重度狭窄组 (36 3± 4 8) μmol/L ;完全闭塞组 (393± 4 8) μmol/L。轻、中度狭窄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重度和完全闭塞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不稳定病变组CRP水平 (7.8± 4 .7)mg/L与稳定病变组 (3.4± 2 .3)m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不稳定病变组血UA水平 (343± 5 5 ) μmol/L与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 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肝硬化患者 5 8例 (男 3 9例 ,女 19例 ;年龄 2 4~ 76岁 ) ,及健康对照 2 0例 (男 15例 ,女 5例 )的血浆内皮素 -1水平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一氧化氮水平。结果 :肝硬化组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 -1水平 ( 3 619.2 2± 82 6.16) μg/L ,( 89.3 2±3 8.96)ng/L ,明显高于对照组 ( 2 72 2 .5 3± 80 4.40 ) μg/L ,( 4 3 .10± 15 .83 )ng/L ,P <0 .0 1;腹水患者 ( 3 5 69.2 4± 892 .2 6) μg/L ,( 92 .3 6± 3 5 .0 7)ng/L ,高于无腹水患者 ( 2 83 4 .18± 812 .96) μg/L ,( 63 .2 7± 2 8.98)ng/L ,P <0 .0 5 ;且在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中 ,具有C级、B级 >A级的规律。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与内皮素 -1呈正相关。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 -1水平增高 ,在肝功能损伤及肝硬化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正常妊娠、妊高征妇女分娩前及正常非妊娠妇女的血清瘦素水平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2 0例正常妊娠 (正常组 )、5 2例妊高征 (妊高征组 )妇女在分娩前及 60例非妊娠妇女 (对照组 )的外周静脉血清瘦素水平 ,并分析其与体重、体重指数 (bodymassindex ,BMI)、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相关性。结果 :(1)孕产妇的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中妊高征组高于正常组 ,并且体重、BMI也呈现相应变化 ,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2 )正常组、对照组的瘦素水平与其体重、BMI的相关极显著 (P <0 0 1) ,且对照组的相关程度高于正常组 ;但妊高征组的相关不显著 (P >0 0 5 )。 (3 )正常组、妊高征组的瘦素水平与其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且妊高征组的相关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组 ;但对照组的相关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妊高征、正常妊娠、正常非妊娠血清瘦素水平的不同变化及其与体重、BMI、血压的不同相关性 ,提示妊高征与正常妊娠、妊娠与非妊娠不同的瘦素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0.
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3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 3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应用米非司酮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30例诊断为输卵管妊娠的妇女 ,年龄 (2 5± 3.8)岁 ,首次妊娠即发病者 16例。口服米非司酮 5 0mg ,2次 /d ,共 3d。服药前及服药后动态测定血 β HCG ,血 β HCG下降至正常后复查B超 ,服药结束后 15d判断疗效。【结果】治愈 2 7例(90 % ) ,未愈 3例 (10 % )。孕龄≤ 5 0d ,异位孕囊≤ 4cm ,β HCG滴度≤ 2 0 0 0MIU/ml者治愈率高 (P <0 .0 5 )。【结论】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满意 ,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