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静滴或静推化疗药是目前肿瘤病人化疗的用药途径,化疗药在静脉给药过程中不慎渗漏静脉外,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轻度红斑、局部疼痛、肿胀、局部组织坏死,严重者甚至经久不愈、溃疡可深及肌腱及关节,因此,认识化疗药物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的原因及防治.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近几年,我科对化疗药物的渗出能及时有效地作出处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4大手段之一。而化疗药物性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发生,不仅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近年来,国内护理学者对化疗药物性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防治护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1 预防及护理11 静脉输注前在局部涂擦硝酸甘油缓解剂,可减少药液渗漏发生[1]。12 陈美珠等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以下几个因素能预防药液外渗[2]:(1)输液应尽量选血管不弯曲、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制2%山莨菪碱凝胶涂擦对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112例静脉输注过化疗药物发生静脉损伤的病人为研究对象,输注前3~5 min将2%山茛菪碱凝胶或安慰剂沿静脉走向均匀地涂擦于输液穿刺点上方的皮肤上,观察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静脉内疼痛的发生率为10.7%,静脉输液不畅发生率为1.8%,输液部位红肿发生率为2.7%;安慰剂组静脉输液不畅的发生率为77.7%,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9.8%,静脉内疼痛的发生率为88.4%.两组静脉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山茛菪碱凝胶涂擦能有效预防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异长春花碱化疗患者选择良好的静脉通道,以避免或减少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方法 88例需要使用异长春花碱化疗又拒绝行深静脉置管的患者,按血管的情况分为前臂静脉组42例和颈外静脉组46例,分别使用前臂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静脉留置针输注异长春花碱。比较两组患者行静脉给药过程中局部疼痛情况和组织渗漏性损伤、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颈外静脉组与前臂静脉组比较,局部疼痛、组织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接受NVB化疗的患者通过颈外静脉留置针给药,安全可靠,能有效控制局部疼痛、组织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制2%山莨菪碱凝胶涂擦对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112例静脉输注过化疗药物发生静脉损伤的病人为研究对象,输注前3~5 min将2%山茛菪碱凝胶或安慰剂沿静脉走向均匀地涂擦于输液穿刺点上方的皮肤上,观察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静脉内疼痛的发生率为10.7%,静脉输液不畅发生率为1.8%,输液部位红肿发生率为2.7%;安慰剂组静脉输液不畅的发生率为77.7%,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9.8%,静脉内疼痛的发生率为88.4%.两组静脉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山茛菪碱凝胶涂擦能有效预防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山莨菪碱凝胶防治得力生所致静脉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凝胶涂搽防治输注得力生所致静脉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静脉输注得力生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在静脉输注得力生前3~5 min将2%山莨菪碱凝胶沿静脉走向均匀地涂搽于输液穿刺点上方的皮肤,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输注得力生后2组静脉损伤的情况.再对2组有静脉损伤的患者用2%山莨菪碱凝胶涂搽于输液穿刺点上方的皮肤,观察其对静脉损伤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静脉内疼痛的发生率为4%,无静脉输液不畅、输液部位红肿的发生;对照组静脉输液不畅的发生率为34%,局部红肿的发生率为42%,静脉内疼痛的发生率为68%.对照组39例及实验组2例发生静脉损伤患者经过治疗后静脉损伤症状全部消失.结论 2%山莨菪碱凝胶涂搽能有效防治输注得力生所致静脉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制2%山莨菪碱凝胶涂擦对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112例静脉输注过化疗药物发生静脉损伤的病人为研究对象,输注前3~5min将2%山莨菪碱凝胶或安慰剂沿静脉走向均匀地涂擦于输液穿刺点上方的皮肤上,观察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内疼痛的发生率为10.7%,静脉输液不畅发生率为1.8%,输液部位红肿发生率为2.7%;安慰剂组静脉输液不畅的发生率为77.7%,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9.8%,静脉内疼痛的发生率为88.4%。两组静脉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山莨菪碱凝胶涂擦能有效预防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化流程在门诊化疗药物输注中应用的效果分析。方法取2008-10-2009-10 268例化疗药使用者为对象,120例为观察组,148例为对照组,通过控制输液流程和优化配药环节,观察静脉穿刺时患者疼痛感觉、输液中渗漏次数、患者对操作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两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χ2=63.57,P值<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化疗药输注流程进行优化,可以减轻患者穿刺时疼痛感觉,减少渗漏次数,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预防新生儿静脉输液导致渗漏性损伤的护理干预防治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月1日~2011年5月31日本科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1年6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本科新生儿50例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输液,在输注药液过程中实施有效监控,针对已发生的静脉药液渗漏采取相应措施;干预组实施常规静脉输液,并在输注药液过程中实施有效监控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静脉药液渗漏的发生.结果 干预组局部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注药液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及监控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静脉输注时的渗漏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损伤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发生静脉渗漏损伤的血液病患者平均年龄17~62岁,渗漏局部均出现疼痛并不同程度的水疱,其中5例发生感染、组织坏死。经加强护理,局部损伤全部痊愈,未造成功能的残缺。结论血液病患者发生静脉渗漏损伤可造成严重的后果,只要能及时正确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强护理,可以把对患者的损害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双赢的新型仪器,微量注射泵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很好的作用,既保证了医疗质量使治疗计划能及时准确的实施,又能最大限度减少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但随着微量注射泵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发现,当输注速度慢、穿刺部位高于泵体时常出现静脉回血现象,容易引起针头堵塞而影响治疗.黎华等[1]研究认为,输注速度为3 mL/h时所有病人均出现静脉回血现象.为尽可能减少使用微量注射泵过程中出现的静脉回血现象,现将3种预防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化疗药渗漏引起组织损伤的机理和防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进行联合化疗是不可缺少的一种主要治疗手段。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由于化疗药物属细胞毒药物 ,有较强的刺激性 ,对机体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细胞毒药物不慎外漏外渗于血管外 ,轻者局部有强烈的红肿灼痛感 ,严重者可造成局部组织坏死以及神经、肌腱和关节损害等 ,即渗漏性损伤。长期以来 ,临床上多认为化疗药渗漏系护理操作不当所致 ,如穿刺不当、针头部分位于血管外、固定不牢等 ,片面地把渗漏性损伤归结于护理操作技术上。但是 ,临床上观察到部分化疗药渗漏时 ,针头确在血管内 ,回血很好 ,且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自行设计一种冰敷袋应用于静脉化疗过程中,观察其预防渗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70例使用化疗药物的患者分成2组各35例,实验组化疗过程中使用冰敷袋而对照组则不使用,2组均观察记录输注化疗药后1~7 d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间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静脉炎Ⅰ~Ⅲ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化疗过程中使用冰敷袋既可以收缩局部血管,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减少渗出,减轻疼痛;还可以妥善固定患者手臂及针头;便于及时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效预防化疗引起的静脉炎并且操作方便特别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导致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设为对照组,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滴注,观察组采取适当的预防、监控及治疗措施.结果 观察组局部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用药前评估、用药时有效预防及监控措施、及时对渗漏部位采取外敷和药物封闭治疗等方法,可有效防治新生儿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的外渗性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导致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设为对照组,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滴注,观察组采取适当的预防、监控及治疗措施.结果 观察组局部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用药前评估、用药时有效预防及监控措施、及时对渗漏部位采取外敷和药物封闭治疗等方法,可有效防治新生儿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的外渗性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导致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设为对照组,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滴注,观察组采取适当的预防、监控及治疗措施.结果 观察组局部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用药前评估、用药时有效预防及监控措施、及时对渗漏部位采取外敷和药物封闭治疗等方法,可有效防治新生儿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的外渗性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导致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设为对照组,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滴注,观察组采取适当的预防、监控及治疗措施.结果 观察组局部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用药前评估、用药时有效预防及监控措施、及时对渗漏部位采取外敷和药物封闭治疗等方法,可有效防治新生儿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的外渗性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导致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设为对照组,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滴注,观察组采取适当的预防、监控及治疗措施.结果 观察组局部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用药前评估、用药时有效预防及监控措施、及时对渗漏部位采取外敷和药物封闭治疗等方法,可有效防治新生儿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的外渗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导致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设为对照组,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滴注,观察组采取适当的预防、监控及治疗措施.结果 观察组局部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用药前评估、用药时有效预防及监控措施、及时对渗漏部位采取外敷和药物封闭治疗等方法,可有效防治新生儿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的外渗性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导致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设为对照组,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静脉滴注强刺激性药物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滴注,观察组采取适当的预防、监控及治疗措施.结果 观察组局部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用药前评估、用药时有效预防及监控措施、及时对渗漏部位采取外敷和药物封闭治疗等方法,可有效防治新生儿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的外渗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