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法纠正持续性枕横位的临床意义.方法 宫口开大6~8cm后仍处于持续性枕横位(DTA)的产妇分为两组,处理组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术,对照组仅作一般产科处理.结果 处理组平均总产程及第二产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处理组的顺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新生儿窒息率并不增加(P>0.05).结论 徒手旋转胎头术可明显缩短产妇产程,提高顺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法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宫口开大4-8cm后仍处于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的产妇分为二组,处理组采取手法旋转胎位术,对照组仅作一般产科处理,观察分娩方式、产程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处理组平均总产程及第二产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处理组的顺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新生儿窒息率并不增加(P〉0.05)。结论手法旋转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可改善胎头俯屈,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痛苦,降低难产的发生率,且操作简单,见效快,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采用徒手胎头旋转对孕产妇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的作用.方法 将506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54例,对孕产妇采用徒手胎头旋转术;对照组252例,采用让孕产妇与大卤门方向一致的侧卧位.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妇采用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可使难产转为顺产,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廖冬菊  王利华 《中外医疗》2010,29(32):18-18,20
目的分析徒手旋转胎头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产妇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结果 100例胎头位置异常经徒手旋转成功经阴道分娩78例,成功率78%。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出血、产后病率、总产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是一种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的纠正头位难产的措施,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对31例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以徒手旋转法纠正胎头位置,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分析处理结果,并设1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结果提示,徒手旋转组顺产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明显下降,并发症无增加。说明徒手旋转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可确实有效纠正异常胎位,变难产为顺产,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徒手旋转胎头术在分娩中的应用附院妇产科(046000)王小梅路爱芝胎头位置的异常占头位难产的绝大部分,而其中以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发生率最高,若适时地施以徒手旋转胎头术,可以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的痛苦。现就我们对徒手旋转胎头术在分娩中的...  相似文献   

7.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适时采用手法旋转,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降低剖宫产率.本文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的产妇在不同时期施行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使难产转为顺产,取得了不同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产程中实施徒手旋转胎头矫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经临床诊断为持续性枕后位的产妇1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研究组产妇于宫口开大6~8 cm时行徒手旋转胎头;对照组产妇未采取任何措施.结果两组产妇胎位矫正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构成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产妇第1产程、第2产程时间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产程中采用徒手旋转胎头矫正持续性枕后位是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徒手旋转胎头在产程中的应用。方法:对产程进入活跃期的枕后位及枕横位35例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结果:经阴道徒手旋转成功并以枕前位自然分娩28例,成功率80%。结论:徒手旋转持续性枕后位和持续性枕横位,可减少头位难产,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行的原则将这66例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3例产妇接受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的33例产妇接受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生产情况与新生儿评分。结果:观察组33例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81.82%(27/33)明显高于对照组33例产妇的自然分娩率39.39%(13/33);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以及产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7.34±2.0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6.84±1.57)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显著,自然分娩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分析278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产程特点,与同期110例枕前位作对照,并采用徒手或徒手配合Kielland产钳旋转胎头成枕前位钳出胎儿。结果枕横位、枕后位产程各期平均时间(除第3产程外)、产程异常和胎窘发生率、新生儿lminApgat评分<7分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宫颈撕裂与产后出血发生率枕后位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表明对产程异常倾向者应警惕枕横位、枕后位的可能;用徒手或徒手配合Kielland产钳旋转胎头牵出胎儿对母婴损伤同枕前位产钳术。  相似文献   

12.
手法旋转胎头在产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手法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在产程中的应用价值,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观察组89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妇在宫口扩张6cm以上采用手法旋转胎头,并设同期72例相同头位异常的产妇为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89例产妇经手法旋转胎头转为枕前位成功率为84.2%(75/89),均经阴道分娩,剖宫产率13.5%(12/89);对照组72例,剖宫产率为65.2%(47/72)。两组剖宫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适时手法旋转胎头,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盲选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予徒手旋转胎头术,将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率、产伤率以及新生儿的1min和5min Apgar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产伤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的1min和5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术可以提高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和产伤率,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对促进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丽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5):1095-1096
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是头先露中一种常见的胎方位,占头位难产的首位.及时纠正持续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若在产程中适时采用手法旋转胎头处理能降低剖宫产率,并可缩短产程。我们自2005年6月-2008年6月,对358例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产妇进行手法旋转胎头,收到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B超引导下行手转胎头术纠正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难产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08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下徒手旋转胎头术进行纠正,对照组采用中向胎腹侧卧法方法纠正;观察两组的妊娠结局,分析临床体会。结果全组孕产妇均安全度过围产期,未发生母婴死亡病例,两组均发生数例产后出血和轻度新生儿窒息。将两组的自然分娩率、顺产的平均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超引导下手转胎头术纠正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难产,能明显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妊娠结局,提高了产科质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产科助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头位难产在分娩过程中时有发生 ,而头位难产以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最常见 ,在处理产程中枕后位及枕横位 ,除头盆不称、胎位不正等情况外 ,产钳、胎头吸引术 ,配合徒手旋转枕后位、枕横位的方法 ,可有效地纠正异常胎位 ,缩短产程 ,降低剖宫产率 ,减少母婴并发症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1 - 0 1~ 2 0 0 2 - 0 1我院分娩总数 1 2 6 0例 ,年龄 1 9~ 2 6岁 ,初产妇 6 4例 ,经产妇 8例。平均妊周 39.6± 1 .8周。对其中 72例经阴道检查确定持续性枕后位 5 1例和持续性枕横位 2 1例 ,予徒手旋转胎头。新生儿体重 2…  相似文献   

17.
徒手纠正异常胎头位置183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使头位难产通过手法旋转,使不正常的胎头位置变为正常胎头位置通过产道,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降低剖宫产率,现对徒手纠正异常胎头位置183例进行临床探讨。  相似文献   

18.
手转胎头术纠正枕横位和枕后位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大多数的头位难产都是因胎头位置异常造成的.其中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的发病率最高.适时采用手法旋转胎头位置(亦称手转胎头术)可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与胎头吸引器或产钳旋转胎头方法相比,手转胎头术更为安全有效,且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讨论持续性枕横位的处理.方法 根据患者的腹部检查与超声检查结合进行诊断并处理.结论 以枕横位入盆者,除外明显头盆不称后均应试产.第一产程:①警惕原发性宫缩乏力,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积极处理.②如果宫缩乏力,无头盆不称,并已进入活跃期,可行人工破膜及缩宫素催产;③活跃期停滞或延长是持续性枕横位最多见的表现,在活跃期可以及早采取侧卧位纠正胎位,多数可以促使枕横位转变为枕前位.第二产程:持续性枕横位先露达S+3或以下时,若徒手旋转胎头失败可以采用Kielland产钳旋转胎头至枕前位后产钳助娩,也可以用胎头吸引器旋转至枕前位,旋转的同时行牵引,如2次不成功则应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探讨头位难产的识别、处理和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头位难产病例2497例,其中经阴道分娩病例1007 例.结果 头位难产2497例,其中1179例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89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117例阴道助产分娩;宫口开大6~8cm、先露0~+2时旋转胎头成功率94.04%,宫口近全或开全时成功率42.40 %.结论 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所致头位难产,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降低剖宫产率,于活跃期宫口开大6~8cm、先露0~+2时施术为最适时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