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亲子亲密感的影响。采用大学生与父母的沟通状况调查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20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在与父母的沟通时间、沟通内容、沟通方式、沟通态度、沟通障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父母教养方式在学生性别、独生与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高分组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水平均高于低分组,而父母拒绝否认高分组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水平均显著低于低分组;(4)大学生亲子亲密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大多数因素显著相关;(5)将家庭教养方式对性别、是否独生子女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父母温暖理解、母亲偏爱被试和父亲过分干涉对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有积极影响;父母拒绝否认对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有消极影响。因此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大学生与父母的沟通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国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及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906名湖南高校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①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同时又有显著相关.②不同子女性别在父母关爱因子上得分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母亲关爱和父亲控制及鼓励自主上得分有显著差异.不同家长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经济情况的大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爱因子上得分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并与父母文化程度、子女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和中北大学的8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对他们的家庭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进行问卷调查,揭示了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及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处于正常水平;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总体有重要的影响并且达到显著相关水平,表现为人际交往总体与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呈正相关,而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呈负相关。父母的教养风格越积极,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得分越高,父母的教养风格越消极,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水平得分越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通过对2653名大一新生进行儿童期虐待问卷调查,描述大学生儿童期虐待经历的状况,并探究虐待经历与家庭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及一般信息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儿童期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及躯体忽视的发生率分别为:64.8%、17.38%、22.58%、80.44%及70%。父母婚姻状况稳定是避免儿童期虐待的保护因素,父母虐待经历及父母赌博是儿童期虐待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期虐待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家庭因素对其有重要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海燕  孙媛媛 《校园心理》2011,9(6):390-391
随着独生子女父母逐渐步入老年时期,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研究通过自制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对父母养老方式选择的调查研究问卷》对82名大学生独生子女进行调查,通过所得问卷结果,分析影响大学生独生子女对父母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并由此得出性别、家庭和谐度、家庭居住地等是影响大学生独生子女选择父母养老方式的主...  相似文献   

6.
随着独生子女父母逐渐步入老年时期,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研究通过自制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对父母养老方式选择的调查研究问卷》对82名大学生独生子女进行调查,通过所得问卷结果,分析影响大学生独生子女对父母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并由此得出性别、家庭和谐度、家庭居住地等是影响大学生独生子女选择父母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回避和苦恼量表(SADS)及应对方式问卷对1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过度保护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②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女的家庭教养方式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显著差异(t=2.725,2.021;P<0.05);③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家庭教养方式与退避、自责、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人际关系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父母的拒绝、否认、严厉、惩罚退避、自责、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人际关系有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应对方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探讨高等院校大学生的金钱观现状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与金钱观量表对广州市36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总体家庭教养方式与金钱观呈正相关。2不同性别、家庭教养方式、金钱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可见,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金钱观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以及两者的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差异.方法 对四川师范大学的150名学生进行家庭教养方式和大学生一般人际交往能力测验,然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总体上,父母家庭教养方式和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显著相关(P<0.05);②性别不同,人际交往能力总体差异不显著(P>0.05);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感恩的关系。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效应分析,运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调查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和感恩问卷(GQ-6)对35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感恩(B=0.19,P0.01);(2)感恩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怀维度、自主性维度显著正相关(r=0.16~0.34,P0.01),与父母冷漠维度显著负相关(r=-0.24,P0.01),与过度保护维度相关不显著(r=0.06,P0.05);(3)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关怀维度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感恩之间起中介作用(P0.01,中介效应值为0.074,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8.5%)。结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主要通过提升父母关怀教养方式的水平促进大学生感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大学生家庭功能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2020年9-10月,运用问卷星,抽取广东省佛山市某高校大一到大四458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客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量表、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家庭功能量表与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家庭功能与客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主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父母的婚姻关系对大学生心理素质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付方式问卷及自编的个人信息表,对519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父母关系和谐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父母关系一般和不和的学生(F=5.106,P0.01);父母关系不和的学生在总应激强度(F=5.955,P0.01)、学习压力(F=5.648,P0.01)、受惩罚(F=10.181,P0.001)、丧失(F=3.384,P0.05)因子上显著高于其他学生(包括离异家庭的学生),而父母关系和谐的学生应激强度最小;父母离异的大学生比其他学生更多地采取自责的方式,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父母婚姻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明显的影响,父母关系和谐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而关系不和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3.
犯罪青少年父母的教养方式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EMBU)对犯罪青少年及作为对照样本的普通青少年进行测试,并对家庭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犯罪青少年与普通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等因子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家庭因素主要有家庭经济状况,父母职业及文化程度,父母是否健在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金钱态度问卷(Money Attitudes Questionnaire, MAQ)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文化适用性及信效度,并探讨个体特征、家庭经济状况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大学生金钱态度的影响。方法:对536名大学生施测金钱态度、幸福感评定及背景信息问卷,通过项目分析及因素分析等方法,对问卷进行结构效度、效标效度和信度检验。结果:金钱态度中文版问卷包含21个项目,分属于成就和成功、储蓄问题、留心和负责任以及权力和地位四个维度。四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3~0.85,196名被试1个月后的重测信度为0.64~0.80。男生在成就和成功、权力和地位得分更高;大学生个人月花销越高其留心和负责维度得分越低,权力和地位维度得分越高;家庭月收入越高大学生的权力和地位维度得分越高。结论:MAQ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量大学生的金钱态度,性别、个人月花销及家庭月收入是影响大学生金钱态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方法 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2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和各分量表上不存在性别差异;②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母亲拒绝否认、母亲偏爱被试分量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③将家庭教养方式的几个因子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总分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父母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对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父母的拒绝否认对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结论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长沙市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基本情况、家庭功能情况与新冠疫情后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旨在深入认识新冠疫情后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长沙市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12个大学11个专业24个班级共539名在校大学生参与本次研究.通过对基本情况调查表、一般健康问卷(GHQ-12)、家庭功能评估表(APGAR)中各因素进行X2检验得到有统计学差异的影响因素,采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对新冠疫情后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共收到有效问卷539份,调查有效率为98.0%(539/550).此次调查对象中GHQ-12得分阳性者有119人,阳性检出率为22.1%,其中男生GHQ-12阳性检出率为28.6%,女生为18.6%.长沙市在校大学生中不同性别(X2= 7.134,P<0.01)、家庭经济水平(X26.663,P<0.05)、母亲受教育程度(X2 =9.663,P<0.05)、家庭功能情况(X2=30.085,P<0.01)、父母婚姻状况(X2=5.147,P<0.05)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同.将心理健康状况阳性与否作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家庭居住地、民族、年级、在学校平均每个月的生活费支出、每月与家人联系频率、父母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水平、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功能情况作为协变量,经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水平越高,其疫情后心理健康状况越佳(OR=0.661,P<0.05);在校大学生的家庭功能越好,其疫情后心理健康状况越佳(OR=0.473,P<0.01).结论:新冠疫情发生后,部分长沙市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不佳水平,大学生家庭经济水平、家庭功能情况越好,越能在心理健康状况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恋爱压力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70名大学生的恋爱压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恋爱压力在父母管教方式、父母陪伴情况、童年生活状况等变量上的差异,并将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与大学生恋爱压力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民主型和非民主型教养方式大学生的恋爱压力在家庭压力维度上有显著差异(t=2.94,P0.01);不同童年生活状况的大学生的恋爱压力在伴侣压力(t=-2.11,P0.05)、异性压力(t=-3.6,P0.01)、学业压力(t=-2.86,P0.01)、家庭压力(t=-2.41,P0.05)4个维度上差异显著;恋爱压力总分以及恋爱压力的6个维度与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均呈正相关(P0.05或0.01);恋爱压力总分以及6个维度与母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均呈正相关(P0.05或0.01),恋爱压力总分、伴侣压力、异性压力、失恋相关压力、家庭压力与母亲过干涉过保护维度呈正相关(r=0.174,0.184,0.137,0.220,0.155;P0.01)。结论:大学生恋爱压力与家庭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可基于家庭教养方式视角对大学生恋爱压力进行分层干预。  相似文献   

18.
父母养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与神经症关系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48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与神经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对400例大学生神经症患者和500名正常大学生的EMBU问卷结果进行量化分析,结果:神经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趋向拒绝型、偏爱型、过度保护型;母亲教育水平较低、受试者教育水平较高、有家庭不幸事件者,则子女患神经症的危险性较大;父母地位提高或受到嘉奖者子女患神经症的危险性较小。分层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神经症组的父母养育方式受父母职业和教育水平、受试者年龄、教育水平、民族及家庭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结论:父母养育方式不当以及一些社会心理因素与神经征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父母养育方式、应对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应对方式问卷、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 1 6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父母养育方式和大学生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两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均产生影响 ,父母养育方式对心理健康的直接作用似乎比通过应对方式所产生的间接作用更强一些。结论 研究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及其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对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探讨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重点与普通大学新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重点大学与普通大学新生的家庭环境及父母养育方式,为进一步进行父母养育方式及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才影响的研究提供线索.方法:使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调查北京市某一流重点大学新生共2214人和内蒙古某非重点大学新生1781人,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所大学新生在父母养育方式、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居住地区、经济条件、家庭类型、父母关系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别.结论:大学生的事业成就受父母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