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倾芝娟 《当代医学》2014,(33):26-27
目的:观察胰岛素静脉微量泵入对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兰州石化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中应激性高血糖患者129例,随机分为胰岛素静脉微量泵入组和胰岛素间断皮下注射组,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胰岛素微量泵静脉泵入组在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胰岛素总用量、低血糖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脓毒症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等方面均低于胰岛素间断皮下注射组(P<0.05)。结论应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持续泵入胰岛素,对应激性高血糖进行适当血糖控制的治疗方式,可平稳有效地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明显改善了急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普通胰岛素控制危重患者的血糖水平的效果.方法 将2007年8月-2010年12月期间120例重症高血糖患者按入院时间序号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对照组:传统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结果 微量泵治疗组控制高血糖达标时间、理想血糖平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等,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可有效地控制危重患者的血糖,并持续稳定在所需范围内,是一种控制危重患者血糖更快、更安全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脑出血昏迷病人高血糖治疗的差异。方法 :5 6例脑出血昏迷高血糖病人随机分两组进行 2种胰岛素强化治疗 :1微量泵连续静脉输注胰岛素治疗 ( 2 7例 ) ;2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 2 9例 )。两组治疗靶细胞值均为三餐前及睡前末梢血糖≥ 3.9mmol/L,≤ 7.0 mmol/L并至少持续 3d。结果 :两种治疗平均高血糖控制天数〔微量泵组 ( 1 4.5± 4.6) d,多次皮下注射组 ( 2 2 .4± 7.5 ) d,P<0 .0 1〕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微量泵组低血糖发生低于多次皮下注射组〔微量泵组 :( 0 .8± 1 .1 )次 /人 ,皮下注射组 :( 1 .8± 2 .4)次 /人 ,P<0 .0 5〕。结论 :微量泵更适合脑出血昏迷病人治疗 ,可有效地控制高血糖 ,并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4.
张丹丹 《吉林医学》2012,33(35):7658-7659
目的:观察微量泵持续泵入短效胰岛素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高血糖时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普通胰岛素或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的方法控制血糖,记录两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以及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微量泵组及胰岛素泵组均在较短时间内将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在高血糖时采用微量泵泵入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是一种有效、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补充基础胰岛素与静脉微量泵持续静脉点滴普通胰岛素在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血糖状态患者时的疗效、住院时间及费用对比。方法收集我院消化内科、内分泌、普外科采用静脉微量泵持续静脉点滴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血糖患者28例(N组)及采用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补充基础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血糖患者30例(S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血糖达标率、平均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总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血糖达标率、低血糖次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甘精胰岛素组平均达标时间、总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明显低于持续静脉点滴组(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血糖患者的治疗中,甘精胰岛素可以有效的控住患者的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及降低住院天数及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SHG)的差异,以探讨更有效的控制血糖的方法。方法将4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A组)22例,采用微量泵连续静脉输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B组)24例,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A、B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平均血糖A组(8.1±1.33)mmol/L,B组(11.2±2.45)mmol/L;治疗期间血糖波动最大差值的平均值A组(3.3±2.51)mmol/L,B组(5.9±2.34)mmol/L;治疗后血糖达标天数A组(4.10±1.12)d;B组(8.63±3.41)d;每位患者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A组(31.6±3.6)IU,B组(47.3±3.9)IU;发生低血糖A组1例;B组5例。两组患者治疗后结果显示A组效果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使用微量泵连续静脉输注胰岛素更适合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可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减少血糖波动,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和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的高渗性高血糖非酮症昏迷(HHNC)的治疗方法,回顾总结12例HHNC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鼻饲加静脉双路径补液方法纠正高钠血症,小剂量持续微量泵泵入胰岛素纠正高血糖.结果,恢复良好5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4例.采用双路径补液加小剂量微量泵持续泵入胰岛素的方法可以快速纠正HHNC的高渗高血糖状态,从而降低该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霍晓丽  姚怀娟 《吉林医学》2012,33(23):4987-4988
目的:观察胰岛素静脉泵注对危重病高血糖状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36例血糖高于16.0mmol/L的危重患者,用快速血糖仪监测末梢血糖,进行胰岛素持续小剂量静脉泵注治疗,胰岛素量按血糖情况调整。结果: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血钠、血浆晶体渗透压(CO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静脉泵注治疗危重病高血糖快捷平稳,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泵联合微量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华征 《甘肃医药》2012,(4):254-256
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泵联合微量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20例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用胰岛素泵联合微量泵治疗,未正常进食前胰岛素泵使用基础量,微量泵以普通胰岛素0.1U(/kg.h)持续静脉输注,依据每小时监测血糖调整输注速度,控制血糖在10mmol/L左右;正常进食后胰岛素泵全日用量的40%~50%为基础量,余下的作为餐前负荷量,依据血糖情况调整基础量及餐前量,同时微量泵停用。对照组未正常进食前微量泵以普通胰岛素0.1U(/kg.h)持续静脉输注,依据每小时监测血糖调整输注速度,控制血糖在10mmol/L左右;正常进食后停用微量泵,三餐前和睡前使用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按三餐30%、20%、20%、30%分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酮转阴时间短,血糖达标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每日维持胰岛素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微量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显著,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对高血糖危象患者血糖水平、MCP-1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89例高血糖危象患者应用微量泵持续注射胰岛素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停止微量泵注射胰岛素后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和对照组(n=44,在停止微量泵注射胰岛...  相似文献   

11.
神经外科疾病致高渗性高血糖非酮症昏迷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  李杨 《宁夏医学杂志》2005,27(11):780-780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疾病引起的高渗性高血糖非酮症昏迷(HHNC)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12例HHNC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鼻饲温开水加静脉补充低渗液体,双路径补液方法纠正高钠血症,以小剂量持续微量泵泵入胰岛素的方法纠正高血糖。结果 恢复良好5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4例。结论 采用双路径补液加小剂量微量泵持续泵入胰岛素可以快速纠正HHNC的高渗高血糖状态,从而降低该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我科收治急性重症急性胰腺炎36例,均伴有高血糖,通过加强血糖监测、采用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及其他综合性治疗,血糖得到有效地控制.31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现将我科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所致高血糖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两种胰岛素给药方法对颅脑外伤后应激性高血糖治疗的差异.方法 近年来我科收治此类患者84例,随机分为微量泵注射组(观察组)和皮下胰岛素注射组(对照组)各42例,目标是将血糖控制在4.4-10.0mmol/l范围内.结果 微量泵注射组平均高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皮下胰岛素注射组(p<0.05),且预后亦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 微量泵持续胰岛素泵入能有效控制颅脑外伤所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李超  李敏 《柳州医学》2008,21(2):72-74
目的观察危重机械通气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后的的疗效。方法将92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CT)和强化胰岛素治疗组(IT)。CT组:当血糖>11.9mmol/L,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10~11.1mmol/L,IT组:当血糖>6.1mmol/L,用微量输液泵静脉泵注胰岛素,控制血糖4.4~6.1mmol/L。结果CT组病死率达43.47%,远远高于IT组的13.04%_患者住重症监护时间、使用呼吸机日数、抗生素使用、死亡率、并发症发生明显高于IT组(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危重患者血糖4.4~6.1mmol/L。,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李先如  高翔  蔺志清 《浙江医学》2018,(13):1447-1450
目的比较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对颅脑创伤应激控制的效果。方法将107例颅脑创伤患者按随机数字列表法分为两组,微量泵入组(静脉微量泵泵入胰岛素)54例和皮下注射组(间断性皮下注射胰岛素)53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MN)、TNF-α水平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皮下注射组比较,微量泵入组患者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均较低(均P<0.05),机械通气、入住ICU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MN、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MN水平、GCS均较治疗前上升(均P<0.05),微量泵入组PMN水平低于皮下注射组(P<0.05),而GCS高于皮下注射组(P<0.05);TNF-α水平、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微量泵入组低于皮下注射组(均P<0.05)。结论静脉微量泵泵入胰岛素对颅脑创伤应激控制的效果优于间断性皮下注射胰岛素,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使用微量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使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胰岛素,并进行血糖监测和尿液监测(每2h1次),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酸中毒纠正后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结果:所有病例血糖均有明显下降,且控制稳定,尿酮体在6~12h内消失,后未再出现阳性表现,CO2CP在1~3天恢复正常。结论:使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除取得与小剂量胰岛素滴注同样的效果外,临床还表明该方法使血糖控制稳定,治疗时间缩短,且剂量正确,易于调整,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持续胰岛素泵输入注射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对空腹血糖>10mmol/L的78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入注射或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降糖所需时间的变化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泵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所需时间明显缩短,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减少.结论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是一种满意疗法.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泵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持续胰岛素泵输入注射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对空腹血糖>10mmol/L的78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入注射或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降糖所需时间的变化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泵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所需时间明显缩短,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减少.结论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是一种满意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早期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84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13 mmol/ L)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装泵持续皮下泵入1 w,继之门冬胰岛素30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7 w。结果:84例患者3个月,6个月,12个月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得到良好控制。结论: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早期治疗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20.
蓝小春 《当代医学》2008,(2):100-101
目的 比较持续胰岛素泵输入注射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对空腹血搪>10mmol/L的78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入注射或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降糖所需时问的变化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泵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所需时间明显缩短,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减少.结论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是一种满意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