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阿霉素心脏毒性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从阿霉素心脏毒性产生的生化和病生改变、相关基因变化、病理改变、危险因素、临床诊断及其治疗和预防几个方面阐述阿霉素心脏毒性产生的机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倍他洛克加钾镁极化液预防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倍他洛克加钾镁极化液预防阿霉素的心脏毒性的效果。方法12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常规预处理后用含阿霉素方案化疗。治疗组60例,给予倍他洛克加钾镁极化液加常规预处理后用含阿霉素的方案化疗,比较2组心脏毒性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脏毒性发生率8.33%,心电图改变发生率13.33%;对照组心脏毒性发生率33.33%,心电图改变发生率35.00%;治疗组心脏毒性发生率、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倍他洛克加钾镁极化液治疗肿瘤患者能够降低阿霉素的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3.
阿霉素联合化疗98例心脏毒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阿霉素累积用量心脏毒性的表现及意义.方法 对98例肿瘤患者应用阿霉素前后的心电图表现作比较分析.结果 心电图异常改变与阿霉素累积用量成正相关,当累积剂量<350 mg/m2时心脏毒性轻微且短暂,当累积剂量>500 mg/m2时心脏毒性尤为显著且持续.结论 阿霉素累积剂量应严格限制在500 mg/m2以内,对于老年患者及接受放疗者累积剂量更应该保守些.延长阿霉素输注时间,可减轻心脏毒性作用,且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4.
腹腔注射阿霉素可以使大鼠产生实验性心肌病。大剂量注锰可以加重阿霉素的心脏毒性作用,加重心力衰竭和心肌细胞与间质水肿。红细胞内锰的蓄积可以导致硒和含硒酶的含量与活性发生改变。錳亦可以明显抑制大鼠生长。  相似文献   

5.
阿霉素属蒽环类抗生素,作为广谱抗肿瘤药,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阿霉素具有剂量依赖性,并呈现出明显的心脏毒性,使得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目前针对阿霉素致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减少心脏毒性提高临床应用范围,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本文从阿霉素的心脏毒性机制、中药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两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阿霉素联合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多项指标联合评价表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临床量化指标。方法:对60例含表阿霉素化疗的恶性肿瘤病人采用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监测心电图心肌酶和超声心动的方法分析表阿霉素在正常心脏和异常心脏的耐量情况。结果:心脏毒性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心脏毒性和累积有显著性不同。结论:表阿霉素用量与心脏状况密切相关;心脏病人的表阿霉素用量不宜超过600mg/m^2,同时应适当加用心脏保护剂。  相似文献   

7.
孙丽敏 《吉林医学》2007,28(2):153-155
阿霉素(adriamycin,ADM)是蒽环类抗肿瘤药物。该药抗肿瘤谱广,疗效显著。1970年用于临床治疗肿瘤以来,被认为是治疗实体肿瘤最有效的药物。但是,1973年Lefrak首次报告了阿霉素心脏毒性,认为它比骨髓抑制作用、消化道和肾脏毒性等更为危险。目前认为,阿霉素蒽环类抗肿瘤药物于用药早期即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晚期出现剂量依赖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为不可逆的慢性心肌改变。ADM与其他抗肿瘤药如环磷酰胺、博莱霉素、顺铂等合用时,其心脏毒性进一步加重。因此,限制了ADM提高剂量或联合用药时,以取得更高的疗效。现就阿霉素的心脏毒性作用的研究现状和生脉散等对阿霉素中毒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对表阿霉素为主化疗的肿瘤患者的心脏毒副作风的监控。方法接受以表阿霉素为主化疗肿瘤患者38例,化疗前、后做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在表阿霉素化疗后,出现心电图改变。结论常规心电图作为临床监控表阿霉素为主化疗所致的心脏毒副作用是简便、实用、经济的。参麦注射液对ADM相关心脏毒性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对表阿霉素为主化疗的肿瘤患者的心脏毒副作用的监控。方法接受以表阿霉素为主化疗肿瘤患者38例,化疗前、后做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在表阿霉素化疗后,出现心电图改变。结论常规心电图作为临床监控表阿霉素为主化疗所致的心脏毒副作用是简便、实用、经济的。参麦注射液对ADM相关心脏毒性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阿霉素致心肌损伤及中药对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敏  金海 《吉林医学》2005,26(11):1233-1235
阿霉素(adrlamycin,ADM)是蒽环类抗肿瘤药物。该药抗肿瘤谱广.疗效显著。1970年用于临床治疗肿瘤以来.被认为是治疗实体肿瘤最有效的药物。但是,1973年Lefrak首次报告了阿霉素心脏毒性,认为它比骨髓抑制作用、消化道和肾脏毒性等更为危险。目前认为.阿霉素蒽环类抗肿瘤药物于用药早期即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晚期出现剂量依赖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为不可逆的慢性心肌改变。ADM与其他抗肿瘤药如环磷酰胺、博莱霉素、顺铂等合用时.其心脏毒性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辅酶Q10(CoQ10)对大鼠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理。方法:采用离体心脏灌流方法,实验分3组:对照组、阿霉素组、CoQ10组,监测大鼠心肌收缩幅度、冠脉流量、心电图的变化,并测定冠脉流出液肌酸磷酸激酶(CPK)活力和大鼠心肌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以及电镜下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CoQ10可改善阿霉素引起的大鼠心肌收缩幅度、冠脉流量下降,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冠脉流出液CPK活力;CoQ10组心肌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阿霉素组、SOD和GSH-Px活力高于阿霉素组,电镜下超微结构变化亦优于阿霉素组。结论:CoQ10对阿霉素引起的心脏毒性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CoQ10拮抗阿霉素的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盐酸益母草碱对阿霉素所致斑马鱼胚胎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发育正常受精后48h的斑马鱼胚胎作为实验模型,用盐酸益母草碱+阿霉素(浓度为0+30mg/L,30mg/L+30mg/L,60mg/L+30mg/L,120mg/L+30mg/L)处理上述胚胎,分别于受精后60h、72h和96h时观察胚胎心脏的形态及心率的变化。结果各给药组以及对照组在给药后均出现心率减慢、心脏区域出血的胚胎心脏中毒现象。但益母草碱联合用药组的心脏毒性作用较小,且随着盐酸益母草碱浓度的升高,阿霉素的心脏毒性作用明显减小。结论阿霉素对斑马鱼胚胎具有心脏毒性作用.而盐酸益母草碱对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代谢平衡模型评价阿霉素在大鼠体内的心脏毒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代谢平衡模型从整体角度评价阿霉素心脏毒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累积剂量8 mg/kg)和高剂量组(累积剂量15 mg/kg),分别于第1、4、7、10天腹腔注射给药并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测定血浆中的一氧化氮(NO)、B型脑钠肽(BNP)的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黄嘌呤氧化酶(XOD)的酶活力,基于上述标记物建立代谢平衡模型,用于评价阿霉素的心脏毒性。代谢平衡相图和代谢失衡动力学参数的结果提示,阿霉素导致体内多个生物标记物发生明显改变,引起代谢失衡,且代谢失衡的程度与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代谢平衡模型为整体评价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将阿霉素包封在多层脂质体中,与游离阿霉素比较,观察治疗SRS淋巴瘤小鼠过程中小鼠心脏的病理改变。当剂量均为15mg/kg时,光镜见游离阿霉素治疗组小鼠心肌组织单核细胞浸润,肌细胞肿胀,广泛空泡变性,易见细胞坏死;而脂质体阿霉素组仅见心肌细胞轻度肿胀,少见空泡变性,未见坏死。电镜观察到游离阿霉素组小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破裂,肌丝断裂、溶解。而脂质体阿霉素组仅见局灶性肌丝片段丢失。结果表明,脂质体载药能明显降低阿霉素的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15.
向平  涂柳  陈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11):1071-1074
目的研究阿霉素对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以及此过程中部分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用20只SD大鼠分为两组:阿霉素组(10只)和正常组(10只),观察阿霉素对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心肌细胞凋亡以及p-AKT与P-ERK1/2的蛋白水平。结果阿霉素注射11周后造成肌纤维排列紊乱,肌纤维丢失及肌浆空泡化,心脏功能尤其是收缩功能下降(FS与CO比较,P〈0.01),心肌细胞凋亡增加,p-AKT与P-ERK1/2的蛋白水平较正常明显下降。结论阿霉素能明显造成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损伤,心肌细胞凋亡,P13K/AKT与ERK1/2两条信号通路的变化可能参与到阿霉素的心脏毒性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合用辅酶Q10以预防和减轻阿霉素引起的心脏毒性。方法将160例肿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行含阿霉素方案化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及辅酶Q10。观察两组心脏毒性的发生情况心电图表现。结果治疗组急性心脏毒性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辅酶Q10联合应用对急性心脏毒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阿霉素对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以及此过程中部分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 用20只SD大鼠分为两组:阿霉素组(10只)和正常组(10只),观察阿霉素对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心肌细胞凋亡以及p-AKT与p-ERK1/2的蛋白水平.结果 阿霉素注射11周后造成肌纤维排列紊乱,肌纤维丢失及肌浆空泡化,心脏功能尤其是收缩功能下降(FS与CO比较,P<0.01),心肌细胞凋亡增加,p-AKT与p-ERK1/2的蛋白水平较正常明显下降.结论 阿霉素能明显造成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损伤,心肌细胞凋亡,PI3K/AKT与ERK1/2两条信号通路的变化可能参与到阿霉素的心脏毒性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霉素和表阿霉素对心脏的毒性反应及与药物累积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阿霉素或表阿霉素化疗的320例肿瘤患者资料,分析患者使用阿霉素或表阿霉素化疗前后的心电图、心肌酶水平的变化。结果 320例经阿霉素或表阿霉素化疗后的肿瘤患者,心电图的异常率为31.9%,阿霉素的累积量<200、200~350、350~500、>500mg/m2其心电图的异常率分别为15.7%、30.2%、47.7%、64.0%;表阿霉素的累积量<200、200~350、350~500、>500mg/m2其心电图的异常率分别为13.3%、18.5%、32.1%、58.3%。以阿霉素和表阿霉素为主要辅助化疗为主的心电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采用TA方案化疗前后出现心电图的异常率达40.0%,TE方案出现心电图的异常率达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CHOP方案化疗前后出现心电图的异常率达51.0%,采用CEOP方案心电图的异常率达30.8%(P<0.05)。化疗前后心肌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霉素和表阿霉素均存在心脏毒性且阿霉素的心脏毒性较表霉素大;心脏毒性的大小与药物累积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抗氧化剂对阿霉素心脏毒性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刘新兰1吴萍2陈虹3阿霉素(Adriamycin,ADR)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有效广谱抗癌药之一,但因心脏毒性而限制了其剂量的提高。由于ADR的心脏毒性与自由基的形成关系密切,而抗氧化剂为自由基清除剂,可能有...  相似文献   

20.
阿米福汀对阿霉素引起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米福汀对阿霉素所致大鼠心脏毒性模型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0.9%NaCl 3ml/kg,ip,隔日1次,共6次);阿霉素组(阿霉素3mg/kg,咖,隔日1次,共6次);阿霉素+阿米福汀组(前3次阿霉素给药方法同阿霉素组,后3次在给阿霉素前30min先腹腔注射阿米福汀200mg/kg)。各组均于最后一次给药24h后处死动物。用酶学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离体心脏主动脉逆行灌流,借以PCLAB测定心功能。结果:与阿霉素组相比,阿米福汀+阿霉素组可明显提高大鼠左心室发展压、发展压与心率的乘积和最大收缩/舒张速率;提高心脏和肝脏组织的GSH-Px以及心肌和红细胞提取液SOD活性。结论:阿米福汀对阿霉素所引起的心脏毒性有保护作用。阿米福汀是通过增加清除自由基的酶SOD和GSH-Px的活性和(或)减少自由基的产生达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