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医证型与A型性格的相关性,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PACG患者60例,进行四诊合参、辨证分型,分为风火上攻证、气火上逆证2组。选取同时间同医院体检结果为正常者30例组成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A型性格问卷评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TH+CH评分:风火上攻组(32.16±10.02)分,气火上逆组(33.83±10.81)分,对照组(26.50±7.13)分。风火上攻组与对照组比较,t=2.516,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火上逆组与对照组比较,t=3.100,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风火上攻组与气火上逆组比较,t=-0.621,P=0.5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型性格分布:风火上攻组中A型性格者占76.67%,气火上逆组83.33%,对照组43.33%。风火上攻组与对照组比较,X2=5.625,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火上逆组与对照组比较,X2=8.684,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中医证型比较,X2  相似文献   

2.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以眼内压增高 ,对视神经产生压力性损伤为基本特征的一种严重的眼病 ,是目前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前 ,多数患者有情绪波动及精神创伤等病史 ,因此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 ,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 ,才能较好地完成治疗和护理任务 ,提高治愈率 ,现就这方面浅谈如下。1 闭角型青光眼发作与精神因素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具有前房浅、虹膜根部前移等解剖特点 ,其发作时多与精神因素有关 ,从笔者收治的患者统计结果表明 ,患者亲人意外死亡等过度悲伤所致的情绪波动 ,这些都是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常见诱因。2 闭角…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el-closure glaucoma,APACG)是指由于房角关闭引起眼压急性升高的一类青光眼。因其发作时常出现眼前部充血过去又称之为"充血性青光眼"。瞳孔阻滞是这类青光眼发生的主要机制,也就是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绝大  相似文献   

4.
中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因素特点。方法对56例45~60岁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青光眼组)和51例45~60岁的正常人群(正常组)分别用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 Scale,HAMA),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RSD)、躁狂评定量表(Mania Rating Scale,MRS)进行测评,记分项目包括:HAMA表总分A,包括2个因子,精神性焦虑(A1),躯体性焦虑(A2);HRSD表总分用B表示,包括5个因子,焦虑/躯体化(B1),体重(B2),认识障碍(B3),迟缓(B4),睡眠障碍(B5);MRS表总分用C表示,病情程度用病情指数(C0)表示。青光眼组(G)与正常人组(Z)各项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受试者的各量表总分均在抑郁或焦虑症、躁狂状态的诊断分数以下。2组各项得分比较,有3项因子无统计学意义差异:B2G与B2Z(t=0.438,P=0.667〉0.05),B3G与B3Z(t=2.051,P=0.055〉0.05),B5G与B5Z(t=1.535,P=0.142〉0.05)。其余各因子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年青光眼患者群在心理评定量表中的多项因子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异,其特征性心理因素包括焦虑、想法固执,易激惹等。  相似文献   

5.
林涛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74-75,180
目的:应用UBM和数学模型来测量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球的解剖结构和虹膜形态,研究其虹膜后表面形态和眼后房结构的某些解剖特征。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63只眼,年龄40—70岁,分3个年龄组,每组21只眼,男女比例1∶2,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组63只眼,年龄40—70岁,分3个年龄组,每组21只眼,男女比例1∶2。2.方法:眼前节各项参数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和数学模型构建。数据作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1.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与正常眼比较:中央前房深度、小梁网虹膜夹角、房角开放距离、虹膜后表面曲率有统计学差异;后房截面积无统计学差异。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与正常眼比较具有以下解剖特点:前房浅,位置前移,房角窄,虹膜后表面膨隆,前房拥挤现象,睫状沟和后房空间大小无改变,后房结构整体前移。2.年龄组间比较: 中央前房深度、小梁网虹膜夹角、房角开放距离、虹膜后表面曲率有显著差异,而后房截面积无明显差异。病例组与正常组比较具有前房浅、位置前移,房角窄,虹膜更膨隆。3.定量测量正常眼的虹膜后表面曲率值是98.363±47.289μm-1,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的虹膜后表面曲率值为190.429±75.308μm-1。正常眼虹膜后表面曲率随年龄增长无明显变化趋势。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的虹膜后表面曲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结论:验证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发病与自身前房拥挤的解剖特点有关,发现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后房面积正常而整体前移增加了瞳孔阻滞力。虹膜膨隆程度的精确测量有助于了解眼后房压力的变化和房角关闭机制的分析,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青光眼的最常见类型,其发病机制一直公认与眼的解剖因素相关。本课题应用UBM和数学模型来测量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球的解剖结构和虹膜形态,并以正常眼为对照进行分析,验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的某些解剖特点,并且进一步研究其虹膜后表面形态和眼后房结构的某些解剖特征,本课题提供了几种新的测量参数来研究眼球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血瘀水停病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青光眼目前已经成为主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之一 ,青光眼的视功能损害以往多注重与眼压的关系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眼压升高并不是导致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唯一因素[1,2 ] 。国内外学者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液流变学、眼血流图和血管紧张素Ⅱ等的检测结果 ,发现其存在眼血液动力学障碍、血液流变性异常和血管紧张素Ⅱ增高[3~ 6]等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为了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理 ,我们对 9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慢性闭角型…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疾病起着重大影响,心理冈素影响着患者的整个就医过程,临床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过程中作用明显.现将我们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心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临床常见致盲性眼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本研究在中医学认为水血密切相关及对青光眼发病机制传统认识的基础上,对其血瘀水停的病理机制进行了研讨。1中医学对水与血关系的认识水,是指津液或水液;血,是指血液。中医学对水与血关系的认识始于《内经》,认为水与血密切相关。综合古今论述,中医学对水与血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生理上水血同源:中医学认为,水与血均来源于饮食物的水谷精微,化生于后天脾胃,故有“津血同源”之说。同时,水与血又互为生成之源,二者在生理上相互依附、互相维系。(2)病理上水血互…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临床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若眼压控制不佳,常可造成视神经萎缩,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最终失明。西医认为其主要是由于眼前房角部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导致房水排出受阻,进而引起眼内压增高。中医学则将本病病因病机归咎于肝火上炎、痰火郁结、肝肾阴虚以及饮邪上犯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气血失和、气滞血瘀,从而导致目中玄府闭塞及神水瘀滞,发为PACG。韦企平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发病阶段的PACG,对其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有独到见解,主张本病应从肝论治,在控制眼压的基础上,重视全身辨证论治,采用针药结合治疗PACG导致的视神经萎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43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期的抢救和护理、心理护理、术前和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模式。结果43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出院后随访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经过急性期的抢救和护理后,积极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术后护理,可以更好地促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早日康复出院,良好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可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起到积极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其特点,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在流行病学、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过程、临床诊断方法指标、治疗和预防的策略等方面均有差异,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青光眼。  相似文献   

13.
<正>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周边虹膜堵塞小梁网产生永久性粘连,致使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眼压升高[1]。急性者可在数日内失明,慢性者视力逐渐减弱,视野缩小,表现为眼球胀痛,头痛,畏光流泪,视力严重减退,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中医五风  相似文献   

14.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段组织改变为特征的眼病.患者有剧烈头痛、眼痛、眼红,甚至恶心、呕吐、严重视力下降.患者痛苦难忍.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我院在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同时,对患者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可提高家属的照顾水平及配合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急症之一,症状重,视力急剧下降,严重者失明,给病人身心带来很大痛苦。我科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8例,通过迅速有效降低眼压,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治疗和与预防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7月~2009年8月收治的131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一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药物、手术等综合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在出院时视力大部分都有明显提高,眼压降至正常。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病情比较严重,对患者的视功能损害比较大,应该做出正确诊断及时进行药物、手术等综合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的结果。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2例52眼,经多种抗青光眼药物联合治疗眼压难以控制到正常,其中接受小梁切除术20眼,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32眼;术后观察前房和滤过泡形成情况,并通过评估远期眼压控制情况比较两种手术的成功率。结果随访3个月。小梁切除术组:手术成功10眼(50%),条件性手术成功2眼(10%),手术失败8眼(40%),术后7眼发生了浅前房(3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手术成功24眼(75%),条件性手术成功8眼(25%),没有手术失败眼,术后4眼发生了浅前房(12.5%)。根据眼压控制的结果,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成功率低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P〈0.01)。所有患者中无1例发生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够有效的控制眼压,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放血疗法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30眼)。两组均予患眼局部0.25%噻吗心安滴眼液滴眼及口服醋甲唑胺片。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耳尖穴、太阳穴放血疗法治疗。结果:提高视力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眼压控制时间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降眼压的同时联合放血疗法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较好疗效,可有效及时控制高眼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球后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比较2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改良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变化。结果:SAS、SDS和SRSS评分护理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SRS各维度评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改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 102 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1 例。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以及两组房角粘连闭合度、前房深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眼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房角粘连闭合度小于对照组,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有效改善其眼压,降低房角粘连闭合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前房深度,促进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