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莨菪碱类药物改善微循环和作为中药麻醉剂已在国内临床上广泛应用,但莨菪类生物碱抗吗啡成瘾作用的动物实验缺乏深入报道.目的观察莨菪类生物碱与吗啡合用对抗吗啡致小鼠依赖性的作用,以期为开发防治阿片类物质成瘾的莨菪类药物提供实验学依据.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大学医学院的生理学实验室.材料本实验于2004-06/2004-08在河北工程学院医学部生理学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昆明小鼠50只,2月龄,体质量(20±2)g,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清洁级.方法依据吗啡成瘾动物的依赖性评价指标,选择痛阈和纳络酮跳台反应作为观察项目.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吗啡组、东莨菪碱组、山莨菪碱组和阿托品组,每组10只.分别于第1天至第7天每天用热板法观察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吗啡及莨菪类生物碱合并吗啡后1 h的痛阈.并于末次(第7天)给药后6 h,腹腔注射纳络酮5 mg/kg催促,观察30 min内小鼠跳跃次数.主要观察指标①吗啡成瘾小鼠的痛阈;②吗啡成瘾小鼠的跳跃次数和跳跃动物数(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吗啡组小鼠的痛阈明显下降(P<0.05或P<0.01),跳跃次数和跳跃动物率明显增加.东莨菪碱与吗啡合用7 d后,明显提高吗啡依赖小鼠的痛阈(P<0.01),并减少跳跃次数和跳跃动物率(P<0.05);阿托品和山莨菪碱与吗啡合用在提高吗啡依赖小鼠痛阈方面作用较弱,但减少跳跃次数和跳跃动物率的作用较强(P<0.01).结论莨菪类生物碱均具有不同程度对抗吗啡依赖性的作用,为吗啡依赖患者的戒断作用提供重要的实验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莨菪类生物碱对吗啡依赖小鼠痛阈的影响。方法:连续腹腔注射吗啡(10mg/kg,1次/d,共7d)建立小鼠依赖模型,并腹腔注射莨菪类生物碱(4mg/kg,1次/d,共7d)。结果:吗啡组小鼠痛阈明显下降。东莨菪碱能显著提高吗啡依赖小鼠的痛阈。同剂量山莨菪碱和阿托品均有对抗吗啡依赖小鼠的痛阈下降的现象。结论:莨菪类生物碱中,东莨菪碱在提高吗啡依赖小鼠痛阈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莨菪类生物碱对吗啡依赖小鼠痛阈的影响。方法:连续腹腔注射吗啡(10mg/kg,1次/d,共7d)建立小鼠依赖模型,并腹腔注射莨菪类生物碱(4mg/kg,1次/d,共7d)。结果:吗啡组小鼠痛阈明显下降。东莨菪碱能显著提高吗啡依赖小鼠的痛阈。同剂量山莨菪碱和阿托品均有对抗吗啡依赖小鼠的痛阈下降的现象。结论:莨菪类生物碱中,东莨菪碱在提高吗啡依赖小鼠痛阈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
背景:莨菪碱类药物在改善微循环、抗休克和作为中药麻醉剂在我国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东莨菪碱抗吗啡成瘾作用的动物实验报道较少。目的:了解东莨菪碱对吗啡致小鼠依赖性的影响,为开发东莨菪碱药物有无戒毒作用提供实验室依据。设计:完全随机、实验对照、开放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河北工程学院生理实验室;实验对象为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60只,2月龄,体质量(20&;#177;2)g,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中心动物室提供。干预:将60只小鼠随机抽签分为6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盐水组),吗啡组,4mg/kg东莨菪碱组,0.4mg/kg东莨菪碱组,吗啡+4mg/kg东莨菪碱组,吗啡+0.4mg/kg东莨菪碱组。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应药物,1次/d,连续7d。6组分别于第1~7天用热板法观察给药后1h的痛阈。并于第7天给药后6h,腹腔注射纳络酮5mg/kg催促,观察30min内小鼠跳跃次数,并结合第1,7天肛温评定小鼠依赖形成。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小鼠痛阈;跳跃次数和跳跃动物数(率):肛温结果:吗啡依赖组小鼠痛阈下降,跳跃次数和跳跃动物率增加,肛温下降。东莨菪碱(0.4,4mg/ks&;#215;7d)能明显提高依赖性小鼠的痛阈.减少跳跃次数和跳跃动物率,恢复其肛温。结论:东莨菪碱有对抗吗啡致小鼠依赖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莨菪碱类药物在改善微循环、抗休克和作为中药麻醉剂在我国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东莨菪碱抗吗啡成瘾作用的动物实验报道较少.目的了解东莨菪碱对吗啡致小鼠依赖性的影响,为开发东莨菪碱药物有无戒毒作用提供实验室依据.设计完全随机、实验对照、开放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河北工程学院生理实验室;实验对象为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60只,2月龄,体质量(20±2)g,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中心动物室提供.干预将60只小鼠随机抽签分为6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盐水组),吗啡组,4mg/kg东莨菪碱组,0.4mg/kg东莨菪碱组,吗啡+4mg/kg东莨菪碱组,吗啡+0.4mg/kg东莨菪碱组.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应药物,1次/d,连续7 d.6组分别于第1~7天用热板法观察给药后1 h的痛阈.并于第7天给药后6 h,腹腔注射纳络酮5 mg/kg催促,观察30 min内小鼠跳跃次数,并结合第1,7天肛温评定小鼠依赖形成.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小鼠痛阈;跳跃次数和跳跃动物数(率);肛温结果吗啡依赖组小鼠痛阈下降,跳跃次数和跳跃动物率增加,肛温下降.东莨菪碱(0.4,4 mg/kg×7 d)能明显提高依赖性小鼠的痛阈,减少跳跃次数和跳跃动物率,恢复其肛温.结论东莨菪碱有对抗吗啡致小鼠依赖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腔内注射毒蕈碱受体拮抗剂东莨菪碱对骨癌痛鼠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使用Walker256大鼠乳腺癌细胞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在建模2周内对建模胫骨进行X线摄片观察肿瘤性溶骨破坏的程度,将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每日予生理盐水(NS)1 ml腹腔注射(ip),30 min后予NS 1 ml ip;吗啡治疗组(M组),每日予NS 1 ml ip,30min后予吗啡4 mg/kg(NS稀释至1 ml)ip;东莨菪碱治疗组(S组),先给予东莨菪碱0.5 mg/kg (NS 稀释至1 ml)ip,30 min后予NS 1 ml ip;吗啡复合东莨菪碱组(MS组),先给予东莨菪碱0.5 mg/kg(NS稀释至1 ml)ip,30 min后予吗啡4 mg/kg(NS稀释至lml)ip;各组持续用药6d,给药1h后测自由行走痛行为学评分、机械痛及热痛痛阈值的变化.结果:大鼠在2周时出现自由行走痛行为学改变,机械痛阈值及辐射热痛阚值下降.治疗后,与C组和S组相比,M组和MS组自由行走痛行为学评分下降(P< 0.05),机械痛和热痛痛阈值升高(P<0.05);与M组相比,MS组机械痛阚值及辐射热痛阈值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吗啡可有效治疗骨癌痛,复合应用东莨菪碱(0.5 mg/kg)可增强吗啡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寻术后镇痛最佳方案,观察并比较鞘内和硬膜外吗啡预镇痛对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标准(ASA)Ⅰ~Ⅱ级择期在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4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鞘内吗啡预镇痛组和硬膜外吗啡预镇痛组,每组20例。腰麻用药均为5g/L布比卡因7.5mg。鞘内吗啡预镇痛组于腰麻药中加0、2mg吗啡,硬膜外吗啡预镇痛组则于硬膜外腔注入2mg吗啡。术后接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泵行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记录胎儿取出后1min及5min时的Apgar新生儿评分。观察并记录术后6,12,24,48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PCA总需要量、总体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鞘内吗啡预镇痛组术后12,24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硬膜外吗啡预镇痛组(t=2.578,t=3.584,P&;lt;0.05);Rame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硬膜外吗啡预镇痛组(t=2.629,t=6.201,P&;lt;0.05)。鞘内吗啡预镇痛组术后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硬膜外吗啡预镇痛组(X^2=4.800,P&;lt;0.05),且鞘内吗啡预镇痛组的PCA总需要量明显少于硬膜外吗啡预镇痛组(t=11.260,P&;lt;0.01)。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发生,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114∽0.440,P&;gt;0.05)。结论:在采用术后镇痛时,鞘内吗啡预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吗啡预镇痛.且并发症不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海洛因依赖者清醒状态下快速脱毒与纳曲酮冲击疗法的优劣。【方法】海洛因依赖者清醒状态下用丁丙诺啡,纳洛酮注射液进行快速脱毒为A组(30例);选择年龄、性别、滥用史、滥用方式、末周日滥用量基本一致者,采用纳曲酮冲击疗法者为B组(30例)进行对照。按纳曲酮冲击疗法操作程序准备及用药。比较两组住院至冲击治疗时间,冲击治疗中反应及治疗后戒断症状,不良反应等。A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结果】A组患者平均住院4d左右完成脱毒,较B组(平均6.4d)明显提前完成脱毒(P〈0.01)。A组治疗时间,平均2h,病人一直处于清醒状态,治疗期间各项生命体征正常、平稳。治疗后戒断症状轻,无不良反应。治疗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对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没有明显影响,冲击成功率100%。【结论】海洛因依赖者清醒状态下快速脱毒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可操作性更强、戒断症状及不良反应更轻;是目前较好的快速脱毒方法,很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应用阿扎司琼和氟哌利多对硬膜外吗啡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盐酸吗啡片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中重度癌痛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吗啡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盐酸吗啡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睡眠时间的差异,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盐酸吗啡片滴定有助于缓解中重度癌痛患者的疼痛,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微循环障碍是许多疾病过程中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代谢障碍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丹参对微循环障碍具有调节作用,使微循环血流速度加快,更多地向组织细胞提供所需氧气,同时加快回收组织细胞代谢产物以利于排泄;能减轻红细胞聚集以增加其携带氧的能力,并能清除白色微小血栓改善微循环血流;因此,临床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丹参可抑制生物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对线立体呼吸链有明显保护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但对不同状态下缺氧耐受性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本就此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背景:随着年龄的增加,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而造成的损伤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猪脑肽溶液能否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对脑神经起保护作用,目前只是临床病例报道,对其实验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猪脑肽溶液对D-半乳糖拟衰老小鼠脑以及肝脏组织中丙二醛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观察。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1-02/2001-04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完成(军队重点实验室)。选择NH小鼠82只,雌雄各半.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清洁级)提供,体质量18~22g,随机分为对照组、猪脑肽溶液(施普善)大、中、小剂量组、阿尼西坦组(阳性对照组)和D-半乳糖组。方法:各组分别给药,连续给6周,采用D-半乳糖诱导的脑老化小鼠动物模型。各组分别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MDA含量。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小鼠的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猪脑肽溶液大、中剂量均能显著提高脑以及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为(30.23&;#177;5.23),(29.65&;#177;4.88);(19.84&;#177;5.79),(16.75&;#177;5.32)μkat/g],降低丙二醛含量[分别为(630.00&;#177;59.40),(626.74&;#177;49.68);(934.90&;#177;207.50),(916.06&;#177;235.31)nmol/g],与D-半乳糖组比较[分别为(22.89&;#177;4.54),(12.26&;#177;6.31)μkat/g;(749.69&;#177;92.80),(1212.89&;#177;142.54)nmol/g],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或P&;lt;0.01)。结论:猪脑肽溶液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对衰老小鼠脑神经细胞及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评估其对老年机体脑及肝细胞的抗自由基氧化损伤作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褪黑激素对吗啡成瘾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片类物质的成瘾 (依赖 )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疾病。成瘾者会产生严重的躯体依赖症状和精神依赖症状 ,对机体造成极大损害。褪黑激素 (melatonin,MT)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吲哚胺 ,大脑是 MT作用的主要部位[1 ] 。药理剂量的 MT具有镇静、镇痛、促进睡眠等多种功能 [2 ] ,而对机体不产生明显的耐受和依赖。本实验利用吗啡成瘾大鼠模型旨在研究 MT对吗啡成瘾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选用体重为 2 0 0~ 2 5 0 g的雄性 SD大鼠 ,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实验动物室提供。1 .2 建立吗啡成瘾动物模型 给大鼠连续递增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15.
黄精多糖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中药黄精提取物黄精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鼠的降糖作用及对糖化血红蛋白的调节。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实验动物室完成。选取10—12周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糖脉康组、黄精多糖组,10只/组。黄精多糖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药学研究室提供(每毫升相当于黄精生药10D。糖脉康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汇制药公司产品(批号030905)。各组小鼠均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mL/(kg&;#183;d),连续5d。造模完成后,糖脉康组将12.5g/(kg&;#183;d)糖脉康加入1 mL生理盐水溶解,分两次灌胃给予;黄精多糖组将4mL/(kg&;#183;d)的黄精多糖溶入1 mL生理盐水,分两次灌胃给予;模型组只喂等量生理盐水。各组给药时间均为8周。分别于实验前及建立糖尿病模型禁食6h后,剪尾测定各组小鼠血糖含量。最后用取小鼠眶动脉血,血糖变化以葡萄糖氯化酶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柱层析法,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实验纳入30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造模前后血糖变化: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后模型组、糖脉康组、黄精多糖组血糖均显著升高[(5.45&;#177;1.02),(8.95&;#177;2.31);(4.97&;#177;0.99),(8.39&;#177;1.81);(6.13&;#177;1.36),(9.17&;#177;1.89)mmol/L;P均〈0.01];造模后各组间基本相似(P〉0.05)。②各组实验前后血糖检测结果: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糖脉康组和黄精多糖组均显著降低[(8.39&;#177;1.81),(6.77&;#177;1.34);(9.17&;#177;1.89),(6.43&;#177;1.22)mmol/L;t=3.264-2.791,P均〈0.05],模型组基本无变化。③实验后各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情况:与模型组比较,黄精多糖组显著下降[(3.37&;#177;0.33),(1.61&;#177;0.29)%,t=6.148-4.395,P〈0.01],糖脉康组基本无变化。④实验后各组血浆胰岛素及血浆c肽情况:与模型组比较,糖脉康组和黄精多糖组均显著升高[(5.67&;#177;2.49),(10.13&;#177;5.82),(24.64&;#177;7.31)U/L,t=6.148,P〈0.05;(27.6&;#177;10.52),(56.54&;#177;21.87),(113.79&;#177;23.45)pmmol/L,t=4.395,P〈0.01]。结论:黄精多糖可显著降低实验性糖尿病鼠血糖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并明显升高血浆胰岛素及C肽水平,表明黄精多糖具有调节糖代谢和治疗实验性糖尿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银苓I号对铅中毒小鼠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自由饮用醋酸铅溶液造模,分别予银苓I号或依地酸钠钙治疗3周;观察外周血弊细胞计数、碳粒廓清指数K及校正指数a、免疫脏器指数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银苓I号对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碳粒廓清指数K及校正指数a、免疫脏器指数有明显改善作用,而且碳粒廓清能力优于依地酸钠钙。结论:银苓I号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抗铅中毒所致的非特异免疫损害,效果优于依地酸钠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戒毒肽对吗啡成瘾小鼠脑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和一氧化氮合酶水平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5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动物室和郑州大学志愿戒毒研究中心第一实验室完成。复方戒毒肽由脑肽配制而成,主要含有酸性肽,牛神经肽FF等小分子神经肽。80只健康的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8~10周龄,体质量(20&;#177;2)g。抽签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成瘾模型建立:腹腔注射吗啡,1次/d,100mg/kg,共11d。成瘾模型组:成瘾模型建立后,不做任何处理。生理盐水组:成瘾模型建立后,用生理盐水1mL/次灌胃治疗15d。自然戒断组:成瘾模型建立后,正常喂养15d,期间不做任何处理;高、中、低剂量的复方戒毒肽治疗组:成瘾模型建立后,给成瘾小鼠按80mg/kg,40mg/kg,20mg/kg的复方戒毒肽进行灌胃治疗,神经肽溶液的实际用量为1mL,0.5mL,0.25mL,时间为15d。单独使用复方戒毒肽组:仅给正常小鼠按80mg/kg剂量的复方戒毒肽灌胃15d。实验结束后取材,通过免疫组化和Biosens数字成像系统分析仪测定海马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和一氧化氮合酶水平。 结果:8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各组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和一氧化氮合酶的水平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成瘾模型组两者水平均增高(134.93&;#177;6.83,117.24&;#177;3.91;116.26&;#177;8.64,96.81&;#177;6.16,P〈0.05);与成瘾模型组、自然戒断组、生理盐水组、40mg/kg和20mg/kg复方戒毒肽组相比,80mg/kg复方戒毒肽组两者水平均明显降低(134.93&;#177;6.83,117.24&;#177;3.91;133.10&;#177;8.97.115.82&;#177;5.61;134.92&;#177;8.51,116.55&;#177;5.10;120.02&;#177;7.49,106.03&;#177;8.99;120.02&;#177;7.49.106.03&;#177;8.99;128.59&;#177;9.26,112.59&;#177;2.93;130.50&;#177;2.50,113.22&;#177;5.14,P〈0.05)。 结论:80mg/kg的复方戒毒肽能够降低吗啡成瘾小鼠脑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和一氧化氮合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寻术后镇痛最佳方案,观察并比较鞘内和硬膜外吗啡预镇痛对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标准(ASA)I~II级择期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4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鞘内吗啡预镇痛组和硬膜外吗啡预镇痛组,每组20例。腰麻用药均为5g/L布比卡因7.5mg。鞘内吗啡预镇痛组于腰麻药中加0.2mg吗啡,硬膜外吗啡预镇痛组则于硬膜外腔注入2mg吗啡。术后接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泵行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记录胎儿取出后1min及5min时的Apgar新生儿评分。观察并记录术后6,12,24,48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PCA总需要量、总体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鞘内吗啡预镇痛组术后12,24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硬膜外吗啡预镇痛组(t=2.578,t=3.584,P<0.05);Rame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硬膜外吗啡预镇痛组(t=2.629,t=6.201,P<0.05)。鞘内吗啡预镇痛组术后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硬膜外吗啡预镇痛组(χ2=4.800,P<0.05),且鞘内吗啡预镇痛组的PCA总需要量明显少于硬膜外吗啡预镇痛组(t=11.260,P<0.01)。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发生,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114~0.440,P>0.05)。结论在采用术后镇痛时,鞘内吗啡预镇痛效果优于  相似文献   

19.
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流变指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冠心病,旨在探讨ILIB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不断有人报道在动物疼痛实验模型中,小剂量纳洛酮或纳曲酮不拮抗或者增强阿片激动药的抗伤害感受效能。我们以往的临床研究也表明应用吗啡镇痛时,伍用极低剂量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不仅不会降低吗啡的镇痛效能,而且减轻了吗啡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1,2]。但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