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内窥镜直视下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方法,对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楼村普查期间接受胃镜检查的226名30岁以上居民贲门和胃窦粘膜上皮病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贲门粘膜上皮肠上皮化生和间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同一人群的胃窦粘膜上皮病变发生率。提示:这一地区人群贲门和胃远侧部位上皮癌变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因素和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河南食管和贲门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贲门与胃窦部粘膜感染及与贲门和食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居民184例,分别采用改良Giemsa染色法检测粘膜活检组织中Hp感染和ELISA法检测血中Hp抗体。结果:Giemsa染色结果表明贲门Hp感染率明显低于胃窦部(34% vs 62%)。血清Hp抗体阳性率为65%,与组织中Hp感染率较为一致,慢性浅表性贲门炎组织Hp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贲门上皮(62% vs 13%),胃窦部与上述结果相似。特别值得指出的是,10例食管粘膜上皮为间变的患者,贲门Hp均为阴性.结论:结果提示,食管和贲门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Hp感染率很高,并与贲门和胃窦慢性炎症有关,贲门部Hp感染可能对食管粘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食管和贲门粘膜纤维内镜活检和组织病理诊断,进一步了解纤维内镜检查在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意义和问题。方法:利用纤维内镜诊断、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分析,对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1634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纤维内镜诊断为正常食管的563例中,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正常占58%,其余为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纤维内镜诊断为慢性食管炎的193例患者中,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粘膜上皮各种病变占38%,纤维内镜诊断为正常贲门的779例对象中,活检病理诊断正常占65%;纤维内镜诊断为慢性贲门炎的99例患者,粘膜活检病理诊断各种病变占55%。结论:食管和贲门轻度病变在纤维内镜下不能识别而造成的随机取样,是导致纤维内镜和病理诊断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高低发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食管贲门粘膜病变关系。方法:食管癌高低发区人群纤维胃镜活检组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Hp观察。分析高低发区人群食管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低发区人群Hp感染率低于食管癌高发区,但贲门部位Hp感染率高于高发区。结论:贲门部位Hp感染可能对食管上皮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ABC酶标记亲合组织化学技术,分析大豆凝集素(SBA)受体在常见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病变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正常胃窦粘膜表层上皮SBA阳性;正常十二指肠粘膜表层上皮SBA阳性.当胃窦粘膜发生肠上皮化生时化生区上皮SBA转阴;而当十二指肠粘膜发生胃上皮化生(GM)时,化生区SBA变阳性.认为SBA作为研究肠化和胃化的探针是有价值的.本文就部分十二指肠球部粘膜进行了超微结构的研究,并对GM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采用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Ki-67和溴脱氧尿啶嘧核苷(BudR)标记的S期细胞的三种生物学指标,测定人食管和贲门粘膜活检上皮正常和不同程度的癌前病变细胞增生状况。食管粘膜上皮从正常到基底细胞增生,上述指标变化幅度不大,但从基底细胞增生到间变时,PCNA和Ki-67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贲门随上皮病变的加重,PCNA和Ki-67阳性细胞逐渐升高。在同一类病变,PCNA和Ki-67阳性细胞数几乎是BudR的2倍。结果提示三种指标均与食管和贲门上皮病变进展程度有关,能比较客观地评价其细胞增生动力学状况。PCNA可能是一种简便易行,特别适宜研究大范围人群细胞增生状况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利用鼠单克隆抗体7E(12)H(12),对人食管和贲门正常粘膜上皮,癌前病变和癌组织的P40上皮特异性蛋白表达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食管和贲门上皮P40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明显不同。贲门柱状上皮P40蛋白的免疫反应强度和发生率明显高于鳞状上皮(相差8倍)。食管固有腺上皮细胞也出现较强的P40蛋白免疫反应性。在贲门组织中,P40蛋白免疫反应62%发生在细胞浆;21%发生在细胞核;17%同时发生在胞浆和胞核。而在食管,其反应全部在胞浆。随着病变的加重,食管和贲门P40蛋白的表达均出现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贲门癌高、低发区人群贲门癌变过程中MUC3表达变化特征及其与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对来自河南省贲门癌高发区63例、低发区103例无症状居民贲门粘膜活检组织和高发区70例、低发区39例黄门癌(GCA)手术切除组织的MUC3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贲门癌高、低发区居民贲门上皮各级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MUC3蛋白表达,从慢性浅表性贲门炎(CSG)→慢性萎缩性贲门炎(CAG)→不典型增生(DYS)→贲门癌(GCA),MUC3蛋白表达免疫阳性率高发区分别为13%、44%、29%和38%,低发区分别为13%、13%、50%和33%。结论:低发区人群贲门癌变演进过程中MUC3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DYS阶段的变化最明显,而高发区居民CAG阶段阳性率最高,提示2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和贲门上皮癌变过程中C-erbB2和c-myc的表达变化特征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纤维内镜活检、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4例无症状人群食管和贲门粘膜活检组织以及30例食管鳞癌患者和30例贲门腺癌患者的癌组织进行C-erbB2和c-myc的表达变化以及病理学的研究。结果:58例食管粘膜活检组织中,共检出16例正常食管上皮,34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和8例间变(DYS);26例贲门活检组织中,共检出7例正常,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和3例DYS。食管正常组织,BCH和DYS组织均未发现C-erbB2阳性反应,但鳞状细胞癌(SCC)组织C-erbB2阳性率为50%;食管上皮各级病变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c-myc免疫阳性率均出现明显的升高,其中间变组织阳性率最高,而卉门癌组织中其阳性率略低于间变组织。结论:c-myc过度表达是食管和贲门癌变过程中频发的分子事件,并与病变进展密切相关。C-erbB2过度表达与贲门上皮癌变密切相关,并可能是食管癌变晚期的重要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10.
利用鼠单克隆体7E12H12,对人食管和贲门正常粘膜上皮,癌前病变和癌组织的P40上皮特异性蛋白表达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食管和贲门上皮P40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明显不同。贲门柱状上皮P40蛋白的免疫反应强度和发生率明显高于鳞状上皮(相差8倍)。食管固有腺上皮细胞也出现较强的P40蛋白免疫反应性。在贲门组织中,P40蛋白免疫反应62%发生在细胞浆;21%发生在细胞核;17%同时发生在胞浆和胞核。而在  相似文献   

11.
人食管和贡门癌前病变的细胞增生生物学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Ki-67和溴脱氧啶嘧核苷(BudR)标记的S期细胞的三种生物学指标,测定人食管和贲门粘膜活检上皮正常和不同程度的癌前病变细胞增生状况。食管粘膜上皮从正常到基底细胞增生,上述指标变化幅度不大,但从基底细胞增生到间变时,PCNA和Ki-67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贲门随上皮病变的加重,PCNA和Ki-67阳性细胞逐渐升高。在同一类病变,PCNA和Ki-67阳性细胞数几乎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观察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3月来该院治疗早期胃癌的患者50例,对5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结果通过分析发现,高分化腺癌在贲门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胃体和胃窦部(P〈0.05),低分化腺癌在胃窦部的发生率高于胃体和贲门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查癌灶〈3 cm的早期胃癌患者中,发现粘膜内癌发生率明显于高于粘膜下癌的发生率(P〈0.05)。而对于癌灶〉3 cm的早期胃癌患者,粘膜下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粘膜内癌的发生率(P〈0.05)。经过早期手术治疗,患者的存活率明显增大。结论早期胃癌根据其分化不同生长的部位也不同,癌灶大小对癌组织的生长部位也有影响,所以临床医生在诊断,需要加强重视,避免漏诊,尽早检查胃癌,尽早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贲门癌变的分子生物学发生基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取自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市的37例贲门癌前病变组织P16和Rb肿瘤抑制基因蛋白的表达,并对二者的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贲门上皮各级病变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核P16和Rb蛋白免疫阳性反应。且随着贲门上皮病变的加重,P16蛋白免疫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而Rb蛋白免疫阳性率呈升高趋势,两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提示:P16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居民食管贲门闪界部齿状线变化特征及其与食管贲门癌变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作者的假设:即齿状线上移可能是该地区人群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发生的重要早期改变之一。方法:对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和获嘉县1217例无症状居民(≥30岁)进行纤维内镜普查,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记录纤维内镜下齿状线的改变(上移,不规则,不清晰)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活检组织均经体积分数为85%酒精固定,常规组织学石蜡包埋和HE染色。结果:齿状线上移(≥3cm),不规则和不清晰的检出率分别为12%,10%和1%。男性各年龄组齿状线上移和不规则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相同年龄组女性患者(P<0.05),并随年龄增长,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女40-49发现匀年龄组齿状线不规则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齿状线不清晰检出率明显低于齿状线上移和不规则的检出率。齿状线上移患者食管下段发生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的频率明显高于无齿状线上移的人群,而中段食管基底细胞过度增生无明显改变,但齿状线上移患者间变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齿状线上移患者贲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较无齿状线上移为高。结论: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居民存在明显的齿状线上移改变,并与食管下端贲门部的粘膜上皮改变关系密切,提示齿状线上移可能是该地区人群的一种特征性的改变,并为该地区食管和贲门癌的发生机制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在光镜下对226例病人胃窦和胃体粘膜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及相应的组织学变化进行了定量学研究。结果显示:HP在胃内主要定居在胃窦部,引起慢性胃窦炎。HP的数量与胃炎的严重程度有关,炎症越重,HP的捡出率越高,HP密度也越大。HP密度与多形核白细胞的浸润及上皮病变显著相关。HP是引起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贲门癌变的分子生物学发生基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取自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市的37例贲门癌前病变组织P16和Rb肿瘤抑制基因蛋白的表达,并对二者的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贲门上皮各级病变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核P16和Rb蛋白免疫阳性反应。且随着贲门上皮病变的加重,P16蛋白免疫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而Rb蛋白免疫阳性率呈升高趋势,两者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提示:P16和Rb蛋白的变化可能是贲门癌变早期的重要分子学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无症状居民食管上皮固有膜血管乳头(简称乳头)增生特征(乳头密度和高度)及其与病变分布的关系,加深对食管癌变早期形态学变化特征的了解。方法:2480例无症状人群食管粘膜活检组织,采用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纤维内镜检查,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形态学测量技术对食管乳头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病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食管癌高低发区居民食管中、下段乳头升高(≥上皮厚度的1/2)发生率之间差异并不明显(P>0.05),但是,高发区居民食管中段乳头密度(乳头数目/mm)明显高于下段,并高于低发区居民食管中段的乳头密度(P<0.05);高发区居民食管上皮乳头升高伴基底细胞过度增生患者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而低发区未观察到类似情况。结论:乳头增生表现为乳头数目增多和乳头升高是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食管上皮特征性形态学变化,高分区居民上皮乳头升高伴明显基底细胞过度增生,提示乳头增生可能是食管癌变极早期阶段的重要形态学变化,反映了上皮细胞的增生状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对于纤镜诊断胃各种疾病总结报道较多,而对于胃高位(指贲门以下胃底部及小弯垂直部)病变,尚缺少综述材料及统一诊断标准。为此,总结了我院纤镜诊断高位病479例。分析如下: 一、本科自1976年至82年5月31日纤镜检查共3,700例其中贲门、胃底异常者421例及纤镜检查中无选择的采取胃粘膜活检者58例,两者共计479例。二、胃高位病变479例的病变分析,不少例伴随有胃体、胃窦及球部病变,在此不一一列举。胃高位病变病种有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癌、溃疡、胃粘膜出血,贲门粘膜撕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 (SS -IR细胞 )在不同种属动物胃窦粘膜中的形态分布。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研究家兔、大鼠和小鼠胃窦粘膜中SS -IR细胞的数目和细胞的灰度。结果3种动物胃窦粘膜中SS -IR细胞主要分布于幽门腺的中、下 1/3处 ,在大鼠偶尔可见SS -IR细胞位于粘膜上皮中。SS -IR细胞多散在分布于幽门腺细胞之间 ,偶见几个SS -IR细胞聚在一起。在家兔胃窦粘膜中SS -IR细胞多为圆形 ,较少见到有长的胞质突起。在大鼠、小鼠胃窦粘膜中SS -IR细胞大小不等 ,形态多样。多见细胞发出细长的胞质突起 ,伸向邻近细胞 ;偶见有的细胞顶部可达腺腔。大鼠胃窦粘膜SS -IR细胞的数目比家兔、小鼠胃窦粘膜多 ,细胞平均灰度值小 (P <0 .0 1)。结论 胃窦粘膜中SS -IR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在不同种属动物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居民和山西长治的林州移民食管、贲门和胃窦内镜病理结果,进-一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食管和贲门癌变的影响.方法:从移居到山西长治100 a的林州移民村中选择1个自然村并在河南林州选择1个与移民迁居前相近的自然村作为调查现场,随机对该2个自然村中3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食管/胃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①食管:移民村食管中段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检出率高于林州居民(38%vs 28%,P<0.05);②贲门:移民村慢性浅表性贲门炎(CSG)、不典型增生(DYS)和肠上皮化生(IM)的检出率均高于林州居民(P<0.05),但两地区慢性萎缩性贲门炎(CAG)和贲门腺癌(GCA)的检出率相似(P>0.05);③胃窦:移民村胃窦部DYS和IM检出率均高于林州居民(P<0.05),但2地区胃窦部CSG、CAG和GCA检出率均相似(P>0.05).结论:林州居民移民到山西长治100 a后,自然人群食管癌和贲门癌检出率、食管重度癌前病变检出率仍与林州原住地居民相似,而移民贲门和胃窦部重度癌前病变检出率均高于林州居民.环境和时间变化均未明显影响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和癌的发生率,提示遗传因素在其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