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李伟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3,(4):387-389
在当前医药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做好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是医院药事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需采取有效举措,促进临床药学、合理用药等药学技术服务的提升。我院是一家军队中心医院,肩负着军队伤病员、老干部和地方患者医疗救治和保健任务,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经济,全面提高药事管理水平,对促进医院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2.
3.
5.
推进军队医院体制改革,是当前军队卫生领域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战略任务,是继上个世纪80年代末医药卫生体制转型、本世纪初军队卫生改革之后的我军医药卫生领域的重大变革。军队医院药事管理,就是军队相关卫生、政治、财务等部门按照国家、军队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规程,对军队医院药品保障和临床应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监督等的管理活动。它是我国药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军事药学管理工作最有意义的工作内容[1]。 相似文献
6.
7.
8.
我院开展合理用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院开展合理用药工作所采用的方法,并对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以期对医院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当地使用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医院临床药学实践与建立临床药师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医院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探讨建立临床药师制,开展临床药学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结果:确立和拓展以病人为中心,合理用药为宗旨的临床药学服务。结论:实施临床药学服务、建立临床药师制是保障合理用药的迫切要求,是维护患者健康利益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在等级评审中药事管理工作的做法、成效及建议,以供参考。方法重点介绍该 院在军队医院等级评审中,药事管理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并分析等级评审前后基本药物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评审期间2012年1月-8月,基本药物品种比例及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比例均明显提高,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由26.5% 下降到13. 7%,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由54. 5%下降到37. 8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73. 03%下降到49. 60%, 住院患者抗P药物使用强度巳从80DDDs降至30.95DDDS。结论医院等级评审药事管理工作有效地促进了该院基本药物 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将条形码技术应用于住院药房的数字化管理工作中,改变传统药房工作效率低、易发生人为差错、药房管理成本较高的现象。方法基于军卫一号数据库,结合条形码及掌上移动终端技术开发药房药品管理系统,实现药品的申请、入库、摆药发药、盘点过程的数字化。结果条形码技术用于药房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药房药品管理流程,减少了人为差错,节省了管理成本。结论条形码技术是实现住院药房数字化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解放军总医院药房信息系统应用现状,推动药房信息系统的改革和发展。方法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药房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总结当前信息系统的不足和经验。结果运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提高了药房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人为差错的发生率,大大改善了传统药房简单的药品供应模式,极大的促进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但许多信息系统缺陷需要改进。结论药房应用先进信息系统,增强药师指导合理用药的作用,药房工作效率提高,医院效益提高,但由于医院经济条件、人力资源以及后期软件维护费用高等原因,信息系统仍有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明口服液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2011年06月~2013年10月门诊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40例,40眼,均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确诊。给予中药复明口服液口服,每日早饭前,晚饭后服用20ml,分别于治疗后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复查视力和眼底,三个月时复查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结果治疗前平均视力:4.18±0.12,眼底黄斑部可见圆形水肿病灶。治疗一个月后平均视力:4.40±0.09,眼底黄斑部水肿大部分吸收。治疗二个月后平均视力:4.68±0.12,眼底黄斑部水肿完全基本吸收。治疗三个月后平均视力4.94±0.22,眼底黄斑部中心凹反射正常。治疗后,治愈35例,占87.5%;好转4例,占10%;无效1例,占2.5%。治疗前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可见后极部视网膜强荧光点随造影时间的延长而渗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显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间出现液腔。治疗后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未见渗漏点或渗漏点变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显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液腔消失。结论中药复明口服液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比较硬膜外不同给药方式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96例择期行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不同的给药方式将患者均为两组( n=48)。持续给药组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量3 mL,调节麻醉平面达T10且固定后根据患者情况硬膜外连续输注2%利多卡因3~5 mL/h,至手术结束。分次给药组患者同样行硬膜外麻醉,调节麻醉平面达T10且固定后硬膜外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3~5 mL/h,每半小时注射1次。观察两组麻醉阻滞情况及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基本相同,均能阻滞到最高平面T10,但持续给药组阻滞完善时间和用药总量均少于分次给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给药后两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分次给药组术中追加药物后血压较持续给药组下降明显(P<0.05),波动较大,不如持续给药组稳定。结论硬膜外麻醉持续给药比传统的间断分次给药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有利于维持循环稳定,提高围术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产期保健的管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987~1999十三年间建册孕妇5734人和产妇5664人的产期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发建册率100%,早建率61.2%,高危妊娠发生率6.3%,产后访视率96%,围产儿死亡率12.9%,婴幼儿死亡率12.6%,产妇死亡率35.4/10万,产后42天复查率65%,经过系统管理,使围产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结论:必须提供人们对围产保健的 相似文献
19.
20.
运用PDCA循环管理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发生中的运用,降低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将100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循环管理护理组(PDCA组)和常规化疗护理组(常规组);PDCA组从化疗前1天至该化疗周期结束后7天采用循环管理。结果PDCA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比常规组低(P〈0.05),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地预防化疗所致静脉炎的发生,起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