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敏庄薇  刘小倩 《护理研究》2006,20(12):3263-3264
近年来,为防治静脉输液渗漏,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就使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造影剂引起药液渗漏报道甚少。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药液的特点为团注,速度快。根据病人的体重情况注入90mL~100mL造影剂,一般以2.5mL/s-3.0mL/s的速度将造影剂注入体内,如果出现药液渗漏,将会给病人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现将药液渗漏对机体损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减少肌肉注射药液残留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肌肉注射时 ,按照无菌操作要求 ,需排尽注射器空气 ,后再注射。由于针管乳头部和针栓顶部易残留药液 ,因而该法存在药液残留量多的缺陷。相比较而言 ,使用反复消毒的注射器比一次性注射器 ,药液残留量往往更多一些。对于剂量较小的注射 ,如疫苗注射 ,因所需注射液量少 (一般在0 .2~ 1ml) ,药液残留问题尤为突出。对此 ,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选用一次性注射器 ,本着剂量越小 ,选择注射器宜小的原则 ,还尝试使用下述方法 :(1)按要求抽足够量的药液 ,后再抽入 0 2ml的空气至空针内[1] ;(2 )按照无菌操作要求 ,注射时 ,针头向下 ,空气排…  相似文献   

3.
皮下或皮内注射是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常需用一次性1mL注射器抽吸剂量为1m1.的药液,如各种皮试液的配制、抽吸1mL疫苗等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常为病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1mL),经过反复临床实践,分析、改进了一次性1mL注射器抽吸1mL药液的排气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一种省时节力污染少的安瓿药液抽吸手法,将临床护士在抽吸安瓿药液时普遍使用的单手持注射器抽吸法(单手法)改进规范后作为实验组,以教科书所示的双手持注射器抽吸法(双手法)作为对照组,在同等实验条件下进行对比研究,其结果显示:(1)2组对药液的污染,实验组小于对照组,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2组对注射器具的污染,P>0.05,无显著性差异;(3)2组抽药时间的对比,P<0.01,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省时,且随活塞抽动次数增加,差异的显著性增大。为此,建议改进规范后的单手法可以用于5ml及其以下的注射器抽吸安瓿药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护士对准确给药的认识,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减少静脉输液装置内的残余药液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随机对本科室32名护理人员换瓶、拔针处理方式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2)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换瓶、拔针;干预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换瓶、拔针。3)用5 mL注射器抽取对照组和干预组输液装置内的残余药液量,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为(13.12±2.13)mL,干预组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为(3.35±1.42)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提高护士对准确给药的认识、规范操作行为、改正不良习惯,采取改变输液途径、输液方法,拔针、换瓶时间等护理干预措施能使PICU静脉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明显减少,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药液吸引器替代传统注射器配药法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YXQ-AI药液吸引器配药与传统注射器配药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药液吸引器配药法比注射器配药法节约43.8%-50.2%的时间。两组配药时间具有显性差异(P<0.0001)。结论 药液吸引器配药可简化配药程序,减少污染,降低劳动强度和医疗成本,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外伤、烧伤、动物咬伤等患者 ,为了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常用破伤风抗毒素 (TAT) 1 5 0 0U肌注。临床工作中 ,从配制试敏液到注射完TAT ,常规程序易导致药液的浪费。1 药液浪费的原因1 .1 配制TAT试敏液和抽取TAT注射时 ,TAT与注射器死腔中的空气混合易产生泡沫 ,排气时TAT随泡沫排出 ,造成药液的损失 ,使得药量不精确。1 .2 TAT1 5 0 0U加入生理盐水至 1ml,抽取 0 .1ml加入 0 .9ml生理盐水配置成 1 5 0U ml的试敏液 ,而皮试仅用 0 .1ml(即为1 5U) ,余下的药液在皮试结束弃去 ,这样将损失TAT1 35U。1 .3 注射器中死腔的存在导…  相似文献   

8.
单手法抽吸安瓿药液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一种省时节力污染少的安瓿药液抽吸手法,将临床护士在抽吸安瓿药液时普通使用的单手持注射器抽吸法(单手法)改进规范后作为实验组,以教科书所示的双手持注射器抽吸法(双手法)作为对照组,在同等实验条件下进行对比研究,其结果显示:(1)2组对药液的污染,实验组小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省时,且随活塞鹞 动次数增加,差异的显著性增大,为此,建议改进规范后的蜱法可以用于5ml及其以下的注  相似文献   

9.
黄体酮注射液是一种常用药物,给病人注射时常选用5 mL的注射器,但在注射时因其是油剂,注射困难,经常发生用力加压注射导致针栓与针头分离,药液外漏产生药液浪费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临床处理婴幼儿烦躁、哭闹、抽搐时常使用水合氯醛灌肠缓解,传统的灌肠方法是用注射器抽取药量(按0.5mL/kg计算),连接肛管,排尽肛管空气,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药液缓慢注入。使用改进后的方法避免了药液的浪费,现介绍如下。1方法用注射器抽取所需药量,并将注射器内存留2mL~3mL空气(约等于肛管所占空气的量),连接肛管,将注射器垂直向下,排尽肛管空气,  相似文献   

11.
皮下或皮内注射是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常需用一次性1 mL注射器抽吸剂量为1 mL的药液,如各种皮试液的配制、抽吸1 mL疫苗等.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常为病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1 mL),经过反复临床实践,分析、改进了一次性1mL注射器抽吸1 mL药液的排气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微量泵静脉给药,药物剂量精确,可随时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物浓度,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同时,可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微量泵内的残留药液常不能全部输入(约1.5ml),导致在输注治疗或贵重药物时,会造成剂量不足或浪费。为此,我科尝试将注射器的活塞应用于微量泵内残留药液的输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黄香茗 《天津护理》2005,13(2):110-110
目的:探讨用双套针头配制药液的方法。方法:将1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用传统方法配制药液。另一组为实验组,用改进后的双套针头配制药液。两组分别对1mL、2mL、5mL、10mL、20mL等5种规格的安瓿药液进行配制。结果:实验组的残余药液和污染现象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双套针头药液配制方法解决了传统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适宜大量药液配制、容易被护理人员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Z型肌肉注射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普通法及Z型法行肌肉注射18例,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普通法注射18例,药液外溢10例,16例注射部位出现染色斑;Z型法仅5例出现染色斑,无一例药液外溢,二者经X^2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Z型肌肉注射法可防止药液外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的局麻药液对麻醉后痛觉程度的影响。方法 对60例颞部除皱手术的患者,按照手术部位,统一将患者的左右两侧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将试验组的局麻药液加温至体温36℃、对照组的局麻药液按正常室温配制后作局部注射,采用目测模拟划线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在推注麻药后对疼痛的感觉程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推注麻药的过程中,对痛觉的感知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5)。结论 将局麻药液加温至体温进行手术局部注射,可以提高疼痛阈值,减轻患者的痛觉。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胰岛素、皮试等小剂量用药。为使药物剂量注射准确,通常使用1ml注射器。在抽吸药液后注射器内壁上常有小气泡吸附,不易排出,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我们总结一种有效的1ml注射器的排气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结核菌素试验皮内注射两种不同方法对注射完后药液外溢和皮丘大小的影响。方法将700例符合注射结核菌素试验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型方法进行皮内注射,观察组采用改进型方法进行皮内注射,比较两组不同方法注射完后皮丘的大小和药液外溢人数。皮丘平均直径≥7mm者为皮丘达标。结果观察组350例中皮丘平均直径≥7mm348例,皮丘平均直径≤6mm2例,对照组350例中皮丘平均直径I〉7mm317例,皮丘平均直径≤6mm3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9,P〈0.01)。观察组3例发生药液外溢,对照组16例发生药液外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4,P〈0.01)。结论改进型皮内注射法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保证剂量准确,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8.
黄梅花  刘艳清刘宏 《护理研究》2004,18(11):1921-1922
[目的]明确注射器启封后的有效使用时间。[方法]随机抽取10个临床科室用于启封后配制抗生素药液与非抗生素药液注射器100具,每隔1h采样培养做微生物鉴定。[结果]启封后配制抗生素药液的注射器5h内无细菌生长.7h内样本合格率为95.42%;配制非抗生素类药液注射器4h内无细菌生长,7h内样本合格率为81.43%。[结论]配药注射器使用有效时间为4h。但要注意配药环境、操作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抽吸药液操作技术在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62例(246人次)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119人次)和观察组32例(127人次),对照组采用常规抽吸药液方法进行肌内注射。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抽吸药液方法进行肌内注射。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注射成功率及注射过程中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10.9%感到重度疼痛,观察组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1,P〈0.01)。观察组一次注射成功率为98.4%高于对照组的8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9,P〈0.01)。结论采用改良式抽吸药液操作技术能提高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一次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II缶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对预防保健的认识,免疫接种率逐年提高。为提高接种效果,避免药液浪费,我站免疫接种科近年来用1ml注射器保留死腔气体注射,收到明显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