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糖蛋白介导的药代动力学及其药物相互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P-糖蛋白是一个能量依赖性转运蛋白,能将许多结构不同的化合物逆向转运出细胞。它除了在肿瘤组织过度表达引起多药耐药外,在人体正常组织肝、肾、小肠、血脑屏障、肌肉组织、肾上腺等部位也有分布,对许多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具有调控作用。本文综述P-糖蛋白对药代动力学的作用及由P-糖蛋白的诱导和抑制所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药物效应是由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体、药物作用靶点等影响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基因产物所决定的。P-糖蛋白(P-gp)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ATP结合盒转运体,P-gp的结构、特点及组织分布决定了其在药物体内过程的重要作用。很多中枢抑制药物都是P-gp的底物或调节子,P-gp在其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能决定着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此本文就P-gp与各类中枢抑制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P-糖蛋白是广泛分布于人体正常组织中的转运蛋白,能将内源性、外源性物质及其代谢物排出细胞。其广泛分布及对药物的逆向转运功能,使其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P-糖蛋白可识别和转运在结构、化学性质和药理学特性等方面均不同的化合物,对P-糖蛋白的抑制或诱导可产生P-糖蛋白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底物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加或治疗不足。抑制P-糖蛋白可减少药物外排,以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或增加药物在脑组织中的积累量,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关于中药对P-糖蛋白影响的报道日渐增多,本文根据已有的国内外研究,归纳了各种中药及其成分对P-糖蛋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系统了解并指导该领域的研究,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伊曲康唑为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临床应用广泛,具有CYP3A4和P-糖蛋白抑制作用。由于临床CYP3A4和P-糖蛋白底物广泛,它们在口服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胃肠道均有高表达,同时两者的底物具有显著的重叠性,由此导致的受伊曲康唑影响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广泛产生,甚至引起显著的临床意义。本文综述并讨论了受其影响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以促进临床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5.
MDR(多药耐药)基因及其编码的P-糖蛋白与多重耐药及抗性肿瘤细胞发生发展有关,P-糖蛋白是一种ATP-依赖泵,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减少细胞内药物蓄积,增加抗性肿瘤细胞的数目[1]。 随着对P-糖蛋白其他多种生理功能的研究,P-糖蛋白在药动学及药效学方面的调节作用得到关注。本文综述P-糖蛋白对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药动学方面的影响。 1 P-糖蛋白的生理功能   P-糖蛋白在正常组织中均有表达,分布在消化道、肾、血脑屏障、睾丸、胎盘、造血细胞等,主要功能是分泌外源性或排泄内源性的有害物质。但最新研究表明mdr-基因敲除小鼠并不表现出生长或发育缺陷,然而这种小鼠对P-糖蛋白底物的毒性非常敏感,且不能分泌或排泄毒性物质[2]。由于P-糖蛋白在正常组织中均有表达,故采用P-糖蛋白抑制剂阻断其泵的外排功能,可导致排泄途径不畅,继而导致细胞毒性物质在组织浓度的增加[3]。通常P-糖蛋白抑制剂与P-糖蛋白底物有很多相似之处,自身也可作为P-糖蛋白底物。维拉帕米和环孢素就是两个典型的P-糖蛋白抑制剂。  相似文献   

6.
唐靖  彭文兴 《中南药学》2007,5(6):535-539
药物相互作用一般分为药动学相互作用和药效学相互作用2大类。药动学相互作用可发生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4个阶段,其中由细胞色素P450酶系介导的代谢性相互作用发生率最高。同细胞色素P450酶一样,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由于在其底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药动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可介导体内多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1]。随着对药物相互作用分子水平的认识和体外研究技术的进步,临床前的体外试验基本上可以预测药物在体内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大大减少上市后因严重相互作用而被淘汰的巨大风险,对未来开发新药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开发出安全、有效、低毒的P-糖蛋白抑制剂提供参考,以便在临床应用中有效地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使药物充分发挥其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方法:对P-糖蛋白的分布、转运机制、功能、底物及P-糖蛋白在肿瘤多药耐药逆转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结果与结论:P-糖蛋白在抑制与诱导P-糖蛋白介导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效的P-糖蛋白抑制剂可抑制P-糖蛋白的药物外排作用,进而逆转肿瘤MDR。  相似文献   

8.
2.3 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机体对药物的处理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药代动力学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上均有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即一种药物使另一种药物的体内过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另一种药物的血浆浓度,进而改变其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9.
某院门诊2003-2005年地高辛合并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欧明  宋美芳  周权 《中国药业》2006,15(18):43-45
目的了解地高辛的合并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浙江省医院管理系统药房管理子系统,对2003年3月-2005年12月期间某院所有舍地高辛的门诊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地高辛有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的合并用药包括11种口服抗菌药物、13种P-糖蛋白抑制剂和2种促胃肠动力药,分别占地高辛总处方量的5.5%,64.7%和0.7%。同一张处方中与地高辛并用药物含2种以上P-糖蛋白抑制剂的占5.2%,含口服抗菌药物与P-糖蛋白抑制剂的占3、2%。结论地高辛在目前临床合并用药中,产生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较大。药师应做好处方审查和患者用药教育;在加用或撤除一些并用药物时,必须注意可能引起的地高辛药代动力学变化;必要时对某些可疑相互作用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0.
植物药用于疾病治疗和保健的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植物药与化学药联合应用的增多,二者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已知植物药中多种成分是P-糖蛋白和细胞色素P450的底物,同时也可诱导或抑制二者活性,是导致植物药-化学药相互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植物药-化学药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