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负压穿刺法对桡动脉穿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本院血液透析室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直接桡动脉穿刺400次,采用负压穿刺法;对照组30例,直接桡动脉穿刺380次,采用常规穿刺法。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负压穿刺法优于常规穿刺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减轻了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动脉血可取自桡动脉、颞动脉等,这些部位穿刺方便,且较安全.由于新生儿、婴幼儿桡动脉搏动范围较宽,搏动弱,不易定位.因此,掌握桡动脉的解剖特点及穿刺方法对提高穿刺成功率非常重要.桡动脉传统的穿刺方法是以桡动脉搏动点处进针,操作者往往根据感觉来定.  相似文献   

3.
桡动脉穿刺抽血新方法介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美华 《护理研究》2007,21(6):1425-1425
2006年以来我科利用桡动脉经腕部解剖定位对原桡动脉穿刺抽血的方法进行改进,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病人不必要的痛苦,明显降低了穿刺并发症。现将新方法介绍给大家,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牛茹  王明玲  王凯  王金凤  刘青  季节 《循证护理》2022,(24):3379-3381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桡动脉穿刺辅助装置的设计及其在提高动脉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1月180例经桡动脉穿刺行IBP监测的骨科全身麻醉手术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腕部垫小枕、五指用胶布粘贴固定的方法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穿刺失败在拔除后采用无菌纱布人工压迫止血;试验组采用动脉穿刺辅助装置进行桡动脉穿刺和失败拔除后的压迫止血;两组动脉穿刺均由同一位高年资麻醉主治医生完成。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桡动脉穿刺置管耗时、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穿刺置管成功率87.78%、动脉穿刺时间(94.25±13.15)s、穿刺并发症发生率6.67%,与对照组[68.89%,(78.21±17.16)s, 21.2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桡动脉穿刺辅助装置有助于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两种桡动脉穿刺方法(垂直进针法和40°进针法)的采血效果.方法 将1110例需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患者按先后顺序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采血效果.结果 两种桡动脉穿刺方法在采血成功率、病人疼痛感觉和穿刺顺利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垂直进针穿刺方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效果明显优于40°进针法.  相似文献   

6.
何美容 《全科护理》2014,12(9):820-821
[目的]比较常规方法行桡动脉穿刺采血和运用食指推开桡侧皮下脂肪组织后再穿刺的效果。[方法]将桡动脉穿刺采血的10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消毒穿刺;观察组常规方法固定穿刺侧手臂后,通过操作者食指移行到穿刺点上,把患儿桡侧松弛的皮下脂肪组织向后推开,充分暴露桡动脉后,消毒穿刺。[结果]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发生皮下淤血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观察组操作者食指推开桡侧松弛的皮下脂肪组织可使桡动脉充分暴露,相对固定,不易滑动,操作者更易刺中桡动脉,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7.
徐庆  陆蕊君  杨海燕 《全科护理》2008,6(31):2882-2882
临床上新生儿抽血气的常用方法有股动脉和桡动脉穿刺,但进行股动脉穿刺不仅一个人不易操作,易抽到静脉血混淆,而且对患儿损伤较大,特别是冬天穿脱衣服容易受凉引起患儿不适。而桡动脉穿刺则避免了上述缺点,只要熟悉解剖位置,熟练掌握穿刺技巧,是一种安全、便捷、有效的采血方法.我科自2005年以来,结合实际采用桡动脉穿刺抽血气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桡动脉穿刺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桡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方法:将48例需桡动脉采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桡动脉穿刺215例次,其中采用常规方法穿刺135例次(垂直法80例次、斜刺法55例次)和新方法穿刺80例次。比较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常规方法中垂直进针法穿刺成功率为75.00%,斜刺法穿刺成功率为78.18%;新方法穿刺成功率为92.50%。结论:采用新方法桡动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方法,可使血气分析化验结果及时回报,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理想的桡动脉穿刺部位,提高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3月258例临床需要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骨性标志结合桡动脉搏动双重定位法进行桡动脉穿刺点的定位,并采用逆向穿刺法采血,对照组采用桡动脉搏动最强部位触摸法顺向采血.[结果]试验组穿刺成功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性标志配合搏动定位逆向穿刺法可以明显提高桡动脉血采集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夏玲 《护理研究》2006,20(36):3343-3344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所致疼痛给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桡动脉穿刺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桡动脉穿刺前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无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疼痛的变化及穿刺前后心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动脉穿刺所致的疼痛明显减轻(P<0.05);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桡动脉穿刺时给予护理干预,可减轻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理想的桡动脉穿刺部位,提高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3月258例临床需要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骨性标志结合桡动脉搏动双重定位法进行桡动脉穿刺点的定位,并采用逆向穿刺法采血,对照组采用桡动脉搏动最强部位触摸法顺向采血。[结果]试验组穿刺成功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性标志配合搏动定位逆向穿刺法可以明显提高桡动脉血采集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方法]收集相关病例中桡动脉穿刺术215例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垂直进针法、斜刺法)和改良后的方法进行桡动脉穿刺,并进行穿刺成功率比较.[结果] 新方法、垂直进针法、斜刺法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2.5%、75.0%、78.2%,新方法穿刺成功率与常规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桡动脉穿刺进针角度进行改良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点行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测压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宝鸡市中心医院进行心脏外科手术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桡骨茎突近心端2~3 cm处为穿刺点)和对照组(25例,桡骨茎突内侧动脉搏动最强处为穿刺点)。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定位情况、桡动脉穿刺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超声定位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穿刺点处桡动脉距皮肤垂直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穿刺部位渗血与肿胀、导管打折或阻塞及需要再次穿刺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时,将心脏手术的穿刺点定为桡骨茎突近心端2~3cm处具有众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经股动脉无肝素化和经桡动脉小剂量肝素行冠状动脉造影(简称CAG)术后,患者舒适度以及血管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经股动脉行无肝素化CAG患者217例(股动脉组),经桡动脉行小剂量肝素CAG患者198例(桡动脉组),对两组患者血管穿刺成功率、术后穿刺局部疼痛、术肢肿胀不适、血管穿刺局部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股动脉组血管穿刺成功率较桡动脉组高,股动脉组术后穿刺局部出血、血肿、疼痛、术肢肿胀不适感的发生率低于桡动脉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排尿方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股动脉行无肝素化CAG穿刺成功率高,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夏玲 《护理研究》2006,20(12):3343-3344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所致疼痛给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桡动脉穿刺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桡动脉穿刺前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无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疼痛的变化及穿刺前后心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动脉穿刺所致的疼痛明显减轻(P〈0.05);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桡动脉穿刺时给予护理干预,可减轻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两种血液采集方法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8月需采集血液标本的足月新生儿2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术;对照组100例,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术.[结果]桡动脉穿刺采血术一次成功率为93%,出血、溶血率低,股静脉穿刺采血术一次成功率为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动脉穿刺采血术成功率高,出血、溶血率低,既减少了患儿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又确保了血液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垂直穿刺血管侧方旋转进针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桡动脉血气标本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次性穿刺并采血成功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直穿刺侧方旋转进针法可提高桡动脉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痛苦,降低了医疗风险,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不同表面麻醉时间预防桡动脉穿刺时疼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局部湿敷对减轻桡动脉穿刺疼痛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病例标准的桡动脉穿刺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首次穿刺采用传统法,第二次穿刺采用配制2%利多卡因无菌棉片湿敷法,实验组在桡动脉穿刺前10min湿敷,对照组在桡动脉穿刺前5min湿敷,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不同表面麻醉时间桡动脉穿刺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并对患者发放“无痛穿刺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认可性及可行性调查。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镇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分都显著降低(P〈0.001),桡动脉穿刺前10min采用2%利多卡因浸湿的无菌棉片湿敷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穿刺前5min湿敷,镇痛效果显著(P〈0.001),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P〈0.05),患者总体满意度提高(P〈0.001)。结论表面麻醉防治桡动脉穿刺疼痛效果好,适宜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桡动脉负压穿刺法在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急危重症(各类休克及心肺复苏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取桡动脉负压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动脉留置针直接穿刺法,比较2组患者动脉穿刺的成功率及脱针、轻度出血、血肿情况。结果实验组成功率高,出血、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桡动脉负压穿刺法在休克患者动脉穿刺中应用,能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患者穿刺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3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105例,观察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途径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穿刺部位出血情况、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一次动脉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出血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无一例发生死亡、紧急冠状动脉闭塞行旁路血管移植术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无局部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