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生儿ABO溶血病(ABO_HDN)是新生儿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 ,早期需积极治疗。自1996年10月至2001年6月 ,我们对应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进行治疗 ,取得显著疗效的60例ABO_HDN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择我院1996年10月至2001年6月以黄疸、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为特征的患儿 ,入院后经血清学检查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改良法)及/或抗体释放试验及/或游离抗体测定阳性 ,不伴其它疾病的60例AB…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符合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标准且无其它合并症的63例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大剂量IVIG治疗组。IVIG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IVIG80 0mg/kg·d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3日。结果 IVIG治疗组在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高的情况下,黄疸消退时间为4 1 8±1 0 3天,常规治疗组为5 .2 8±1 .5 0天,t=3.72 4 ,P <0.0 1。结论 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协同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新生儿ABO溶血病使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变化观察,探讨IVIG使用对新生儿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新生儿ABO溶血症患儿分为两组,常规治疗+IVIG为治疗组,常规治疗为对照组,IVIG治疗剂量为800~1000mg/kg,分别测定使用IVIG前,使用IVIG后2 d、28 d、2个月体内血清免疫球蛋白数值并与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IgG、IgM在用药后2 d、IgA在用药后28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其余指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不会使新生儿IgG的合成受抑制,但使IgM、IgA的合成在短期内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ABO溶血病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将出生后2 d内确诊的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单剂组(70例)和多剂组(66例),单剂组静脉滴注IVIG 1 g/(kg.d),1 d;多剂组剂量500 mg/(kg.d),共3 d。生后第42天随访血红蛋白及生长发育等情况。结果单剂组需要双面光疗时间较多剂组短(P<0.01),两组患儿第42天血红蛋白水平、贫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儿均不需换血治疗,均未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单次大剂量IVIG(1 g/kg)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是一种高效、经济、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2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兰燕灵  张志哲 《中国小儿血液》2000,5(3):127-129,133
为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随机将42例ABO溶血病新生儿分为IVIG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查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血清胆红素及IgG.A.M。结果:IVIG组在皮肤黄疸消退,降低血清胆红素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IgG水平明显提高(P〈0.01)IgA与Igm水平无变化(P〉0.05);常规组在治疗3-4天后血红蛋白水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IVIG)对新生儿 ABO溶血病的疗效 ,随机将 42例 ABO溶血病新生儿分为 IVIG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查血红蛋白 ,网织红细胞、血清胆红素及 Ig G.A.M。结果 :IVIG组在皮肤黄疸消退 ,降低血清胆红素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 (P<0 .0 1 ) ,Ig G水平明显提高 (P<0 .0 1 ) Ig A与 Igm水平无变化 (P>0 .0 5 ) ;常规组在治疗 3~ 4天后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P<0 .0 1 ) ,而 IVIG组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IVIG投药量为 40 0 mg/kg.d、6 0 0 mg/kg.d、80 0 mg/kg.d,三种剂量均显示有效 ,以 80 0 mg/kg.d组退黄效果明显 ,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IVIG对新生儿 ABO溶血病有确切疗效 ,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选择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适宜胆红素阈值.方法 将我院新生儿科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1组患儿胆红素值达到Bhutani曲线第75百分位、试验2组达到第95百分位时,应用1次丙种球蛋白1 g/kg.比较两组患儿总光疗时间、治疗2天后胆红素下降幅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红蛋白值、应用丙种球蛋白的比例等资料.结果 试验1组(66例)和试验2组(63例)患儿总光疗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生后42天血红蛋白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应用丙种球蛋白比例(34/63)小于试验1组(5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没有需要换血或发生胆红素脑病的病例.结论 以Bhutani曲线第95百分位水平胆红素值作为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胆红素阈值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儿血液》2005,10(4):157-159
  相似文献   

9.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生儿溶血病(HDN)与新生儿同种免 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NAIT)具有相同的 发病机理。基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 能有效地防治NAIT,人们设想对新生儿溶血 病患儿可用大剂量IVIG来减轻溶血,降低胆 红素水平从而减少换血次数,降低发生胆红 素脑病的危险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孕妇、 胎儿及新生儿应用大剂量IVIG均能有效地 预防和治疗新生溶血病。   一、IVIG防治新生儿溶血病的机制  IVIG是从大量供体(至少1000名供血者)血浆中分离出的人血免疫球蛋白,含有90%以上完整的IgG及IgC亚类(1),它具有免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WIG)能有效地防治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溶血病与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具有相同的发病机理。基于这一理论,国外研究表明,新生儿应用大剂量WIG能有效地治疗新生儿溶血病,但患儿出现黄疸后应用大  相似文献   

11.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评估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入我科的48例新生儿ABO溶血病资料。将病例分为单纯光疗组(对照组)与光疗+丙种球蛋白组(治疗组),分析两组间基本状况(年龄、性别等)及黄疸程度(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同时分析两组光疗时机、黄疸消褪时间、住院时间、医疗总费用、检验费、药费的差异。结果1.光疗时机: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为58.33±24.88小时、37.93±22.82小时,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褪黄效果:对照组与治疗组褪黄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4.0±1.49天、4.14±0.95天、6.3±1.89天、6.21±2.01天,P>0.1,差异无显著性。3.两组住院总费用、检验费、药费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1.光疗是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简单有效的方法。2.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球可减轻溶血发生,但无清除胆红素作用,当黄疸明显时,并不缩短褪黄及住院时间,若使用对象、使用时机不当,只会增加医疗资源浪费及增加病人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静脉内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两种疗法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新生儿病房2003~2006年间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IVIG 3 d疗法[0.4 g/(kg·d),连用3 d];治疗组(52例)采用IVIG 1 d疗法[1 g/(kg·d),单剂静脉滴注],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48 h、72 h血清总胆红素较对照组降低(P<0.05),黄疸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结论 1 d疗法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3 d疗法,采用IVIG1g/(kg·d)单剂静脉滴注是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更有效、经济、简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探讨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 ,对 5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2 6例 ,对照组 2 4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 ,给予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1g kg .d ,连用 1~ 3天。结果 :血总胆红素值降低、黄疸完全消退、胆红素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血红蛋白水平 ,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1 )。结论 :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可阻止溶血 ,降低胆红素浓度 ,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对重症病例可起替代换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287例。依据患儿出生后是否即刻行脐血溶血3项检查和是否静脉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分为4组:行脐血溶血3项检查者,分为常规Ⅰ组(23例)和丙种球蛋白Ⅰ组(丙球I组,92例);未行脐血溶血3项检查者,分为常规Ⅱ组(43例)和丙球Ⅱ纽(129例)。分析4组基本状况(年龄、性别、出生体质量等),血清总胆红素(TB)、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4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血型、黄疸出现时间、发生黄疸高峰时间、光疗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与丙球Ⅰ组和常规Ⅰ组比较,丙球Ⅱ组和常规Ⅱ组入院日龄明显较大(P。〈0.01),TB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常规组比较,丙球组黄疸高峰值明显降低(Pa〈0.01)。人院时Hb水平,除丙球Ⅰ组偏低外(P〈0.01),余3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住院1周后复查Hb,丙球Ⅰ组Hb水平降低程度较常规Ⅰ组小。结论脐血溶血3项检查对于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必须早期(出生48h内)进行才能更为有效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和贫血程度。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观察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对阻断新生儿AB0溶血症早、晚期溶血的疗效.方法 确诊新生儿AB0溶血症患儿71例,随机分A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IVIG800~1 000 mg/kg;B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C组26例,为正常新生儿.A、B、C组于不同时间点采血检查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计数(Rc)及相应临床指标.结果 A组与B组相比,RBC、Hb在用药前差异无显著性,用药后2 d、28 d、2个月时B组指标下降,两组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C组比较,2个月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时点A组指标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比较,在各时间B组指标均有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Rc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B两组与c组相比较,2个月时各指标组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时点A、B两组指标均增高,A、B两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IVIG治疗剂量在800~1 000 mg/kg时阻止早、晚期溶血确有疗效.新生儿ABO溶血症早期、快捷的诊断并及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应定期检查未用IVIG治疗的患儿的RBC、Hb,避免贫血发生和生理性贫血的加重.  相似文献   

17.
18.
19.
ABO溶血病新生儿142例血清学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生儿溶血病(HDN)在重庆市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A、B血型患儿发生溶血的比例.方法 对2000年6月-2007年6月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重庆市儿童医院142例母婴血型不合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A型血患儿和B型血患儿发生溶血的比例.结果 HDN患儿血型为A型90例(63.4%),B型52例(36.6%),A型血发生溶血的比率明显高于B型血(x2=20.34 P<0.01).三项均为阳性者80例(56.3%);释放试验及游离试验阳性者35例(24.6%);直抗试验及释放试验为阳性者9例(6.3%),释放试验为阳性者18例(12.7%),不同试验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38.34 P<0.05).结论 在重庆地区发生ABO溶血的患儿中,A型血的患儿比例明显高于B型血患儿.血抗体释放试验对于确诊ABO溶血最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静脉丙种球蛋白两种方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新生儿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早期需积极治疗。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1d疗法(贵阳黔峰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5%2.5g/支)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52例,3d疗法50例,以观察其疗效并进行疗效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