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支持性心理行为疗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的近期效果,探讨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研究组除药物治疗外,接受支持性心理行为治疗,对照组只应用药物治疗。在治疗8周后,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易应对式问卷评定疗效。结果:经过支持性心理行为疗法,研究组在治疗后8周BPRS(25.86±6.50),SANS评分(47.60±7.01)均低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4.06,6.73,P均<0.01);简易应对式问卷评分(积极应对:1.85±0.46,消极应对:1.40±0.54)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4.945,P<0.01)。结论:支持性心理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和调节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不良情绪和社会功能,促进患者近期心理康复和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以及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研究组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3个月,对照组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在人院时及3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明精神量表(BPR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及服药依从性评定。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BPRS总分分别为29.89&;#177;4.10和31.87&;#177;3.08,差异有显著性(t=3.08,P&;lt;0.01);NOSIE评分除精神病表现、退缩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t=3.03~3.16,P&;lt;均0.01);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不依从性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x^2=7.70,5.98,P&;lt;0.05~0.01)。结论: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促进其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趋势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制定社会心理康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100例广州市脑科医院康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评,并与常模比较。结果:①SCL-90的9个因子得分研究组的躯体化(1.41&;#177;0.46)、强迫症状(1.73&;#177;0.48),人际关系(2.13&;#177;0.61)、抑郁(1.94&;#177;0.58)、焦虑(1.73&;#177;0.45)、敌对(2.03&;#177;0.59)、恐怖(1.51&;#177;0.41)、偏执(1.78&;#177;0.42)、精神病性(1.39&;#177;0.42)均较常模高,差异有显著性(u=2.04—9.17,P&;lt;0.05~0.01)。②研究组的SCL-90的9个因子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4—0.33.P&;lt;0.05~0.011,除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24~-0.33,P&;lt;0.05~0.01)。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19~-0.33,P&;lt;0.05~0.01)。结论:康复期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应对知识和应对技能训练以及社交技巧训练,增加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4.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康复干预手段。方法: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广西龙泉山医院176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180名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SF-36总评分(67.72&;#177;18.84)、生理功能(78.61&;#177;23.14)、生理职能(53.71&;#177;34.25)、社交功能(67.78&;#177;27.46)和情感职能(64.66&;#177;37.89)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5.24,4.82,7.69,9.08,4.65,P均&;lt;0.01);家庭支持少、病程长、年龄轻、多次住院、住院时间短的患者生活质量差(P&;lt;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BPRS,SAS,SDS,TESS和病程(P&;lt;0.01~0.05)。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全面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选择合理药物治疗的同时,有必要开展各种康复治疗手段,促进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面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心理剧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特质焦虑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剧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特质焦虑的心理康复作用。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在两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仅对研究组辅以心理剧治疗,4周为1个疗程,采用特质焦虑量表(T-AI)、自我接纳问卷(SAQ)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两组相互对照。结果:心理剧治疗后研究组疗效明显,SAQ评分(42&;#177;6)升高,T-AI(40&;#177;3)和SAD评分(12&;#177;4)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48.2.54,4.11;P&;lt;0.05-0.01);研究组治疗前后SAQ,T-AI和SAD评分差值(分别为7&;#177;3,6&;#177;4,7&;#177;4)与对照组(分别为2&;#177;3,2&;#177;3,2&;#177;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56,3.10,3.87;P均&;lt;0.01)。结论:心理剧治疗有助于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质焦虑,提高自信心。  相似文献   

6.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自尊、社会功能及应激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自尊、社会功能及应激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脱落5例。对照组行常规抗精神病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疗程均为8周,随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采用自尊量表(SE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定。并于随访结束时进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S)评定。结果 随访结束时,①研究组患者的SES评分为(28&;#17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177;4)分(t=9.49,P&;lt;0.01),而SDSS评分为(6&;#177;3)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77;4)分(t=2.69,P&;lt;0.01);②研究组患者的SCSS中积极应对因子评分为(1.8&;#177;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177;0.7)分(t=2.35,P&;lt;0.05),而消极应对因子评分为(1.6&;#177;0.6)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177;0.6)分(t=2.38,P&;lt;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社会功能及心理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7.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定期家庭回归康复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朝晖  胡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8):2598-2598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定期家庭回归康复效果。方法 将70例恢复期(BPRS&;lt;35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对照组30例,研究患者进行定期家庭回归观察,在观察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量表(SAPS)量表评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前后BPRS总分分值均明显下降,观察前后研究组中BPRS中的缺乏活力因子分(t=2.06,P&;lt;0.05)和SANS总分(t=4.4l,P&;lt;0.01)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SANS量表总分(t=3.37,P&;lt;0.01)及BPRS量表中缺乏活力因子减分值(t=2.46,P&;lt;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定期家庭回归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全面康复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为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干预效果提供有效途径。方法:2002—01/2004—03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科住院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心理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组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心理测查,由经过培训的人员,用统一的指导语,指导入组者用同一填表方法填写问卷。结果: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应对方式问卷消极应对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心理干预组治疗后消极应对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结果显示对照组社会支持利用度治疗前后无明显的变化(P&;gt;0.05),心理干预组治疗后社会支持利用度(12.5&;#177;2.1)明显高于治疗前(6.5&;#177;1.5)(P&;lt;0.05);治疗后心理干预组SCL-90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明显降低(P&;lt;0.05);治疗后心理干预组EPQ中掩饰性和神经质两项得分明显降低(P&;lt;0.05),对照组则变化不明显。结论:支持性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暴露控制法在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长期幻听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将37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伴有长期幻听症状的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用暴露控制法合并抗精神病药物(研究组,n=17)和单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照组,n=20)治疗,于入组时、治疗8周后、6个月后分别用改编Miller幻听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并于治疗6个月后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患者。结果:研究组治疗8周和6个月后,患者幻听量表评分分别为6.714&;#177;1.88和4.084&;#177;1.69,PANSS量表总分分别为51.224&;#177;4.67和45.134&;#177;3.6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0.01);治疗6个月后的SDSS总分(2.754&;#177;2.78)、职业和工作(0.714&;#177;0.81)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0.01)。结论:暴露控制法不仅能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长期幻听,而且对改善其余精神症状、提高社会功能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疗法对海洛因依赖者自尊水平及防御机制的影响。方法:将安康医院戒毒所收治的46例完成生理脱毒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仅对研究组实施心理康复治疗,时间为10周,采用自尊量表(self-easeem scale,SES)、自卑感量表(feeling of inferiority scale,FIS)和防御方式问卷(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DSQ)进行治疗前后对照和两组相互对照。结果:研究组心理康复治疗后SES评分(28.87&;#177;1.98)显著高于治疗前(22.26&;#177;3.54,t=7.012,P&;lt;0.01);FIS评分(49.22&;#177;5.11)显著低于治疗前(74.26&;#177;7.48,t=12.65l,P&;lt;0.01);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3.43&;#177;0.90)显著低于治疗前(4.52&;#177;0.79,t=3.781,P&;lt;0.01)。成熟全称,数量防御机制评分(5.65&;#177;0.93)明显高于治疗前(4.96&;#177;0.82,t=-2.577,P&;lt;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心理康复治疗有助于消除海洛因依赖者的自卑心理,提高其自尊水平,改善其心理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其防御机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对照组行常规抗精神病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所有患者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8周末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同健康教育前比较,健康教育8周末研究组患者的SDSS评分由6.48&;#177;2.79降为4.18&;#177;2.26(t=4.96,P&;lt;O.01),IPROS评分由49.46&;#177;10.19降为41.92&;#177;12.58(t=3.61,P&;lt;O.01);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由4.79&;#177;O.93降为4.12&;#177;1.07(t=3.66,P&;lt;O.01),成熟防御机制平分由4.85&;#177;1.17升为5.37&;#177;O.96(t=2.66,P&;lt;O.05);而对照组上述改变均不明显(P&;gt;O.05)。与对照组比较,健康教育前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及防御机制的应用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但健康教育8周末,研究组患者的SDSS及IPROS评分分别为4.18&;#177;2.26,41.91&;#177;12.5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6&;#177;2.63,48.56&;#177;11.47(前者t=3.75,3.02;P均&;lt;0.01),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为4.12&;#177;1.0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177;1.19(t=2.37,P&;lt;0.05),而成熟防御机制评分为5.37&;#177;0.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1&;#177;1.24(t=2.25,P&;lt;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残疾程度。改善患者的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3种脑诱发电位(brain evoked potential,BEP)的变异。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型脑诱发电位仪,采用光、声刺激和Click短声刺激,检测75例PTSD患者(研究组)和46名健康军人(对照组)的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potential,VEP)、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AEP)和脑干听觉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结果:①VEP:Cz脑区的P2波幅研究组低于对照组[(4.4&;#177;4.1)和(9.0&;#177;5.2)μV,t=5.40,P&;lt;0.01],Pz脑区的P3波幅研究组低于对照组[(5.1&;#177;4.0)和(8.1&;#177;4.5)μV,t=3.82,P&;lt;0.01]。②AEP:Oz脑区的P,潜伏期研究组长于对照组[(330.2&;#177;30.7)和(298.1&;#177;27.4)ms,t=5.81,P&;lt;0.01],Cz脑区的P2波幅研究组低于对照组[(2.8&;#177;1.7)和(4.5&;#177;1.8)μV,t=5、22,P&;lt;0.01],Cz脑区的P3波幅研究组高于对照组[(4.2&;#177;2.1)和(2.2&;#177;1.0)μV,t=6.05,P&;lt;0.01]。③ABR:Pz脑区的波V绝对潜伏期研究组长于对照组[(5.8&;#177;0.3)和(5.4&;#177;0.2)ms,t=8.01,P&;lt;0.01],Oz脑区的波V绝对潜伏期研究组短于对照组[(6.4&;#177;0.3)和(6.9&;#177;0.3)ms,t=8.90,P&;lt;0.01]。Pz脑区的波Ⅳ绝对波幅研究组低于对照组[(0.24&;#177;0.12)和(0.40&;#177;0.10)μV,t=7.57,P&;lt;0.01],Oz脑区的波Ⅱ绝对波幅研究组低于对照组[(0.38&;#177;0.11)和(0.51&;#177;0.12)μV,t=6.10,P&;lt;0.01]。结论:BEP的变异特点可作为PTSD辅助诊断的一个脑电生理学标志。  相似文献   

13.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与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干预2周后及4周后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比较。结果:研究组在心理干预2周以及4周后,HAMD评分以及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18&;#177;2.86)比(24.57&;#177;3.47)分(P&;lt;0.01);(14.35&;#177;3.12)比(21.07&;#177;2.5)分(P&;lt;0.01);(14.98&;#177;7.39)比(19.69&;#177;6.42)分(P&;lt;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防御方式3个方面来探讨精神分裂症发生的个体易感素质和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调查表和防御方式问卷对45例首次发作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并与42名正常人做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的生活事件负性刺激量(23.58&;#177;16.37)和总刺激量(37.31&;#177;32.87)较高,社会支持总分(32.78&;#177;8.33)、客观支持分(9.94&;#177;3.16)、主观支持分(17.82&;#177;5.20)及支持利用度(5.02&;#177;1.98)得分明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9~4.88,P&;lt;0.05~0.01);防御方式在不成熟(4.75&;#177;1.38)和神经症性(4.98&;#177;1.42)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44,2.88,P&;lt;0.01)。结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缺乏以及防御方式的不成熟和神经症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支持性心理治疗改善放化疗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吴莉  王世杰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7):2462-2463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治疗前后SAS及SDS测评中。支持性心理治疗对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 对63例肺癌患者在进行常规放疗的基础上应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并以同期行放化疗的57例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心理症状改善,SAS治疗前(46&;#177;12)%,治疗1个月(32&;#177;11)%,t=6.8261,P&;lt;0.01。SDS治疗前(44&;#177;11)%,治疗1个月(31&;#177;10)%,t=6.9409,P&;lt;0.01。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有效率分别为80.9%和56.1%。x^2=9.7274,P&;lt;0.05。结论 支持性心理治疗联合放化疗能减轻心理反应。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口学特征和血浆5-羟色胺、血清睾酮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将70例首次发病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既往史和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区分,有攻击行为者为研究组(n=36),无攻击行为者为对照组(n=34),比较两组血浆5-羟色胺、血清睾酮的水平。结果:研究组5-羟色胺水平[(50.23&;#177;6.73)mg/L]较对照组[(58.18&;#177;7.42)mg/L]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70,P&;lt;0.01);睾酮的水平[(5.01&;#177;0.99)mg/L]较对照组[(4.02&;#177;0.87)mg/L]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43,P&;lt;0.01);5-羟色胺、睾酮水平与攻击性行为显著相关(r=-0.38,0.40;P均&;lt;0.05)。结论:5-羟色胺、睾酮水平可能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别系统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的作用。方法:将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2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按人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待患者病情缓解出院后随访3年。前半年进行10次系统精神医学知识指导,研究组进行个别系统家庭干预,对照组进行集体系统家庭干预,于出院时和出院后1,2和3年末评定两组家庭功能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结果:出院3年后研究组家庭功能的问题解决能力(1.35&;#177;0.78),沟通能力(1.39&;#177;0.45),角色定位和转换(1.22&;#177;0.46),情感的协调性(1.48&;#177;0.78),情感介入(1.62&;#177;0.95),行为控制(1.22&;#177;0.58),总分(1.27&;#177;0.66)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显著性(t=2.10~2.79,P&;lt;0.05~0.01);研究组社会功能评定量表的职业和工作(0.69&;#177;0.11),婚姻职能(1.13&;#177;0.23),父母职能(0.66&;#177;0.16),社会交往(0.94&;#177;0.21),家庭外的社会功能(1.00&;#177;0.21),家庭内的社会功能(1.00&;#177;0.28),家庭职能(1.00&;#177;0.26),个人卫生自理能力(0.78&;#177;0.22),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0.93&;#177;0.26),责任心和计划性(1.05&;#177;0.23)和总分(9.15&;#177;0.54)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1.97~2.63,P&;lt;0.05~0.01)。结论:个别系统家庭干预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2003—1/2003—12在济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并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达到恢复期的2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其中的125例进行集体健康教育(干预组),另125例为对照组(未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由3名研究人员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时对患者BPRS总分、服药依从性、疗效及攻击行为变化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3个月时患者的BPRS总分(21.87&;#177;4.45)较干预前(26.21&;#177;4.96)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6.48,P&;lt;0.001);服药依从性(完全依从93例,部分依从28例)较对照组(完全依从63例.部分依从37例)好,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25,P&;lt;0.01);疗效(痊愈+显著进步86例)好于对照组(痊愈+显著进步58例),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63,P&;lt;0.01);攻击行为(45.96&;#177;9.13)较对照组(49.93&;#177;9.26)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65,P&;lt;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提高服药依从性及疗效,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由Liberman等编制的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6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并设60例未实施者作对照。分别于人组前、8周末、26周末,应用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残疾量表(DAS)对两组进行评定,并作两组间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对照比较。结果:人组前两组SAPS、SANS、DAS差异不显著(P&;gt;O.05);8周末两组间SAPS、SANS(训练组:8.1&;#177;3.7,11.8&;#177;5.O;对照组:9.5&;#177;5.1,14.4&;#177;5.7)差异显著(t=1.76,2.64;P&;lt;O.05),26周末两组间SAPS、SANS,DAS(训练组:8.3&;#177;3.O,9.7&;#177;4.1,9.4&;#177;7.6;对照组:lO.2&;#177;4.5,18.1&;#177;5.4,16.2&;#177;12.6)均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7l,9.60,1.70;P&;lt;O.01);干预期间,训练组对服药完全依从者48例(80%),部分依从者12例(20%),不依从者O例;对照组分别为20例(33.3%)、28例(36.7%)、12例(20%);训练组有6例(10%)复发,对照组为18例(30%);两组的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比较亦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6.36,P&;lt;O.01)。结论:重返社区技能训练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残留精神病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并且对提高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的复发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交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社交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方法:将广西龙泉山医院精神科住院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5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均常规使用抗精神药物治疗,研究组进行社交技能训练8周,于治疗前后应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评定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研究组TAs总分(61.13&;#177;8.72)和因子Ⅰ(描述情感的能力,2.21&;#177;038)、因子Ⅱ(认识和区别情绪和躯体感受的能力,2.62&;#177;0.82)、因子Ⅳ得分(外向型思维,2.52&;#177;0.79)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403-4.574,P&;lt;0.05-0.01,因子Ⅲ(缺乏幻想)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gt;0.05)。结论:社交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述情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