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以CT定量评估不同肺复张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兔,并确定最佳PEEP.方法 纳入10只成年大耳兔,建立ARDS兔模型.采用压力控制通气进行肺复张,分别于4、8、12、16、20、24及28 cmH2O PEEP下行肺部CT扫描,并按CT值将肺分为不通气区(-100~10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开放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例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证(ARDS)随机分为Ⅰ组:肺开放通气组(肺保护通气联合肺复张术)和Ⅱ组:常规肺保护通气组,比较两组通气前,通气后12 h,24 h,48 h,72 h血气指标,Ⅰ组与Ⅱ组同时间血气指标和Ⅰ组肺开放通气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两组通气后较通气前PaO2,SaO2,氧合指数(PaO2/FiO2)显著改善,Ⅰ组较Ⅱ组通气后PaO2,SaO2,氧合指数(PaO2/FiO2)增加更显著,Ⅰ组通气前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无显著变化。结论肺开放通气较常规肺保护通气更能提高氧合且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肺保护通气下小儿肺内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与肺外型ARDS的早期肺氧合功能和呼吸力学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南京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ARDS患者25例,平均年龄3.8岁.其中肺内型ARDS患者14例,肺外型ARDS患者11例.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下比较两者在肺氧合功能和呼吸力学之间的差异.结果:肺内型ARDS组和肺外型ARDS组PaO2和PaO2/FiO2呈上升趋势,与0时间点差异呈显著性(P<0.05);PIP、Pplat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Cst同样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其中12、24、48 h与0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观测指标在肺内型ARDS组和肺外型ARDS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肺保护通气下小儿肺内型ARDS和肺外型ARDS就肺氧合功能和呼吸力学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不同类型的肺通气障碍在呼吸波形的压力-容量呼吸环(PV呼吸环)上特征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预后不同将24例严重ARDS患者分为治愈组(n=16)和死亡组(n=8)。监测其P-V呼吸环整体波形及P-V呼吸环的低拐点和高拐点压力变化情况,并寻找ARDS不同类型肺通气障碍在呼吸波形上的特征性改变。结果:ARDS可发生限制性和(或)阻塞性肺通气障碍;治愈组和死亡组P-V呼吸环的低拐点和高拐点在气道压力大小和波形特征上有显著的不同改变,其改变幅度和大小与ARD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结论:根据ARDS病因不同可出现限制性、阻塞性、混合性通气障碍。利用呼吸波形P-V呼吸环对肺通气障碍进行监测,对ARDS肺通气障碍快速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将先探讨限制慢性肺疾病患者的运动能力的因素,然后综述目前肺康复的方法。1 限制慢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的因素1.1 通气限制 慢性肺疾病患者通气能力可用12或15s内最大随意通气量(MVV)估计。正常人常有15L/min的通气储备力。慢性肺疾病患者MVV减少,通气储备力减少甚至缺如。限制性肺疾病在递增运动早期潮气量即可达吸气能力极限,其每分通气量(V_E)增加要靠提高呼吸频率来取得,在极限  相似文献   

6.
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时的肺保护性策略。方法通过25例呼吸衰竭中12例肺内源性和13例肺外源性机械通气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对比研究两组呼吸力学差异时对通气模式选择、参数设置和调节的影响,以及肺保护的实施方法。结果在两组APACHE-Ⅱ评分、平均年龄和Vt设置无差异的条件(P>005)下,肺内源性组PEEP/CPAP、PSV、f的需设值均明显高于肺外源性组(P<001)。肺内源性组Pplat、PIP、Raw的监测结果大于肺外源性组,而Crs小于肺外源性组(P<001)。肺内源性组417%和肺外源性组154%因MOF而死亡(APACHE-Ⅱ评分均>20分),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时,实施肺保护的方法不同。前者应首选压力预置通气模式,后者可首选容量预置通气模式。以设置中、小Vt为原则,按个体化的通气需求而设置f和加用恰当的PSV、CPAP/PEEP对减少VILI、病死率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7.
外科疾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外科ICU(SICU)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极高,我院自2000-05~2003-11SICU共收治15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肺复张策略(俯卧位通气)进行治疗,与既往同类病例比较,取得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压力控制容量保证(PCV-VG)通气模式在肺切除术中对肺呼吸生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接受治疗的周围型肺癌需实施肺切除手术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3例)。在肺切除术中对照组予以容量控制通气(VCV),观察组则予以PCV-VG通气模式。对比两组的术前、单肺通气后30 min以及结束前各个时间点各通气指标情况以及两组肺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术前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气后30 min的胸肺顺应性(Cdy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气道峰压(Ppeak)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 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CV-VG通气模式应用于肺切除术中,能够较好地保护患者肺呼吸生理功能,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9.
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插管行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是胸外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DLT隔离双肺、保证健侧肺通气同时,可防止患侧肺的分泌物、血液流入健侧支气管,有助于充分暴露手术野,方便手术操作[1]。但是单肺通气对肺呼吸生理学、血流动力学、呼吸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BiPAP)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选取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2组均采取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应用BiPAP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与炎症指标的变化,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气管插管率与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p H值无显著差异(P 0. 05)。研究组治疗后白介素-10(IL-10)、白介素-8(IL-8)与白介素-6(IL-6)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治疗后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2组气管插管率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BiPAP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纠正患者动脉血气与炎症指标,缩短通气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肺大容量灌洗治疗尘肺及疑似尘肺病人的安全性、实用性。方法选择2010-10—2011-10尘肺灌洗病人,在静脉复合麻醉下用双腔管置入气管与支气管中,一侧肺纯氧通气,一侧肺灌洗;术中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潮气量、气道峰压、肺顺应性、通气肺呼吸音。结果 83例患者临床表现好转;术前血气分析PaO2(78.4±9.7)mmHg(1 mmHg=0.133 kPa)、术后(89.4±10.6)mmHg,P0.05;术前SPO2(90±6)mmHg、术后SPO2(98±4)mmHg,P0.05,明显高于术前。结论全肺大容量灌洗能延缓尘肺病的进程,改善其生存质量,是尘肺病综合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术中应注意四点:①安全性;②双肺准确分隔定位;③加压通气;④停麻药指征掌握。  相似文献   

12.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记录通气前,通气后2 h、48 h及脱机后24 h血气分析。【结果】研究中实际应用IPAP为(16±2)cmH2O,EPAP为(8±3)cmH2O,氧流量4~6 L/min。28例患者经机械通气后2 h后血氧分压均达60 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意识障碍均得到改善、呼吸费力情况减轻,RR减慢,pH,PaO2升高及PaCO2,HR,RR下降均非常显著(P<0.01),12~16 h神志清楚。通气治疗持续时间平均为(72±24)h,通气治疗48 h及撤机后经鼻导管及面罩吸氧(FiO240%)24 h后RR减慢,PH,PaO2升高及PaCO2,HR,RR下降较通气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一例再需无创或有创通气治疗。2例患者病情加重,改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30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治疗是可以尝试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小潮气量单肺通气时肺换气功能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需单肺通气患者57例,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19例、B组21例、C组17例。全麻诱导插双腔管,侧卧位15 min双肺通气后行单肺通气。单肺通气时潮气量(VT) 5 ml/kg,根据呼气末二氧化碳调整呼吸频率(RR)。A、B、C三组分别采用PEEP0、5、10 cm H_2O正压通气。记录侧卧位后双肺通气15 min(T0)、单肺通气15 min(T1)、单肺通气60 min(T2)、术毕侧卧位双肺通气15 min(T3)时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aO_2/FIO_2、V_T、RR、平台压(Pplat),计算各时间点肺内分流率(Q_S/Q_T)、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_2)、呼吸驱动压(△P)和呼吸总顺应性(C_(RS))。结果各组间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组T1、T2时△P均低于A、B组,且B组T2时低于A组; C组T1和T2时C_(RS)在高于A组; T1~T3时氧合指数高于A、B组,肺内分流率及A-aDO_2低于A组,B组T2时肺内分流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各组各时间点平均动脉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低潮气量单肺通气时,给予10 cm H_2O呼气末正压通气能有效降低呼吸驱动压、改善呼吸总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率,改善氧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反比通气对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及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吸呼比I∶E=1∶2)、B组19例(I∶E=1.5∶1)。分别于麻醉诱导后10min(T0),单肺通气后30min(T1)、60min(T2),恢复双肺通气后15min(T3)采取桡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做血气分析,记录呼吸力学指标(气道平台压、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结果单肺通气后T1、T2时,A组患者Qs/Qt、P plateau、Ppeak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aO2/FiO2、Pmean、Cdyn、Cstat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结果证明单肺通气时吸呼比为1.5∶1能有效的改善氧合,与传统机械通气模式相比,单肺通气时反比通气更有利于减少肺内分流并改善肺顺应性。  相似文献   

15.
全肺切除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虽不常见,但因涉及通气和循环两方面的问题,却是病死率较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1-2].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最重要的措施,只剩单肺的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有一定的特殊性,总结本科近3年收治的全肺切除术后出现ARDS病例资料,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及住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较传统有创通气疗效确切,且能显著缩短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减少住院费用,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肺外科手术时多采用双腔导管单侧肺通气,更有利于手术和病人,但单侧肺通气存在着肺内分流和气体交换不足的缺点,手术时间长或肺功能低下病人,难以避免CO_2潴留和低血O_2症,为了探索肺手术中不同通气的效果,本文就作者在肺结核病院肺外科手术中,采用手法单肺通气(IPPV)与手法单肺通气加术(上)侧肺的喷射通气(IPPV+JV)时血气分析、肺泡-动脉O_2差(A-aDO_2)、分流量(Qs/Qt)等作一对比观察。1 资料与方法 本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16~62岁,平均37岁,病种以肺结核为主18例,肺肿瘤6例。手术有1叶肺切除18例,2叶肺切除6例。术前肺通气功能及血气分析基本正常(见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肺复张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采取机械通气,观察组采取机械通气加肺复张,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力学参数、肺复张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肺复张后30 min、24 h、48 h时间点,观察组Pa O_2、Pa O_2/Fi O_2高于对照组(P0.05);肺复张后30 min、1 h、4 h时间点,观察组Cst、Pplatecm H_2O、PIP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肺复张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ARDS患者采取机械通气肺复张的肺复张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肺复张(Recruitment Maneuver,RM)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容量控制通气对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肺保护效应。方法:选取下腹部手术患者20例,择期全麻行下腹部手术,术前行肺功能检查。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行常规容量控制模式机械通气。根据患者去脂体重以6~8 ml/kg设置潮气量,呼吸频率为10~12次/min,吸呼比为1∶2.0,吸入氧浓度为100%,持续通气30 min。30 min后采用手法复张,即气道压为40 cm H2O,持续复张20 s后转换至容量控制模式,设置呼气末正压为5 cm H2O,持续通气10 min。监测并比较常规机械通气与手法复张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后患者呼吸指标、动脉血气指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情况。结果: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行肺复张联合呼气末正压与常规机械通气相比,RM联合PEEP较RM前动脉氧分压(Pa O2)、气道平台压(Pplat)、吸气峰压(Ppeak)、肺组织静态(Cst)及动态(Cdy)顺应性升高(P0.05),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生理死腔量(VDS)则相应降低(P0.05),血流动力学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肺复张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下腹部全麻手术患者氧合,增加他们的肺组织顺应性,降低生理死腔量,减少麻醉诱导所致或本身存在的肺不张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大容量肺灌洗手术时低潮气量通气的效果.方法:尘肺合并COPD患者30例,年龄25~60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TV组(n=15,VT=10 mL/kg)和LV组(n=15,VT=6 mL/kg).监测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及动态肺顺应性(Cd).于插管后双肺通气10 min(T1)、单肺通气30 min(T2)、术毕双肺通气10 min(T3)时取动脉血样,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及呼吸指数(RI);取静脉血样,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与T1时相比,两组T2-3时血清TNF-α及IL-6浓度升高(P<0.05);与TV组相比LV组T2-3时血清TNF-α及IL-6浓度降低(P<0.05),T1-3时Ppeak、Pplat、Raw降低,T2、T3时Cd升高(P<0.05).T1-3时2组OI、P(A-a)O2及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潮气量通气可通过降低炎性反应,减轻尘肺合并COPD患者行大容量肺灌洗手术时机械通气诱发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