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急性白血病(AL)引起心脏损害者并不少见,而伴严重心律失常者报道甚少,现将我们收治的169例急性白血病中伴严重心律失常5例,综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文5例年龄19~56岁,平均36岁,男性4例,女性1例。细胞类型:急非淋(ANLL)3例,急淋(ALL)2例。Hb80~95g/L,WBC3.5~110.2×10~9/L,原+早(幼)49~85%,PT40~205×10~9/L。骨髓穿刺:增生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中,男36例,女14例;其中12岁~20岁18例,21岁~25岁26例,36岁以上6例。急粒16例(1例合并绿色素瘤),急淋28例,慢粒4例,慢淋2例。 末稍血象:治疗前白细胞总数最低者为0.8×10~9/L4例,最高为150×10~9/L36例,另外有45~60×10~9/L40例;其中幼稚细胞大于90%者占26例,20%~30%者占14例,其他占10例(包括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单采白细胞联合VPMA方案治疗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方法: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白细胞,联合VPMA方案治疗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计数分离出的白细胞和原始幼稚细胞,观察其近期疗效、1a无病生存率、中位生存率等。结果:2 6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经1次~4次白细胞单采后,白细胞中位数由14 8.6×10 9/ L下降至32×10 9/ L ,分离出的白细胞中位数为14 .3×10 9/ L (8.0×10 9/ L~31.3×10 9/ L )。治疗组2 6例患者化疗后初次完全缓解(CR) 15例,部分缓解(PR) 4例,有效率(CR+PR) 73.1% ,未缓解(NC) 5例,死亡2例。对照组2 4例患者化疗后初次完全缓解(CR) 9例,部分缓解(PR) 4例,有效率(CR+PR) 5 9.1% ,未缓解(NC) 5例,死亡6例。结论:采用单采白细胞联合VPMA方案,治疗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既降低了早期死亡率,又提高了完全缓解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化疗方案对晚期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骨髓抑制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FLU30mg/m2·d-1×4~5d,CTX400mg/m2·d-1×2d。定期复查血象,当WBC≤1×109/L时开始用G-CSF5μg/kg·d-1直至WBC≥4×109/L。结果治疗的4例晚期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其中有2例部分缓解。中性粒细胞计数最低时间在开始用药后4~12d,持续时间10~54d。血小板计数最低时间在开始用药后7~12d,持续时间10~56d。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的恶心、呕吐。结论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化疗方案对晚期慢淋有效,对复发的高度恶性淋巴瘤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 ,尤其是恶性血液病 ,目前化学治疗仍为基本治疗方案。但骨髓抑制特别是重度骨髓抑制仍是棘手问题。1989年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于临床以来 ,为治疗骨髓抑制开辟了前景。现将我科接受化疗造成骨髓重度抑制患者 7例接受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的一般资料作一回顾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例患者化疗过程中均出现骨髓重度抑制 ,男 4例 ,女 3例。年龄 18~ 6 0岁 ,平均 39岁。WBC≤ 0 .1× 10 9/L 2例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1.0× 10 9/L 3例。PLT≤ 6× 10 9/L 5例 ,Hb≤ 30g/L 6例。出现发热 7例 ,口腔溃病 2例 ,鼻…  相似文献   

6.
白血病细胞的手镜形改变可见于多种急慢白血病,但最多见于急淋。近年来国外研究渐多,但国内报道则较少。现将我们发现的1例报告如下。病历摘要女患,30岁。因低热、头昏、乏力一个月,加重一周而就诊。体检:重度贫血貌。体温37.8℃,脉搏108次/分,血压85/58mmHg。肝肋下2cm,脾肋下3cm,双颌下和双腋下可触及1×1cm大小淋巴结,胸骨压痛(-)。血象:红细胞1.1×10~(12)/L,血红蛋白30.0g/L,白细胞5.0×10~9/L,血小板45×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7%,原始淋巴细胞25%,幼稚淋  相似文献   

7.
1995~2002年,我院采用静注大剂量人体丙种球蛋白联合雄激素(康力龙),治疗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收到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球蛋白治疗组12例患者年龄7~13岁,男8例,女4例,初治者8例。康力龙+中药治疗1.5~6年者4例,外周血WBC1.6~2.5×10~9/L,ANC(0.5~0.9)×10~9/L6例,2.6~3.5×10~9/L(ANC(1.0~1.4)×10~9/L)6例,30~50×10~9/L7例,60~85g/L2例,BPC(5~30)×10~9/L7例,30~50×10~9/L5例。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重度减低者3例,增生减低7例,增生活跃2例。巨核细胞0个/片5例,1个/片4例。4个/片2例,7个/片1例,其中1例BPC5×10~9/L出现脑出血(面积7cm×8cm)。对照组12例,其年龄、  相似文献   

8.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患者均为1995年2月~2006年7月收住我科的恶性肿瘤患者。共有15例患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出现了IV度骨髓抑制。15例患者中胃癌2例,肝癌5例,肺癌6例,乳腺癌2例。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8岁。骨髓抑制程度,据WHO诊断标准,均为IV度,白细胞计数≤1.0×109/L,血小板计数≤25×109L,粒细胞≤0.5×109/L,其中13例既往接受过化疗和(或)放疗,2例为初治患者。化疗方案为国内常用的标准方案。化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外周血细胞各种成分的变化,当血常规中白细胞(WBC)≤1.0×109/L,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时,及时对患…  相似文献   

9.
<正> [病例] 患者,男性,56岁。于1989年9月因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伴骨痛入院。经各项检查临床诊断为急性白血病(M_(2a))。临床行DA化疗2个疗程及DAMP化疗1个疗程。经以上化疗后血像、骨髓像均未缓解。DAMP化疗后血像:Plt46×10~9/L;Hb99g/L;RBC3.3×10~(12)/L;WBC3.1×10~9 /L,原始粒细胞40%,早幼粒细胞6%(余略)。骨髓像:增生活跃,以粒细胞系列为主,原始粒细胞55%,早幼粒细胞4.5%(余略)。DAMP化疗结束1周余,出现高热,体温达39.5℃。腹痛、腹泻,每日排不成形粘液样软便10余次,排便同时伴有  相似文献   

10.
男患,38岁。1986年7月因骨痛,皮肤紫癜住院。查体:轻度贫血貌。皮肤散在出血点,胸骨压痛(+)。心肺(-)。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Hb100g/LWBC4.9×10~9/L,Plt13×10~9/L,分属:原+早幼粒66%。骨髓象:原+早幼粒54%。细胞化学染色:Pox80%(+),NAE(+),氟化钠抑制试验不被抑制。诊断急非淋M_2型。入院第2天用标准血清玻片法定为B型,肉眼和显微镜观察均无凝集现象,住院期间经6次交叉配血试验,主次侧均无凝集现象。输新鲜全血6次,共1.8L,其中仅两次出现荨麻疹,用非那根后消退。同年12月完全  相似文献   

11.
自身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已在国内广泛开展。最近我院成功地对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进行了自身骨髓移植治疗,其中1例进行了自身骨髓单克隆抗体体外净化。1 临床病例例1 女、12岁,1988年8月因发热、面苍、龈血2月住院,当时WBC16.6×10~9/L,幼淋占12%,BM原淋+幼淋86.8%,确诊ALL(L_2)未做免疫分型。予COAP方案治疗,4个疗程后于同年11月获CR_1。随后以6MP、MTX、CTX、Ara-C等强化治疗,翌年12月BM原淋+  相似文献   

12.
刘林  陈幸华  张曦  孔佩艳  彭贤贵  刘红  张怡  高蕾 《重庆医学》2002,31(12):1180-1181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初期疗效。方法 自 2 0 0 1年 4月~ 2 0 0 2年 3月 ,以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共 10例 ,其中 :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8例 ;霍奇金淋巴瘤 (HD) 2例。动员方案为 :MOEP/CMOP +G CSF ,获得MNC中位数为 5 1× 10 8/kg ,CD34+ 细胞为 6 8× 10 6/kg ,CFU GM为 3 1× 10 5/kg。预处理方案 :Cy/TBI(7例 )及CEAC(3例 )。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WBC >1 0× 10 9/L、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PLT >2 0× 10 9/L ,分别为 (9± 4 )d、(10± 3)d、(14± 5 )d。随访至 2 0 0 2年 8月 ,2例患者于移植后 1月和 2月分别死于感染和疾病复发 ,其余患者已无病存活 6~ 14个月。结论 疗效显示 ,对于常规化疗无效的NHL ,APBSCT疗效较差 ,而经治疗后获得PR或CR及复发后再治疗获得PR或CR的淋巴瘤患者 ,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 2 8例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根据不同的个体差异采取了不同治疗方案。单药化疗组 :骨髓增生低下 ,外周血白细胞 <2 .5× 10 9/L 者 6例 ,用小剂量 Ara- C,无 1例缓解 ;联合化疗组 :急淋 2例用VDP方案 ,急非淋 2 0例用 HA、DA方案 ,2 8例中总完全缓解 (CR)率 2 8.5 %。老年急性白血病有其特点 ,治疗应个体化 ,对一般情况较好 ,并发症少的老年患者 ,仍应坚持标准化学治疗  相似文献   

14.
张维仪  徐酉华 《四川医学》1993,14(12):762-762
我们对20例急性白血病进行心电图和心脏B型超声检查中,发现4例有心电图和/或B超异常改变,现报告如下。例1,男,4 3/12岁,双下肢疼痛,发烧进行性面色苍白1~+月来院检查,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_1型入院,经Vcp方案治疗8个疗程缓解出院,继后巩固和维持治疗,于一年半后病情复发再度入院。血象:红细胞2.66×10~(12)/L,血红蛋白82g/L,白红胞28×10~9/L,淋巴细胞占0.70,其中幼稚淋巴细胞0.22,中性粒细胞0.08,骨髓检查:原淋+幼淋为51%,用HOAP方案病情再度缓解。1月后出现高热,病情恶化,出血明显,心音  相似文献   

15.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淋),常出现骨骼、肝、脾、淋巴结等部位浸润,但引起枕部皮肤浸润者较少见。现报告一例:男性,44岁,农民,住院号2639。因发热、四肢酸痛一个月于1989年6月11日入院。查体T36.5℃,P70次/分,R20次/分BP100/70mmHg,(13.33/9.33kPa)两例腹股沟均能触及多个0.5×0.5cm大小的淋巴结,皮肤,粘膜无黄染,胸骨压痛明显,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及。血象:Hb100g/L,WBC108.8×10~9/L,原淋0.270,幼淋0.110,成熟淋0.280,PC270×10~9/L,骨髓示增生极度活跃,原淋0.450,幼淋0.110,  相似文献   

16.
小儿急性白血病与医院感染的关系(附2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随机抽出的216例小儿各类急性白血病患儿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化疗方案、抗生素使用情况、感染前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及骨髓增生情况。结果 骨髓增生低下和极度低下的医院感染率明显增高,白细胞≤2. 0×10~9/L的医院感染率明显增高。结论 周围血象白细胞≤2.0×10~9/L及骨髓增生低下、极度低下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血细胞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刚入院的33例PNH患者通过骨髓涂片或/和活检分成2组:骨髓增生活跃组21例,占64%;骨髓增生减低组12例,占36%。将2组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PNH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别为(57.47±17.87)g/L和(71.30±19.52)g/L,红细胞分别为(1.58±0.49)×10~(12)/L和(2.15±0.59)×10~(12)/L,无明显差异(P>0.05);而白细胞分别为(6.14±4.21)×10~9/L和(2.34±0.90)×10~9/L,血小板分别为(110.29±89.06)×10~9/L和(23.42±12.06)×10~9/L,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结果提示,PNH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与骨髓增生情况似无明显相关的关系;白细胞、血小板与骨髓增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定期骨髓象检查对急淋诱导化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引例初治成人急淋患音,于诱导化疗首疗程期间定时作骨髓象观察,用这两个时限的骨髓白血病细胞比率及/或白血病细胞减少指数指导化疗。结果本组完全缓解(CR)率82.4%(42/51),其中首疗程CR率60.8%(31/51)。结论诱导化疗期定时骨髓象观察指导化疗有助于提高急淋CR率及首疗程CR率。  相似文献   

19.
精液异常是引起不育的原因之一。今拟“强肾生精汤”治疗8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年龄24~44岁,结婚同居两年以上,精液少于2毫升,精子由几个~3.5×10~9/L。精子数<1×10~9/L41例,1.1~2.0×10~9/L19例,2×3×10~9/L10例,3.1~3.5×10~9/L6例,精液不液化者4例。其中精子成活率低于30%者45例。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分离术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细胞分离术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HL AL)的疗效。方法 :对 31例 HL AL 患者进行白细胞分离术后 ,立即进行诱导缓解化疗 ,同时对 2 6例 HL AL 患者行单纯化疗作对照 ,比较两者疗效。结果 :采用白细胞分离术后 ,31例患者白细胞中位数由分离前的 16 2× 10 9/ L 降低到 40× 10 9/ L,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联合化疗后 ,完全缓解(CR)率为 5 1.6 % ,明显高于对照组 CR率 19.2 % (P <0 .0 1) ,早期病死率为 12 .9% ,低于对照组的 38.4% (P <0 .0 5 )。结论 :白细胞分离术联合化疗治疗 HL AL 疗效优于单纯化疗 ,能提高 CR率 ,降低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