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骞健  张巧俊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2):1587-1589,1600
目的:探讨PD模型大鼠额叶皮层mGluR5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D模型组和亚型选择型mGluR5拮抗剂SIB-1893+PD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多克隆抗体mGluR5在大鼠额叶皮质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中大鼠额叶皮质有丰富的mGluR5表达;PD模型组中大鼠额叶皮质mGluR5表达明显下降;在亚型选择性mGluR5拮抗剂SIB-1893+PD组中,大鼠额皮质mGluR5表达又上调。结论:PD模型大鼠额叶皮质mGluR5表达下降可能是神经元的一种自我保护作用,mGluR5选择性拮抗剂对额叶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谢安木  薛莉  刘敏 《热带医学杂志》2007,7(11):1091-1093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对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黑质、纹状体神经递质的影响,以探讨灵芝孢子对帕金森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PD组:立体定向注入6-羟多巴,术后1周腹腔注入阿朴吗啡观察30min大鼠旋转的次数,连续至第4周每分钟大于6次者为成功的帕金森氏病模型;灵芝孢子组:先用灵芝孢子粉灌胃3d,立体定向注入6-羟多巴,继续灌胃4周,直至处死。正常对照组:立体定向注入黑质抗坏血酸生理盐水。处死后快速取术侧中脑、纹状体,匀浆,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中脑黑质、纹状体神经递质多巴胺(DA)、3,4-双羟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AV)、5羟色胺(5-TH)、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等的变化。结果高效液相色谱仪结果显示PD组黑质、纹状体的DA、DOPAC、HAV、5-TH、NE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灵芝组术侧黑质、纹状体DA、DOPAC、HAV、5-TH、NE含量较PD组明显增高。结论灵芝孢子能够逆转PD组DA、DOPAC、HAV、5-TH、NE含量的下降,对PD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底丘脑核(STN)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拮抗剂 MPEP 对部分损毁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运动行为的影响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损毁+生理盐水组(n=12)、损毁+MPEP 组(n=12)。采用行为学和神经化学检测方法,观察3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的自发运动能力和斜板实验中的停留角度,以及纹状体中多巴胺(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较,损毁+生理盐水组大鼠的水平运动能力(P<0.001)、垂直运动能力(P<0.001)和斜板停留角度(P<0.001)均明显降低,而损毁+MPEP组大鼠均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P>0.05)。神经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较,损毁+生理盐水组大鼠纹状体DA含量降低了56.3%(P<0.001),而损毁+MPEP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无明显差异(P>0.05),且与损毁+生理盐水组比较明显升高(P<0.001)。结论:慢性STN局部应用MPEP对早期PD模型大鼠的运动行为和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和黑质多巴胺,P物质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三组:(1)6-OHDA纹状体注射组,(2)单纯0.02%抗坏血酸注射组,仅注入含0.02%抗坏血 的生理盐水10ul,(3)正常大鼠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选择成功模型大鼠,利用荧光及放射免疫法检测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及SP的含量,结果:PD大鼠毁损侧DA和SP含量明显下降(P<0.001),而对侧两者均正常,结论:PD大鼠黑质及纹状体DA和SP水平的改变是一致的,并且SP的减少促进了DA的进一步减少,SP参与了PD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谷氨酸钠(GluNa)致痫时大鼠大脑皮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的表达变化。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GluNa致痫组。在GluN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2h后,进行S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大脑皮质各层均有丰富的mGluR5表达,特别是第V层锥体细胞。生理盐水组mGluR5表达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而GluNa致痫组mGluR5表达明显下调。结论在癫痫发作早期mGluR5表达下降可能是神经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mGluR5 mRNA在不同时段的表达变化的规律,探讨mGluR5mRNA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75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组1、3、6、12、24 h及3 d、14 d组及其相对应的假手术对照组,采用大鼠MCAO模型,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mGluR5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假手术对照组mGluR5 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手术组mGluR5 mRNA各时间段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缺血1 h其表达即有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GluR5 mRNA表达6 h达到高峰(F=5.328,P0.00),3 d后表达开始下降(P0.01),14 d基本降至正常对照水平(P0.05)。结论:mGluR5在脑缺血后升高,提示mGluR5在脑梗死中有着重要作用,从而对我们的临床研究指出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7.
刘金变  江伟  王爱忠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1):2221-2224
目的 研究吗啡耐受大鼠脊髓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的表达变化及mGluR5拮抗剂MPE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S),吗啡耐受组(Mor),吗啡加MPEP组(Mor+MPEP)和MPEP组.采用鞘内重复给药方式建立慢性吗啡耐受模型,鞘内注射吗啡10 μg,每日给药2次,连续7 d.通过甩尾实验,观察给药前和给药后30 min大鼠甩尾潜伏期并计算最大镇痛效应百分比[MPE%=(给药后阈值-基础阈值)/(最大阈值-基础阈值)×100%].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并比较各组L4~5脊髓组织mGluR5的表达.结果 鞘内重复注射吗啡后,吗啡组MPE%逐渐下降,到第7天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加MPEP组第7天仍表现出较强的镇痛效应(P<0.05).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显示吗啡耐受组mGluR5表达升高,吗啡加MPEP组mGluR5的表达低于吗啡耐受组(P<0.05),但高于NS组(P<0.05).结论 mGluR5拮抗剂MPEP有延缓吗啡耐受的作用.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mGluR5表达上调,MPEP可能通过部分抑制mGluR5的上调节拮抗吗啡耐受.  相似文献   

8.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在大鼠急性脑缺血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皮质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GluR5)在脑缺血不同时段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的规律,探讨其在急性脑缺血中变化的意义.方法:3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缺血1h组、3h组、6h组、12h组、24h组(均为手术组)及其相对应的假手术对照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至上述规定时间点取大脑组织,行HE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损伤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判断神经元阳性表达的强弱;用形态分析系统检测各组mGluR.5表达的灰度值.结果:各手术组mGluR5表达均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1h其表达即有升高,至12h达高峰.而假手术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缺血可引起mGluR5表达上调,提示mGluR5参与了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可能促进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展.但结合以前的研究,我们推测其上调也可能是一种为清除谷氨酸(Glu)而作出的反应性增高,是一种维持机体平衡的自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处理的大鼠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制备PD大鼠模型并将成功模型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中脑NSCs组和atRA处理中脑NSCs组(atRA+NSCs组).动态观察模型大鼠NSCs移植前后的行为学变化,定量分析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表达的变化.结果 atRA+NSCs组与对照组、NSCs组比较,实验动物的行为功能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P<0.05或0.01).atRA+NSCs组与NSCs组大鼠纹状体移植区BrdU标记的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细胞(TH+细胞)分别为(261.2±31.7)、(204.3±25.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纹状体区没有BrdU标记TH+细胞.结论 atRA在PD大鼠模型中脑NSCs移植治疗中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降压素(NT)对正常和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单侧损毁内侧前脑束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将5μL 1 mmol/L NT或生理盐水双侧缓慢注入正常及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侧脑室30 min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法检测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和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含量的变化。结果正常大鼠NT组纹状体DA含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明显升高(t=5.32,P<0.01)。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生理盐水组损毁侧纹状体DA含量与未损毁侧和正常大鼠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降低(F=61.23,P<0.001);损毁侧纹状体DA更新率(DOPAC+HVA)/DA、DOPAC/DA、HVA/DA均明显高于未损毁侧和正常大鼠生理盐水组(F=27.52、21.12、28.43,P<0.001)。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侧脑室注射NT可明显提高两侧纹状体DA的含量(t=3.87、2.26,P<0.05)。结论 NT可增加正常及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DA的含量,提示NT具有抗帕金森病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不同时间点黑质及纹状体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受体α1(GFRα1)的表达及米诺环素对PD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雌性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14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米诺环素组,每组36只。模型组和米诺环素组采用6-羟基多巴胺注射于大鼠的黑质和纹状体建立PD模型。建模后14 d米诺环素组大鼠给予米诺环素45 mg·kg-1灌胃。应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大鼠的行为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黑质及纹状体GFRα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mNSS评分均为0;模型组大鼠的mNSS评分重度损害33只,中度损害3只;米诺环素组大鼠中度损害31只,轻度损害5只。在黑质及纹状体区域,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各时间点GFRα1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米诺环素组大鼠各时间点GFRα1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米诺环素组大鼠GFRα1的相对表达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诺环素能够增加PD大鼠GFRα1的相对表达量,可能通过抑制胶质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途径,发挥对多巴胺能神经元营养和保护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表没食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鱼藤酮致帕金森(Parkinson disease,PD)大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药物干预组(每组20只)。实验组和药物干预组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备PD大鼠模型,药物干预组同时给予大鼠腹腔注射EGCG。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脑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dutathione,GSH),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中脑黑质及纹状体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纹状体中MDA明显增高(P〈0.05),GSH含量明显降低(P〈0.05),中脑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TH蛋自在黑质和纹状体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EGCG干预后与实验组相比MDA明显降低及GSH明显增高(P〈0.05),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加(P〈0.05),TH蛋白明显增加(P〈0.05)。结论化应激在PD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抗氧化治疗能有效减轻大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情况,同时改善PD样症状,为P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白藜芦醇对帕金森病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帕金森病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6-OHDA纹状体内注射制作PD模型大鼠,将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及白藜芦醇(10,20。40mg/kg/d)治疗组,并设假手术组及正常给药组(白藜芦醇20mg/kg/d),每日口服给药一次,连续10周,给药过程中每周进行一次行为学检测。电镜下观察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RT—PCR法检测大鼠黑质部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①白藜芦醇能改善大鼠的旋转行为;②白藜芦醇能减轻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③白藜芦醇抑制大鼠黑质中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论白藜芦醇对帕金森病大鼠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 mRNA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祛风止动方对抽动障碍(TD)大鼠纹状体神经递质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按照SPSS程序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常规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采用阿扑吗啡(APO)腹腔注射给药建立TD大鼠模型。中药组灌胃祛风止动方、西药组灌胃氟哌啶醇,正常组、模型组均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药物干预4周后,断头处死实验大鼠,解剖脑组织并分离纹状体,采用RT-PCR检测各组大鼠纹状体中多巴胺受体D1/D2(DRD1/DRD2)mRNA表达水平。结果:腹腔注射APO后,经刻板行为验证显示模型大鼠能再现TD的特征性行为变化,且3周后模型组大鼠纹状体DRD2 mRNA明显上调、DRD1 mRNA明显下调,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经4周药物干预,西药组、中药大剂量组可显著上调DRD1 mRNA表达,明显优于中药常规剂量组(P〈0.05);中药大剂量组可显著下调DRD2mRNA表达,明显优于西药组与中药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祛风止动方可调节纹状体的DRD1/DRD2 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饮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直接向脑组织内注入神经毒剂6-羟基多巴损毁脑黑质致密部建立PD大鼠模型。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组)和补肾活血饮治疗组(治疗组),连续治疗8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5周起PD大鼠旋转行为特征的变化;应用RT-PCR观察各组大鼠中脑M5受体mRNA表达差异。结果补肾活血饮能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使治疗组大鼠每40min的平均旋转次数从(377.0±62.3)圈降为(84.0±20.0)圈(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中脑M5受体mRNA相对表达值显著提高(1.02±0.26vs0.21±0.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活血饮能提高PD模型大鼠中脑M5受体mRNA表达,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释放多巴胺(DA),从而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风府"和"阳陵泉"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于脑右侧黑质建立偏侧PD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电针组、美多芭组、电针结合美多芭组与模型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实验结束后,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大鼠中脑黑质纹状体部位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电针组、美多芭组、电针结合美多芭组均可增加SOD、GSH-PX活性,GSH含量,降低MDA含量。结论:电针可明显提高PD模型大鼠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对脑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新生大鼠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分为母鼠灌胃组(受孕11.5d母鼠灌胃姜黄素(100mg·kg^-1·d^-1)直至分娩,分别取出生后1、2和4d龄雌仔鼠卵巢),新生鼠腹腔注射组(正常出生1d龄雌仔鼠腹腔注射姜黄素(100mg·kg^-1·d^-1),连续4d,分别取出生后2、4d龄卵巢)和对照组(以母、幼均未用药的正常同天龄新生鼠的卵巢为对照)。卵巢组织切片由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比例,TUNEL染色检测卵巢内卵母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1d龄卵巢中,母鼠灌胃组未装配卵泡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原始卵泡的比例明显增加(P〈0.05);在2d龄卵巢中,新生鼠腹腔注射组未装配卵泡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原始卵泡比例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4d龄卵巢中,新生鼠腹腔注射组的原始卵泡比例显著下降(P〈0.05)。早期初级和发育卵泡比例显著升高(P〈0.05)。在1、2d龄卵巢中,母鼠灌胃组和新生鼠腹腔注射组卵母细胞TUNEL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姜黄素能加快新生大鼠卵母细胞巢破裂,促进原始卵泡的发育启动,同时能抑制卵母细胞凋亡,可能有益于延长卵巢的生殖寿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拮抗效应。方法应用6-OHDA纹状体内注射制作PD模型大鼠,将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白藜芦醇10,20,40mg/kg/d治疗组以及ViLE对照组(50mg/kg/d),并设假手术组及正常给药组(自藜芦醇20mg/kg/d),每日口服给药一次,连续10周,给药过程中每周进行一次行为学检测,然后利用化学比色法检测损毁侧脑组织中SOD、GSH—PX活性以及MDA含量。结果1.白藜芦醇治疗组可使大鼠旋转行为明显改善;2.白藜芦醇治疗组可明显增加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白藜芦醇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白藜芦醇减轻6-OHDA所致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天芪平颤颗粒对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动症大鼠行为学及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6(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6,GRK6)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6-羟基多巴(6-hydroxydopa,6-OHDA)立体定向注射至大鼠前脑内侧束的方法成功建立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25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5只。PD组:腹腔注射0.2%维生素C溶液;左旋多巴组:腹腔注射左旋多巴甲酯和苄丝肼;小、中、大剂量天芪平颤颗粒组:在给予左旋多巴甲酯和苄丝肼基础上分别加用相应剂量的天芪平颤颗粒。另设假手术组(n=5)为对照。连续给药29d后,评估不同剂量天芪平颤颗粒对PD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纹状体区GRK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左旋多巴等长期使用后,PD模型大鼠出现异常不自主运动(abnormal involuntarv movement,AIM),且AIM评分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损伤侧纹状体区GRK6蛋白表达减少。天芪平颤颗粒能改善PD模型大鼠的AIM评分,增加GRK6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高、中剂量天芪平颤颗粒组的GRK6蛋白的表达较左旋多巴组增加(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中剂量天芪平颤颗粒组的GRK6蛋白的表达较左旋多巴组增加(P〈0.01)。结论:天芪平颤颗粒可能通过增加纹状体区GRK6的表达,改善PD模型大鼠的AIM评分,减少PD大鼠异动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