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大黄(庶虫)虫丸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大鼠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建立EMT动物模型,按照异位内膜体积将大鼠随机分为中高组、中低组、西药组、模型组,灌胃治疗4周后检测指标.结果:中高组、中低组及西药组对异位子宫内膜有抑制作用,与模型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黄蔗虫丸能明显降低EMT大鼠血清雌二醇(E2)、垂体泌乳素(PRL)水平(P<0.05或P<0.01),明显升高血清孕激素(P)水平(P<0.01),双向调节内分泌.结论:大黄(庶虫)虫丸对EMT大鼠异位内膜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双向调节性激素水平而改善内分泌状态,是治疗EMT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赵芳  褚玉霞  封银曼 《河南中医》2008,28(10):27-29
目的:观察大黄(庶虫)虫丸对EMT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按照异位内膜体积将大鼠随机分为大黄(庶虫)虫丸中高剂量组、大黄(庶虫)虫丸中低剂量组、西药组、模型组,并以假手术组为对照,灌胃治疗4周后检测指标.结果:①大黄(庶虫)虫丸中高剂量组、大黄(庶虫)虫丸中低剂量组、西药组对异位子宫内膜有明显抑制作用,与治疗前异位内膜体积(V1)相比,异位内膜体积(V2)明显缩小(P<0.01);②大黄(庶虫)虫丸中高剂量组能明显提高EMT大鼠胸腺、脾脏重量指数(P<0.01),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P<0.01);③病理组织学分析显示:大黄(庶虫)虫丸中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加胸腺皮质厚度、脾小节大小及淋巴细胞数,明显降低异位内膜腺体体密度、提高腺腔值、降低淋巴结生发中心体密度(P<0.01).结论:大黄(庶虫)虫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部分机制可能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联合孕三烯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用大黄虫丸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对照组60例单用孕三烯酮治疗,共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程度及盆腔包块缩小、消失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黄虫丸与孕三烯酮联合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黄、虫对大鼠子宫肌瘤模型雌激素(E)及其受体(ER)的影响。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虫小剂量组、大黄虫中剂量组、大黄虫大剂量组、大黄虫丸组、桂枝茯苓胶囊组,采用雌孕激素负荷法建立大鼠子宫肌瘤模型,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E水平,免疫组化观察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ER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血清E含量及子宫ER均下降(P<0.05),大黄虫可降低血清中E水平,抑制平滑肌细胞ER的表达。结论:大黄虫对药通过调节E、ER抑制子宫肌瘤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黄、虫对药对雌、孕激素负荷大鼠子宫肌瘤模型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7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虫小剂量组、大黄虫中剂量组、大黄虫大剂量组、大黄虫丸组、桂枝茯苓胶囊组。采用雌、孕激素负荷法建立大鼠子宫肌瘤模型,用SABC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ERα、ERβ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ERα、ERβ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各治疗组的ERα、ERβ较模型组均下降(P<0.01)。结论:大黄、虫对药可抑制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ERα、ERβ的表达,这可能是该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及肿瘤致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对进一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努力找到干预其机制的方法及对AS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法:大鼠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肿瘤致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剥离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组大鼠血清TG、TC、LDL、MDA含量明显降低,HDL-C升高,TNF-α含量明显降低;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壁内膜显著增厚向管腔突起,可见粥样斑块形成,给大黄虫丸的大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论:大黄虫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血脂和下调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大黄虫丸对肺纤维化形成阶段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普通级健康wistar大鼠用平阳霉素复制肺纤维化模型大鼠后,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大黄虫丸组和强的松对照组。大黄虫丸剂量1.2 g.kg-1,从第14 d开始按15 mL.kg-1体重ig,造模28 d后处死,测定、比较各组大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及BALF中SOD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MD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黄虫丸组SOD活性均高于模型组,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大鼠BALF中SOD活性、MDA含量与血清SOD活性、MDA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大黄虫丸有抑制模型大鼠肺及血清中SOD活性下降及MDA含量增高的作用;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可间接反映肺部脂质过氧化与抗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用荷瘤小鼠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大黄虫丸对肿瘤细胞的抑瘤和诱导凋亡作用,旨在探讨大黄虫丸抗肿瘤效应机制,为其临床应用和创制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小鼠克洛氏(S180)肉瘤动物模型,以大黄虫丸方82g/kg剂量连续灌胃10天,同时设模型对照组、正常组和西药(环磷酰胺)对照组,取治疗组、对照组及模型组实体瘤分别涂片观察肿瘤细胞中Survinvin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及西药(环磷酰胺)对照组比较,大黄虫丸治疗组肿瘤组织中Survinvin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大黄虫丸能够调低肿瘤细胞中Survinvin的表达,诱导肿瘤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肺系络病"理论,研究搜剔肺络法代表方大黄虫丸对博来霉素致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胶原沉积的影响。方法选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大黄虫丸小剂量组、大黄虫丸中剂量组、大黄虫丸大剂量组,每组10只。于造模28天后常规每日一次灌胃给药,给药30天后麻醉取肺组织,进行HE、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观察并比较各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在MMP-2表达方面,与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相比,大黄虫丸各剂量组表达明显减弱(P0.05),并与胶原沉积的高低相一致。在血清TGF-β1含量方面,模型组及各药物干预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说明大黄虫丸对肺纤维化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优于西药激素的治疗效果,其治疗作用是通过对MMP-2的表达抑制实现的,其并不能抑制肺组织TGF-β1的产生。结论大黄虫丸可能通过抑制MMP-2的表达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黄虫丸对血栓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1)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大黄虫丸低、高剂量组各3只。大黄虫丸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26、1.05 g/(kg·d)大黄虫丸灌胃,阿司匹林组给予8.7 mg/(kg·d)阿司匹林肠溶片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1.0 g/(kg·d)生理盐水灌胃,各组连续灌胃7天。末次灌胃后2 h,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建立颈总动脉血栓模型。HE染色法制作颈总动脉病理切片。2)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大黄虫丸低、高剂量组各7只,大黄虫丸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26、1.05 g/(kg·d)大黄虫丸灌胃,空白组给予1.0 g/(kg·d)生理盐水灌胃,各组连续灌胃7天。末次灌胃2h后,检测血浆凝血因子11活性(FXIa)及凝血因子11蛋白(FXIAg)水平,检测肝组织凝血因子11(FXI)mRNA表达。3)12只SD大鼠以1.05 g/(kg·d)大黄虫丸灌胃14天,分别于给药第0、7、14天心脏采血检测FXIa及FXIAg水平。结果病理结果显示,假手术组无血栓形成,模型组大鼠颈动脉管腔内充满血栓,大黄虫丸低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颈动脉管腔内血栓闭塞程度较模型组减轻,大黄虫丸高剂量组大鼠颈动脉管腔内仅有少量游离血栓。大黄虫丸高剂量组血浆FXIa较空白组和大黄虫丸低剂量降低(P0.05),各组大鼠血浆FXIAg水平及肝组织FXI 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0天比较,第7天及第14天时大鼠FXIa降低,且第14天时较第7天时降低更明显(P0.05或P0.01);各时间点大鼠血浆FXI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虫丸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FXIa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及CD4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黄虫丸高剂量组、大黄虫丸低剂量组及血脂康组,每组8只。采用经典喂养法复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予蒸馏水按容积10mL/kg灌胃;大黄虫丸高、低剂量组予大黄虫丸溶液按生药1.4、0.7g/kg,容积10mL/kg灌胃;血脂康组混悬液按0.3mg/kg,容积10mL/kg灌胃。每日1次,连续8周。8周断头处死,采用酶比色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0表达;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病理学形态变化。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G、TC、LDL-C含量增高,HDL-C含量降低(P0.05),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高剂量组TG、TC、LDL-C降低,HDL-C升高(P0.05);大黄虫丸低剂量组TG、LDL-C降低(P0.05)。与血脂康组比较,大黄虫丸高、低剂量组CD40表达弱阳性(±)或阳性(+);大黄虫丸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亦明显改善。结论大黄庶虫虫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血脂和下调CD4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消瘤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病灶的作用,研究其对异位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的影响。方法:SD雌性大鼠100只,采用手术诱导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桂枝茯苓丸阳性对照组、消瘤丸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大鼠灌胃给药8周,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异位内膜的面积变化及对异位子宫内膜ER的影响。结果:消瘤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生长活动受抑制,异位子宫内膜面积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0.01);消瘤丸低、中、高剂量组治疗后异位子宫内膜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瘤丸低、中、高剂量组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ER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药物没有通过ER表达。结论:消瘤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对异位子宫内膜的抑制作用与异位内膜局部总的ER可能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肺系络病"理论,研究搜剔肺络法代表方大黄虫丸对博来霉素致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胶原蛋白含量和肺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大黄虫丸低剂量组、大黄虫丸中剂量组、大黄虫丸高剂量组,每组10只。于造模28天后常规每日一次灌胃给药,给药30天后麻醉取肺组织,进行HE、Masson染色,肺组织胶原蛋白含量测定,肺组织HYP含量测定,并比较各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胶原含量的高低方面,与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相比,大黄虫丸各剂量组表达明显减弱(P0.05);在HYP含量测定方面,模型组及各药物干预组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与醋酸泼尼松组及大黄虫丸各剂量组两两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说明大黄虫丸对肺纤维化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优于西药激素的治疗效果,且其治疗作用是通过对胶原蛋白的表达抑制实现的,其并不能抑制肺组织HYP的产生。结论大黄虫丸可能通过抑制胶原蛋白的表达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卵圆细胞活化在大黄虫丸防治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二甲基亚硝胺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给以大黄虫丸高、中、低剂量组干预,Mallory染色观察肝纤维化水平,放免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免疫组化观察肝卵圆细胞活化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IMP-1、CTGF和Notch1表达。结果:模型组肝纤维化水平显著升高,大黄虫丸显著降低血清HA、PCⅢ、LN水平,减少HOC活化数量,降低TIMP-1、CTGF和Notch1表达,大黄虫丸抑制HOC活化水平与降低肝纤维化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大黄虫丸通过抑制TIMP-1、CTGF通路,减轻肝纤维化;通过抑制Notch1表达,减少HOC活化,其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可能与减少HOC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宫瘤消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模型大鼠异位病灶体积及血清雌激素(E_2)、孕激素(P)含量的影响,探讨宫瘤消胶囊治疗EMT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组、宫瘤消胶囊小、中、大剂量组,各组给予相对应药物干预后,测量各组大鼠异位病灶体积及其抑制率,并检测大鼠血清E_2、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用药各组异位病灶体积均小于模型组,抑制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瘤消胶囊各剂量组用药后异位病灶体积均小于桂枝茯苓胶囊组,抑制率高于桂枝茯苓胶囊组,血清E_2低于桂枝茯苓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瘤消胶囊可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清雌激素水平,抑制EMT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实验通过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干预体外人肺腺癌PAa细胞株研究其抗肿瘤机制,进而探讨活血化瘀法在肿瘤治疗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大黄虫丸含药血清与人肺腺癌PAa细胞株共同孵育,于不同时间观察,并与空白血清作对照。研究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对体外人肺腺癌PAa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生长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5%~20%各组含药血清OD值与相同作用时间10%牛血清、相同浓度的正常鼠血清OD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0.01),并随着血药浓度的提高OD值逐渐减低;药血清对人肺腺癌PAa细胞株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随药血清浓度提高、作用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增强;其诱导凋亡作用随药血清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对体外人肺腺癌PAa细胞株有明显抑制作用,为大黄虫丸抗肿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黄虫丸对大鼠肺纤维化形成阶段神经递质的干预作用。方法普通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虫丸组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2组均采用气管内注入平阳霉素复制肺纤维化模型,大黄虫丸组灌胃浓度为80mg/ml药液1.5ml/100g体重,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每天给药1次,各组于造模后第28天处死,比较各组大鼠肺、下丘脑及海马组织中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肺与下丘脑组织中NE、DA、5-HT及海马组织中5-HT含量均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黄虫丸组肺、下丘脑NE、DA、5-HT含量及海马组织中NE、5-HT含量均与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纤维化形成阶段肺与下丘脑DA、NE、5-HT及海马组织中5-HT含量升高,大黄虫丸能调节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肺及脑组织中NE、DA、5-HT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配合西药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无外科手术指征的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8例。2组均按西医常规非手术治疗原则进行抗感染、止血、脱水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大黄虫丸治疗。结果:治疗组血肿吸收速度、平均住院时间、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非手术治疗基础上加服大黄虫丸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可以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大黄虫丸辅助治疗,对照组用扶正化瘀胶囊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肝胆胰脾B超、肝脏弹性成像检测、肝纤维化标志物、肝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大黄虫丸治疗组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IIINP)、Ⅳ型胶原蛋白(IV-C)、总胆红素(TBIL)较扶正化瘀胶囊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虫丸组在改善血清PIIINP、IV-C、TBIL三项指标方面疗效优于扶正化瘀胶囊,肝脏弹性检测结果显示,大黄虫丸对于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总体改善略优于扶正化瘀胶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改善兔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对血脂、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3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中、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普通饲料喂养1周后行左肾动脉银夹缩窄术造模。术后各组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中药中、高剂量组予大黄虫丸相应剂量灌胃,辛伐他汀组予辛伐他汀灌胃,模型组、空白组每天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均为12周。造模12周后处死白兔取肾动脉观察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通过图像分析系统(Motic Images Advanced 3.0)测量内膜、中膜厚度和管腔面积,计算肾动脉的狭窄程度。观察各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结果:①成功建立了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缺血兔模型。②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肾动脉狭窄程度和肾动脉壁内膜中膜的增厚明显减轻(P0.01);大黄虫丸可明显降低模型兔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P0.05),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水平(P0.01)。结论:大黄虫丸可通过抗炎和降血脂而发挥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减轻肾动脉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