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常见病,常引起儿童听力下降及生活质量降低,甚至是言语发育异常。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不清,现在普遍认为免疫学方面的发病机制尤为重要。本文就变态反应相关的分泌性中耳炎免疫学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制概述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本文就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制很复杂,可能并非是一种因素作用,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分泌性中耳炎的听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引起听力下降的常见病,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本文通过对本病患者治疗前进行纯音听阈及声导抗测试,了解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ddsmedia,SOM)的发病情况,以探讨鼻咽癌放疗前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1999年7月-2000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鼻咽癌并接受放疗的58例患者,将其放疗前、放疗中、放疗结束时、放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一年时并发SOM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 58例患者放疗前有33例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其中双耳8例;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44例,其中双耳18例。放疗前后均未发生分泌性中耳炎者14例。鼻咽癌患者各个T分期(除T3外)放疗后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随放疗后时间延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放疗后3个月动态变化最大,放疗后6个月-1年分泌性中耳炎发病较平稳。结论 鼻咽癌患者鼻咽部机械性阻塞、腭帆张肌功能异常、咽鼓管功能不良和咽鼓管位置异常是放疗前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放疗后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机制是多因素的。  相似文献   

5.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就咽鼓管粘膜的超微结构及其细胞生物学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进行综述。分析了正常咽鼓管粘膜的细胞分布和粘液纤毛输送系统的功能特点,并与分泌性中耳炎时上述结构的变化做了对比。同时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更进一步探讨了有关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认为表面活性物质、粘液素、水通道蛋白、溶菌酶和乳铁蛋白等细胞分子对其病理生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儿童听力和言语发育影响较大,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其明确的发病原因之一。正常状态下的咽鼓管黏膜是咽鼓管实现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中耳腔良好微环境,保持其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咽鼓管黏膜超微结构和分子生物学上的异常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因此本文综述对比近年来咽鼓管黏膜正常和分泌性中耳炎下的超微结构和分子生物学差异,进一步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以期对指导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建立分泌性中耳炎小鼠动物模型的方法,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一种有用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小鼠制成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了解分泌性中耳炎中耳黏膜的增生及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实验组16耳中12耳鼓膜呈淡黄色,中耳腔有少量的浆液性渗出液,鼓室黏膜明显增厚且以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而两对照组鼓室无积液,黏膜无明显破坏。结论 Ⅰ型变态反应在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制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为进一步研究该疾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总结分泌性中耳炎治疗近况,以期探讨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特别是鼻咽癌的放射治疗,可导致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其发生与电离辐射对中耳的直接损伤和放疗前肿瘤侵犯所致的中耳负压的增高有密切关系。本文就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状况、中耳解剖生理、发病机制及治疗等研究现状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及鼓室黏膜的光镜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微波烧灼双侧咽鼓管口,建立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光镜观察比较咽鼓管管腔及黏一软骨膜和鼓室黏膜变化。电镜观察咽鼓管鼓室段暗颗粒分泌细胞及其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变化。结果:各组咽鼓管管腔通畅,咽鼓管黏一软骨膜不易受炎症浸润及负压影响。鼓室黏膜水肿、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暗颗粒细胞分泌功能受损,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结构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咽鼓管黏一软骨膜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分泌性中耳炎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听力损失的原因之一。本文分别从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同时关注儿童和成人分泌性中耳炎各自的发病特点,以期对指导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制很复杂,可能并非是一种因素作用,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之一,可导致患儿听力损失,影响语言、智力发育。因此,防治学龄前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意义重大。有研究表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与剖宫产及母乳喂养相关。母乳为婴儿提供了大量具有免疫、酶活性、营养和生物活性的因子,可使婴儿的免疫系统功能达到最佳状态。本文将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分娩方式及喂养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表面活性物质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就表面活性物质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讨论了表面活性物质的组成,功能及在中耳腔,咽鼓管及鼻咽部的分布特征。纵观表面活性物质研究的历史及新进展,认为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可引起中耳腔及咽鼓管粘膜表面张力改变,使咽鼓管开放压增高而致中耳积液,从而发生分泌性中耳炎,而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运用及激发内源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可分为预防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分泌性中耳炎与乳突气房的发育程度有关,谁为因果,意见尚不一致。在总结200余耳分泌性中耳炎诊治经验的基础上,随机对44例(75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和40例(80耳)无耳病者进行观察,全部观察耳均摄乳突Schuler位片,用Diamant法测量并计算X线片上显示的乳突气房的几何学面积,将其分为两型:气化良好型(气化面积>6cm2)和气化不良型(气化面积<6cm2)。155耳中气化良好型69耳,5(6.7%)耳患分泌性中耳炎;气化不良型86耳,70(81.4%)耳发病。比较两种发育类型乳突中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数差异有显著性(P<0.001)。认为乳突气化不良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耳积液中巨细胞病毒DNA及特异性抗体IgM的检测(摘要)周梁金晓杰周川金西铭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病,目前对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太明了。为了进一步探讨病毒感染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了中耳积液中的巨细胞病毒DNA,并用...  相似文献   

17.
儿童中耳炎患者中大约有10%在急性中耳炎后会有持续3个月以上的中耳渗出。而与分泌性中耳炎相关的听力损失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言语及语言的发育。急性及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决定了该病的治疗,而急性及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涉及多种宿主因素和感染因子。宿主因素包括解剖性或功能性咽鼓管功能低  相似文献   

18.
儿童腺样体切除术对相关疾病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术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及鼾症的临床作用。方法对住院行腺样体切除术的68例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及鼾症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儿经切除肥大的腺样体,辅以相应的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腺样体肥大较易成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及鼾症发病的基础因素。切除肥大的腺样体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及鼾症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腺样体是如何与中耳炎发病相关联,尤其在复发性中耳炎、顽固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及如何处理腺样体从而达到治疗中耳炎的目的,近十年来再次吸引了小儿耳鼻喉医师们的目光。本就腺样体的微生物学、腺样体的耐药菌、腺样体切除与中耳炎、疫苗等相关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情况及腺样体切除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方法1382例腺样体肥大的儿童行腺样体切除手术前后经鼻咽侧位片、声导抗检测及电测听检查,统计分析伴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及其与腺样体肥大的关系。结果1382例中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92耳,腺样体切除术后3个月复查,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治愈528耳(59.19%),好转298耳(33.41%),总有效率达92.60%。结论腺样体过度肥大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一大诱因,鼻内镜下切除肥大腺样体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明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