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冉莉 《现代预防医学》2013,(7):1230-1232
目的 了解2009、2010两届实习护士实习期间职业损害发生情况,评价岗前职业防护教育对预防实习护士职业伤害发生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分别对2009、2010两届实习护士进行调查,其中,接受了系统岗前职业防护教育的2010届实习护士作为实验组,未接受系统的岗前职业防护教育的2009届实习护士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实习护士职业伤害发生率(70.3%)明显低于对照组实习护士职业伤害发生率(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1,P< 0.01).结论 实习护士进行系统的岗前职业防护教育可明显降低职业伤害的发生,因此,为提高实习护士职业安全意识,增强职业防护能力,在各项护理技能教育的同时应开展系统的岗前职业防护教育.  相似文献   

2.
加强实习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体系课程设置中无职业防护课程,护生不能充分认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导致职业暴露的发生.所以,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将职业防护教育贯穿于实习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实习护士生职业暴露血源性疾病防护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莉  张冬梅 《职业与健康》2007,23(15):1294-1296
目的了解实习护士生职业防护现状及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其职业暴露的防护能力。方法采用问卷调查276名实习护士生职业接触感染的防护行为以及在护理操作中,暴露于患者血液、体液的情况。结果有20.3%护士生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在最近3次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中戴手套、洗手的频率低。不同科室实习护士生在最近3次护理操作中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7)。在最近2个月内有91.7%的实习护士生发生过职业暴露,平均每人发生4.0次,只有少数护士生在暴露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结论护士生的职业防护意识淡漠,能力较差,应从个人、学校、医院等方面加强对护士生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的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解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及与临床护士的职业防护现状对比,找出存在的问题。对2003年7月~11月在3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实习的护生及临床部分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习护生在临床各种操作过程中戴手套、口罩、洗手等安全保护意识差(做得好的仅有78.3%), 本科护生与大专、中专护生相比安全保护意识更差(如手上有伤口时戴手套情况,中专69.0%,大专60.0%,本科38.3%); 在有危害性的操作中戴防护性手套和口罩方面临床护士不如护生(如在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操作时,每次都戴防护性手套的实习护生占46%,临床护士占27.8%)。提示,应加强对本科护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同时更应该改变教学实习医院临床护士的职业防护现状,达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开展临床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对实习助产士职业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未接受过系统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的2007级实习助产士33名为对照组和接受系统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的2008级实习助产士35名为观察组,分别在实习助产士实习结束返校前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实习助产士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知晓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实习助产士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执行率为42.9%~82.9%,高于对照组的6.1%~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助产士职业暴露率8.6%~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6%~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习助产士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进行系统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能提高职业防护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自我防护习惯,降低职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习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临床观察分析总结出造成实习护士潜在职业危险的因素,加强培训和管理,减少实习护士长期在高度污染而高度紧张的环境中所承受的职业伤害。结果增强了实习护士潜在职业危害的防范意识,避免或减少了职业危害,构建了和谐的师、生、患关系。结论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防护是保障医疗安全及实习护士健康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某医院实习护士职业防护知识与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实习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与行为状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防护教育,促使实习护士做好自身防护.[方法]2005年9~10月,对在梅县人民医院实习的嘉应学院医学院2003级护士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71人,接受过专门职业防护技能学习的占59.2%;对几种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的知晓率为39.4%~57.7%,对几种可产生职业危害的医疗器械或物品的知晓率为19.7%~57.7%;几种卫生行为的形成率为59.2%~95.8%;实习75d内受到过医疗器皿(器械、用品)损伤的占43.7%,1人被患者的血溅及眼睛.[结论]实习护士接受的职业防护技能教育培训较少,自我保护能力较低,受到伤害的机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施惠碧 《职业与健康》2010,26(13):1540-1542
实习护生对职业危害的因素缺乏认识,防护意识淡薄,应制定在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对策。增强实习护生对职业危害的认识,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和管理,有效防止职业病危害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实习护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探讨格林健康教育模式对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干预效果的影响。选取该院68名手术室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职业防护教育,观察组实行格林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职业防护调查和职业暴露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职业防护知识、态度及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职业防护知识、态度及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职业暴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职业暴露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格林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和知识水平,降低职业暴露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实习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探讨其对实习护士职业防护行为方面的影响。方法 2013年对某院45名实习护士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认知及行为调查,并进行相关职业安全防护技能训练,对干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培训后45名实习护士对职业防护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明显优于培训前,对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时佩戴手套、口罩等职业防护行为均得到提高。职业防护依从性明显优于培训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实习护士实施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能够使实习护士在职业防护行为意识明显提高,从而减少或避免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医院医护人员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调查,了解医护人员学习与掌握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情况与水平。方法查阅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档案相关资料,现场对医护人员进行询问,利用A、B两种健康教育专业知识试卷对医护人员进行测试。结果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的医院为69.2%,未培训的医院为30.8%;医护人员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知测试及格的医院为53.8%,不及格医院为46.2%;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晓率达标医院为15.4%,不达标医院为84.6%;医护人员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及格率为66.7%,知晓率为64.1%;健康教育专业知识错题率最高的为基础知识。结论医院领导对开展医护人员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的认识不足;负责健康教育的专、兼职人员责任心不强;医护人员自觉学习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很少;健康教育的业务指导、检查不到位等,是医护人员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缺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昌邑市某化工厂职工职业防护知识与行为状况,评价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的近期效果,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防护知识教育,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方法]2009年5~8月,在昌邑市某化工厂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有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方法]培训200名职工,健康教育前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为49.83%,正确行为持有率为38.60%,经系统健康教育后,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为94.67%,正确行为持有率为88.00%(P0.01)。[结论]职工职业防护知识水平较低,正确行为形成率不高,通过职业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职业卫生知识,纠正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资历护士对急诊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急诊就诊的200名患者按就诊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由高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实施健康教育,观察实施后两组患者的心理适应情况、配合程度以及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心理适应情况、配合程度以及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不同资历护士实施健康教育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措施的效果。[方法]2006年.在泰安市泰山区抽取财源办事处七里铺社区.对全部18岁以上居民采用语言教育、文字教育、形象化教育和电化教育进行有关膳食结构与行为生活方式为内容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人群有关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干预对象干预前后,对健康四大基石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44.25%、73.78%(P〈0.01),对13种一般健康知识与常见不良行为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28.45%、72.62%(P〈0.01),对10种常见病危害性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32.89%、70.60%(P〈0.01)。[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社区居民健康保健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5.
周云 《职业与健康》2010,26(24):3032-3034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物理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运动功能性危害及心理社会性危害因素。改善医院内环境,制定合理制度,最大限度减轻有害因素对护士人员的的健康危害,提高护士健康水平势在必行。作者提出需要重新评估医院环境及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及其现存的和潜在的危害性,对护士的职业性危害有更深认识,从而为制定有效防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开展初产妇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干预试验的研究方法,对初产妇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干预,比较健康教育前后产妇在自我护理、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干预,产妇在自我护理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都明显提高(P<0.05),产后检查及避孕知识知晓率由74.62%提高至93.33%,母乳喂养优点知晓率从80.06%提高至97.45%,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知晓率从65.89%提高至92.12%.结论 对初产妇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新生儿的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可行性,探索对该人群的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2006年10~11月,对深圳市盐田区25家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培训前后分别调查543人和577人,以此评价健康教育培训的效果。[结果]在调查的15个问题中,培训前有7个问题的知晓率低于50%,其中最低的只有17.31%;培训后相同问题的知晓率低于50%的只有2项,且最低为43.50%。其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讲座和张贴宣传画,分别占63.60%、43.15%和28.77%。培训后从业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有明显改善。[结论]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社区病人糖尿病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社区糖尿病(DM)教育影响DM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对疾病的态度和遵医行为的效果。方法 以社区糖尿病友联谊会的活动形式,对社区DM病人进行系统的DM教育,历经1年半时间后,调查收集资料完整的96例社区DM病人,使用问卷对病人接受健康教育前后的情况进行测试、调查。登记参加DM教育次数、DM基本知识、DM饮食知识和血糖的控制情况,比较他们接受DM教育前后对DM基本知识、DM饮食知识的认知变化和血糖的变化。结果 接受DM教育后病人对DM的认知水平显著提高;血糖控制效果与接受DM教育的多少呈正相关。结论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以“病人联谊活动”的形式,开展社区DM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进行性观念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效果,为在该类学校开展艾滋病建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5月,对郯城2所职业技术学校的470名学生进行短期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于教育前后进行有关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2所学校培训后分别获得有效答卷392、384份,同意婚前性行为、多性伴、同性性行为和商业性行为者所占比例培训前(4.85%~50.51%)高于培训后(5.21%~52.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和预防知识,培训后的知晓率、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所占比例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1或P〈0.05)。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也有所提高,但仍然较低。[结论]职业技术学生的性观念中存在着传播艾滋病和性病的高危因素。短期知识讲座和宣传对提高学生的性卫生知识和艾滋病相关知识有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老龄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经济负担将会给我国的卫生系统带来更大挑战。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核心,对慢性病的干预和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健康教育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估,对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即对我国健康教育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