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PSA(f-PSA)及f/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90例正常健康男性、72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60例前列腺癌(Pea)患者血清的t-PSA和f-PSA,并求出f/tPSA比值,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BPH组、PCa组t—PSA分别为1.67±1.22、8.37±5.47和26.46±28.20,f-PSA分别为0.59±0.55、3.07±3.62和2.60±3.07.f/tPSA比值分别为0.36±0.14、032±0.14和0.11±0.04,上述各组三项指标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PCa组t-PSA分为〈4.0μg/L,4.0~10.0μg/L、10.0—20μg/L、〉20μg/L四个组,显示.PSA和f-PSA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f/tPSA比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f/tPSA比值分为O.10、〈0.15、〈0.20、〈025四个截点,显示在0.15截点以内PCa患者占有率为93.30%,特异性为88.89%。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f/t PSA比值〈0.15时对PCa的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适用于t-PSA处于各种范围的PCa患者。  相似文献   

2.
f-PSA、T-PSA及其比值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其比值在单纯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增生并发急性尿潴留(AUR)与前列腺癌(PCa)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3个组别,28例PCa患者和39例BPH患者及19例AUR患者,检测血清中T-PSA和f-PSA,计算f/比值。结果T-PSA在PCa患者与BPH患者组及BPH并发AUR患者组间T-PSA在4.0~10.0μg·L^-1度范围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f-PSA和(f/T)PSA比值在PCa患者与单纯BPH患者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但在PCa患者与BPH并发AUR患者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f-PSA和(f/T)PSA比值提高了对前列腺癌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尤其T-SA在4.0~10.0肛g·L^-更有意义,同时还要注意前列腺增生并发急性尿潴留患者,在诊断上不能单纯依赖T-PSA、f-PSA和(f/T)。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前列腺癌适宜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方法:测定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游离PSA、总PSA,并计算PSAD、FPSA/TPSA、PSA/TPSA/PSAD等。结果:将PSA值分为0~、4μg/L~、10μg/L~和20μg/L~四个范围,BPH组构成比为39.06%、28.13%、25%和7.81%,而PCA组构成比为10.71%、17.86%、28.57%和42.8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BPH组患者相比较,PCA组患者PSA和PSAD检测值升高,FPSA/TPSA和PSA/TPSA/PSAD降低,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当4ug/L≤PSA≤10ug/L时,PCA和BPH患者的PSA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A组FPSA/TPSA和PSA/TPSA/PSAD低于BPH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当PSA〉20μg/L时,两组患者PSA、PSAD、FPSA/TPS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患者仅PSA/TPSA/PsAD低于BPH患者,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用PSA、PSAD、FPSA/TPSA诊断前列腺癌均具有一定局限性,PSA/TPSA/PSAD可能是诊断前列腺癌最适宜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前列腺增生症(BPH)和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中总PSA(t-PSA)和游离PSA(f-PSA)及其f-PSA/t—PSA的比值,探讨其对PCa和HBP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检测54例BPH和48例PCa患者血清中t-PSA、f-PSA及f-PSA/t—PSA的比值。结果血清总PSA在4.0~10.0ng/ml时,BPH与PCa组的t-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PSA、f-PSA/t—PS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血清t-PSA超过4.0—10.0ng/ml时,f-PSA/t-PSA的比值对PCa和BPH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以f-PSA/t-PSA〈0.16为界定的标准,特异性为88.39%,灵敏度为79.36%。在诊断BPH和PCa时,f-PSA/t-PSA明显优于t—PSA,是早期诊断PCa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5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经直肠镜、B超、CT或活检分为前列腺癌(Pca)14例,前列腺增生(BPH)115例.前列腺炎21例,非前列腺疾病(对照组)36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PSA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清PSA以4.0μg/L作为分界点时,14例Pca血清PSA水平为53.09±28.36μg,/L,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均P〈0.01),115例BPH患者、21例前列腺炎患者和36例非前列腺疾病组分别有64例(55.7%)、4例(19.0%)和3例(8.3%)PSA超过阳性界值。结论:血清PSA测定对前列腺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清PSA和PAP联合检测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在临床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时检测319例良、恶性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PSA和PAP。结果: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血清PSA的特异性为63.8%,敏感性为91.4%,PAP的特异性为88.2%,敏感性为63.4%。结论:PSA可作为PCa的筛选诊断和疗效监测有价值的指标,PAP则不宜作为PCa的筛选指标。在疗效、预后监视方面PSA完全可替代PAP,但对提高PCa的诊断率和准确性以及PCa与前列腺增生(BPH)的鉴别诊断,PSA和PAP的联合检测则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和前列腺癌(PCa)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研究AR在32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ng/mL的BPH(简称高PSA组)、40例PCa组织中表达的情况;32例PSA<10ng/mL的BPH(简称低PSA组)组织为对照组。 结果低PSA组、高PSA组、PCa组A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4.38%、93.75%、65.00%,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在高PSA组上皮、间质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低PSA组和PCa组织(P<0.05)。高分化癌、中分化癌、低分化癌的A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55.56%、30.00%,高、中分化癌的AR表达的阳性率比低分化癌高(P<0.05)。早期前列腺癌的AR表达阳性率(68.75%)比晚期前列腺癌(41.67%)高(P<0.05)。早期前列腺癌的AR mRNA表达量比晚期前列腺癌高(P<0.05);高、中分化癌的AR mRNA表达量比低分化癌高(P<0.05)。 结论AR在高PSA组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其在前列腺增生中的过表达可能是PSA增高的又一因素。AR的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前列腺炎患者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表达。方法选择确诊为PCa患者28例(PCa组)、BPH合并前列腺炎患者30例(BPH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MP-2、MMP-9和MMP-14水平,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对病变组织中MMP-2、MMP-9、MMP-14的阳性表达率进行判定;比较两组患者MMPs及PSA。结果PCa组患者血清MMP-2、MMP-9、MMP-14和PSA水平均高于BPH组(均P<0.05)。PCa组患者病变组织中MMP-2、MMP-9和MMP-14的阳性表达率为50.0%、53.6%和42.9%,分别高于BPH组的20.0%、10.0%和16.7%(均P<0.05)。结论PCa与BPH合并前列腺炎患者MMPs表达明显不同,有助于对两者作出鉴别诊断;MMPs家族在PCa中表达的变化可为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刚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2):1767-1770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血清学指标检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诊疗价值。方法:将72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肿瘤骨转移组和无骨肿瘤转移组,同时选取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32例和参加体检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检测各组外周血前列腺抗原(PSA)和游离前列腺抗原(fPSA),并检测骨转移患者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与健康人相比,无骨转移组前列腺癌患者的PSA和fPSA水平明显提高(P=0.044和P=0.041),有骨转移组前列腺癌患者的PSA和fPSA升高更明显(P〈0.01);患者骨转移灶数目≤2与〉2时PSA和fPS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随着骨转移分级的增高,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PSA、ALP和BAP的水平也逐步升高,呈高度的正相关(r=0.982,P=0.005;r=0.957,P=0.042;r=0.963,P=0.034);骨转移患者PSA〈30ug/L与PSA≥30〉g/L例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转移患者BAP〈20〉g/L与BAP≥20μg/L患者例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P的假阳性率仅为21.62%,明显低于ALP的72.97%(P〈0.01)。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仍是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首要方法,血清学PSA、fPSA、BAP和ALP也是诊断骨转移的重要方法,当患者PSA水平大于30.0μg/L时,应建议患者行全身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PSA、f/t-PSA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PCa与5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患者血清PSA、f/t-PSA值在PCa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PCa与BPH两组患者间PSA、f/t-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PSA介于4.0 ~ 10.0μg/L之间,两组患者间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f/t - 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SA介于4.0~10.0μg/L之间,f/t-PSA在0.15时,对PCa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最佳.结论:PCa患者PSA显著升高,f/t-PSA则显著降低.选择f/t-PSA小于0.15作为临界值,对PCa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非骨转移前列腺癌(non-BM PCa)患者及骨转移前列腺癌(BM PCa)患者血清和组织中uPA及uPAR表达.结果:BPH患者、non-BM PCa患者和BM PCa患者血清uPA及uPAR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n-BM PCa患者血清uPA及uPAR浓度高于BPH患者(P<0.01),BM PCa患者高于non-BM PCa患者(P<0.01).前列腺癌组织uPA表达阳性率83.34%,uPAR表达阳性率77.78%,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表达阳性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PA、uPA表达与PCa的发生与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PSA、F/TPSA及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血清游离PSA及总PSA比值(F/T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674例正常健康体检男性,24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及81例PCa患者PSA、F/TPSA及PSAD值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PCa组血清PSA及PSAD高于BPH组及正常对照组;而F/TPSA值低于BPH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SA处于4~10 μg/L时,BPH、PCa组间PSA差异无显著性,PCa组F/T显著低于BPH组,PSAD显著高于BPH组.用F/T≤0.15、PSAD≥0.18诊断PCa阈值的敏感性为83.3%和85.9%,特异性为75.1%和76.8%.结论 PSA>4μg/L作为筛选PCa的临界值存在一定缺陷;当PSA为4~10μg/L诊断灰区时,F/T与PSAD对诊断前列腺癌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癌组织中核干因子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核干因子(nucleostemin gene,NS)基因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在PCa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PCa中的表达水平与血清PSA的关系。结果45例PCa组织标本中,NS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80.0%(36/45)。20例BPH组织中均未见阳性表达。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PCa组织中NS蛋白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4、19、13例。NS蛋白表达与PCa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0.954,P〈0.05),与患者血清PS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37,P〉0.05)。结论NS蛋白表达与PCa的分级密切相关,可作为一种诊断PCa的新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核小体结合蛋白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ong G  Zhou LQ  Weng M  He Q  He ZS  Hao JR  Pan BN  Na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8):1962-1965
目的 通过检测核小体结合蛋白1(NSBP1)在正常前列腺(NP)、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前列腺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NSBP1在10例NP组织、15例PCa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9例NP组织、26例BPH组织、40例PCa组织中NSBP1的表达水平。结果 NSBP1在PCa组织中蛋白表达高于在NP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08,P〈0.01)。3种组织中NSBP1的阳性及弱阳性表达率为56.5%(48/85),其中NP、BPH、PCa组织中分别为36.8%(7/19)、34.6%(9/26)、80.0%(32/40)。PCa组织中NSBP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P及BPH组织(t=-3.569,-4.152,P〈0.01)。在PCa中NSBP1的表达水平与PCa病理分期、Gleason评分(GS)、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均不相关(P=0.911,0.666,0.779)。结论 NSBP1在PCa中高表达,并可能参与了PCa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其相关指标检测对临床前列腺癌诊断的影响。方法门诊检查70岁以上男性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共计241例,活检筛查出前列腺癌病例数,将患者分组进行比较。分别分为前列腺癌组(PCa组)、前列腺增生组(BPH组)、其他疾病组(对照组)。3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TPSA、FPSA、FPSA/TPSA和PSAD值,并分别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PSA界限值定为4ng/mL时,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88.98%,特异度为56.5%,准确度为64.3%;PSA界限值定为10ng/mL时,敏感度为78.0%,特异度为82.5%,准确度为82.0%。用PSAD诊断前列腺癌,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87.6%,准确度为86.0%。BPH组与PCa组的FPSA、TPS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a癌组的FPSA/TPSA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及前列腺增生组(P〈0.01);PCa组PSAD明显大于对照组和BPH组(P〈0.01)。结论将PSA与PSAD结合使用,可提高特异度和敏感度。检测FPSA/TPSA和PSAD比单一检测FPSA、TPSA,可显著提高对PCa诊断的特异性及符合率,对前列腺体积较大的BPH和PCa患者,检测PSAD更有意义。集团检诊可以真正揭示国人前列腺癌的发病现状,可明显增加临床前列腺癌特别是早期癌的诊断例数,是实现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的表达及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例PCa组织、20例前列腺高分级上皮样内瘤样病变(HG-PIN)及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PSCA的表达,术前ELISA法检测血清PSA水平.结果:BPH组织中无PSCA表达,HG-PIN、PCa组织中PSCA阳性率分别为70.0%(14/20)、80.6%(29/36),高于BPH组织(P<0.05).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PCa组织中PSCA的阳性率分别为6/11、14/16、9/9,依次增高(P<0.05).PSCA阳性率与PCa患者血清PSA水平无相关性(r=0.215,P>0.05).结论:PSCA有可能是一种新的PCa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骨膜素(PN)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于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PCa患者、30例BPH患者、39例健康男性为研究对象。检测各组血清PN及PSA水平。结果 PCa组患者血清PN、PSA水平均高于BPH组和对照组,BPH组患者血清PN、PS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0例PCa患者至随访12个月结束时8例发生转移,转移率为20.0%(8/40)。较未转移者,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血清PN、PSA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PN和PSA水平检测对PCa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504S、p63、34βE12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38例前列腺癌(PCa)、9例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HGPIN)、5例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AH)、11例基底细胞增生(BCH)、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标本中P504S、p63、34βEl2的表达情况。结果P504S在PCa、HGPIN、AAH、BCH、BPH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7%、88.9%、20.0%、0、9.4%,PCa、HGPIN显著高于AAH、BCH、BPH(P〈0.05)。p63、34βEl2在PCa中无表达,在HGPIN、AAH、BCH、BPH中100%阳性表达,PCa显著低于HGPIN、AAH、BCH、BPH(P〈0.01)。P504S表达强弱与PCaGleason评分无关(r一0.035,P=0.833)。结论P504S、p63、34βE12联合检测可提高前列腺癌病理诊断的准确率及小灶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穿刺活检的小标本。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前列腺癌患者及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mRNA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9例前列腺癌患者,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取5 mL静脉血,肝素抗凝,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T-PCR检测PSA mRNA表达。结果:①39例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SA mRNA表达阳性检出率66.7%(26/39),其中血清PSA>20.0 μg·L-1者23例,PSA mRNA表达阳性检出率87.9%(20/23);血清PSA≤20.0 μg·L-1者16例,PSA mRNA表达阳性检出率37.5%(6/16)。对照组未见阳性表达。②16例血清PSA≤20.0 μg·L-1的前列腺癌患者PSA mRNA阳性表达的Gleason评分为:1~4分0/3,5~7分1/8,8~10分5/5,6例阳性者均为中、低分化癌。 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SA mRNA的检测在血清PSA>20.0 μg·L-1的前列腺癌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是一种可靠的检测方法。血清PSA≤20.0 μg·L-1的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SA mRNA的检测可以预示微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新参数(F/T)/PSAD对PSA在4~10ng/ml区间前列腺癌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新参数(F/T)/PSAD对血清PSA在4~10ng/ml区间的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血PSA测值在4~10ng/ml的88例患者,其中确诊PCa患者21例,BPH患者67例。比较分析F/T比值、PSAD、(F/T)/PSAD在设定的各阈值范围内,对PCa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Pca患者的(F/T)/PSAD)均值明显低于BPH患者(P〈0.001)。F/T比值、PSAD、(F/T)/PSAD在设定的各阈值范围内诊断PCa的敏感度分别为66.67%,76.19%和85.71%;特异度分别为41.79%,43.28%和68.66%。(F/T)/PSAD诊断PCa的特异度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应用(F/T)/PSAD能有效提高PSA在4~10ng/ml区间的PCa检出率,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