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胸痹临证,应重通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为中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对该病的记载始于《内经》,  相似文献   

2.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为中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对该病的记载始于《内经》,专论于《金匮要略》,唐代《千金方》、清代《医学心悟》和《医林改错》等古籍均有详述。  相似文献   

3.
陈瑞春通阳益气治胸痹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春教授认为气的正常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是协调平衡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环节,气机失调则易产生各种疾病.基于此,陈老在治疗胸痹证时,采用通阳益气之治,自创通阳益气汤进行治疗,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胸痹是一种以膻中或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提出胸痹病机为“阳微阴弦”,即胸阳虚衰,阴寒内盛,阴乘阳位,痹阻胸阳,并以“通阳宣痹”法通心阳,除痹邪。本文从“阳微阴弦”理论入手,进一步剖析通阳宣痹法及其发挥,体悟仲景之“有一证添一药”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浅议活血通阳法治疗胸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卫  刘新桥 《国医论坛》2007,22(2):49-49
胸痹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  相似文献   

6.
伍小红 《中医研究》2011,24(4):10-12
凡是宣通被邪气阻遏的阳气的治法,属于通阳法,通阳法常用于湿温病及痰饮、痹症等内科杂病。阳气得通的标志有微汗出、小便不利转为通利及四肢厥冷转为四末温暖。常用辛温解表、辛温理气及利水化湿药物通阳。  相似文献   

7.
认为脾虚湿盛是胸痹发生的基本病因,痰湿瘀阻、瘀热化毒是胸痹的病理过程,"郁"是胸痹发病及病情转机的关键。临床上从脾虚湿盛、痰瘀闭阻、热毒内蕴、肝郁气滞等不同方面进行施治,为化湿解毒开郁法治疗胸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肝论治胸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胸痹"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正式提出后,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一般认为胸痹病位在心,与脾、肾关系密切,大多采用活血化瘀、宣痹通阳、益气养阴等方法,在临床上取得十分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脾胃与胸痹相关的理论渊源,脾胃失调导致胸痹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临床治疗,指出调理脾胃这一原则对于胸痹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德贵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44-1245
本文探讨和少阳、温肾阳、温脾阳以通心阳三法论治冠心病,并佐以案例明示,予临证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肝论治胸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阳微阴弦”是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概括,首见于《金匮要略》。脉取太过不及,胸痹乃阴弦之故,既言脉象、又述病机,后世医家对此各有发挥,以脉象言、以三焦言、以正邪相争言皆是经典论述。今笔者细读仲景言,详思金匮方,略有所得,“阳微阴弦”并非单一理论架构,应当结合人体五脏一体观共同论述。心、肺为阳,心肺阳气不足是为阳虚,此为胸痹之本;肝、脾、肾为阴,此三脏生理功能不及、病理产物过盛,阴邪袭犯阳位是为阴弦,当属胸痹之标。治疗上,应宣痹止痛。肝郁气滞血瘀者,予以理气活血以化瘀;湿胜则阳微,脾虚痰浊湿胜者,健脾化湿以祛痰;水饮逆走心胸者,温肾利水以涤饮。胸痹心痛的发生是正邪交争、正不敌邪的结果,故通阳扶正以抗邪当贯穿治疗始末。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冠心病(胸痹)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随着双心医学概念的提出,精神情志方面对冠心病的影响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中医角度分析胸痹与情志的关系,找到合理的治疗方案,将会对冠心病的治疗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茹 《山东中医杂志》2011,(11):819-820
<正>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1]。胸痹一名最早见于《内经》,《金匮要略》对其论述颇为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医治疗胸痹的方法,从情志方面着手进一步治疗胸痹。方法:从情志角度分析胸痹,结合胸痹的特点,对胸痹进行合理论治。结果:防治胸痹的发病要重视情志调控,对于过喜引起的心血瘀阻型胸痹,应当以疏通气血,通痹止痛为基本原则;对于由怒引起的气滞心胸型胸痹要重视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对于由思引起痰浊闭阻型胸痹,要重视通阳泄浊,豁痰开结;对于由忧或悲引起的气阴两虚型胸痹,要重视益气养阴,活血通脉;对于由恐或惊引起的肾阳亏虚型胸痹,要重视温补阳气,振奋心阳。结论:从情志方面论治胸痹,可为胸痹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胸痹病位在心,与脾胃紧密相关,心与脾胃位置相邻,生化相因,五行相系,主因是正气亏虚,寒、痰、湿、瘀是主要病理因素,治疗方法以健运中气补益宗气、补益脾胃充营养血、芳香醒脾运化湿浊、健脾化痰温阳通痹、温中健脾散寒通痹、调节升降通畅气机,保持脾胃功能健旺,对胸痹的预防和治疗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胸痹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以胸部闷痛为主要表现的心系疾病。随着心系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临床中可以观察到不少患者在“三伏天”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出现如胸闷、气短等症。目前未有明确的暑湿胸痹的治疗指南参考,西医在此方面未有明确的治疗方案。姚魁武教授作为首都中青年名中医,在治疗胸痹方面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在传承蒲辅周和薛伯寿恩师的学术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认为胸痹于“三伏天”发病,其本质为长夏暑湿致病,患者多内虚为本兼有外邪侵犯,治疗当根据五运六气、四时节气等因时制宜,临证时补虚不忘泻实,扶正以补肾为主,侧重理气化湿,常应用香薷饮、清暑益气汤等经典方剂,依据症状,谨守病机,常配伍应用祛暑化湿,理气健脾药物,固本祛邪,每获良效。该文将结合临床治疗暑湿胸痹的典型验案,对姚教授用药经验进行介绍,为暑湿胸痹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胸痹是指以心胸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治法,多涉及心、肺、肝、脾、胃等脏,并以治心最为多见。笔者在临床中从胃论治胸痹,屡获良效。现不揣浅陋,试举数则,以陈管见.  相似文献   

20.
谢兆华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557-558,617
本文通过对心脾相关论述进行整理,从理论上明确心脾之间生理病理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探讨脾胃与冠心病发病之间的关系,为调理脾胃法治疗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为冠心病的中医证型及治疗扩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