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尿状态下新型膀胱软镜鞘对膀胱软镜视野清晰度的改善程度及患者耐受性。方法选取因血尿在我院行膀胱软镜检查的男性患者32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6例。A组患者接受新型膀胱软镜鞘辅助膀胱软镜检查,B组患者接受传统膀胱软镜检查;记录膀胱软镜视野清晰度评分及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膀胱软镜检查。A组患者操作时间短于B组患者[(7.50±1.59)min vs(9.81±2.56)min,P<0.05];A组膀胱软镜视野清晰度优于B组,评分分别为(2.75±0.45)分和(1.56±0.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89)分vs(1.93±1.12)分]。结论新型膀胱软镜鞘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血尿状态下膀胱软镜视野清晰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复合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用于男性膀胱镜检查围手术期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择期行膀胱镜检查的男性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各30例,N1组患者在膀胱镜检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前3 min静脉注射0.15 mg/kg盐酸纳布啡,N2组患者在膀胱镜检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前3 min静脉注射0.1 mg/kg盐酸纳布啡,C组患者在膀胱镜检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前3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比较3组患者术中尿道疼痛评分(VAS)和镇静评分,记录各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评分、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例数,比较3组患者插镜成功率、操作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3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操作时间、Ramsay镇静评分及总体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N1组和N2组患者插镜成功率增加,术中VAS疼痛评分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与N1组相比,...  相似文献   

3.
“超声膀胱软镜”可辅助用于初发膀胱肿瘤术前分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超声支气管镜作为"超声膀胱软镜"进行膀胱肿瘤分期诊断,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36例初发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术前行"超声膀胱软镜"检查以判断分期。"超声膀胱软镜"镜检后行常规膀胱镜检及活检术,所有患者均行静脉肾盂造影及盆腔CT检查,对于无法确诊肌层浸润的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并取肿瘤基底送病理。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与传统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比较超声内镜检查及常规膀胱镜检时患者的视觉疼痛评分(VAS)。结果 "超声膀胱软镜"检查术中VAS明显低于常规膀胱镜检(1.3±0.5 vs 4.3±0.9,P<0.01)。36例初发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经"超声膀胱软镜"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tumor,NMIBT;Ta+T1)2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tumor,MIBT;T2+T3)8例。与术后病理分期相比,"超声膀胱软镜"诊断NMIBT与MIBT符合率均为100%。结论 "超声膀胱软镜"检查操作可行,痛苦小,能显示肿瘤浸润膀胱壁的深度,可辅助用于初发膀胱肿瘤术前分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膀胱镜检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100例需进行膀胱镜检术的男性患者,一组采用雷米芬太尼 丙泊酚静脉麻醉为研究组;另一组采用传统的尿道粘膜表面麻醉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在手术疼痛、膀胱镜置入阻力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膀胱镜检术,能完全解除患者的手术疼痛,有助于手术顺利操作实施,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芬太尼+丙泊酚泵控静脉麻醉在膀胱镜检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100例需进行膀胱镜检术的男性患者,一组采用芬太尼+丙泊酚泵控静脉麻醉为研究组;另一组采用传统的尿道粘膜表面麻醉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在手术疼痛、膀胱镜置入阻力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芬太尼+丙泊酚泵控麻醉用于膀胱镜检术。能完全解除惠者的手术疼痛,有助于手术顺利操作实施,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建科 《当代医学》2007,(17):64-64
目的 研究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膀胱镜检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100例需进行膀胱镜检术的男性患者,一组采用雷米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为研究组;另一组采用传统的尿道粘膜表面麻醉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在手术疼痛、膀胱镜置入阻力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膀胱镜检术,能完全解除患者的手术疼痛,有助于手术顺利操作实施,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超声支气管镜作为"超声膀胱软镜"(超声内镜)用于膀胱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超声支气管镜(Olympus BF-UC260F-OL8)对22例B超提示膀胱占位的患者行膀胱超声内镜检查,超声内镜初步诊断后改用传统膀胱镜行膀胱镜镜检,对可行活检的19例患者行病变活检术。根据镜检结果进行针对性手术治疗。比较超声内镜、传统膀胱镜检查术中的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析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与传统膀胱镜检查及手术后病理的符合率。结果顺利完成22例超声内镜检查,操作时间4~10 min,平均(6.4±1.2)min,长于传统膀胱镜检时间(5.1±1.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超声内镜检查VAS为(1.4±0.5)分,低于传统膀胱镜检的(4.3±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内镜下膀胱壁黏膜层、肌层、浆膜层层次清晰,诊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例;左输尿管末段实性占位1例,结合宫颈腺癌术史考虑为局部复发;1例为脐尿管囊肿伴钙化;1例为膀胱肌层平滑肌瘤;1例为腺性膀胱炎。超声内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基本吻合。结论 "超声膀胱软镜"操作可行,能显示膀胱各层结构及输尿管末端和膀胱外病变,具有痛苦小、无盲区的优点,但在镜头活动度、工作通道设计等方面仍有不足,进一步改进后可用于膀胱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无痛性硬性输尿管镜代替膀胱镜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3年11月行无痛性硬性输尿管镜代替膀胱镜术共83例作为实验组,行传统膀胱镜术共7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实施手术,采用长海痛尺量分疼痛评估法评分法对2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并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肉眼血尿患者比例和是否愿意再次接受此手术。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1±1.0)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中疼痛评分(0.06±0.02)分、术后(0.11±0.02)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无肉眼血尿情况,100%愿再次接受手术,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性硬性输尿管镜代替膀胱镜术相比传统膀胱镜术,在减轻术中、术后疼痛方面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减轻创伤方面也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无痛性硬性输尿管镜代替膀胱镜术已经成为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镜在膀胱肿瘤患者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初步诊断为膀胱肿瘤的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气管镜组和膀胱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评分、操作时间、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顺利完成气管镜及膀胱镜操作,气管镜操作时间5~10 min,平均(6.6±1.3)min,长于膀胱镜检查时间(5.2±1.1)min,t值为2.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气管镜VAS评分为(1.6±0.4)分,低于膀胱镜检查的(4.2±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发生率为10%,低于膀胱镜检查发生率(30%)。结论气管软镜由于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尿道出血及尿潴留风险,能够替代软性膀胱镜用于膀胱肿瘤的术前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窦科  狄文佳  杜杨春  陈放  熊玮  冉清  杨洪吉 《四川医学》2011,32(9):1376-1378
目的评价9.8F输尿管镜在门诊拔除双J管、输尿管插管、膀胱检查、尿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输尿管硬镜临床广泛使用可替代膀胱镜检查和治疗。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院使用9.8Fwolf输尿管镜完成门诊腔内操作462例,操作包括拔除双J管227例,输尿管插管118例,膀胱检查89例,尿道检查28例。同期接受22Fstorze膀胱镜操作589例,操作包括拔除双J管113例,输尿管插管94例,膀胱检查340例,尿道检查42例。所有操作均在麻醉润滑剂利宁表麻3min后进行。所有接受输尿管镜操作的患者和同期结接受膀胱镜操作的患者接受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含:术中VAS疼痛评分、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排尿症状评分、术后并发症评估。结果接受输尿管镜462患者均顺利完成输尿管镜操作,平均操作时间3.7min(1~11min),平均术中疼痛评分2.4分(1~3分),平均术后疼痛0.8分(0~2分),术后排尿症状评分3.5分(1~7分)。膀胱镜操作589例,平均操作时间7.4min(1~14min),平均术中疼痛评分4.1分(2~7分),平均术后疼痛3.2分(1~6分),术后排尿症状评分5.5分(2~10分)。问卷调查结果提示接受输尿管镜操作的患者术中疼痛评分、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排尿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接受膀胱镜操作的患者,P均〈0.05;而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膀胱镜组。结论表麻下患者对输尿管镜的耐受程度明显优于膀胱镜,而输尿管镜的使用可以明显减少普通膀胱镜使用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门诊输尿管镜临床广泛使用可替代膀胱镜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设计体外膀胱模型定量评价新型膀胱软镜鞘对膀胱软镜视野的改善效果.方法 设计体外膀胱模型模拟血尿状态下膀胱软镜检查,根据是否存在膀胱内连续出血将实验分为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根据镜检过程中冲洗状态分为无冲洗组(组1)、单纯进水组(组2)和持续冲洗组(组3),记录30、60、90和120 s膀胱软镜检查的视野范围和图像清晰度.结果 在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中,膀胱软镜检查的视野范围和清晰度在3组之间有明显区别.与组1相比,组2和组3膀胱软镜检查的视野范围和清晰度在动态和静态实验中均有改善(P<0.01).组3与组2相比,膀胱软镜检查视野清晰度在动态和静态实验中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视野范围在静态实验中没有明显区别,而在动态实验中有改善(P<0.05).结论 新型膀胱软镜鞘可明显改善血尿状态下膀胱软镜检查的视野范围和清晰度.  相似文献   

12.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宏 《右江医学》2002,30(2):109-110
目的 :探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AHN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将AHNP 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5例 ,治疗组强调保守治疗 ,使用生长抑素、1,6 二磷酸果糖、糖皮质激素、无肾毒性广谱抗生素和全静脉内营养疗法等 ,如有手术指征 ,就积极手术 ,基本术式是三造瘘、胰包膜切开、坏死组织清除、胰腺周围和腹腔引流等 ;对照组以手术为主 ,保守治疗为辅作对照 ,然后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死亡 5例 ,病死率为 11.1% ;对照组死亡 13例 ,病死率为 2 8.9%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HNP之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治疗上首先强调保守治疗 ,并掌握手术指征及时手术 ,以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在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0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术中用体重校正低分子肝素钠(LMWH);B组为PCI术中常规用普通肝素(UFH)。结果: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组与B组手术成功率(97.9%和98.8%)、30d内再次血运重建(1例与3例)、急性血栓形成和周围血管并发症(0例与1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PCI术中的应用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探讨亲属供肾切取术围术期合理的液体管理方案。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中心施行亲属供肾切取术的124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A组(49例)为早期术后补液方案组(2008年1月以前),B组(75例)为改良术后补液组(2008年1月以后)。两组术前晚均补液1 000~2000 mL,补充术中生理需要量和液体丢失量。A组术后按患者体重给予补液1 500~2 500 mL,按5%葡萄糖注射及乳酸钠林格液1:1给予,如出量过大,则适当增加液体。B组记录患者24 h出入量及每小时尿量,用输液泵控制每小时液体入量,每小时入量按上一小时尿量进行加减。尿量为100~150 mL时,入量为尿量+50 mL;尿量为151~200 mL时,入量等于尿量;尿量为〉200 mL时,入量为尿量-50 mL;尿量为〈100 mL时,入量为100 mL/h;持续2 h尿量〈50 mL,给予速尿5 mg,静脉推注。结果 124例患者均无围术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术后1周肾功能、电解质、血压、尿量均正常。术后两组分别有6例和1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平均动脉压下降〉20 mm Hg),OR值为10.09,95%CI为1.18~86.6;术后3 d,两组分别有12例和8例肾功能暂时未恢复正常,表现为短期肾功能延迟恢复,OR值为2.72,95%CI为1.02~7.24。结论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液体治疗方案,能获得更稳定的术后血压、肾功能等指标,并能够明显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保肝药在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影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25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分为保肝乙肝五项指标(HBVM)(-)115例、未服保肝药HBVM(-)72例及保肝HBVM(+)69例进行分析.结果保肝HBVM(-)115例肝功能异常14例(12.2%);未服保肝药HBVM(-)72例肝功能异常18例(25%);保肝HBVM(+)69例肝功能异常21例(30.4%),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最高且严重程度最重.结论抗结核治疗HBVM(-)者服保肝药比不服保肝药者相比肝功能损害减低,而HBVM(+)者即使服保肝药亦有较严重的肝功能损害,与用抗结核药前即存在肝脏病理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鉴别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类型中的意义。方法对164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正常患者62例(A组);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正常患者58例(B组);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患者44例(C组)。采用单克隆非均相免疫法测定全血BNP浓度。结果 3组患者BNP分别为87.5(50.0~157.0)、472.5(324.0~652.0)和541.5(364.5~729.5)ng.L-1,3组间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A组BNP浓度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测定有助于判定肺动脉高压患者是否合并心功能不全,但不能鉴别心功能不全类型。  相似文献   

17.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中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疝环充填式(Mesh Plug)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中老年男性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52例中老年男性腹股沟疝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28例为实验组,采用Mesh Plug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式;B组124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术式。随访5-7年。结果 A、B两组的手术时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B组(P〈0.01);下床活动时间、生活自理时间、住院时间优于B组(P〈0.01);A组的手术直接和间接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1);A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1);但A组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中老年腹股沟疝,在减轻病人术后疼痛、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复发率方面优于传统疝修补术式。  相似文献   

18.
软性膀胱镜下输尿管逆行置管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软性膀胱镜下输尿管逆行置管的方法,并评估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拟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患者112例,按性别随机分为2组,每组56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分别行软性膀胱镜和硬性膀胱镜下逆行输尿管置管.比较2组的置管时间、VAS疼痛评分、置管成功率、置管后增加的肉眼血尿人数、置管后发热发生率.结果 软镜下置管55例(98%,55/56)获成功,硬性膀胱镜下53例(95%,53/56)置管成功.2组男性患者间及女性患者间对比,置管时间、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男性患者间及女性患者间VAS疼痛评分,软性膀胱镜组患者疼痛较硬镜组轻;而同组间女性患者疼痛较男性轻(P<0.05).置管后增加血尿病例软性膀胱镜组为5例;硬性膀胱镜组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软性膀胱镜组4例出现体温升高(>37.5℃),硬性膀胱镜组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软性膀胱镜下逆行输尿管置管成功率高,痛苦小,操作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成人中无针喷射麻醉下行二氧化碳激光包皮环切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00例需要行包皮环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用5ml注射器、2%利多卡因行传统的阴茎根部环形阻滞麻醉。B组:用MadaJet装置进行喷射注射麻醉。两组患者均接受CO2激光包皮环切术。结果两组之间麻醉生效时间、手术中疼痛及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B组麻醉药物使用量以及实施麻醉时的疼痛评分明显少于A组。结论成人二氧化碳激光包皮环切术,无针刺喷射麻醉痛苦小、麻醉药用量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size, histology and morphology of coexisting neoplastic polyps found in colonoscopy, and evaluated the clustering of these polyps in patients with either colorectal carcinoma, cancerous polyps or benign adenomas.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their most malignant form of neoplasia: Group A included 58 patients with early invasive cancerous polyps, and Group B included 73 patients with in situ carcinoma within an adenoma. Group C consisted of 335 patients with benign adenomas, and Group D had 289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rcinoma.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our groups regarding sex, age and ethnicity. The cancerous polyps wer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e benign polyps.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P less than 0.01) more patients with multiple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5) colonic lesions in Groups A or B than in Groups C or D. Coexisting polyps were much closer to the index growth, and demonstrated more severe dysplastic changes in the case of cancerous polyps than those associated with benign polyps or cancer. Based on our data we speculate that cancerous polyps are not merely a middle link in adenoma-carcinoma sequence, but rather mark a subset of patients who are especially prone to develop neoplastic changes in their colonic mucosa. These patients should be included in a more strict colonoscopic surveillance program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