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仰头旋转手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仰头旋转手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按摩手法及颈椎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1疗程后两组患者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仰头旋转手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74例,治疗组用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丁咯地尔,1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1.31%,对照组81.0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颈性眩晕是中老年人及从事低头作业人员的好发病。自2003年5月~2005年5月,作者对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取刃针松解治疗颈项部软组织损伤,结合中医手法纠正小关节紊乱的治疗,经半年以上随访,疗效优良,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方法: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均选用相同穴位针刺,治疗组加1组穴位用电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7.5%,对照组77.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正>颈性眩晕是针灸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尤其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常自觉颈椎活动受限,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甚至卧床不起。近几年来,笔者采取针刺、艾灸配合辨证分型论治内服中药治疗颈性眩晕6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使大脑产生一过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常见于中老年人,其主要临床特征是眩晕主要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如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时突发眩晕,一般持续时间短暂,且与体位相关,随着颈部位置的复原而缓解。针刺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笔者通过中医辨证分型,运用针刺配合中药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6例针刺风池、百会、大杼、颈部夹脊穴,对照组30例口服西比灵胶囊、丹参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和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针、头针与中药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针刺百会、身柱、风池、C6夹脊、肩井、曲池,及头针晕听区,配合内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结果:显效21例,好转9例,2例临床控制,总有效率93%。结论:体针、头针和中药协同作用能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状况,缓解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针推为主治疗颈性眩晕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推为主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分为针刺组、针推组,分别进行治疗。结果与结论:针推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0.8%和91.7%,明显高于针刺组(均P<0.01,P<0.05)。  相似文献   

10.
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SFMA)指导下“仰头推正”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对照组结合常规“仰头推正”法治疗,治疗组结合以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为指导的“仰头推正”法治疗,两组患者治疗1次/d, 5 d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眩晕指数及生活质量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ESCV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及复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能有效指导“仰头推正”手法改善颈性眩晕的症状,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仰头推正”手法操作相对简单易行,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电针结合头皮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我院中医门诊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60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每组80例。观察组女性52例,男性28例;年龄20~70岁。对照组女性41例,男性39例;年龄22~60岁。对照组施以普通的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电针结合头皮针治疗。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5%(78/8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1.3%(65/8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头皮针治疗颈性眩晕有效。  相似文献   

13.
《光明中医》2021,36(15)
目的观察杵针联合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颈性眩晕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9例,治疗组采用杵针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中药热贴敷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治疗组ESCV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杵针联合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颈性眩晕是指由颈椎病引起的以眩晕及交感神经症状为主的综合征,是颈椎病中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伴恶心呕吐、耳鸣、视觉障碍等。表现呈多样化,认为是多种原因刺激椎动脉、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我中心自2007—2008年共收治3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两组均用天麻素及香丹注射液静脉滴注、双侧足三里穴注射654-2注射液,治疗组加用眩晕一号方封包热敷颈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评价以手法为主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49例颈性眩晕患者,男38例,女11例;年龄12~60岁,平均38岁;病程26-22年5个月,平均9年左右。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法为主,配合牵引、中西药物等综合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临床治愈40例,占81.6%;显效6例,占12.2%;好转2例,占4.08%;无效1例,占2.04%。总有效率97.9%。复发4例,占8.16%。结论:采用手法为主综合治疗颈性眩晕治愈率高、疗程短、方法简单科学、标本兼治、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石红  庄海春 《河南中医》2019,39(6):943-946
目的:观察揿针拔伸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门诊接诊的颈性眩晕患者6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揿针拔伸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 67%,对照组有效率70. 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活动度(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右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颈活动度(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右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状况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揿针拔伸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操作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8.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 ,是颈部疾患所致的椎动脉受刺激 (或受压 ) ,使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综合征。因外伤、劳累等致病因素使颈椎轻度移位 (如颈曲改变、骨关节错位、滑膜嵌顿等 ) ,或周围软组织痉挛或炎变导致椎动脉受刺激 (或受压 )而供血受阻 ,使椎 -基底动脉系统缺血 ,进一步引起脑内微循环障碍而致病。笔者临床运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 5 0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诊断要点1.1 多发生于中年以上 ,颈部不舒感 ,或有颈部活动障碍 ,或活动时局部有摩擦音等。1.2 头晕 ,与颈部体位改变有关 ,多同时伴有…  相似文献   

19.
朱诚 《中医正骨》1995,7(5):26-27
正骨理筋治疗颈性眩晕58例疗效观察上海市崇明县中心医院(202150)朱诚主题词颈性眩晕/治疗,手法,病例报告自1989~1993年笔者采用中医正骨理筋手法治疗颈性眩晕5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8例中,男34例,大24例...  相似文献   

20.
针药结合治疗颈性眩晕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CSA)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又称椎动脉性颈椎病,笔者运用针药结合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