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体内的体脂含量(fat mass)和非脂质含量(lean mass)对正常女性骨密度的影响程度.方法 414例绝经前和1020例绝经后妇女参加本研究,采用美国Hologic Delphi A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左股骨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以及fat mass和lean mass.结果 ①各部位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②在青年女性和绝经前妇女中,Lean mass是决定腰椎、股骨近端各部位和全身骨密度的主要因素;③在绝经后妇女中,fat mass起主要作用.结论 Fat mass和lean mass对骨密度起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北京市中老年女性年龄、月经和身体成分特征,分析其与骨密度的关系以及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招募45~80岁女性384名,调查受试者月经状况,包括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和绝经年限;测试受试者腰椎、左股骨颈、左髋以及全身骨密度,并测试全身脂肪和肌肉含量,由此计算脂肪含量指数(fat mass index,FMI)、肌肉含量指数(lean mass index,LMI)和四肢骨骼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采用Pearson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相关性结果显示,年龄、绝经年限、初潮年龄与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绝经年龄、LMI、FMI和ASMI与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年限与各部位骨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ASMI与各部位骨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FMI仅与全髋和全身骨密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初潮年龄和绝经年龄仅与腰椎和全身骨密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绝经年限是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SMI则为独立保护因素,绝经年龄、初潮年龄以及FMI对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存在部位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体脂含量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230名年龄在50~75岁之间健康的绝经后妇女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仪测量受试者全身、腰椎、左侧股骨BMD及全身脂肪和肌肉含量。通过定量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受试者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结果 与非骨质疏松症的女性相比,骨质疏松女性血清硬化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 <0.05)。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体重和脂肪量呈正相关(P <0.05)。即使在校正年龄、绝经年龄、身高和体重之后,骨硬化蛋白水平与全身及各个部位的BMD均呈正相关(P <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年龄、绝经年龄、脂肪量和肌肉量相比,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是全身和腰椎BMD最重要的决定因素(P <0.05)。年龄与血清硬化蛋白对髋部BMD的影响相似。结论 在绝经后妇女中,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硬化蛋白水平低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硬化蛋白与全身、腰椎、髋部的BMD和体脂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的身体成分分析,探讨影响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和骨骼肌量的共同因素,为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肌少症的协同防治提供思路。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身体成分分析的171例绝经后女性,根据全身骨密度和相对骨骼肌肉指数(relative skeletal muscle index,RSMI)分为正常组(T值≥-1且RSMI>5.45 kg/m2)、肌少组(T值≥-1且RSMI≤5.45 kg/m2)、骨量异常组(T值<-1且RSMI>5.45 kg/m2)和肌少/骨量异常组(T值<-1且RSMI≤5.45 kg/m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一般资料和身体成分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身体成分与骨密度和RSMI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影响骨密度和RSMI的共同因素。结果 4组在体脂率(percent body fat,PBF)、脂肪量(fat mass,FM)、脂肪指数(fat mass index,FMI)、瘦组织(lean mass,LM)、瘦组织指数(lean mass index,LMI)、骨矿盐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Android/Gynoid区域脂肪比率和休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的整体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PBF、FM、FMI与骨密度和RSMI呈不同程度负相关,LM、LMI、BMC、RMR与骨密度和RSMI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高PBF、低LM和低BMC是骨密度和RSMI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 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骨骼肌量变化密切相关,针对影响二者的共同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可能有利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肌少症的协同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09年8月PMOP患者31例,予以唑来膦酸5mg,静脉滴注15 min,同时每天补充钙剂800 mg和活性维生素D0.25μg,疗程1年.测定治疗前后的腰椎2-4、股骨颈与股骨近端骨密度(BMD)值.结果 治疗1年后,腰椎(L2-4)、股骨颈和股骨近端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增幅分别为3.6%、2.7%和3.5%.6例患者出现发热、恶心、疼痛等轻到中度流感样症状,3天内缓解.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显著改善患者骨量,临床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了解广州市社区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因素对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及骨密度(BMD)的影响,为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进一步证据。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基本资料,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199例绝经后女性的腰椎正位和左髋部骨密度,以年龄分组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的814名绝经后妇女当中,腰椎发生骨质疏松症300例,发生率36.9%;髋部发生骨质疏松的312例,发生率38.3%。绝经年限10年内的妇女中,初潮年龄较晚的骨密度越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越高; 55~65岁的绝经后妇女中,绝经年龄较早的骨密度越低,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越高;月经维持的年限越短,骨密度越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越高。结论广州市社区中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初潮年龄较晚、绝经年龄较早或月经维持年限较短的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建议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髋部BMD值是评价骨质疏松症较为敏感的指标,应该首选髋部作为骨密度测量的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血常规指标与骨髓脂肪含量、骨密度相关性。方法 选取72名绝经后女性(年龄55~79岁),测量受试者身高、体重、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运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扫描L3椎体骨髓脂肪含量(fat fraction,FF),通过双能X线吸收检测(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扫描获取受试者腰椎(L1~4)、左股骨颈及全身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评价MRS扫描可重复性,分析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FF值及BMD值相关性,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FF值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L3椎体FF值测量可重复性变异系数(CV)为2.86 %。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FF呈负相关(P<0.01);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腰椎(L1~4)骨密度、左股骨颈骨密度无相关性,与全身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校正了年龄、身高、体重、BMI后,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是影响FF的独立负性相关因素(P<0.05,R2=0.518)。结论 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FF及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绝经前女性被动吸烟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对394例我院门诊进行骨密度检查的绝经前女性,通过问卷调查方法,确定被动吸烟状况,并计算相应被动吸烟指数;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左侧股骨颈、大转子和Word三角等部位骨密度;并用方差和协方差分析法,分析被动吸烟对骨密度的影响.结果 394例绝经前妇女中,被动吸烟妇女各部位(左侧股骨颈、Torch、Ward三角)骨密度随吸烟指数增加而下降,被动吸烟绝经前妇女骨密度低于不吸烟组(P均<0.05~0.01).结论 被动吸烟可导致绝经前女性骨密度降低,其影响和被动吸烟指数呈正相关.被动吸烟也是骨质疏松的一个危险因素,预防骨质疏松应提倡戒烟,净化环境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脂肪因子Omentin-1、脂联素与中老年女性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佛山市中医院就诊的338名女性,按照绝经状态分为围绝经期/绝经期组(n=194)和绝经后组(n=124)。将参研人员年龄、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BMI)、腰围、吸烟状况、身体活动、脂联素、Omentin-1和激素进行多变量调整(ANCOVA),用于研究其脂肪因子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潜在关系。结果与绝经后女性的腰椎BMD [(0. 69±0. 08)g/cm~2]相比,围绝经期女性的腰椎BMD[(0. 89±0. 09) g/cm~2]更高;在围绝经期/绝经期组女性中,脂联素和Omentin-1均与腰椎BMD无显著相关性(P0. 05);在绝经后组女性中,脂联素与腰椎BMD无相关性(P 0. 05);而在绝经后组女性中,Omentin-1与腰椎BMD呈显著负相关(P0. 05)。结论绝经后女性的Omentin-1与腰椎BMD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XA测量正位腰椎、股骨局部脂肪含量评估腹部、髋部和全身脂肪含量的可行性。方法成年受试者共833例,其中男性203人,女性630人。所有受试者分为两组:回归方程组和验证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所有受试者全身、腹部Android区域(A区)、髋部Gynoid区域(G区)、正位腰椎(L1~L4)和双侧股骨的脂肪体重百分比(%fat)。回归方程组受试者按性别分组,分析正位腰椎和双侧股骨%fat与A区、G区和全身%fat的相关性,并建立局部%fat与A区、G区和全身%fat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验证组受试者实际测量值用来验证回归方程的准确性。结果①男、女性正位腰椎和双侧股骨的%fat与A区%fat、G区%fat和TBF%之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r=0.72~0.94,P〈0.001)。②腰椎、股骨、年龄和BMI的共同作用对全身%fat的预测贡献最大(男性R^2=0.88,女性R^2=0.84)。③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从正位腰椎、股骨局部%fat得到的男、女性A区%fat、G区%fat和TBF%的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r=0.72~0.96,P〈0.001)。结论可以根据DXA腰椎和股骨局部脂肪测量评估腹部、髋部和全身的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