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气压治疗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作用。方法以80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20.00%(8/40),(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82.50%(33/40)(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与气压泵可减少冠心病介入术后DVT的发生率,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下肢静脉循环,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预防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效果。方法以80例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15.00%(6/40)(P<0.05)。两组干预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升高,观察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下肢静脉血液流速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降低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价值。方法以96例COPD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4.17%(2/48),高于对照组16.67%(8/48)(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升高,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减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2%(47/48),高于对照组87.50%(42/48)(P<0.05)。结论全面性护理干预可改善COPD患者凝血状态,降低下肢DVT的发生,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以80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10.00%(4/40),低于对照组27.50%(11/40)(P<0.05)。两组干预后大腿周径及小腿周径均缩小,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升高,D二聚体(D-D)、血浆粘度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可降低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DVT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10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00%(1/50),低于对照组12.00%(6/50)(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延长,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栓知识宣教、血管转向护理、防护技能指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49/50),高于对照组84.00%(42/50)(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脑出血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恢复,改善机体的凝血状态,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价值。方法以100例妇科肿瘤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8.00%(4/5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腿围增长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胀痛发生率为2.00%(1/50),低于对照组(12.00%(6/5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84.00%(84/50)(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降低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预防剖宫产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以100例剖宫产产妇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DVT、肿胀、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PLT)水平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容积(MPV)水平升高,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50/50),高于对照组92.00%(46/50)(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改善患者凝血状态,促进血液循环,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高蕊  曾媛媛 《血栓与止血学》2021,(3):526-527,530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以80例卵巢肿瘤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15.00%(6/4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干预后静脉通畅评分降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升高,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减少卵巢肿瘤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结合气压泵治疗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以10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00%(1/50)低于对照组12.00%(6/50)(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粘度水平低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锻炼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aPTT、PT、Fbg水平未见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84.00%(42/50)(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联合气压泵治疗可降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以10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观察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00%(1/50),低于对照组12.00%(6/50)(P<0.05)。两组干预后社会视角、生理视角、心理视角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毒为100.00%(50./50),高于对照组80.00%(40/50)(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下肢DVT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12.
Venous thrombosis is a common disorder with a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But in the elderly may all be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young or middle-aged adults.  相似文献   

13.
在实践中,静脉血栓发展的过程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凝血物质被激活,血流降低。这就很容易理解抗凝和最大程度的减少静脉淤积就可预防深静脉血栓(DVT)。下肢的DVT常原发于腓肠血管静脉瓣功能异常或伴有淋巴管路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53例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非手术组25例,手术治疗组28例。手术组在置放下腔静脉滤器后行患肢取栓、球囊扩张治疗。两组患者均予抗凝、溶栓等治疗,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肢肿胀和胀痛缓解情况并评价疗效。结果手术组治疗总有效率89.3%,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的72.0%,且住院时间短于后者,远期并发症少。结论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6例脾切除术后发生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诊治资料。结果 5例非手术治疗和1例手术病人,均痊愈。结论脾切除术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及时发现、观察并行抗凝溶栓处理,多可避免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头痛特点。方法以80例CVST患者为对象,均接受影像学检查。结果80例CVST患者均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其中单纯性头痛31例(38.75%),合并其他症状49例(61.25%),包括癫痫19例(23.75%)、呕吐22例(27.50%)、肢体麻木11例(13.75%)、肢体无力8例(10.00%)、眼部症状11例(13.75%)、意识障碍9例(11.25%)。按照头痛范围:全头痛36例(45.00%)、双侧前额头痛5例(6.25%)、偏头痛39例(48.75%),39例偏头痛中35例(89.74%)CVST与头痛位置相同;头痛疼痛程度:按照VAS评分评估轻度疼痛5例(6.25%)、中度疼痛31例(38.75%)、重度疼痛44例(55.00%);持续性疼痛71例(88.75%)、间断性疼痛9例(11.25%)。按照头痛性质划分:胀痛48例(60.00%)、搏动性疼痛32例(40.00%)。按照疼痛的急慢性分为:急性起病23例(28.75%)、亚急性起病53例(66.25%)、慢性起病4例(5.00%)。结论CVST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头痛,合并癫痫发作患者需注意CVST的发生,偏头痛患者静脉窦血栓多见于疼痛同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21例脑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神经影像学特征,探讨早期诊断的规律。方法分析收治21例脑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其中单纯脑深静脉系血栓1例,单纯皮层静脉血栓3例,静脉窦血栓17例。结果男性稍多见,年龄18~65岁,大多数呈急性或亚急性病程,先后或同时出现颅高压、癫痫及局灶神经功能障碍。急性期CT:静脉窦内高密度血栓影5例,随后出现静脉出血性梗死13例。急性期MRI T1WI增强扫描可见血栓的静脉窦充盈缺损4例,亚急性期平扫可见静脉窦内高信号血栓影11例。20例DSA脑血管造影可见静脉窦及/或相应的脑静脉闭塞或缺如,侧支静脉叫流增多,1例单纯皮层静脉血栓经开颅探查确诊。结论熟悉脑静脉系统血栓的临床表现以及静脉性脑梗死或出血性梗死的CT特征,及时行MRI及(或)DSA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和研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CVST病人的一般情况、起病形式、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早期表现多为头痛、呕吐,可伴有癫痫发作和各种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体征,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白细胞数和蛋白质定量可正常或升高。MRI常规扫描示脑实质内均出现异常信号,MRV示静脉窦闭塞或充盈缺损。治疗以脱水、抗凝、溶栓为主,11例病人中7例基本痊愈,3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对于起病较急的高颅压伴或不伴有神经、精神障碍的患者,须高度警惕CVST,应尽早行MRV或DSA检查,对其治疗仍以抗凝、溶栓为主,血管内介入治疗成为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CVT)与D二聚体(D-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CVT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入院体检正常者25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均检测D-D、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性。结果脑静脉血栓、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D-D、Fbg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脑静脉血栓、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PLT、PDW、PCT、MPV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以Fbg、PLT、PDW、PCT、MPV为自变量,以D-D为因变量,相关行分析,发现正向因素Fbg、PDW、MPV与D-D呈正相关关系,与PLT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D-D与凝血机制、血小板参数密切相关,在CVT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特发性DVT中癌症的筛选问题 1.1概述1986年Aderka D正式提出,特发性深静脉血栓(DVT)常为隐匿癌症的先兆征,即临床上所谓的特鲁素氏综合征(Trousseaus syndrome),其特征为病因不明的自发性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与反复发作的血栓性静脉炎等。其统计的DVT83例中检出的癌症为11例,达13.3%(11/83);其中特发性DVT中的癌症检出率为25.7%(9/35),而继发性DVT中仅为4.2%(2/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