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网络健康管理模式对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冠心病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间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间采用网络健康管理模式实施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绞痛稳定性、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程度、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网络健康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教育对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1例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居住地分组法分为两组,河流以东的3个社区共51例为对照组,河流以西的3个社区共50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宣教,干预组接受心脏康复教育。随访观察12 w,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健康行为达标率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情绪认知管理得分及自我管理总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P<0.05)。健康行为达标率三项指标中,除"戒烟"外,规律运动行为达标率和低盐饮食行为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各个维度得分及总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均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教育可以促进其健康行为的产生,提高自我管理水平,促进患者心脏康复,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对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介入术治疗,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微信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微信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和心功能指标,并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微信组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护理技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微信组TC、TG和LDL-C低于常规组,HDL-C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微信组患者LVEDD、LVESD水平低于常规组,LVEF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微信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常规组(18.33%)(χ2=5.175,P=0.023)。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可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提高心功能水平,减少患者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与老年冠心病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M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接受择期PCI的老年冠心病病人200例,收集病人年龄、既往病史等临床基线资料,常规检查术前Lp(a)、血脂、肾功能、HbA1c等生化指标及术前、术后肌钙蛋白T(cTnT)。根据术后cTnT是否升高分为观察组(cTnT升高,n=106)和对照组(cTnT正常,n=94),并比较2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根据冠状动脉病变心脏外科与介入治疗狭窄冠状动脉研究(SYNTAX)评分评价靶病变严重程度,分为低评分(0~22分)、中评分(23~32分)、高评分(≥33分)3组,分析各组间Lp(a)水平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既往PCI手术史、他汀类药物服药史、HDL-C、LDL-C、血清肌酐、UA、HbA1c、SYNTAX评分、冠脉多支病变、冠脉分叉病变、冠脉长病变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Lp(a)水平、植入支架数、植入支架总长度均...  相似文献   

6.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目前全球疾病负担最大的单病种疾病,全球患病率为1.53%,占全部心血管疾病的26%[1]。我国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自1990年以来呈持续上升趋势。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2]报告,我国心血管病现患数为3.3亿,其中冠心病1 139万,占87.6%。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对狭窄的病变进行扩张的心导管治疗技术,能迅速开通血管,达到血运重建的作用。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接受PCI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可达到60万人[3]。  相似文献   

7.
侯萌  荆志敏  宋堃 《内科》2023,(1):95-98
目的 探究5A模式下的早期心脏康复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和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121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心脏康复训练,观察组(61例)行5A模式下的早期心脏康复,两组均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和抑郁焦虑情绪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6WMT距离均大于/长于对照组,血清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在29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7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9)。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比两组病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血压控制知识、日常行为重要性知晓率分别为93.1%、9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9%、67.9%(P〈0.05)。观察组 SBP、DBP 分别为(121.4±11.8)mmHg、(76.1±5.2)mmHg,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34.5±13.6)mmHg、(85.6±6.8)mmHg (t=3.888,P=0.000;t=5.938,P=0.0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是9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χ2=5.005,P=0.02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行为干预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期间该院接收的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1例加用行为干预。将两组的血糖水平、术后自我管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自我管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行为干预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能促进术后自我管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药物结合有氧运动治疗对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运动能力、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10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规范化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有氧运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最大呼气流量(PEF)、1秒用力呼气量预计值(FEV1%)、最大肺活量(FVC)及6 min步行距离(6MWD)、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值(AT),同时记录随访期间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cTnI、CK-MB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EF、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LVEF、6MWD、VO2peak、AT均高于治疗前,NYHA分级低于治疗前,对照组6MWD长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研究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人数日益增加。相对于非老年群体,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更多,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血栓和出血风险更大,因此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心病介入治疗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回顾了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相关进展,并提出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工作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是目前中国老年人心脏病住院和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由于年龄因素及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往往更加困难。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期专栏所刊登的文章重点向大家介绍了我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等危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方面的进展,以及血管内超声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诊治中的应用。因此,老年危重冠心病患者可以从介入治疗中受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高龄(≥75岁)冠心病(CAD)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05年5月至2009年10月在我科行PCI治疗的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72例)与<75岁冠心病患者(68例)的临床和冠脉介入治疗特点、PCI即刻成功率及并发症、通过电话和/或门诊随访PCI术后1年内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CI安全性的主要预测因素。结果年龄≥75岁组三支病变,弥漫及钙化病变高于年龄<75岁组(P<0.05);病变部位2组无明显差异;置入支架数较年龄<75岁组少,手术即刻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住院期间心绞痛复发、亚急性支架血栓、造影剂肾损害、长期随访主要出血并发症、脑卒中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年龄≥75岁组发生心因性病死率增高(5.5%)。多因素分析LVEF是心因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OR=0.911,95%可信区间0.868~0.954,P=0.032)。结论高龄(年龄≥75岁)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术期药物治疗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1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3049例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非老年人(<60岁,n=5810)、低龄老年人(60~74岁,n=5640)及高龄老年人(≥75岁,n=1599)在PCI围术期药物治疗上的差异。结果随年龄增长,患者合并高血压、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卒中等基础疾病的比例显著增高。溶栓治疗的比例随年龄增长呈明显阶梯型下降趋势(17.5%vs 14.3%vs 7.2%;P<0.001)。围术期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随年龄增长显著降低(32.4% vs 27.2% vs 11.0%;P<0.001)。低龄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围术期应用负荷剂量阿司匹林(99.3%vs 98.4%)和氯吡格雷(93.7%vs 93.8%)、高维持剂量阿司匹林(55.4%vs 55.9%)的比例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均显著高于高龄老年组(88.7%,P<0.001;91.5%,P=0.006;47.6%,P<0.001)。3组患者围术期应用肝素的比例无显著差异,但老年患者应用磺达肝癸钠的比例高于非老年患者(35.9% vs 38.0% vs 38.7%;P=0.026)。老年患者接受心血管基础药物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硝普钠等)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结论老年CHD患者PCI围术期应用溶栓及抗栓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非老年患者,而其他心血管基础药物治疗的比例则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风险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方法:总结分析年龄≥75岁(75~91岁)的高龄冠心病患者98例,<75岁399例,分别分析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前、术中、术后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75岁组患者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种类较<75岁组多〔(4.5±1.75)vs.(2.2±0.68),P<0.0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所占比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4%vs.20.6%,P>0.05);经桡动脉入路所占比例≥75岁组为56.1%,<75岁组为6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岁组PCI时间长于<75岁组〔(59.1±10.4)m vs.(53.1±11.8)m,P<0.05〕;PCI成功率(96.9%vs.99.7%,P=0.026);术后在院期间病死率、PCI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在院期间心绞痛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vs.2%,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中行PCI术,可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明显获益;并且PCI术并发症与手术风险与低年龄组无明显差异,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85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随访观察治疗前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CK)、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LDL-C和TC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1周时LDL-C和TC的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DL-C:31.2%vs12.5%;TC:29.2%vs13.1%;P〈0.05),1个月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DL-C:43.0%vs17.6%;TC:41.3%vs22.3%:P〈0.05)。3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间LDL-C和TC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序贯治疗组1周、1个月、3个月时LDL-C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1周:48.2% vs 25.9%;1个月:77.6%vs60.0%;3个月:81.2%vs68.2%;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可显著降低hs-CRP的水平,序贯治疗组1周和1个月时hs-CRP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f序贯治疗组治疗前(8.17±5.69)mg/L,1周时(4.23±2.43)mg/L,1个月时(1.96±0.77)mg/L;常规治疗组治疗前(7.75±4.31)mg/L,1周时(4.87±2.70)mg/L,1个月时(3.21±1.27)mg/L;P<0.05]。序贯治疗组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5.9%vs15.3%,P〈0.05),序贯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风险进一步降低了9.4%。序贯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序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PCI术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普及和发展,远端保护装置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就远端保护装置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冠心病患者不断增加.既往冠心病以内科药物治疗或外科搭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快速发展,使老年冠心病的治疗得到了极大的改进[1].临床研究已证实,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I后其远期预后优于单纯的内科药物治疗.但是,决定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介入治疗风险相对较大.我们从2003年开展了心脏介入治疗技术,通过对年龄≥70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影像、PCI结果的观察和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现状,制订相应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策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在冠心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择2005年10月至2007年0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入选患者治疗前和随访6个月后的IMT、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等指标。结果 (1)IMT从术前(1.13±0.27)mm降至术后的(1.04±0.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阳性率(≥1.00 mm)从术前73.68%(42/57)降至术后54.39%(3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分别为(5.43±1.29)mmol/L、(1.93±1.01)mmol/L、(3.75±1.20)mmol/L、(1.03±0.35)mmol/L,术后则分别为(5.08±0.67)mmol/L、(1.80±0.79)mmol/L、(3.36±0.58)mmol/L、(1.08±0.29)mmol/L;术前、术后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PCI治疗联合应用调脂药物能有效改善IMT和控制血脂,改善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病情,提示IMT对冠心病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有一定预测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无保护左主干(unprotected left main,ULM)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因ULM接受PCI治疗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根据患者的情况分为非老年组(年龄<60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观察年龄对ULM介入治疗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总计入选符合条件的患者112例,其中非老年组42例和老年组70例.老年组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既往PCI治疗、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2.9% vs.21.1%,P=0.021;40% vs.11.9%,P=0.040; 28.6% vs.9.5%,P=0.017;18.6% vs.4.8%,P=0.038;48.6% vs.23.8%,P=0.009;22.9% vs.0%,P=0.001).Logistics回归分析得出女性、年龄、吸烟史、合并多支血管病变、远端或分叉病变均为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患者,其年龄因素是ULM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强力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