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AR在不同ER、PR状态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R、ER、PR在173例乳腺癌中的表达,依据结果分组:(1)AR状态分组:AR阳性组和AR阴性组;(2)ER、PR状态分组:En组(ER、PR均阴性)、Ep组[ER和(或)PR阳性];(3)AR、ER、PR联合分组:En-AR+(En组且AR阳性)、En-AR-(En组且AR阴性)、Ep-AR+(Ep组且AR阳性)、Ep-AR-(Ep组且AR阴性),其中En-AR-又称为均阴性组,其他三组统称为部分或完全阳性组。不同分组方法比较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p组AR阳性率62.8%(54/86),En组AR阳性率37.9%(33/8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AR阳性组体积小、核分裂少、组织学分级低(P0.05);En-AR-组表现为核分裂多、组织学分级高(P0.01),此外En组内AR阳性者核分裂少、组织学分级低(P0.05),Ep组内AR阳性者临床分期高(P=0.000),En-AR+、Ep-AR+、Ep-AR-比较均无差异。结论AR在不同激素状态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不同,ER、PR均阴性乳腺癌表达AR者预后较好,ER、PR阳性乳腺癌表达AR者临床分期高。在选择针对性药物时应考虑到不同激素受体状态的组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的相关临床病理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44例未经新辅助化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神经侵犯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54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神经侵犯阳性125例、阴性41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与淋巴结转移数目、Ki-67增殖指数、ER及HER-2表达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腋下淋巴结是否转移、TNM分期、脉管侵犯、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和PR水平均无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个数与患者年龄、腋下淋巴结是否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及ER水平有关;与肿瘤直径、TNM分期、脉管侵犯、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Ki-67、PR及HER-2表达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数目、ER、HER-2和Ki-67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的危险因素。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神经侵犯与淋巴结转移数目、Ki-67增殖指数、ER及HER-2表达有关,且神经侵犯个数与患者年龄、腋下淋巴结是否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及ER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A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84例浸润性乳腺癌中AR、ER、PR、HER-2及Ki-67的表达,对比分析A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584例乳腺癌中AR阳性率为86.5%,AR表达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WHO分级、ER、PR、Ki-67、HER-2、分子分型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AR表达与患者年龄、WHO分级、ER、HER-2有关(P0.05)。生存分析表明,ER~+/AR~+组患者无复发生存(relapse free survival, RFS)、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无远处转移生存(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 DMFS)明显高于ER~+/AR~-组(P0.05);ER~-/AR~+组患者的RFS、OS、DMFS则明显低于ER~-/AR~-组(P0.05)。结论 AR在浸润性乳腺癌中有较高的阳性率,AR在ER~-和ER~+这两类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功能有明显差异,ER~+/AR~+乳腺癌患者与ER~-/AR~+者相比,有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EPC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检测99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PCR蛋白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EPC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6.4%,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HER-2及Ki-67表达呈正相关,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并在管腔A型中呈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EPCR阳性组的无瘤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明显低于EPCR阴性组(P=0.011,Log-rank test=6.39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PCR在pN1组的乳腺癌中是独立的预后因素(hazard ratio=6.063,P=0.032)。结论 EPC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学高分级、淋巴结转移、HER-2阳性、高Ki-67、低ER/PR及更短的DFS相关,提示乳腺癌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ER、PR、HER-2、E-cadherin、CK5/6检测与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IBC)临床预后关系.方法 应用ER、PR、HER-2、E-cadherin、CK5/6抗体,对64例IBC患者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检测结果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4例IBC中ER、PR、HER-2、E-cadherin、CK5/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3%、56.25%、37.50%、89.06%、10.94%.经统计学分析,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r=0.646,P=0.000);ER与HER-2、CK5/6表达呈负相关(r=-0.320,P=0.010;r=-0.385,P=0.002);PR与HER-2、CK5/6表达呈负相关(r=-0.392,P= 0.013;r=-0.362,P=0.003).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ER、CK5/6在组织学分级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不同年龄、是否绝经、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之间,PR、HER-2和E-cadherin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K5/6在患者的不同年龄、是否绝经、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总生存率(OS):HER-2或CK5/6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低(OS:P=0.048和P=0.041).E-cadherin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总生存率(OS)高(OS:P=0.038).但ER、PR的表达与总生存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OS:P>0.05).患者的组织学分级越高,总生存率(OS)越低(OS:P=0.048).患者在不同年龄、是否绝经、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总生存率(OS)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OS:P>0.05).结论 IBC中ER、PR、E-cadherin表达丧失,HER-2或CK5/6呈阳性表达,组织学分级呈高级别,提示IBC患者预后较差.联合检测IBC组织中ER、PR、HER-2、E-cadherin、CK5/6的表达,可为IBC临床预后评估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表达的意义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200例乳腺癌中AR及ER、PR的表达,并结合相关临床病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有113例表达AR,121例表达ER,109例表达PR.在肿瘤<2cm者中AR阳性率为66.67%(42/63),肿瘤2~5cm者中AR表达率为55.17% (64/116),肿瘤>5cm者AR表达率为33.33%(7/21).组织学分级Ⅰ级者肿瘤AR阳性表达率为67.8%(36/53),组织学分级Ⅱ级及Ⅲ级者肿瘤A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61/108)及36.11%(13/36),Ⅰ级及Ⅲ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1);AR表达差异与淋巴转移无相关性.A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ER的表达相关(P<0.001),而与PR的表达无关(P=0.3280).结论 AR高表达的乳腺癌可能具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K5/6、E-cadhenrin及EGFR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主要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浸润性乳腺癌278例,其中三阴性乳腺癌62例(22.30%),非三阴性乳腺癌216例(77.70%)。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5/6、E-cadhenrin及EGF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三阴性乳腺癌中CK5/6、E-cad及EGFR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CK5/6和EGFR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P0.05),而E-cadhenrin在三阴性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P0.05)。CK5/6与EGFR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r=0.417,P0.05),二者与E-cadhenrin均呈明显的负相关(r=7.59,P0.05;r=0.333,P0.05)。三阴性乳腺癌中CK5/6和EGFR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参数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三阴性乳腺癌中CK5/6的阳性表达及E-cadherin的阴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CK5/6阴性及E-cadherin阳性的患者(P0.05)。结论 CK5/6和EGFR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E-cadhenrin在三阴性乳腺癌中低表达,CK5/6的阳性表达及E-cadherin的阴性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20(CK2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进展、转移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86例,以2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CK20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K2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23%(69/86),明显高于在乳腺良性肿瘤中的表达[20.00%(4/20),P<0.01].CK20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P<0.05) 和病理类型(P<0.01) 有关,与TNM 分期(r=0.86,P<0.05)、淋巴结转移(r=0.73,P<0.05) 和HER-2 (r=0.69,P<0.05) 呈正相关,与ER (r=-0.58,P<0.05) 呈负相关.CK20阳性表达组和CK20阴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8.46%(25/65)和66.67%(1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K20与乳腺癌的进展、转移有关,作为新的乳腺癌标记物,有一定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导管内扩散的形态特征及其与组织学分级、c-erbB-2过表达及脉管累犯的关系。方法:对192例浸润性乳腺癌的导管内扩散情况及其与组织学分级、c-erbB-2过表达及脉管累犯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2年浸润性乳腺癌中,导管内扩散阳性88例(45.8%),其中脉管累犯阳性组中,导管内扩散阳性率为56.6%,明显高于脉管累犯阴性组(34.4%),且差异有显著性(P<0.005)。导管内扩散阳性组中,c-erbB-2阳性率为72.7%,高于导管内扩散阴性组(54.8%),且差异有显著性(P<0.025)。导管内扩散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导管内扩散与组织学分级、c-erbB-2过表达及脉管累犯呈现正相关,浸润性乳腺癌中伴导管内扩散者更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分析和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artemin表达情况,及其对疾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肿瘤科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149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R、PR和HER-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将其分成三阴性乳腺癌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rtemin在两组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artemin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N分期三阴乳腺癌组患者中表达情况.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组免疫组化artemin阳性表达率为79.22% (61/77),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患者25.00% (1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70,P =0.006);三阴性乳腺癌组artemin mRNA表达量为(3.36±0.04)×103 copies/mL,非三阴性乳腺癌组患者为(2.52±0.06)×103copies/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16,P=0.04);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artemin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N分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就诊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肿瘤长径以及绝经状态无关(P>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artemin表达率显著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artemin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N分期密切相关,临床检测artemin可以对患者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HBG、AR、ER在83乳腺癌中的表达,每例标本中均包括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IBC)和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CIS)组织.结果 CIS及IBC中SHBG表达与AR、ER无相关性,CIS中SHBG阳性68例(81.9%),IBC中阳性53例(61.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7),AR、ER阳性乳腺癌中表达SHBG者临床分期低,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49和0.013),SHBG阳性的乳腺癌中AR、ER均阳性者组织学分级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 AR、ER阳性乳腺癌中SHBG具有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其表达缺失可能参与了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12/38)、68.8%(22/3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HER-2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年龄、绝经与否、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ER-2蛋白表达阳性及基因扩增阳性患者生存曲线低于阴性患者(P<0.05),HER-2阳性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 乳腺癌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ER-2蛋白表达是临床使用赫赛汀的"初筛",与FISH法联合检测才能较为准确的指导临床用药;HER-2对乳腺癌的发展和预后有重要的作用,HER-2和淋巴结转移可做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男性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男性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9例男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年龄最小29岁,最大90岁,中位年龄62岁;左侧20例,右侧19例,占同期乳腺癌患者约0.83%。浸润性导管癌35例,其中3例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癌成分,2例黏液癌,1例囊内乳头状癌,1例浸润性乳头状癌。按组织学分级:Nottingham 1级8例,2级26例,3级5例。免疫表型:ER阳性36例,占92.3%。PR阳性36例,占92.3%。HER-2阴性37例,HER-2不确定2例,其经FISH检测发现1例有HER-2基因扩增,1例未发现扩增。Ki-67高表达(≥14%)者26例,低表达(14%)者13例。结论男性浸润性乳腺癌少见,以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ER、PR阳性率高,HER-2阳性率极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CD44v6、CD10在乳腺癌及腺病中的表达,分析三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OPN、CD44v6、CD10在浸润性癌非特指型(153例)、导管原位癌(40例)、腺病(28例)中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三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预后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在腺病、导管原位癌、浸润性癌非特指型中,OPN阳性率分别为7.1%、27.5%、56.2%,CD44v6阳性率分别为10.7%、40.0%、57.5%,CD10阳性率分别为3.5%、37.5%、55.6%。三者在腺病中的阳性率均低于乳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42、0.003)。浸润性癌非特指型组织中OPN、CD44v6和CD10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且OPN、CD44v6表达均与p TNM分期相关,CD44v6表达与PR状态相关(P均0.05);在导管原位癌中三者的表达与核分级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者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脉管浸润、Ki-67增殖指数、ER状态、HER-2状态均无关(P均0.05)。OPN、CD44v6和CD1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两两间均呈正相关(P均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CD10阳性是浸润性癌非特指型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在浸润性癌非特指型中,三者均阴性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均优于三者均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7)。结论 OPN、CD44v6、CD10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均与乳腺癌进展相关。联合检测OPN、CD44v6、CD1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对于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各分子亚型中碳酸酐酶IX(carbonic anhydrase IX,CAIX)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AIX在4种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CAIX在管腔A型、管腔B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样型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5%(28/421)、12.50%(7/56)、60.61%(40/66)和32.31%(84/260)。ER阴性的HER-2过表达型及基底样型乳腺癌组织中,CAIX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ER阳性的管腔A型和管腔B型(P<0.001),并且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组织CAIX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基底样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IX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高增殖指数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是否绝经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CAIX在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中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可能与ER阴性乳腺癌关系更密切,并在乳腺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乳腺癌浸润、进展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各分子亚型中PLK1的表达及其与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0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Nielsen标准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成腺腔A型、腺腔B型、HER-2过表达型、基底细胞样型和普通乳腺样型.检测PLK1在5种不同乳腺癌亚型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关系.结果:PLK1在基底细胞样型、普通乳腺样型、HER-2过表达型、腺腔A型及腺腔B型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94%(56/95),39.39%(65/165),33.33%(22/66),17.91%(79/441)及5.56%(2/36).PLK1在ER阴性的乳腺癌分子亚型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ER阳性的乳腺癌分子亚型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K1的表达与ER呈负相关,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1),与HER-2无显著相关性.ER阴性乳腺癌中,PLK1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最高,显著高于其在HER-2过表达型及普通乳腺样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ER-2过表达型与普通乳腺样型中相比,PLK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0).PLK1的表达与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而与肿瘤大小及患者年龄无关.结论:PLK1过表达可能与ER阴性的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关系更密切,并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转移诱导蛋白AGR2在人乳腺癌中表达和意义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0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AGR2表达,以及乳腺癌ERα、PR和HER2表达状况,并用Kaplan-Meier曲线法和Log-rank检验对有随访资料的127例进行与AGR2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乳腺癌AGR2表达量较乳腺良性病变显著性增高(68.3%和25.0%,P<0.01);AGR2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与乳腺癌ERα和PR表达呈正相关(分别为P<0.05和P<0.01);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AGR2和TNM分期是ERa阳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重要的影响因子(均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ERα阳性乳腺癌患者中,AGR2阳性患者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均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也证实AGR2蛋白表达是ERα阳性乳腺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影响因子(P<0.01).结论 AGR2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该机制可能部分依赖雌激素受体途径发挥其诱导肿瘤转移作用.AGR2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分子标记物,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4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7例乳腺癌组织芯片和4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CD47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复发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D4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P0.01),且其表达与乳腺癌TNM分期、组织学分级、ER、PR表达明显相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HER-2表达情况无显著相关(P均0.05)。CD47蛋白在复发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是乳腺癌复发的特征之一。此外,CD47蛋白阳性的乳腺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低于其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D47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ER、PR表达及其肿瘤复发均相关,检测其表达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ING4与c-Myc的表达、两者的相关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73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ING4与c-Myc蛋白的表达,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 73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中,ING4蛋白阳性率为42.5%(31/73)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78.6%,P <0.05),其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和HER-2的表达有相关性(P <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PR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P> 0.05)。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c-Myc蛋白阳性率为71.2%(52/7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1),其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 <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ER、PR和HER-2的表达均无关(P> 0.05)。ING4蛋白与cMyc蛋白呈负相关(r=-0.372,P <0.05)。ING4阳性患者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高于ING4阴性患者(P <0.05); c-Myc阳性患者术后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回顾分析1 0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按淋巴结转移率将其分成低、中、高三个淋巴结癌转移程度,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是否与年龄、肿瘤大小、分子亚型、脉管癌栓、神经侵犯、肿瘤组织学分级、Ki-67、ER、PR、EGFR、HER-2、COX2等因素有关。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程度与肿瘤大小、脉管癌栓、神经侵犯、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7)。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大小(β=0.309,P0.001)、脉管癌栓(无相对于有,β=-1.314,P0.001)、神经侵犯(无相对于有,β=-0.713,P0.001)是影响淋巴结癌转移程度的独立因素,其中脉管癌栓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程度可能与肿瘤大小、脉管内癌栓、神经侵犯、肿瘤组织学分级等有关,肿瘤大小、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是独立的影响因素,其中脉管癌栓可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神经侵犯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