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FOXO3a的表达及其与Wnt信号通路中心蛋白β-catenin和该通路间接调节因子E-cadherin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2例结直肠癌组织和103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FOXO3a、β-catenin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FOXO3a与β-catenin、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FOXO3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57.14%)较正常肠黏膜组织(93.20%)明显降低(P<0.001),β-caten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73.21%)较正常肠黏膜组织(2.91%)明显升高(P<0.001),E-cadher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0.54%)较正常肠黏膜组织(98.06%)明显降低(P<0.001)。(2)结直肠癌组织中FOXO3a、E-cadherin低表达以及β-catenin异常表达与肿瘤深层浸润、差分化、淋巴结转移和TNM高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3)结直肠癌组织中FOXO3a的阳性表达与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呈负相关(rs=-0.361,P<0.001),与E-cadherin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s=0.351,P<0.001)。结论 FOXO3a、E-cadherin表达降低与β-catenin异常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FOXO3a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可能与Wn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Twist、SDF-1、E-cadherin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三者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相关性,为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可能的靶标。方法收集结直肠癌和对应癌旁正常新鲜标本组织40例和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蜡块90例,利用免疫组化SP法和q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SDF-1及EMT相关因子E-cadherin、Twist的表达,统计学分析SDF-1表达与E-cadherin、Twist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与对应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SDF-1、Twist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SDF-1、Twist的阳性率分别为75.56%、62.22%,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而E-cadherin在肿瘤中的阳性率为28.89%,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F-1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而与Twist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趋化因子SDF-1高表达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细胞的EMT过程,Twist高表达和Ecadherin低表达提示EMT现象参与结直肠癌的形成及转移过程,并促进肿瘤的生成和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NKD1和β-连环素(β-catenin)在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KD1和β-catenin在正常黏膜组织、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NKD1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异常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其异位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KD1的表达和β-catenin异位表达呈负相关(rs=-0.691,P<0.01)。结论 NKD1的表达下调与β-catenin的异位表达,可能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皮间叶转化(EMT)相关蛋白E-、N-cadherin和β-catenin在滑膜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滑膜肉瘤34例,包括双相型24例和单相纤维型10例,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E-、N-cadherin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E-、N-cadherin和β-catenin在34例滑膜肉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2.9%、76.5%、97.1%。E-cadherin在双相型滑膜肉瘤中的阳性率(70.8%)高于单相纤维型(10%)(P<0.05);N-cadherin、β-catenin在双相型和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0.8%(17/24)和90%(9/10)、95.8%(23/24)和100%(24/24),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在24例双相型梭形细胞成分中E-、N-cadherin和β-catenin的阳性率分别为12.5%(3/24)、50%(12/24)和62.5%(15/24);在10例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梭形细胞成分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1/10)、80%(8/10)和100%(10/10)。β-catenin在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的梭形细胞的表达率高于双相型中的梭形细胞(P<0.05)。(3)在24例双相型滑膜肉瘤中,E-、N-cadherin和β-catenin在上皮样细胞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0.8%(17/24)、83.3%(20/24)和95.8%(23/24);在梭形细胞成分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2.5%(3/24)、50%(12/24)和62.5%(15/24)。E-、N-cadherin和β-catenin在上皮样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梭形细胞(P<0.05)。(4)在双相型滑膜肉瘤中E-cadherin和N-cadherin、E-cadherin和β-catenin均同时表达的比例较高,在单相纤维型中E-cadherin不表达而N-cadherin、β-catenin表达的比例较高。(5)滑膜肉瘤中E-、N-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临床TNM分期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EMT相关蛋白E-、N-cadherin和β-catenin均可能参与滑膜肉瘤的组织形态分化,N-cadherin和β-catenin影响双相型和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中E-cadherin的表达途径不同,滑膜肉瘤组织中可能存在间叶上皮转化(MET)现象。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滑膜肉瘤浸润和转移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6.
孙琳  张文静  张静  吴靖芳 《解剖学报》2016,47(2):221-227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组织中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ALCAM)、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三者在PT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ALCAM、E-cadherin和β-catenin在PTC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LCAM、E-cadherin和β-catenin在PTC中的表达并分析三者的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TC组织中ALCAM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组织(P0.05);PTC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组织(P0.05);PTC样本中β-catenin的异位表达率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组织(P0.05)。三者的阳性率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组织中无明显差异(P0.05)。三者的异常表达与PTC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在PTC组织中ALCAM、β-catenin高表达,E-cadherin呈现低表达,三者的异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三者在PT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TAZ和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68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TAZ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TAZ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其表达与病理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TAZ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TAZ阴性组( 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β-catenin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 P<0.01),其异常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β-catenin异常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β-catenin正常表达组(P<0.05);结直肠癌中TAZ阳性表达和β-catenin异常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TAZ表达增高和β-catenin异常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TAZ和β-catenin的表达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Wnt5 a、β-catenin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肝细胞肝癌(HCC)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及EnVision方法,检测30例HCC(包括10例尸检样本)癌旁、癌组织中Wnt5a、β-catenin和E-cadherin的表达,结合Ki-67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比于癌旁组织,83%(25/30)的HCC癌组织内Wnt5a蛋白低或缺失表达(P〈0.001),其异常表达还相关于高的肿瘤分期(P=0.010)、高的Ki-67指数(P=0.013),以及β-catenin(P=0.025)和E-cadherin(P=0.003)的膜下降表达。癌组织中β-catenin膜下降表达相关于E-cadherin的膜下降表达(P=0.047)。80%(24/30)HCC癌组织中E-cadherin膜下降表达,相关于高的肿瘤分期(P=0.048)、高的K i-67指数(P=0.042)和尸检组肿瘤转移的发生(P=0.033)。结论Wnt5a缺失表达是HCC进展中的频发事件,并相关于β-catenin和E-cadherin的异常表达。Wnt5a在HCC中发挥肿瘤抑制基因样的作用,该蛋白极可能是一个有用的HCC预后不良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cadherin、β-catenin和cyclinD1蛋白表达对其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27例甲状腺腺瘤旁组织E-cadherin、β-catenin 和cyclinD1的蛋白表达,同时分析三者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其它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下降,阳性率为30.56%(P<0.05),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β-catenin在癌组织中细胞核/核周区呈强阳性表达,且表达率明显升高为80.56%(P<0.01),其异常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cyclinD1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22%(P<0.01),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此外,E-cadherin的低表达与cyclinD1的过表达呈负相关(P<0.05),β-catenin的异位高表达与cyclinD1的过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E-cadherin表达缺失和β-catenin异位高表达可能通过诱导cyclinD1的过表达,进而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信号肽-CUB-EGF结构域蛋白2(SCUBE2)对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用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和正常人结直肠上皮FHC细胞SCUBE2的表达;HCT116细胞转染GV144-SCUBE2质粒过表达SCUBE2后,MTT、Transwell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其对细胞活力、迁移和凋亡的影响。转染GV144-SCUBE2质粒6 h后加入10μg/L重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蛋白继续培养48 h,real-time PCR或者Western blot法检测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Snail]、β-catenin、c-Myc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随后,在HCT116细胞中使用Wnt/β-catenin通路激活剂氯化锂(Li Cl)或抑制剂XAV93920并加入TGF-β1且过表达SCUBE2,检测Wnt/β-catenin通路激活或阻断后对HCT116细胞EMT的影响。结果:HCT116细胞中SCUBE2的表达明显低于FHC细胞;过表达SCUBE2能够抑制HCT116细胞的活力与迁移,但是对其凋亡影响不大;SCUBE2增加了E-cadherin的表达,降低了TGF-β1诱导的vimentin、Snail、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的表达,XAV93920增强了SCUBE2对EMT的影响,而Li Cl阻碍SCUBE2对EMT的影响。结论:过表达SCUBE2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与迁移,抑制其EMT的发生,这一过程可能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β联蛋白(β-catenin)在肝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和肝细胞凋亡及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中的STAT3、β-catenin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癌组织中STAT3表达阳性率为70.8%、β-catenin表达阳性率为51.4%,均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的阳性率。患者肝癌组织中STAT3、β-catenin表达均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与肝外转移相关,和患者性别、肿瘤直径无关。肝癌组织中凋亡指数(AI)、增殖指数(PI)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STAT3蛋白和β-catenin蛋白阳性的肝癌组织AI/PI明显高于STAT3蛋白和β-catenin蛋白阴性组AI/PI。结论 STAT3、β-catenin蛋白高表达的肝癌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ACK1和β-catenin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126例子宫颈癌组织及癌旁正常子宫颈组织中RACK1 mRNA和β-catenin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ACK1和β-catenin的表达,分析两者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子宫颈癌组织中RACK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子宫颈组织,而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子宫颈组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子宫颈癌组织中RACK1阳性率(19. 0%)低于癌旁正常子宫颈组织(63. 5%),而β-catenin在子宫颈癌中的阳性率(69. 0%)高于癌旁正常子宫颈组织(31.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TNM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合并淋巴结转移的子宫颈癌中RACK1阳性率越低,而β-catenin阳性率越高(P 0. 05)。RACK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 404,P 0. 05)。RACK1蛋白强阳性者和β-catenin蛋白弱阳性者生存率较高(42. 8%vs 33. 3%,42. 8%vs 36. 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中位生存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 2 vs 34. 0,44. 2 vs 29. 8,P 0. 05)。RACK1弱阳性和β-catenin强阳性是子宫颈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HR分别为9. 654和8. 882,P均0. 05)。结论 RACK1和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并影响子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β-caten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8年~2020年存档的乳腺组织标本149例,包括正常乳腺组织30例,乳腺导管内癌33例,乳腺浸润性癌86例,行免疫组化检测不同乳腺组织中β-caten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浸润性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β-catenin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正常乳腺组织细胞胞膜,而在乳腺浸润性癌细胞胞膜表达减少,主要在胞质及胞核中异常表达。86例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β-catenin异常表达率为66.2%,高于正常乳腺组织(6.7%)、乳腺导管内癌(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癌病理分级Ⅰ级组β-catenin的阳性率低于病理分级Ⅱ、Ⅲ级组(P<0.05);在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E-cadherin有无异常表达及HER-2有无扩增组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年龄、肿块大小及Ki-67增殖指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β-catenin异常表达率高,且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E-cadherin有无异常表达及HER-2扩增方面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中Fascin-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和K-ras基因突变状态,分析三者在结直肠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Fascin-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采用ARMS荧光定量PCR法检测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Fascin-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及K-ras基因突变与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三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12例结直肠腺癌中,Fascin-1蛋白高表达率为27. 7%(31/11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 01);β-catenin蛋白核的高表达率为29. 5%(33/11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 01); Fascin-1蛋白的高表达及β-catenin蛋白核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 022,P=0. 027)、TNM分期(P=0. 042,P=0. 019)相关; Fascin-1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位置相关(P=0. 004); K-ras基因突变39例,突变率为34. 8%(39/112); 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P 0. 05); Fascin-1蛋白高表达、β-catenin蛋白核表达与K-ras基因突变存在相关性(rs=0. 252,rs=0. 258,P 0. 05); Fascin-1蛋白高表达与β-catenin蛋白核表达呈正相关(rs=0. 213,P 0. 05)。结论 Fascin-1蛋白和β-catenin蛋白参与结直肠腺癌的侵袭转移,与K-ras基因突变相关; K-ras可能通过β-catenin蛋白促进Fascin-1蛋白的表达,从而为K-ras基因突变型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hibby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β-catenin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NSCLC及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hibby和β-catenin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5例新鲜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hibby的表达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SCLC中Chibby蛋白表达水平与癌旁正常肺组织相比无显著差异(>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hibby在NSCLC组织中的细胞核阳性率为43.0%(43/100),其在正常肺组织中的细胞核阳性率为82.0%(82/100),差异显著(<0.05);肺腺癌中Chibby细胞核阳性率57.9%(33/57)显著高于其在肺鳞癌中的阳性率23.3%(10/43,<0.05);无淋巴结转移组中Chibby的细胞膜阳性率38.9%(21/54)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组19.6%(9/46,<0.05)。β-catenin在细胞浆中的异常表达与NSCLC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NSCLC中Chibby在细胞膜/浆中的定位分别与β-catenin在细胞膜/浆的定位具有相关性(<0.05)。结论 Chibby在NSCLC组织中的细胞核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Chibby可能作为β-catenin的分子伴侣并调控β-catenin在细胞内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ivin表达与胃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0例胃癌及相应癌旁正常胃组织中Livin和EMT标志蛋白的表达,分析Livin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Livin表达与EMT标志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8例新鲜胃癌组织中Livin和EMT标志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Livin阳性率(59. 1%)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8. 2%)(P 0. 05)。Livin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 0. 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Livin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中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胃癌组织中E-cadherin、vimentin和N-cadherin的阳性率分别为29. 1%、30. 9%和57. 3%。胃癌组织中Livin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 322,P=0. 001),与vimentin和N-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 276,P=0. 004; r=0. 216,P=0. 024)。Livin高表达的胃癌组织中,vimentin和N-cadherin亦高表达,而E-cadherin表达降低,反之亦然。结论 Livin表达与胃癌组织的EMT表型有关,并促进胃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患者PDCD5的表达水平及其参与调控RCC侵袭与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检测RCC标本与癌旁组织中PDCD5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分析PDCD5与疾病分期、预后的相关性;利用transwell及划痕实验检测PDCD5对肾癌细胞系A498侵袭与转移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498细胞转染PDCD5后MMP2、MMP9、E-cadherin、N-cadherin及Wnt/β-catenin通路的变化。结果 (1)与癌旁组织相比,RCC标本中PDCD5明显下调(P0.001),且与疾病分期及预后正相关;(2)PDCD5明显抑制了肾癌细胞系A498的转移与侵袭能力(P0.01);(3)PDCD5通过抑制A498细胞系中MMP2、MMP9及N-cadherin的表达水平,增强E-cadherin的表达水平调控EMT转化,同时Wnt/β-catenin通路关键蛋白下调。结论 PDCD5通过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影响肾细胞癌EMT转化,负性调控了RCC病人的侵袭与转移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823例胸水标本进行液基细胞薄层检测(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结合活检结果确诊107例NSCLC标本,随机分成NSCLC细胞组、NSCLC活检组及NSCLC癌旁组织组三组,对其中39例NSCLC细胞组胸水标本进行沉渣后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组中vimentin、E-cadherin、N-cadherin、β-catentin的表达,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cadherin、β-catentin阳性/异常阳性率在NSCLC细胞组、活检组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组(P<0.05)。NSCLC细胞组、活检组N-cadherin、vimentin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P<0.05)。同时亦发现,在NSCLC细胞组中,E-cadherin表达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β-catentin异常阳性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N-cadherin与viment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以上4个抗体表达/异常表达均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和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结论MPE中NSCLC细胞具备EMT表型,从细胞学角度进一步证实EMT现象存在于NSCLC,为新的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和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β-catenin不同表达模式与结直肠癌组织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81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中β-catenin的表达状况。结果 18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β-catenin(细胞核)异位表达率为56.9%(103/181),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P0.05)。β-catenin细胞核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Dukes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浸润深度等均无关(P0.05)。β-catenin细胞膜不完整表达与组织分化、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况及Dukes分期等均有关(P0.05);β-catenin高表达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关(P0.05)。82例随访病例中,β-catenin细胞核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β-catenin阴性组(P0.05)。结论β-catenin在结直肠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不同表达模式与结直肠癌进展有关,并有助于预后判断,β-catenin有望成为结直肠癌基因诊断及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Gab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8例结直肠癌及46例癌旁正常组织中Gab2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0对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Gab2的表达状况。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7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Gab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3.85%,而癌旁正常组织中Gab2蛋白多不表达或弱表达,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Gab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Gab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论:Gab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