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目的研究职业性焦炉逸散物接触对作业工人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省某焦化厂焦炉工551人作为暴露组,同时选择该地区无焦炉逸散物职业接触史的128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按照接触焦炉逸散物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将暴露组分为A、B、C 3组,分析不同浓度组工人和对照组的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暴露组工人焦炉逸散物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超标率为20.35%;暴露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接触焦炉逸散物可对作业工人的肝功能产生影响,导致ALT活力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焦炉作业工人对焦炉逸散物中致癌性多环芳烃的接触水平。方法用焦炉工人的尿浓缩物做Ames试验。结果在TA98( S9)菌株焦炉工人尿样的致突变活性很强 ,接触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焦化工人肺癌病因中 ,职业暴露是首要因素 ,尿浓缩物Ames试验能反映作业工人接触焦炉逸散物中多环芳烃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使用新加坡有害化学物质职业接触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 (简称"新加坡方法"),对16家焦化厂工人接触焦炉逸散物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工作场所焦炉逸散物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炉顶、炉侧、非焦炉和其他工作区,炉顶和炉侧工人的肺癌死亡率与焦炉逸散物接触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炉顶和炉侧工人接触焦炉逸散物的健康风险为极高风险,非焦炉和其他工作区为高度风险。提示焦化厂不同工作区均存在高度致癌风险,应建立持续改进的风险控制与管理策略,以降低焦炉逸散物接触水平,保护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焦化企业作业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健康状况。方法 2011-2014年对某焦化企业作业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2011-2014年作业工人粉尘、焦炉逸散物、噪声、高温的浓度或强度的总体合格率分别为96.6%、79.1%、70.1%、89.7%,其中2014年粉尘和焦炉逸散物浓度合格率均为100.0%。噪声职业禁忌证检出8人,总体检出率1.1%;粉尘职业禁忌证检出1人,检出率0.1%;噪声观察对象检出15人,检出率2.1%,未检出粉尘观察对象和职业病病人。结论应采取综合噪声控制措施,督促工人佩戴耳塞,以保护听力。  相似文献   

5.
煤焦生产中逸散出多种有毒有害物质 ,如焦炉逸散物、粉尘 ,同时伴有高温、噪声等有害因素 ,这些因素能单独或联合作用于焦炉作业工人 ,从而损害健康。据报道[1] ,焦炉作业工人健康损害较重 ,肺癌发病率较高。据资料显示[2 ] :攀钢焦化厂炉盖工接触焦炉逸散物浓度为 19 6 4mg/m3,超标达 97倍 ,上升管工接触焦炉逸散物浓度 5 77mg/m3,超标达 2 8倍 ,煤车司机接触焦炉逸散物浓度 6 83mg/m3,超标达 33倍 ,其它焦化厂某些工作岗位焦炉逸散物浓度也有不同程度超标。因而焦炉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应受到重视 ,除采取防护措施减少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焦炉逸散物接触对煤焦作业工人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作业环境中苯并(a)芘、苯溶物、焦炉逸散物等有害物质的质量浓度;选择91名焦炉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80名无任何职业有害物质接触史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重要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焦炉作业工人工作场所存在职业有害因素,且炉顶有害物质质量浓度高于炉侧,存在职业有害因素;与对照组相比,焦炉作业工人血清IL-10、TNF-α水平均升高,IL-2水平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触组中,炉顶工组、炉底工组IL-10、TNF-α高于炉侧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炉作业工人血清IL-10与TNF-α水平及工作区域有害物质质量浓度之间呈正相关,IL-2水平及工作区域有害物质质量浓度之间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提示焦炉逸散物的接触可以引起体内免疫系统分泌的相应免疫调节因子IL-10、TNF-α水平升高,IL-2水平降低。IL-10、TNF-α...  相似文献   

7.
焦炉作业工人肝血流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焦炉作业工人进行肝血流图检查并测定相应岗位的焦炉逸散物浓度。结果表明焦炉逸散物能影响工人肝脏供血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某油页岩综合利用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找出关键控制点,探讨防护对策和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焦炉逸散物、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噪声等。检测结果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为12.7%~18.3%,粉尘浓度检测10个岗位,岗位超标率为50.0%,噪声强度检测12个岗位,岗位超标率为33.3%。高温检测5个岗位,岗位超标率为25.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复杂,其中主要危害因素为粉尘、焦炉逸散物和噪声,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综合评价表明,该工程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焦炉逸散物对焦炉作业工人脂质过氧化损伤效应指标血清MDA和酶性抗氧化指标血清SOD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焦炉逸散物对作业工人的危害机制以及为焦炉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焦炉作业工人106名为接触组,按工种分为3组,以不接触有害物质的某医院体检者72名作为对照组,对血清MDA含量及血清SOD活性进行测定,并测定作业环境空气中的苯溶物浓度。[结果]炉顶工、炉侧工和炉底工的血清MDA含量分别为:(10.68±5.25)mmol.L-1、(6.61±4.87)mmol.L-1和(6.79±4.45)mmol.L-1,三者均高于对照组(5.61±3.33)mmol.L-1,其中仅炉顶工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炉顶工、炉侧工和炉底工的血清SOD活性分别为:(60.48±15.35)U/ml、(59.67±16.35)U/ml和(76.44±13.46)U/ml,三者均低于对照组(77.78±13.12)U/ml,炉顶工和炉侧工分别与对照组和炉底工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接触焦炉逸散物的焦炉工体内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代谢水平会受到影响,测定血清中MDA含量和SOD活性对焦炉工的职业健康监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焦炉逸散物对作业工人肺功能及呼吸系统症状的影响。方法 按吸烟指数、年龄、身高和体重配对 ,对焦炉工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肺功能测定和焦炉逸散物累积接触剂量 (指数 )估算。结果 接触组肺功能FVC、FEV1 0 、MMF、FEF2 5% 、FEF50 % 、FEF75% 和各项肺功能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或P<0 0 1)。焦炉工咳嗽、咳痰阳性率随累积接触剂量的增加而升高 (P <0 0 5 ) ;累积接触剂量≥ 60 0 0时 ,各项肺功能指标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焦炉逸散物可引起肺功能的降低和呼吸系统异常症状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焦化作业工人代谢综合征、脂肪肝流行病学研究,为探讨代谢综合征、脂肪肝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某冶金焦化厂焦炉和化产作业工龄10年以上的男性工人535人为暴露组:选择不接触或较少接触焦炉逸散物的该厂工龄1年以上的男性工人174人为对照组。调查内容包括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一般情况、职业史、个人史、血常规内科检查、血常规、血生化、乙肝五项、B超等。结果焦化生产场所不同程度存在焦炉逸散物(COE)危害,其中炉顶作业区苯并(a)芘(BaP)、苯溶物(BSM)危害比炉侧作业区和化产作业区严重,炉侧作业区BaP、BSM浓度比化产作业区略高。炉顶作业组高血压、代谢综合征、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28.2%、10.4%、19.3%,炉侧作业组脂肪肝检出率为20.3%.均高于对照组(P〈0.05);化产作业组高血压检出率为31.7%,与对照组(17.2%)相比,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焦化作业工人中焦炉作业工人代谢综合征、脂肪肝高发可能与其职业暴露有关,COE有可能导致机体胰岛素抵抗(1R)而使代谢综合征和脂肪肝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焦炉逸散物是人们公认的致癌物,某些皮肤癌和肺癌与焦炉逸散物有密切关系[1],美国对十几家焦化厂工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焦炉工人的肺癌发病率特别高,相对危险度为3.35-10,并发现与工作场所空气中焦炉逸散物浓度相关[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焦炉工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和TNF-α水平,分析其与尿1-羟基芘的相关性,探讨可能的焦炉逸散物暴露的效应标志物。方法以某炼焦制气厂86名焦炉逸散物暴露工人和35名对照工人作为调查对象,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IgA、IgG、IgE和TNF-α水平;用改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1-羟基芘。结果焦炉逸散物暴露工人外周血中IgE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工人水平,而IgA和Ig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1-羟基芘与血清中TNF-α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316,P0.01)关系。结论焦炉逸散物可引起接触工人血清中IgE和TNF-α水平的改变,尿1-羟基芘与血清中TNF-α水平具有相关性,为探讨TNF-α水平作为焦炉逸散物早期效应标志物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某焦化厂作业工人皮肤损害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化厂作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接触的焦炉逸散物及焦炉荒煤烟、煤焦油蒸气、煤沥青蒸气等多种有害物质 ,均可引起特殊的皮肤变化 ,为配合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的修订 ,我们对某焦化厂作业工人进行了皮肤病调查 ,以期了解该行业工人皮肤病的发病情况 ,并探讨其与职业因素之关系。一、对象与方法1 调查对象 :受检工人 14 8名 ,其中男 14 6名、女 2名。年龄 2 1~ 6 0岁 ,平均 36 .2岁 ,其中 2 1~ 30岁 5 0名 (占33.8% )、31~ 4 0岁 5 5名 (占 37.2 % )、4 1~ 5 0岁 18名 (占12 .2 % )、5 1~ 6 0岁 2 5名 (占 16 .9% )。作业工龄 1~ 4 3年 ,…  相似文献   

15.
黎丹倩  吴梅  朱林平  张梦玲  梁勇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22-1823
目的了解广西某焦化厂工人脂肪肝检出情况及脂肪肝患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该厂从事焦化作业且工龄1 a以上的工人1078名为接触组,选择不接触焦炉逸散物(COE)工龄1 a以上的后勤保障工人700名为对照组,采用肝脏B超检查确定脂肪肝患病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触组工人脂肪肝患病率为37.20%,较对照组的11.29%明显增高,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接触工龄的增加,接触组工人脂肪肝检出率也随之上升。结论职业危害因素及不良生活习惯是诱发工人脂肪肝的重要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手段及健康教育措施改善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探讨焦炉逸散物对作业工人血清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对焦炉作业工人459人和对照356人血清SOD、GSHPx、MDA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焦化作业组血清SOD活性与对照相比轻度增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GSHPx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MDA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提示在一定程度上接触焦炉逸散物,可能诱导了机体的氧化适应反应,使得焦炉作业工人抗氧化功能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7.
某焦化厂作业场所污染水平及作业工人身体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80年代我国对焦化厂的焦炉逸散物进行了调查,认为职业性接触焦炉逸散物、煤焦油蒸气与工人肺癌、皮肤癌有直接关系。河南省某焦化厂80年代调查时,有3座焦炉炼焦炭,在炼焦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脂肪烃、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一氧化碳等。经过近几年的改造和治理,为了加强劳动保护,综合治理污染,保障工人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我们以苯并(a)芘为代表物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2次对该厂3座焦炉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卫生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焦炉作业工人血清S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焦炉逸散物对作业工人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选择作业工人298名,按工龄分为三组,不接触有害物质的作业工人280名为对照组.对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焦化组血清SOD活性轻度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可能因接触焦炉逸散物者体内自由基增多。而MDA含量均有下降,暴露工龄>20年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推测可能是机体清除自由基的其他酶活性增高,或MDA与核酸上的游离氨基酸发生共价交联,使游离雨二醇含量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焦炉作业工人血清中丙二醛(MDA)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106名焦炉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72名无任何职业有害物质接触史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和尿样,用试剂盒检测血清MDA和尿β2-MG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焦炉工血清MDA水平明显增高;经尿肌酐校正后的尿β2-M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触组中,炉顶工血MDA和尿β2-MG水平均高于炉侧工和炉底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8名调查者血MDA和尿β2-MG呈正相关。结论焦炉逸散物可导致焦炉工人生物膜氧化损伤和早期的肾损害,可以把血清MDA和尿β2-MG一起作为焦炉工人职业损害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钢铁厂焦化车间工人长期在高温、焦炉逸散物、苯系物及大量刺激性气体环境下工作 ,为了解焦化作业对职工健康的影响 ,我们对某钢铁厂焦化车间 612名在职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 ,现将耳鼻咽喉疾病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1999年某钢铁厂焦化车间在职职工 612名 ,年龄2 0~ 5 9岁。一线工人为接触组 ,其中男性 2 31人 ,女性 10 5人 ,平均年龄 35 5岁。科室后勤人员 (未接触高温、焦炉逸散物、苯系物及大量刺激性气体 )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186人 ,女性 90人 ,平均年龄 38 8岁。2 方法 询问职业史与主诉 ,症状及体征由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