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按照是否在围手术期未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将行剖宫产分娩的722例产妇分为观察组401例和对照组321例,对照组产妇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科室制订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产妇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DVT形成,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徐晶 《中外医疗》2021,40(1):140-142,158
目的 总结并探讨剖宫产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该院实施剖宫产的产妇展开研究,方便选取2016年2月—2019年9月间144例产妇为研究样本,参考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间予以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加强LEDVT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1—6月119例剖宫产的产妇术中术后采取多种护理措施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无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论对剖宫产的产妇加强术中术后的护理可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宋晓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978-397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剖宫产手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产妇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通过心理护理、主动运动、被动运动等护理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汝州市中医院住院的足月剖宫产产妇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剖宫产术后的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附加早期的护理干预。对比术后10 d内两组产妇下肢疼痛、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在术后护理10 d内,观察组产妇下肢疼痛、肿胀、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产妇发生1例肺栓塞,观察组产妇未发现肺栓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剖宫产后的产妇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2月实施剖宫产手术后并发下肢性深静脉血栓的患者10例,对其进行精心治疗以及护理.结果本组10例患者在经过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后效果满意,住院时间为10~20 d,在用药期间有并发症.在下肢静脉的彩超中显示,有2例患者其深静脉保持再通,其余部分保持再通,其周围形成侧支循环,在患者出院之后,进行随访3个月,其中1例患者遗留浅静脉性曲张,此外患者痊愈.结论抗凝治疗以及溶栓治疗对患者有显著疗效,能够预防下肢性深静脉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何静 《吉林医学》2011,(20):4249-4249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据统计55%发生于分娩或手术后3周内[1]。术后一旦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者还会致残,甚至发生肺梗死而危及生命,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越来越受到妇产科医护人员的重视。早期下床活动可有效预防DVT发生,而手术应激、术后强迫体位、输液及各种引流管道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9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产妇采取临床基础护理措施,实验组产妇基于对照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出院前CDI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及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优势(P<0.05);实验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4.17%),对照组10例(20.83%),二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孕妇积极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对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心理、生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秀梅  侯娜 《吉林医学》2014,(12):2648-264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针对43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护理分析,总结预防方法及治疗过程的护理措施。结果:8例临床治愈,5例失访。结论:对剖宫产患者早期合理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李红梅 《吉林医学》2014,(1):206-207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行剖宫产并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40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针对其发生的原因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复发率、后遗症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给予护理干预,能够催进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康复,同时还可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观察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对预防和减少剖宫产并发寒战的效果。方法:将136例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试验组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按照围术期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寒战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发生寒战6例,占9.68%,对照组发生寒战22例,占36.67%,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剖宫产产妇寒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患者的防治及护理措施。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医院颅脑外伤昏迷患者86例,均择期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2组干预前后血栓前状态,发放Wells评分LDVT量表和Geneva评分肺栓塞量表,记录LDVT、肺栓塞发生率。结果 2组干预前后抗凝血酶(AT)无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纤维蛋白原(Fbg)、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AT、D二聚体(D-D)、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改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DVT、肺栓塞发生率为4.6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期间给予预见性护理,可改善血栓前状态,预防LDVT、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科特殊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患者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9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5例,术后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另实施骨科特殊护理,观察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活酶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术后DVT发生率及随访1年后复发率。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2组凝血功能指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改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年随访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特殊护理预防可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1例剖宫产后愈合不良和3例切口裂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过程,主要因素肥胖,护理的重点在于加强术后切口的观察。结果:全部患者在产后2周内痊愈,未出现感染扩大等严重并发症,出院后患者病情良好。结论:找到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能有效的促进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方法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12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平均分为2组,并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即观察组(综合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1周的下肢皮肤温度、周径增长率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术后1周,对照组的下肢皮肤温度、下肢周径增长率均高于观察组,其深静脉血栓形成率(9.62%)也比观察组(3.21%)高,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控制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下肢皮肤温度及其周径增长率,从而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后新护理体位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新护理体位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 192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新术后护理体位,n=96)和对照组(传统术后护理体位,n=96)两组,采用李克特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并观察两组产妇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舒适程度良好率、泌乳正常率、恶露排泄量及子宫收缩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 vs 6.2%)、舒适程度良好率(87.5%vs 33.3%)、恶露排泄量[(84±16)ml vs(98±19)ml]及子宫收缩情况[(2.0±0.5)cm vs(1.0±0.5)c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术后护理体位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且安全可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取86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护理干预推行时间将其分成研究组(A组,n=43)和对照组(B组,n=43)两组。B组予以常规护理,A组予以早期综合护理。比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记录其干预前后大腿、小腿周径变化情况,观察其干预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等凝血指标、血浆粘度、D二聚体(D-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 A组干预后DVT发生率为11.6%,显著低于B组的39.5%(P0.05);2干预后,两组患者下肢周径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P0.05);3干预后,两组患者PT、a PTT等凝血指标均较干预前上调,血浆粘度及D-D水平则较干预前下调(P0.05);其中A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予以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静脉肌袢代瓣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静脉肌袢代瓣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1116例静脉肌袢代瓣术中出现的5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结果5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均与意外暴力所致的静脉损伤有关.结论要重视预防导致静脉肌袢代瓣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各种原因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