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20%,主要死亡原因是复发和转移。根据NCCN指南TNM分期标准,即使肿瘤直径≤3 cm,只要侵犯脏层胸膜,应归为T2期,而非T1期。因此对肺癌患者进行准确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判断肿瘤是否侵犯脏层胸膜尤为重要[1-2]。本科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采用维多利亚蓝弹力纤维染色结合免疫组化双重染色,能清楚地显示肺癌组织弹力纤维与肿瘤细胞间的关系,以准确判断是否存在胸膜侵犯。  相似文献   

2.
弹力纤维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采用Gomori醛品红弹力纤维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合的双重染色方法 ,可同时显示血管壁上的弹力纤维和某些抗原成分 ,效果满意 ,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大鼠髂动脉粥样硬化标本 35份 (例 ) ,经 4 %甲醛固定 ,常规脱水、石蜡包埋 ,切片厚 5 μm。2 .试剂 :(1)醛品红染液 :碱性品红 0 .5g ,70 %乙醇10 0ml,浓盐酸 1ml,三聚乙醛 1ml,将碱性品红溶于 70 %乙醇 ,然后加入浓盐酸混合均匀后 ,加入三聚乙醛 ,轻轻摇动使混合均匀 ,于室温下静置 2d ,成熟时呈深紫色。过滤于小口砂塞瓶 ,置冰箱备用。 (2 ) 70 %乙醇。 (3)免疫组织…  相似文献   

3.
正病理医师清晰解读周围型肺癌与脏层胸膜的弹力纤维关系,准确判读肿瘤是否侵犯脏层胸膜,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2]);第7版TNM分类中也说明了肺胸膜侵犯(visceral pleural invasion, VPI)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预后不良的因素~([3])。已有文献~([4])报道采用特殊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法先后标记弹力纤维和肿瘤细胞,能更好的观察肿瘤细胞与周围胸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弹力纤维染色(elastic fibers,EF)在评估胸腺瘤对纵隔胸膜侵犯的作用及其与Masaoka-Koga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病理科2016年手术切除的胸腺瘤标本100例,其肿瘤组织与纵隔胸膜或心包粘连。每例胸腺瘤标本连续石蜡切片2张,分别行HE染色和EF染色。按Masaoka-Koga分期标准,对100例胸腺瘤标本进行HE染色和EF染色。结果100例胸腺瘤中肿瘤细胞未突破弹力层46例,突破弹力层54例,其中HE染色中有14例无法进行准确判断,最后经EF染色才能进一步更加准确的判断。结论EF染色可直接观察肿瘤细胞是否到达或突破纵隔胸膜弹力层,有助于准确判断胸腺瘤的纵隔胸膜侵犯和Masaoka-Koga分期。  相似文献   

5.
用过碘酸-无色晶红法与免疫组化SP法双重染色可同时显示胃肿瘤中癌细胞成分及组织中腺体所分泌的黏液成分,能更好的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抗原修复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佐周  孟昭余 《解剖科学进展》1999,5(4):326-326,33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对组织或细胞内的抗原物质进行定性和定位的标记方法。它对某些抗原物质的定位检测及某些疾病的临床病理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免疫组化染色对已知抗原的检测,其阳性程度不仅取决于抗体的效价及抗体的生物学活性,还取决于组织细胞中抗原决定簇的暴露程度及其稳定性。抗原决定簇是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原部分。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常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标本,因固定液中所含的甲醛在固定过程中逐渐形成醛键或形成羟甲基,这些化学键可使蛋白与蛋白之间发生交联,从而封闭了抗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软骨素聚合因子(chondroitin polymerizing factor, CHPF)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6例结直肠癌原发灶及癌旁组织中CHPF蛋白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直肠原发灶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CHPF蛋白的表达。结果 CHPF蛋白在原发灶癌组织(122/206,59.2%)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Western blot实验显示在新鲜结直肠癌组织中检测到CHPF蛋白(5/5,100%)。CHPF蛋白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神经或脉管侵犯(P=0.011)、TNM分期(P0.01)、癌结节(P=0.035)明显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和KRAS状态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CHPF蛋白高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01)。Cox多因素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CHPF蛋白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CHPF蛋白高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8.
9.
免疫组化与特染技术在诊断肌源性、纤维源性肿瘤中的应用刘健陈森林王贻琮在日常病理诊断纤维源性和肌源性肿瘤有困难时,以Vim、MG、Des等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加以鉴别诊断,但由于免疫组化技术受到抗体种类和方法的局限,此时如能辅之以特殊染色,如VG、Mas...  相似文献   

10.
胸苷磷酸化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对50例结直肠癌标本及21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S-P法测定癌组织中TP的表达情况;通过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中的MVD。结果:结直肠癌细胞的TP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上皮(P<0.01);TP阳性组中局部淋巴结转移率高TP阴性组;TP阳性组的MVD高于TP阴性组;它们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直肠癌中高、中、低分化癌组之间的TP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癌细胞中TP的表达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但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化学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1.
c-erbB-2过表达、nm23低表达与结直肠癌预后不良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Zhang JB  Chen L  Han F  Yu L  He S  Zhou JY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3,32(2):115-11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 erbB 2、CD4 4v6、nm2 3基因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 92例结直肠癌组织c erbB 2、CD4 4v6、nm2 3蛋白表达 ,并对其中随访 10年以上的 2 8例作了生存分析。结果 c erbB 2和CD4 4v6的表达均与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有关 (P <0 0 5 ) ,而且c erbB 2表达还与显著的瘤周淋巴样细胞浸润有关 (P <0 0 5 )。在随访 10年以上的 2 8例中 ,单因素分析显示 :患者生存率与组织分型、UICC分期、肿瘤生长方式、瘤周淋巴样细胞浸润以及c erbB 2、CD4 4v6、nm2 3表达均有关。但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 ,只有UICC分期、c erbB 2和nm2 3表达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 除UICCⅢ、Ⅳ期之外 ,c erbB 2过表达和nm2 3表达减少似乎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不良的可行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微血管密度是许多恶性肿瘤的重要预后因素。研究肿瘤内微血管密度,一般采用免疫组化法[1]。用FⅧUEAl、CD31、CD34抗体均可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有人认为FⅧ是血管内皮标记的“金标准”,但不能区分血管和淋巴管[2]。为了客观准确地区分血管和淋巴管,我们用生物素化荆豆凝集素(UEA1/BIO)和四型胶原(collagenⅣ)单克隆抗体,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材料和方法1.1材料舌粘膜鳞癌60例,舌粘膜白斑10例。1.2试剂第一抗体UEA1/BIO和collagenⅣ以及双重染色试剂盒(Zymed公司产品,USA)。1.3方法(1)石…  相似文献   

13.
石蜡切片后粘胶技术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病理诊断中 ,免疫组化染色是必不可少的技术 ,特别是外院来会诊的石蜡切片和蜡块 ,大多数是需要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但这些切片往往经抗原修复技术处理后部分或全部从载玻片上脱落 ,延误诊断。我们在工作中发现石蜡切片后粘胶技术能克服这种现象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取外院会诊自带未经处理的石蜡切片白片 5 0张 ,石蜡块 2 0个 (其中 10个蜡块曾在免疫组化染色中脱落过 )按常规石蜡切片 ,切片厚 4 μm ,附贴在未经粘合处理的载玻片上 ,6 0℃温箱中烤片 1h ,取出备用。1 2 方法 不同病例的切片按常规脱蜡至水洗 ,…  相似文献   

14.
<正>1988年Hamme首先提出用肿瘤是否突破脏层胸膜弹力纤维层作为侵犯胸膜的依据,随后有多篇文献报道在HE染色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弹力纤维染色是一种可以诊断胸膜侵犯的重要技术手段~([1])。EVG染色是临床常用的染色方法,但耗时长,当肿瘤细胞靠近弹力纤维分布时,判断肿瘤是否突破弹力纤维层较为困难~([2])。近年研究发现弹力纤维可以通过荧光染色法观察,杨通等~([3])报道荧光染色剂可以显现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中ZHX2蛋白表达的检测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中ZHX2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ZHX2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73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ZH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7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ZHX2蛋白的阳性率为82.2%(60/73),癌旁正常组织中ZHX2蛋白的阳性率为94.5%(69/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ZHX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发生部位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无关(P>0.05)。ZHX2(+)组患者的生存时间长于ZHX2(-)组(P<0.05)。结论 ZHX2作为一种转录抑制因子,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与演进,并有助于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组织中CD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间质和上皮细胞CD10的表达及与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黏膜中CD10的表达,同时用α-SMA标记结直肠癌组织中肌纤维母细胞。结果正常结直肠黏膜中间质和上皮细胞均无CD10的表达,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D10在间质和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和26.7%。结直肠癌中CD10阳性的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在高、低级别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间质细胞CD10阳性在侵及肌层者高于侵及浆膜层者(P〈0.01),而CD10阳性的上皮细胞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P〉0.05);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表达CD10与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CD10阳性间质细胞在有脉管侵犯者低于无脉管侵犯者(P〈0.01),CD10阳性上皮细胞在有脉管侵犯者高于无脉管侵犯者(P〈0.01)。CD10阳性间质细胞与α-SMA阳性间质细胞分布一致。结论结直肠癌中间质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化可阻止肿瘤的转移,而肿瘤细胞表达CD10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溶解而促进转移。  相似文献   

17.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能够自动完成免疫组化染色的所有步骤,具有节省试剂、染色速度快、工作效率高等优点,能有效地保证染色的准确性、可重复性以及整体染色的一致性.使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要求每次染色流程必须包含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其目的是为了确定试剂和仪器功能的可靠性.但一般的阳、阴性对照片因组织较大,给待染色组织裱在载玻片的下端提供了较小的区域,不利于使用小剂量模式滴加试剂(如LabVision Autostainer采用的微量滴加技术,最小试剂量低至80 μl),也不利于检测滴加的试剂对组织的覆盖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配对正常黏膜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寻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标记物。方法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结直肠癌患者配对癌及正常黏膜组织的总蛋白,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方法检测促泌素(SCGN)及糖调节蛋白78(GRP78)两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及组织定位,并检测54例神经内分泌肿瘤SCGN的表达。结果比较结直肠癌、配对正常黏膜组织蛋白质表达图谱,共获得5倍以上差异蛋白质点35个,癌组织中表达上调15个、下调20个。质谱分析鉴定14个蛋白质。RT-PCR及Western blot证实结直肠癌组织SCGN低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正常结直肠黏膜神经内分泌细胞及98%(53/54)的神经内分泌肿瘤SCGN阳性。GRP78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但在mRNA水平上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向凝胶电泳结合质谱分析是筛选肿瘤异常表达蛋白质的有效手段,所获得的35个差异表达候选蛋白质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SCGN是一个候选神经内分泌标记物,GRP78蛋白表达增高可能涉及翻译后修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突触核蛋白-γ(Synuclein-γ, SNCG)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26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端正常组织中SNCG的表达,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对SNCG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SNCG的阳性率(65.1%,82/126)高于癌旁组织(0,0/126)及远端正常组织(0,0/126)(P<0.05);SNCG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类型、血管内癌栓、侵犯深度、肿瘤分期和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NCG表达与黏液腺癌、血管内存在癌栓、TNM分期Ⅲ+Ⅳ期以及HER-2阳性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SNCG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其对于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病情的恶变程度和治疗预后等具有较广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TAZ和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68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TAZ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TAZ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其表达与病理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TAZ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TAZ阴性组( 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β-catenin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 P<0.01),其异常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β-catenin异常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β-catenin正常表达组(P<0.05);结直肠癌中TAZ阳性表达和β-catenin异常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TAZ表达增高和β-catenin异常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TAZ和β-catenin的表达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