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频率变化及其意义.选取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其中肺炎支原体肺炎1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症状14例;26名健康儿童,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CD4、CD25单克隆抗体标记细胞后,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Treg细胞频率.FAC...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腹腔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与EBER特征及其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按WHO(2008年)淋巴瘤分类标准分析74例儿童腹腔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制备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EBER原位杂交和c-myc基因荧光原位杂交,观察CD20、CD79a、CD3、CD10、bcl-6、MUM1、bcl-2、CD43、CD38和Ki-67蛋白的表达和EBER表达特征,并区分伯基特淋巴瘤(B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介于BL和DLBCL之间的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DLBCL/BL)病理类型,在DLBCL中再区分其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的分化特征.结果 儿童腹腔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中BL为65例(87.8%),DLBCL为4例(5.4%),DLBCL/BL为5例(6.8%).临床以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及肠套叠为主要发病症状.BL免疫组织化学表达CD20(65例)、CD79a(65例)、CD10(63例)、bcl-6(62例)、MUM1(15例)、CD43(46例)和CD38(63例);不表达CD3、bcl-2;27例(41.6%)EBER阳性;54例(93.0%)c-myc基因位点断裂.DLBCL免疫组织化学表达CD20(4例)、CD79a(4例)、CD10(3例)、bcl-6(2例)、MUM1(2例)、bcl-2(3例)、CD43(2例)、CD38(2例);不表达CD3;其中2例GCB,2例non-GCB;EBER阴性;1例c-myc基因位点断裂.DLBCL/BL免疫组织化学表达CD20(5例)、CD79a(5例)、CD10(5例)、bcl-6(4例)、MUM1(3例)、CD43(5例)、CD38(3例),不表达CD3和bcl-2;4例EBER阴性;3例c-myc基因位点断裂.结论 儿童腹腔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以BL为主要病理类型.临床以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及肠套叠为主要发病症状,主要累及回盲部肠组织及周围系膜淋巴结,病理形态、免疫表型、EBER、c-myc基因的检测对BL、DLBC及DLBCL/BL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中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 方法用碱性磷酸酶抗磷酸酶法检测了56例多发性硬化(MS)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CSF)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活动期MS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较对照组减少,CD25+细胞、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CSF中CD4+、CD25+细胞、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升高,CD8+细胞降低(p<0.05<0.05),且CSF中淋巴细胞亚群均高于自身外周血中的相应细胞(p<0.05).经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随病情缓解,外周血、CSF中的淋巴细胞亚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结论淋巴细胞亚群可能参与MS的发病,并与MS的缓解-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T细胞淋巴瘤(PCNSTCL)的临床病理特征,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数据库里确诊的儿童及青少年PCNSTCL病例5例, 对其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学特征进行观察,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中, 男性2例, 女性3例, 年龄范围在11~18岁, 中位年龄14岁。2例诊断为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 2例诊断为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1例诊断为NK/T细胞淋巴瘤。病理学特征:肿瘤细胞弥漫性生长, 组织学形态谱系较广, 可以是小、中、大的细胞, 局部可见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壁生长。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4例表达CD3, 1例表达缺失;4例CD5表达缺失, 1例未缺失;2例同时表达ALK及CD30;1例表达CD56及EB病毒编码的RNA阳性;5例均表达细胞毒性标志物T细胞胞质内抗原1及颗粒酶B;3例Ki-67阳性指数>50%。2例进行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检测, 显示单克隆性增生。结论 PCNSTCL较为少见, 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高频灰阶超声观察儿童鼻骨骨折,为找到更安全的诊断儿童鼻骨骨折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56例鼻骨骨折患儿,其中男性37例,女性19例;年龄3~14岁,中位年龄7.9岁。以CT检查为参照,对比分析闭合性鼻骨骨折患儿的单纯线型骨折、粉碎型骨折、复合型骨折、不完全型骨折等4种类型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在56例鼻骨骨折患儿中,通过超声诊断单纯线型骨折(Ⅰ型)12例,不完全型骨折(Ⅱ型)13例,粉碎型骨折(Ⅲ型)3例,复合型骨折(Ⅳ型)2例,26例未发现骨折声像;通过CT诊断Ⅰ型14例,Ⅱ型12例,Ⅲ型3例,Ⅳ型2例,未发现骨折25例。超声与CT检查的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超声诊断正确率高,费用相对低廉,无创性,无辐射,避免了儿童因放射造成的癌症的发生,可作为儿童鼻部外伤诊断鼻骨骨折的首选检查项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儿童糖原累积症Ⅰb型(GSDⅠb)合并克罗恩病(C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2例儿童GSDⅠb合并CD病例,总结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消化内镜检查表现、治疗过程和随访效果。结果 2例诊断为GSDⅠb合并CD的患儿纳入研究,1例女孩,7岁;1例男孩,17岁,2例均为2岁基因确诊诊断GSDⅠb。分别在4岁、5岁出现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最终经内镜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CD。除生玉米淀粉治疗维持血糖平稳外,均定期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剂量为3~5μg/(kg·d),维持中性粒细胞1.0×10~9个/L以上,消化系统症状好转。5-氨基水杨酸(5-ASA)作为辅助治疗。结论对GSDⅠb型儿童出现腹痛、腹泻时完善消化系统评估,警惕克罗恩病肠道病变。G-CSF是主要治疗方法,相对低剂量可维持中性粒细胞1.0×10~9个/L以上,定期监测有无脾脏增大。5-ASA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肾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毛细胞白血病(HCL)脾脏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脾切除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HCL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脾脏常规石蜡切片,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二步法)后光镜观察,并进行随访.结果 (1)15例患者,男11例,女4例,男:女为2.75:1,中位年龄47(36~68)岁.均以脾大为主要临床表现,B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轻)不明显.多伴血红蛋白降低(80.0%)、血小板降低(60.0%)和白细胞升高(53.3%),少数全血细胞减少(20.0%).(2)特殊检查:外周血和骨髓毛细胞比例为(14.6±7.2)%和(47.3±23.8)%;骨髓细胞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阳性率62.5%,咐醇酯(TPA)诱导附壁试验阳性率85.7%,毛细胞透射电镜核糖体板层复合体(RLC)检出率25%;骨髓活检HCL累及率100%.(3)15例患者脾脏重量(3012±1974)g,镜下白血病细胞呈弥漫性增生,淋巴滤泡完全消失或严重萎缩(14/15),红髓窦-索结构不清.3例可见"血湖"形成,白血病细胞胞质丰富淡染,免疫组织化学示CD45RA、CD20和PAX-5、CD25、CD11c、Annexin A1、cyclinD1阳性,CD3、CD43阴性.(4)随访13例目前均存活.随访时间5年以上的9例,10年以上的7例.结论 该病以中老年缓慢起病,脾大为首发症状,结合脾脏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相关检杳确诊.脾切除后可长期缓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MS)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免疫学改变。方法对10例处于继发进展期的MS患者进行了ASCT。移植后依据扩展疾病状态(EDSS)评分、发作次数、核磁共振(MRI)检查及免疫抑制药物的需求指标评定疗效。用流式细胞仪方法动态检测移植前后M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25 细胞及Th2细胞的改变。结果移植相关死亡率为零。随访观察9~26个月(平均17.9个月),至随访截止时有1例患者出现复发;4例患者处于疾病无进展状态;5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除1例复发者外,全部患者在ASCT后不需要免疫抑制剂治疗。移植前、后相同观察期内发作次数由24次减至1次。移植后6个月MRI检查病灶由移植前的92处减少至6处。移植后1a(n=6)CD3 细胞、CD8 细胞及CD4 CD25 细胞的恢复高于移植前水平;CD4 细胞及CD3 CD4-CD8-细胞的恢复未达到移植前水平。结论ASCT治疗进展型MS患者是安全、有效的;移植后CD4 细胞及CD4-CD8-细胞的恢复较慢,CD4 CD25 细胞的恢复高于移植前水平。  相似文献   

9.
标本放置时间及年龄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及年龄对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明确标本可放置的时间界限,建立不同年龄段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以171例不同年龄健康人的外周血为标本,采用双色直接荧光素标记法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析.结果 10份标本均分别在室温下放置0、1、2、3、4、5和6 h检测时,CD4 CD25 Treg及CD4 CD25highT细胞分别为(12.00±1.12)%、(11.56±1.19)%、(10.72±1.29)%、(10.29±1.57)%、(8.11±1.28)%、(7.97±1.07)%、(7.70±0.93)%及(1.41±0.26)%、(1.45±0.26)%、(1.32±0.26)%、(1.27±0.28)%、(1.09±0.24)%、(0.95±0.18)%、(0.91±0.21)%.4~6岁组(n=34)、7~14岁组(n=24)、20~59岁组(n=95)、60岁以上组(n=18)健康人群CD4 CD25 Treg参考值分别是(6.55±1.28)%、(9.41±2.08)%、(11.67±2.14)%和(9.73±2.79)%, CD4 CD25high分别是(0.92±0.30)%、(1.21±0.45)%、(1.44±0.52)%及(1.51±0.55)%.结论 外周血CD4 CD25 Treg和CD4 CD25highT细胞的检测结果随标本放置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因此为真实反映体内CD4 CD25 Treg水平,标本放置时间应限制在3 h以内.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外周血中的CD4 CD25 Treg和CD4 CD25highT数值有明显差异,在探讨各种免疫相关性疾病与CD4 CD25 Treg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以与其年龄段相匹配的正常参考值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PB)的临床病理特征,了解免疫表型在SPB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收集1990-2008年21例SPB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或EliVision法)检测17种抗原的表达情况,并用半套式PCR技术,以免疫球蛋白重链通用型引物,以及BIOMED-2系统引物IgK和IgL进行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21例SPB患者年龄36~72岁,中位年龄50岁.主要病变部位为中轴骨骼(14例,66.7%),其次为四肢骨骼(7例,33.3%).5例有血清Ig升高,其中3例为IgA型,2例为IgG型.临床表现与肿瘤部位有关,有局部疼痛、脊神经压迫征和病理性骨折等.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局部孤立性占位病变伴骨质破坏.组织学分级:21例中Ⅰ、Ⅱ和Ⅲ级者分别为12例(57.1%)、5例(23.8%)和4例(19.0%).免疫表型:所有病例之瘤细胞均表达两种及以上浆细胞抗原,如CD138、CD38和浆细胞抗体;均不表达CD19和CD20,CD79a表达率为23.8%(5/21).CD56、CD27和CD44v6的表达率分别为57.1%(12/21)、15.0%(3/20)和23.8%(5/21).21例SPB中12例(57.1%)检出IgH基因克隆性重排.12例(57.1%)有随访,7例死亡,5例存活;其中3例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并已死亡.结论 SPB以骨的孤立性占位伴疼痛为其临床特征,诊断需排除多发性骨髓瘤髓外浸润之可能.免疫表型及Ig基因重排检测在该肿瘤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特征,探讨其对二者发病机制、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选用多种单克隆抗体,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采用流式细胞术CD45/SSC设门,对23例MDS、14例AA、9例正常对照的骨髓细胞各免疫标志的表达率进行检测。结果:MD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造血干/祖细胞抗原CD34、HLA-DR、髓系早期抗原CD13、CD33、单核系抗原CD14、T淋巴细胞抗原CD7的表达率增高,髓系成熟抗原CD15、B淋巴系抗原CD19、CD20的表达率降低,DI值增高;由RA进展至RAEB,CD34、HLA-DR、CD13、CD33、CD14、CD7的表达率逐渐增高,CD15、CD3、CD19、CD20的表达率逐渐减低,DI值逐渐增高。AA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CD34、CD13、CD33、CD15的表达率降低,CD3、CD7、CD25、CD22的表达率增高。MDS组与AA组相比其CD34、HLA-DR、CD13、CD33、CD14的表达率增高,CD3、CD5、CD7、CD15、CD19、CD20、CD22、CD25的表达率显著降低。MDS和AA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揭示二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提供新的诊断、分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复习23例骨及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对其中14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结果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12~47岁,其中原发于骨的病变13例,原发于软组织5例,早期症状以局部肿块和疼痛为主.镜下组织学特点为含有原始间叶性小细胞和分化良好的软骨成分,二者有移行过渡,可见"骺板样软骨".原始间叶性小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Sox9(14/14)、CD99(12/14)、波形蛋白(6/14)、CD56(4/14)、CD57(4/1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3/14)、结蛋白(1/14);Ⅱ型胶原、S-100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PCK、突触素、嗜铬粒素A、CD34、c-erbB2均阴性.结论间叶性软骨肉瘤少见,结合组织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病理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o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features of 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histologic features of 23 cases of 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 were analyze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was also performed in 14 of the cases. ResultsThe age of patients ranged from 12 to 47 years. Fourteen of them occurred in males. Thirteen cases involved the bony skeleton and 5 cases affected the soft tissue. The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pain and/or swelling. Histologically, the tumor consisted of a mixture of undifferentiated small round cells and hyaline cartilag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two components was demonstrated and growth plate-like cartilage was observe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showed that the small round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Sox9 (14/14), CD99(12/14), vimentin (6/14), CD56 (4/14), CD57(4/14), neuron-specific enolase (3/14) and desmin(1/14). They were negative for Coll-Ⅱ, S-100 protein, 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 pan-cytokeratin, synaptophysin, chromogranin A, CD34 and c-erbB2. Conclusions 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 is a rare malignant tumor. Thorough histologic examination, when coupl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findings, is helpful in arriving at a correct diagnosis.  相似文献   

13.
肺癌患者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6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6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16.2±2.4)%,与对照组(6.19±1.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5例鳞癌、29例腺癌、12例小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比例分别为(18.3±2.9)%、(15.6±1.8)%、(17.3±2.2)%,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19±1.5)%,P<0.05;34例Ⅲ期,14例Ⅳ期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比例为(15.3±2.6)%,(20.4±3.1%),均显著高于18例Ⅱ期患者(9.4±1.3)%,P均<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有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且与分期有关.它可能与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有关,可作为评估肺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乔丹  陈慎  吴长有  王慧  李丽 《免疫学杂志》2011,(11):979-982,986
目的分析广州市0~14岁儿童卡介苗特异性Th1细胞免疫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88例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院区健康体检的0~14岁儿童静脉抗凝血,经BCG刺激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h1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2)的水平,并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IFN-γ和TNF-α的细胞来源。结果 BCG刺激可显著诱导儿童外周血细胞产生IFN-γ(median=726.37 pg/ml),TNF-α(median=934.98 pg/ml)和IL-2(median=48.25 pg/ml)。与不刺激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n=288,P<0.001)。此外,IFN-γ的产生水平与年龄呈一定的正相关(r2=0.4069,P<0.05)。流式分析结果表明,BCG刺激可诱导CD4+T细胞和非CD4CD8细胞分泌IFN-γ或TNF-α,而不诱导CD8+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经BCG刺激后,分别有35.71%和39.29%的儿童CD4+T细胞能够产生IFN-γ和TNF-α。结论广州市0~14岁儿童外周血细胞经BCG刺激后,主要是由CD4+T细胞和非CD4CD8细胞产生Th1细胞因子,但是CD4+T细胞能够产生Th1细胞因子的儿童比例较低,这可能是卡介苗接种免疫效果并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食源性食管异物诊断及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食管镜、手术证实的食道异物患者,比较MSCT薄层+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荐现(VR)在临床诊断、治疗中价值.结果:经食管镜或手术证实的25例患者的食管异物为鸡鸭骨、鱼骨;MSCT检查均清楚显示异物,M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和与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的关系.方法 24例骨髓活检标本,6例同时行淋巴结活检,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形态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分析.结果 男17例,女7例(男:女=2.4:1).中位年龄59.5岁(42~75岁).临床表现以乏力最多见,为83.3%(20/24).高黏滞血症20.8%(5/24),B症状8.3%(2/24),浅表淋巴结肿大41.7%(10/24).贫血79.2%(19/24),白细胞增高8.3%(2/24),血小板减少37.5%(9/24).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显示23例(95.8%)出现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轻链条带,IgM型20例、IgG型2例、IgA型1例.22例骨髓活检和2例淋巴结活检均经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LPL,骨髓及淋巴结瘤细胞由小淋巴细胞、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组成;侵犯骨髓的方式多为弥漫型(63.6%,14/22),结节型及间质型少见分别为22.7%(5/22)及13.6%(3/22).淋巴结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瘤细胞表达Pax5、CD20、CD38、CD138,不表达CD5、CD10、CD23、细胞周期蛋白D1、CD3、CD7、髓过氧化物酶.结论 LPL具有明确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诊断应主要结合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脾脏边缘区淋巴瘤及滤泡性淋巴瘤等小淋巴细胞肿瘤鉴别.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的本质为LP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输注对川崎病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Treg)与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川崎病患儿和30例体检健康儿童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以及108例川崎病患儿和41例体检健康儿童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分布。ELISA法检测川崎病患儿血浆中TGF-β1浓度。108例川崎病患儿中有30例收集到对应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后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Treg、TGF-β1及淋巴细胞亚群在川崎病患儿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健康体检组相比,川崎病患儿CD4~+CD25~+Treg细胞及血浆TGF-β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外周血CD3+、CD8~+T细胞及NK细胞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D4~+T细胞、B细胞及CD4~+/CD8~+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IVIG治疗前相比,川崎病患儿IVIG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及血浆TGF-β1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外周血CD3+、CD8~+T细胞及NK细胞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CD4~+T细胞、B细胞及CD4~+/CD8~+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血浆TGF-β1浓度及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 Treg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失常是导致儿童川崎病免疫紊乱的重要原因。检测CD4~+CD25~+调节T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对评估川崎病患儿的细胞免疫状况,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Graves'病和桥本氏甲减患者外周血中Th1、Th2、Th17细胞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新诊断但未治疗的Graves'病(GD)患者25例、桥本氏甲减25例和正常对照者25例,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其外周血中Th1、Th2、Th17和CD4+CD2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乳腺淋巴瘤(PBL)的病理诊断和预后.方法 复习21例PBL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病理诊断依据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分类(2008版)进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行免疫表型检测,选用的抗体有CD20、CD3ε、CD10、bcl-6、MUM-1、CD5、bcl-2、CD23、CD10、细胞周期蛋白D1、CD43和Ki-67等.结果 (1)21例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8岁,右乳11例(52.4%),左乳10例(47.6%).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受累乳腺单发、无痛性肿块.Ann Arbor分期:20例为Ⅰ~Ⅱ期(95.2%),1例为Ⅳ期(4.8%).国际预后指数:19例为0~1分,2例为2~3分.东方肿瘤协作组织(ECOG)体力状态评分:19例为0分,2例为1分.(2)21例(100%)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检测:21例均表达CD20抗原,14例(66.7%)表达MUM-1,5例(23.8%)表达bol-6,CD10均为阴性表达,1例(4.8%)表达CD5,13例(61.9%)表达bcl-2.Ki-67阳性指数:10例(47.6%)≤59%,7例(33.3%)为60%~89%,4例(19.1%)≥90%,其中位数为60%.21例均符合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型肿瘤.(3)13例(64%)获得随访资料,其1年、3年和5年生存情况分别为11例、7例和3例.结论 该组21例PBL均为DLBCL,且均符合非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的肿瘤.其诊断应充分排除系统性淋巴瘤累及乳腺.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多发性硬化症 (MS )患者发作期淋巴细胞亚群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 (MP )治疗后的变化 ,流式细胞仪测定 2 6例处于复发期MS患者外周血 (PB )和脑脊液 (CSF )及 8例MS患者予MP治疗后PB淋巴细胞CD3+ 、CD4 + 、CD8+ 、CD4 5RA+ 、CD4 + /CD4 5RA+ 、CD4 + /CD2 9+ 、CD19+ 、CD5 + /CD19+ 的百分率。结果发现MS患者PB中CD8+ 、CD4 5RA+ 和CD4 + /CD4 5RA+ 百分率降低 ,CD4 + /CD2 9+ 百分率和CD4 + /CD8+ 比值升高 ;CSF中CD3+ 、CD4 + 、CD4 + /CD2 9+ 百分率和CD4 + /CD8+ 比值高于PB ;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伤残程度和距此次发作的时间无关 ;MP治疗不影响PB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表明MS患者淋巴细胞通过血脑屏障有选择性 ,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在MS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