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室性心律失常与QT间期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非左室肥厚(NLVH)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与QTcd的关系。方法 对100例有或无左室肥厚高血压患者行QTcd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LVH组QTcd室性心律失常,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明显高于NLVH组(P〈0.01),并发现LVH组有QTcd〉60ms者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LVH而QTcd〈60ms者(0.05≥P〉0.01)。结论 高血压LVH组Q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QTc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60例用苯那普利治疗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QTcd。结果LVH组患者治疗后LVMI明显减少(P<0.001),LVH逆转率72%。LVH组QTcd治疗前显著高于无LVH组(69.1±17.3比40.6±11.6mS,P<0.001),治疗后明显降低(69.1(17.3比43.9(12.6ms,P<0.001),而无LVH组治疗前后QTcd无明显变化(P>0.05)。LVH组中LVH逆转者QTcd明显小于未逆转者(38.2±10.4比60.0±16.1ms,P<0.001)。LVMI与QTcd之间呈正相关(r=0.678,P<0.001)。结论高血压LVH时QTcd增大,苯那普利长期治疗使LVMI减少的同时QTcd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左室肥厚逆转前后QT离散度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舒怡和 《高血压杂志》1998,6(2):118-120
目的观察高血压左室肥厚(LVH)逆转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评价各种QT离散度的测定方法。方法用不同方法分别测量27名非LVH和32名LVH患者的QTD,对LVH组行6个月的降压治疗后再行复查各项指标。结果LVH组的QTac,QTc离散度(QTacD,QTcD),QTa和QT的标准差(QTaSD,QTSD)均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相关地显著增加。降压治疗后又都降低。结论持续的降压治疗能逆转LVH并改善QTD。QTaSD及QTacD是更好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QT间期离散度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及依那普利对其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QTd)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及依那普利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病(EH)患者57例,其中合并左心室肥厚(LVH)者(EH+LVH组)30例,无合并左心室肥厚者(EH-LVH组)27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24例。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法求得左心室重量,同时从心电图上测得QTd与校正后QTd(QTcd)。EH+LVH组患者用依那普利治疗6个月。结果:①EH+LVH组患者QTd与QTcd明显大于EH-LVH组和正常对照组,而EH-LVH组和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②QTd和QTcd与左心室重量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5及r=0.61,P<0.05);③治疗6个月后,QTd和QTcd、左心室重量均降低,且QTd缩小程度(ΔQTd)、QTcd缩小程度(ΔQTcd)与左心室重量减轻程度(ΔLVM)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病患者QTd增大的主要原因;QTd可作为左心室肥厚程度的评估指标;依那普利能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减小QTd。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CM)和高血压性左室心肌肥厚(LVH)患者的QT离散度,研究组共107人,38位正常对照,33位有左室肥大和36位肥厚型心肌病,与对照组相比,LVH组和HCM组的QT离散度均增大(P<001),QTsd亦增大(P<...  相似文献   

6.
QT离散度(QTd)是反映心室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指标,其对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价值。现对97例高血压患者的QTd值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其左室肥厚及血压值对QT离散度的影响。临床资料:本组均符合WHO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64例、女33例,年龄40~72岁。均排除影响心电图QRS及ST-T的因素,如心房扑动及颤动、室内传导阻滞、心绞痛及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等,均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经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后分为心肌肥厚(LVH)组45例和无心肌肥厚(NLVH)组…  相似文献   

7.
QT离散度 (QT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 1项评价心肌复极同步程度的新指标[1] 。QTd主要反映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 ,QTd增大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而高血压伴左室肥厚 (LVH)可引起QTd显著增加。本文观察福新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QTd及QTcd的变化 ,以探讨福新普利对LVH、QT离散度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999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于本院门诊或住院的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 ,男 64例 ,女 3 2例 ,年龄 61~ 81岁 ,均符合WHO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 ,其中伴LVH者 5 8例 ,男 40例 ,女 …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高血压(E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的变化特征及依那普利对EH伴左室肥厚(LV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声心动图与^3H-双氢阿普洛尔(^3H-DHA)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62例EH男性患者礤室重量指数(LVMI)与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βmax),30例健康者予以同期测定,作为对照;其中27例EH伴LVH患者接受依那普利治疗16周,于治疗后复测LVMI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OISH)左室肥厚(LVH)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其关系。方法对96例OISH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和Holter检查,比较有LVH及无LVH两组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96例OISH患者并发LVH者62例(64.6%);LVH组复杂性房性与室性心律失常例数分别为55例(88.7%)与48例(77.4%),其构成比显著高于无LVH组的35.3%(12例)与32.4%(11例)(均为P<0.01)。结论OISH患者LVH与复杂性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及心室晚电位关系任斌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心功能室(210024)表12组LVMI、LVDD、LVEF、SDNN、PNN50、QTd比较(x±s)对照组(n=30)LVH组(n=45)LVMI81.80±16....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血压升高可导致左心室肥厚(LVH),LVH又可引起心肌缺血,影响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诱发室性心律失常。为观察高血压患者LVH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作者对69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彩超多普勒(Doppler)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按有无LVH进行分组对比。1 对象与方法  按WHO/ISH1993年高血压诊断标准。选择69例均系本院住院患者,其中男43例,女26例,高血压病程0.5年~25年,平均9.4±9.0年。69例患者均给予Doppler检查,测出舒张末期室…  相似文献   

12.
黄织春  刘凤琴 《心脏杂志》2000,12(6):455-45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结构,功能变化与血浆内皮素(ET)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LVH)组(EH)35例,伴LVH组(EH+LVH)28例,正常对照组30例,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计算机左室重量指数(LVMI),平均室壁厚度(MWT),相对室壁厚度(RWT)。结果:EH组及EH+LVH组血浆ET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H+LVH组ET高于EH组(P〈0.01)。ET与LVMI,MWT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4,0.316,0.268和0.317,均P〈0.01),ET与E/A呈负相关(r=-0.304,P〈0.01)。结论:ET与高血压和LVH相关。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左肥厚与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OISH)左室肥厚(IVH)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其关系。方法 对96例OISH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和Holte检查,比较有LVH及无LVH两组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96例OISH患者并发LVH者62例(64.6%);:VH组复杂性房性与室性心律失常便例数分别为55例(88.7%)与48例(77.4%),其构成比高于无LVH组的35.3%(12例)与32.4%(11  相似文献   

14.
晚近的研究表明,QT离散度(QTd)的增加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方面有很高的价值[1,2]。而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是心源性猝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且这又常源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3,4]。本文分析了110例高血压患者的心电...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部分神经内分泌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其它病因所致的LVH之间是否存在机制上差异;研究高血病LVH与室性早搏的相关性。病例资料住院患者180例,分3组:高血压病合并LVH组(PH+LVH)60例,男/女=38/22,...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52例高血压病患者均经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来观察昼夜节律,并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而分组,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15例,LVH7例,占46.6%,血压昼夜节律正常37例,LVH8例,占21.6%。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室左室肥厚检出率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而夜间收缩压(SBP  相似文献   

17.
老年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QTd)和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FVA)及心衰(HF)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了8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QTd及QTcd,其中心原性猝死(CSD)9例,FVA23例,非FVA61例。有HF47例,无HF37例。结果CSD组QTd、QTcd显著大于FVA及非FVA组(P<0.05;P<0.01),FVA组QTd、QTcd大于非FVA组(P<0.01),HF组QTd、QTcd显著长于无HF组(P<0.01)。本文QTd和QTcd呈显著正相关(r=0.9720,P<0.01)。结论作者认为QTd和(或)QTcd可作为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FVA和(或)HF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肌缺血和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HLVH)患者心肌缺血情况以及心肌缺血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对93例超声确定的HLVH病人行动静态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其中69例行运动心电图(EECG)检查,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年龄,性别相配的49例单纯性高血压病(SHT)病人作对照。结果:(1)HLVH患者有41.9%病人伴心肌缺血,其中64.1%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年龄在单纯HLVH组(SLVH)与HLVH伴缺血组(LVHI)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调整性别因素影响,两者仍无差异。(3)HLVH组复杂室性早搏(CVA)发生率明显比SHT组高,而SLVH组与SHT组相比,CVA发生率无差异,LVHI组CVA发生率明显比SLVH组与SHT组高。(4)LVHI组内CVA发生与无CVA两亚组间年龄和LVMI无显著差异。结论:HLVH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达41.9%,而且大部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其CVA发生率主要与心肌缺血存在及程度相关;左心室肥厚程度在心肌缺血及CVA发生中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Ⅲ、Ⅳ型前胶原、透明质酸浓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EH)细胞外间质成分的变化及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采用心脏超声多普勒技术及放免技术测定33例EH伴LVH、36例EH不伴LVH及20例正常人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血清Ⅲ、Ⅳ型前胶原神经末端肽(PⅢP、PⅣP)及透明质酸(HA)。结果:EH患者PⅢP、PⅣP、HA含量均高于正常人,PⅢP/PⅣP比值也出现改变,而且LVH者和非LVH者相比,差异显著,PⅢP、PⅣP、HA和LVMI呈正相关。结论:EH时细胞外间质出现异常增生,比例失调可能参与LVH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患者日常活动中的心室复极状况,对17例左室IVT(ILVT,即ILVT组)、10例右室IVT(IRVT,即IRVT组)、17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测量QT间期,计算其与RR间期的关系。三组间平均、最大、最小QT间期及校正QT间期均无显著性差异。IRVT组QT间期与RR间期直线回归方程的斜率值较正常对照组高(0.243±0.043vs0.201±0.039,P<0.05),ILVT组斜率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190±0.043vs0.201±0.039,P>0.05)。尽管IRVT的患者经检查心脏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但存在心室复极的心率适应性异常的改变,此可能是该类患者心肌电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