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双相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躁狂量表(YMRS)、功能评定表(GAF)和抑郁表(MADRS),对本院在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所收治的100例双相障碍者进行评定,其中双相障碍抑郁组50例,双相障碍躁狂组50例。另外还收集单纯抑郁组50例,健康体检组50例做比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脑源性营养因子水平。结果⑴治疗后,单项抑郁组与正常组的BDN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治疗后,双相障碍抑郁组BDN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治疗后,双相障碍狂躁组BDN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障碍躁狂和抑郁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应用对老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其基底前脑小白蛋白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2/2005-10在广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取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损伤组、移植组和联合组,每组10只。①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获得新生SD鼠的海马神经干细胞。②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切断SD大鼠左侧穹隆海马伞建立老年痴呆大鼠模型;移植组和联合组,基底前脑注射神经干细胞;联合组同时侧脑室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4周后行Y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学习次数分值高表示差,记忆能力分值低表示差),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象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基底前脑小白蛋白阳性神经元数目受影响的情况。结果:①损伤组大鼠比正常对照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98.2&;#177;5.6比59.8&;#177;4.1,3.5&;#177;0.5比8.4&;#177;0.4,P〈0.01)。②移植组学习、记忆能力均有改善(74.1&;#177;5.4,6.7&;#177;0.5,P〈0.05),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伊〈0.05)。③联合组学习记忆能力(56.7&;#177;0.9,8.3&;#177;0.3)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基底前脑小白蛋白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结论:神经干细胞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用较单独使用神经干细胞或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更好地改善老年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后血管性痴呆(VD)大鼠不同时相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电针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成VD模型,分为l周组,2周组,4周组和6周组,其中每一组又分为电针组和模型组,用RT-PCR法检测各组BDNF 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观察电针的影响,并通过Morris水迷宫来观察各组神经行为学的改变.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同时相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海马BDNF mRNA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升高(P<0.05),而且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比模型组好(P< 0.01,P< 0.05).结论:电针能够促进海马BDNF mRNA的表达,可能是针灸治疗治疗VD,改善VD大鼠症状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发性抑郁症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9例治疗前的复发性抑郁症患者以及36例正常对照者血清BDNF和GDNF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结果复发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清BDNF和GDN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与HAMD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复发性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低下,这种变化是否为抑郁发作的生物学指标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跑台运动对轻度脑外伤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非运动训练)、运动组(手术+运动训练)、对照组(手术+非运动训练),每组10只。按照Feeney自由落体脑外伤模型制作方法,对运动组和对照组大鼠制作自由落体脑外伤模型,假手术组除不进行自由落体打击外,其他操作同对照组大鼠。运动组大鼠术后第3天(48h后)按照跑台训练方案开始为期4周运动训练,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大鼠仅置于跑台上但不转动跑台,运动均安排在每周的第1~5天进行;并于每周的第6天、第7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对三组大鼠分别进行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以检测三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运动后第4周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并取大脑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海马CA1区BDNF的阳性细胞进行染色,并测其阳性细胞表达数,以比较大鼠海马中BDNF表达情况。 结果①定位航行试验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逐渐缩短。与对照组相比,从运动第2周开始,运动组大鼠逃避潜伏期(88.54±5.73 s)已短于对照组(91.45±8.91 s)大鼠,至运动第4周,运动组大鼠逃避潜伏期(55.33±6.77 s)较对照组(74.53±6.85 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4周,假手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88.44±7.79 s, 79.52±8.02 s, 69.54±10.14 s和62.49±7.22 s)始终短于对照组(98.99±6.84 s,91.45±8.91 s,79.65±12.47 s和74.53±6.85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空间探索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3.00±0.54,3.38±0.74,4.38±1.06和6.00±0.76)明显多于对照组(1.25±0.71,1.50±0.54,2.13±1.25和3.00±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第2周起,运动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3.25±1.28,5.00±0.93和5.88±0.99)较对照组(1.50±0.54,2.13±1.25和3.00±0.54)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至运动第四周运动组大鼠海马BDNF阳性细胞数(128.56±7.93)分别较对照组(96.38±5.71)和假手术组(94.81±5.49)表达数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跑台运动能够提高轻度脑外伤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推测其机制可能与海马内BDNF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应用对老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其基底前脑小白蛋白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2/2005-10在广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取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损伤组、移植组和联合组,每组10只。①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获得新生SD鼠的海马神经干细胞。②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切断SD大鼠左侧穹隆海马伞建立老年痴呆大鼠模型;移植组和联合组,基底前脑注射神经干细胞;联合组同时侧脑室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③4周后行Y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学习次数分值高表示差,记忆能力分值低表示差),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象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基底前脑小白蛋白阳性神经元数目受影响的情况。结果:①损伤组大鼠比正常对照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98.2±5.6比59.8±4.1,3.5±0.5比8.4±0.4,P<0.01)。②移植组学习、记忆能力均有改善(74.1±5.4,6.7±0.5,P<0.05),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联合组学习记忆能力(56.7±0.9,8.3±0.3)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基底前脑小白蛋白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结论:神经干细胞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用较单独使用神经干细胞或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更好地改善老年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重症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发作期重症抑郁患者111例为患者组,健康志愿者35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STROOP色词测验、言语流畅测验、逻辑记忆和视觉再生测验等工具评估一般情况、抑郁程度和认知功能。采集静脉血,抽提DNA,使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检测rs6265位点上的基因型,并检测血清BDNF水平。结果:患者组BDNF血清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BDNF血清浓度与HAMD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与神经心理测验成绩无显著相关(P0.05)。患者组按rs6265基因型分为AA、AG和GG3亚组,各亚组间神经心理测验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BDNF水平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相关,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主要观察精神分裂症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方法本文总计200例研究对象,于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入院,其中100例为精神分裂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剩余100例为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抽取患者治疗前后的清晨空腹静脉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血清检测。结果治疗前血清BDNF对比,观察组数值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认知评分对比,观察组连线测试评分、符号编码评分高于对照组,其他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斯楚普测试验评分、符号编码评分、工作记忆评分、言语记忆评分为正相关,连线测试评分为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相比健康人员明显降低,可将此指标作为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9.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1982年德同神经生物学家从猪脑中分离出来的小分子蛋白质,有促进突触生长、维持神经元生存的作用。抑郁障碍是以兴趣降低和快感缺乏为显著特征的情感性精神疾病,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化等社会因素的加剧,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一种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身心疾病,常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及各种心理障碍,其中抑郁症最为常见.2004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指出糖尿病心理障碍是糖尿病的14种常见并发症与伴发病之一[1].WHO以来开展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病率为21.8%~60.8%[2],是正常人群的3倍.因此,糖尿病合并抑郁症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及其与MM细胞诱导的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Western blot法及ELISA法检测MM细胞系KM3、RPMI8226细胞BDNF的表达及分泌。采用MTT法观察MM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作用;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法观察MM细胞培养上清液对HUVEC迁移的影响;采用体外小管形成实验,观察MM细胞培养上清液对HUVEC分化的影响。结果KM3、RPMI8226细胞不仅表达BDNF mRNA,也表达和分泌BDNF蛋白,BDNF的基础分泌水平在其生物学作用范围内。KM3、RPMI8226细胞培养上清液均可明显促进HUVEC增殖,含50.0%KM3细胞培养上清液组和完全KM3细胞培养上清液组HUVEC数分别为对照组的(1.85±0.23)倍和(2.16±0.29)倍(P<0.05),抗人类BDNF中和抗体可部分抑制其促增殖活性;含50.0%KM3细胞培养上清液组HUVEC迁移指数为1.85±0.23,完全KM3细胞培养上清液组HUVEC迁移指数为2.16±0.2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并可明显促进基质胶中网状毛细血管形成(P<0.01),抗BDNF中和抗体可明显抑制其作用。结论MM细胞表达和分泌BDNF,BDNF可能参与MM细胞诱导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对缺血缺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7日龄新生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丰富环境组,各组又分为术后7d、28d两个亚组(n=6)。采用Rice-Vannucci经典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不予任何干预,丰富环境组予以早期抚触及丰富环境刺激治疗。术后7d、28d采用水迷宫检测方法评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DNF的表达,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结果:术后7d、28d,与模型组比较,丰富环境组逃避潜伏期均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5),BDNF表达升高(P0.05),TUNEL阳性细胞数降低(P0.05)。结论:丰富环境能改善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区BDNF的表达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大鼠皮质c-Fos和BDN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经颅磁刺激(TMS)对脑梗死大鼠梗死侧皮质c-Fos、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80只SD大鼠制作一侧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TMS组。模型组自由饲养;TMS组于动物清醒后当天即给予每天2次、每次30个脉冲的TMS治疗(频率为0.5Hz,场强为1.33T)。各组在大鼠脑梗死后1,7,14,21和28d(每时间点8只)检测梗死侧大脑皮质c-Fos、BDNF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TMS组梗死灶周围皮质均可见c-Fos和BDNF的阳性表达,与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比较,TMS组7,14,21和28d时c-Fos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4和21d时BD-NF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MS能促进大鼠脑梗死后梗死侧皮质c-Fos和BDNF的表达,从而发挥其脑保护及康复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外伤昏迷大鼠的促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分别是空白组、脑外伤(TBI)昏迷组及tDCS组。TBI和tDCS组制作脑外伤昏迷模型,前者进行假tDCS治疗,后者用tDCS治疗。各组处理后在6h、12h、24h点评定大鼠意识水平,对比治疗前后意识水平变化,处死大鼠,获取前额叶和海马,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组织中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空白组18只、TBI组6只、tDCS组11只出现翻正反射,TBI组大鼠前额叶与海马BDNF表达较空白组升高,在12h点,tDCS组大鼠前额叶BDNF表达较TBI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6h点,tDCS组大鼠海马BDNF表达较TBI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DCS可促TBI昏迷大鼠觉醒,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前额叶及海马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变化。方法分别采集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经利培酮治疗前后的静脉血,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BDNF含量。结果利培酮治疗前病例组血清BDNF平均浓度为(10.50±5.47)μg/L,与健康对照组(11.08±5.17)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DNF平均浓度为(9.66±4.43)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价值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组144例,正常对照120例,调查所有受试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并进行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ELISA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在认知标准化总分、言语功能、即刻记忆、延时记忆和注意功能方面明显下降(P0.01)。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BDNF水平低于正常(P0.01)。这种BDNF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标准化总分、即刻记忆、视觉广度、延时记忆和注意功能下降相关,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影响因素后,血清BDNF水平与认知标准化总分、延时记忆和注意功能的关联依然显著(校正后P总=0.039;P延时=0.025;P注意=0.013)。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伤,这种认知损伤,尤其是注意和延时记忆功能下降与血清BDNF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陶正宇  张兰 《临床荟萃》2009,24(12):1052-1055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障碍与心境恶劣障碍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以及血清BDNF水平与抑郁症精神病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共有24例心境恶劣障碍患者,36例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及27例健康志愿者参加此项研究,用汉米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定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BDNF含量。结果MDD组的血清BDNF水平明显低于心境恶劣障碍(DD)组及正常对照组(NC组),(12.45±1.20)μg/LVS(16.2±0.9)μg/Lvs (17.21±1.31)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352,P=0.003),而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病程负相关(r=-0.456,P=0.002),与HAMD24总分值负相关(r=-0.828,P=0.000)。进一步分析发现,血清BDNF水平与认知障碍因子和自杀因子(r=0.804,P=0.01,r=-0.807,P=0.001)负相关。结论MDD与DD存在异质性,血清BDNF水平与抑郁症自杀高度负相关,血清BDNF可考虑作为判断抑郁患者自杀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运动训练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远端脊髓超微结构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18只,采用改良Allen撞击法制作T9不完全性SCI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损伤后1周组、对照组(未行训练)及训练组(术后1周开始训练,共4周)。分别在损伤前、损伤后第1、2、3、4及5周时采用BBB评分评定运动功能,训练结束后取腰膨大段脊髓进行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BDN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BBB评分:对照组与训练组BBB评分均较损伤后1周、2周明显提高,但训练组较对照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②超微结构:损伤后1周组,髓鞘排列规律整齐、轴索较均匀一致、核仁清晰;对照组髓鞘松散、轴索与髓鞘间出现空隙、轴突变性及空泡;训练组髓鞘完整、较薄、轴索均匀、髓鞘下及神经纤维周围基质中少见空泡。③BDNF免疫组化:BDNF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多分布于脊髓前角,中央管周围也有出现,背角少见;训练组BDNF阳性染色颗粒增多,平均光密度值较损伤后1周组及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运动训练能减轻损伤远端脊髓继发性损害,并促进BDNF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