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枢内啡肽对等长收缩运动时心血管反应的调控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电刺激等长收缩运动 (IE)时的中枢内啡肽 (EOPs)对心血管反应的调控机制。方法 成年健康杂种犬 2 0只 ,体质量 ( 11± 1.8)kg ,浅麻醉下以感应电刺激腓肠肌产生最大IE ,包括单侧IE(UIE)和双侧IE(DIE)。测定心率、血压、肺毛细血管楔嵌压、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采用放射免疫法同批测定血浆及脑脊液中亮氨酸脑啡肽 (LEK )、β 内啡肽 ( β END)、强啡肽 (DYN)含量。结果 ①UIE与DIE时心率、血压、心输出量、血浆及脑脊液LEK、β END、DYN均明显增加 ( P <0 .0 1) ,每搏输出量明显下降 (P <0 .0 1) ;②UIE与DIE相比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浆LEK、β END、DYN净增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③DIE时脑脊液LEK ,β END ,DYN净增量显著高于UIE( P <0 .0 1)。结论 中枢EOPs对等长收缩运动时心血管反应的调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脑行为对等长收缩运动时心血管反应的调控作用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大脑行为修正对等长收缩运动(IE)心血管反应的调控及机制。方法:用气功入静作为大脑行为修正的模式,记录常态及入静态站桩(IE)时的心血管反应;用RIA法测定血浆内源性啡肽类物质-亮氨酸脑啡肽、β-内啡肽、强啡肽的含量。结果:入静IE较常态IE心率、血压显著降低(P〈0.01),而血浆内源性啡肽类物质含量显著升高。结论:大脑行为可调节等长收缩时的心血管反应,与血浆血浆内源性啡肽类物质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浆内啡肽 (EOPs)对等长收缩运动 (IE)心血管反应调节的中枢定位特点。方法儿麻组 (Polio) 15例 ,年龄 ( 63 .0± 4.4)岁 ,完整中枢神经独立作用模型。偏瘫组 (Hemi) 10例 ,年龄 ( 5 4.7±4.4)岁 ,皮层下中枢独立作用模型。两组患者非受累肢体的运动为正常神经调控模型。观察患肢 (AIE)和非受累肢最大量IE(NIE)时心率 (HR)、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血浆亮氨酸脑啡肽 (L EK)、β 内啡肽( β END)和强啡肽 (DYN )的改变。 结果 ①Polio组AIE和NIE的HR、SBP、DBP、L EK、β END和DYN均显著增高 ,AIE反应弱于NIE。②Hemi组AIE和NIE的HR、SBP、DBP、L EK、β END和DYN均显著增高 ( P <0 .0 1) ,AIE反应强于NIE( P <0 .0 5 )。结论 ①中枢命令通过EOPs对IE运动心血管反应产生独立调控作用。②失去皮层中枢控制后 ,皮层下中枢兴奋性增高 ,产生较强的EOPs反应 ,以调制IE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等长收缩运动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声多普勒技术 ,比较 2 0例冠心病患者和 10例正常人极量短暂等长收缩运动 (briefisometricexercise ,BIE)、极量持续等长收缩运动(sustainedisometricexercise ,SIE)与动力性运动 (dynamicexercise ,DE)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和心功能表现。 结果 有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在DE运动终点时有心肌缺血表现 ,但BIE和SIE时无相应表现。心血管反应总体趋势为 :DE时心率和两项乘积运动增量均明显高于BIE和SIE ,各组间差异不显著。正常组DE时血流动力学多数指标的运动增量均高于BIE和SIE ,但有无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同等主观用力的前提下 ,冠心病患者等长收缩运动时心肌缺血发生率低于动力性运动。等长收缩运动时较高的舒张压和较长的灌注时间对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等长收缩运动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有合理的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等长收缩运动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运动形式之一,由于运动训练效应的特异性,不训练即可产生不适应性。过去认为等长收缩运动强度较难掌握,又可能同时存在Valsalva效应而产生过程的心血管反应,可能对心脏病患者不利,从而在康复治疗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对18名健康青年(平均23.7岁)进行等长收缩运动,应用β阻滞剂和阿片肽拮抗剂模拟特定的神经调控环境,发现等长收缩运动时的心血管反应受交感神经和阿  相似文献   

6.
血浆内啡肽在等长收缩运动时对心血管运动反应的调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健康青年人在等长收缩运动(IE)时血浆内啡肽(EOPs)对运动心血管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18人(男女各9例,年龄23.7±2.9岁),设置三种研究模型:单纯主观极量握力运动、β受体阻滞后握力运动、β受体与内啡肽受体双重阻滞后握力运动。观察指标包括亮氨酸脑啡肽(LEK)、β内啡肽(βEND)、强啡肽(DYN)、心率、血压、心肌收缩时间间期以及握力。结果IE时β受体与外周组织LEK和DYN的释放有关;阻断β受体后血浆EOPs不影响IE时的心率反应;血浆EOPs有可能通过β受体以外的途径增强IE时心肌收缩力;IE时血浆LEK和DYN水平可能受其受体效应的调节。结论这些结果为IE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等长收缩训练的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验证等长收缩训练(IE)在冠心病康复中的疗效及机理。方法:4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IE组和动力性运动DE组。IE组每日进行IE体操和有氧训练,DE组每日进行有氧训练,每周均训练5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周。测定训练前后心率、血压、体重、腰围、臀围,心电运动试验,空腹血糖、血脂和二维超声心动图,并用放免法测定前后内啡肽(强啡肽、β—内啡肽、亮氨酸脑啡肽)的变化。结果:①两组均引起体质改善,但IE组腰围下降、肌力增加、最大运动时间增加和TG下降更为明显。②IE组定量运动时心血管反应下降。③IE组脑啡队和β—内啡肽明显增加。结论:冠心病患者IE训练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体质,提高最大运动能力,降低定量运动心血管反应,其机理与L—EK和β—END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对正常青年和中老年人,以及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观察,从 多方面综合评价影响等长收缩心血管反应的因素,论证了影响正常人和心肌梗塞患者心率,血压和心肌耗氧反应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从而为心血管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运动锻炼时处理等长收缩性活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李桃荣 《现代康复》2001,5(6):38-38,45
目的:探讨等长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28例冠心病患者和按同性别,身高,体重,年龄相配对的正常人(对照组),等长运动前后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试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静息状态下左室舒张功能多数指标变化不明显,运动后各项舒张功能指标变化显著(P均<0.05),而收缩功能指标静息下两组相差显著,运动后变化更明显(P均<0.05),结论:等长运动超声心动图测试法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一种简便和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姜峰  陆晓 《中国康复》2017,32(4):330-333
正等长收缩运动(Isometric Exercise,IE)是人类肌肉的基本运动形式。近年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在做动力性运动的同时进行等长收缩的运动,不仅能够延长动力性运动的作用持续时间,还能有效地降低心绞痛、心肌缺血等疾病的发生率[1]。国内也有临床研究证实让冠心病患者做等长收缩运动可以促进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生成,但机制不明[2]。本文就等长收缩运动促进缺血心肌侧支生成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观察10名冠心病人在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前后,进行等长收缩运动和乏氏动作对中心血流动力学的影响。10名对象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2岁,单支血管病变伴劳力性心递交 痛,左心基本正常。运动为极量握力运动。运动中无1例病人发生临床可判断的心肌缺血,所有病人均无症状,附加乏氏动作对中心血流动力学的反应类型无明显影响。肺毛压在附加乏氏动作时增加较明显,但右房压也同时成比例增高。右房压与肺毛压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等长收缩运动时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升高的机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用左右心导管观察10例典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在极量等长收缩运动(IE)和IE加乏氏动作时的血液动力学反应及临床表现,并以冠状动脉气囊扩张成形术建立急、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以及正常冠状动脉的模型。结果表明进行极量前臂等长收缩运动和乏氏动作时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升高,其机理可能与胸腔内压的增高和主动脉压的增高有关而与心肌缺血无关。这解释了为何等长收缩运动试验的敏感性不高,也说明对心脏患者禁止IE和乏氏动作的概念应该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14.
PurposeCompared with healthy individuals,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 generally have a very high risk of subclinical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AD in PAD patients, thereby promoting the lifetime of PAD patients and reducing the serious impacts of CAD.MethodsThis clinical-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comprised 100 consecutive patients in India from 2014 to 2016. In this research, PAD patients were screened for CAD by treadmill stress test and cardiac colour Doppler examination. In addition, this study performed coronary angiography followed by peripheral angiography for patients who could not perform the treadmill test.ResultsWith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the study observed a high prevalence of CAD in PAD patients that can be detected only with angiography. Further, 30.93% of asymptomatic CAD prevalence was observed in PAD patients. The study strengthens the need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all symptomatic lower limb PAD cases to detect early CAD, particularl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dyslipidemia.ConclusionThere exist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PAD and CAD. Hence, precise diagnosis followed by supervision of PAD patients is significant for avoiding local progression of cardiovascular risk.  相似文献   

15.
目的长期随访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S)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 hemodialysis,MHD)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a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生与死亡的关系。方法通过追踪随访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测定CACS的MHD患者22例,在2002年至2009年期间CVD的发生及其死亡情况,分析CACS与CVD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CACS≥100分组和CACS100分组的平均生存率。结果在2002年,22例患者中的21例(95.5%)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钙化(CACS0分),CACS平均为1935.54分(0~9833分)。随访至2009年12月31日,17例发生过CVD(81.0%);14例死亡(66.7%),全部死于CVD相关疾病。在CACS≥100分组,15例患者中有14例发生CVD(93.3%),12例死亡(80.0%);其显著高于CACS100分组的CVD发生率(50.0%,3/6)和死亡率(33.3%,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CS≥100分组与100分组比较,hs-CRP分别为(0.006±0.005)g/L和(0.002±0.002)g/L,Alb分别为(38.00±1.56)g/L和(42.00±3.7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CACS≥100分组的平均生存时间111.3个月,CACS100分组的平均生存时间222.7个月,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 CACS与MHD患者CVD的发生和死亡相关,微炎症和营养不良可能是重要的风险因素,CACS100分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CACS≥100分组。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笑梅  冀虎岗 《江西医学检验》2006,24(5):388-389,47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水平的变化及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心病(CAD)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0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1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9例.稳定性心绞痛(SAP)20例;选择排除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血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有无差异。结果 ACS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低于SAP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SA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联素与冠脉病变稳定性显著相关,脂联素水平可做为预测病情,诊断冠心病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