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用Harrington′s撑开棒、Dick内固定器、Roy-Camille椎弓根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脊柱骨折的新方法,并讨论了手术的适应症和内固定器材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李文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5):1514-1514
Dick钉内固定应用于脊柱外科已有十多年历史,目前已较广泛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Dick钉经椎弓根钉将脊柱的三柱贯穿组成一个整体,稳定性强,固定阶段少,利于术后早期活动及康复运动.1994年至2004年我院采用Dick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4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三种椎弓根固定技术在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多种型号椎弓根固定器Dick、SteffeeRF或AF治疗胸腰椎骨折 2 5 3例。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钉板结合的Steffee与钉杆结合的Dick固定器固定的12 2例 )不含截瘫的病例 )。经 3、6、12个月的随访 ,对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及畸形作比较分析。结果 :Dick固定器结构复杂不易安装 ,术后易发生松动 ,椎体高度丢失及畸形再出现。Steffee固定器结构简单、易安装 ,尤其适用于骨折合并脱位及后突畸形者 ,优于Dick固定器 ,经用STATA软件进行t检验处理P <0 .0 0 1。结论 :作者认为临床上要根据骨折类型及医生的技能合理选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的固定器 ,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珐采用Dick技术对4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经椎弓根对骨折脱位椎体施行国产Dick钉复位内固定。其中:下胸椎7例、腰椎34例、单纯脊柱滑脱椎管狭窄5例。结果:随访2~10年,平均6年11个月,固定满意39例,占85%;失误7例,占15%,其中5例再次手术固定满意;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总优良率为95%。结论:Dick技术是治疗脊柱骨折脱位的较好方法,主要适用于下胸段、胸腰段及腰段脊椎损伤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成功关键为Schang椎弓根螺丝钉的进钉部位、角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椎弓根短节段脊柱内固定器在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瘫痪病人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采用改良Dick钉26例,RF2例,AF3例。结果:椎体前后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椎管容积基本恢复;完全瘫痪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不全瘫痪病人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结论:经椎弓根短节段脊柱内固定器能对胸腰椎骨折提供三维空间的矫形力,内固定稳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申建兴 《中外医疗》2011,30(18):60-60
目的探讨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某院骨科1999年5月至2002年2月间,应用后路减压、短节段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46例,恢复其胸腰椎序列,重建塌陷椎体;观察患者治疗后椎体复位情况、内固定有无失败情况及后期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对46例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时间在5~32个月,平均18.5个月;调查结果显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术后除有3例复位效果不太满意,1例后期出现椎弓根钉松动;其余患者骨折情况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结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对脊柱骨折、脱位的减压、复位,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选择性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术后两组患者均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末次随访Cobb’s角及患椎楔变角较对照组小(P0.05),稳定效果更好,治疗更加有效。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选择性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手术疗效较佳,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勇 《四川医学》2004,25(12):1334-1335
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开展,有力的推动了脊柱外科的发展。围绕椎弓根螺钉的应用,出现Roy-camille、Steffee、Dick、RF、APF、AF和SF等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我院自1998年8月采用苏州医学院附院洪天禄研制的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30例,其中22例已平均随访12个月,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锋  王辉  赵超  刘葛城  叶章成 《四川医学》2006,27(9):949-950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68例,采用后路Dick钉、AF钉、GSS系统,比较术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病椎高度明显恢复,骨折愈合良好,脊柱生理曲度恢复良好,角度平均丢失5°,未见过度撑开、螺钉松动及断裂,神经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对脊髓损伤的恢复治疗手段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柱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于1988年至今对35例胸腰椎骨折脱位并截瘫的病人进行了切开复位,应用Dick内固定器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马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2,(34):4534-4535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前后Cobbs角和椎体前缘压缩比值。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治疗前后Cobbs角和椎体前缘压缩比值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能够提高脊柱重建的稳定性,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报道脊柱短节段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板减压 椎弓根内固定,其中2例手术Steffee钢板螺钉系统,12例采用Dick钉内固定装置,2例采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3年,所有病例固定牢靠。结论:脊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型骨折具有方法简单,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132例,均采用后路Dick钉或AF椎弓根钉内固定,比较术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完全或基本恢复占95.5%,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占91.9%,有断钉、松动及矫正度丢失现象。结论: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132例,均采用后路Dick钉或AF椎弓根钉内固定,比较术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完全或基本恢复占95.5%,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占91.9%,有断钉、松动及矫正度丢失现象。结论: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治疗,具有创伤小、固定确定、符合生物力学稳定、能有效地保存脊柱运动功能单位等优点,近年来已广泛开展,并得到不断发展.我们自1993年开始应用椎弓根钉系统以来,先后采用过Dick steffee RF等,1996年6月至2007年10月,改用AF系统,共开展60例次,体会到AF 系统具有操作简化、固定及复位能力更强的优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2年12月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11例,9例行6钉固定,2例行5钉固定。结果本组病例均为AO分型A型,爆裂性骨折4例,压缩骨折7例;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10°~30°。术后Cobb角矫正至5°~10°,爆裂骨折中2例椎管容积完全恢复;术后所有病例中脊柱稳定,内固定牢固,无断钉、断棒及拔钉等,Cobb角无丢失。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对于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效应,固定牢固有效,骨折复位效果好,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探讨AF椎弓根钉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中的疗效。②方法50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AF椎弓根钉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手术,比较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拍摄X线片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s角的变化。③结果50例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后凸侧弯畸形及侧方移位纠正,Cobb’s角由术前平均22.5&#176;降至术后平均11.5&#176;。④结论后路减压、AF系统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复位骨折椎体,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是近年来脊柱外科迅速发展并逐步得到普及的一种新技术。现已广泛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脊柱滑脱等,取得良好效果。但术中定位错误或螺丝钉位置不当亦常有发生。作者于1990年至1995年采用Dick和Steffee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46例,计184枚螺钉,术中发生脊柱节段定位错误4例,椎弓根定位失误26枚钉。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86年上海华山医院率先在国内开展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本院1990年以来用系列椎弓根螺钉(包括Dick Stefee RF.AF.系列)共治疗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15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椎弓根短节段脊柱内固定器(Pcdiclc Short Segmental Fixation,PSSF),是1989年唐天驷等在Dick的基础上改进而成。我院骨科从1992年10月~1999年10月应用PSSF治疗胸腰椎骨折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